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美中新冷戰來臨?◆文/吳嘉隆(經濟學家)《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美中關係由競合走向對抗,已經成了21世紀的標記。值得關心的是,這個對抗會把世局帶向新冷戰嗎?我們可以從美蘇之間的舊冷戰得到多少啟發?從美中雙方最近的論述,我們對新冷戰又可以有怎樣的展望?

美蘇舊冷戰的歷史經驗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立刻進入勢力範圍的劃分與爭奪,從戰時的盟友轉成戰略上的對手,可以說是掉入「大國博弈陷阱」:從合作對付共同敵人,到共同敵人消失之後的彼此敵對。

這個場景如今複製在美中關係上。

從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共簽下「上海公報」開始,美中關係進入和解,美國聯合中共對抗蘇聯。等到蘇聯終於在1991年12月25日宣佈解體之後,美國期待中國大陸能出現和平演變,所以繼續維持交往政策,一直到2017年。

這46年的美中和解在2018年轉成了對抗,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川普政府正式將中國大陸界定為美國國家安全首要威脅,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

可見,共同敵人的消失,會改變大國博弈的對象,而不是讓大國博弈整個消失。

蘇聯解體的背後

美蘇之間舊冷戰的一個特徵是軍備競賽,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燒錢競賽。所以,經濟力才是關鍵。

美國如何贏得舊冷戰?美國國防部撥款做軍事研究計劃,發揮美國研發優勢,並在資本主義體制的運作下,美國企業再將這些基礎研究開發出商業應用,不但可推動經濟成長,也增加政府的稅收。

相較之下,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以官僚體系經營國營企業,在商業應用方面落後美國太多,以致軍備競賽的投入不能從其他領域得到回收。

在1980年代中期,美國再補一刀,就是讓沙烏地阿拉伯大量增產,讓油價大跌到10美元,重傷蘇聯的石油收入。

蘇聯的中央政府最後在財政壓力下,向俄羅斯借錢支付中央政府公務員的薪水,最後還不出來,於是宣布解體。

目前看來,美國正在複製這一套策略來對付中共,把貿易戰延伸到科技戰與金融戰,甚至升高在南海與台海的緊張,頗有主動尋求對抗的意思,其實都是企圖擠壓中國大陸的財政。

中國大陸現在的燒錢項目至少有:打造航空母艦,以及相應的護衛艦隊;擴大武警與公安的維穩力量;一帶一路的對外擴張;在基礎建設與房地產上的過度投資。這些燒錢項目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能從其他領域產生經濟效益來得到回收。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背後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硬體事業外包到中國大陸,軟體事業外包到印度,中共抓住了這個機會,從1992年開始重新發動改革開放,甩掉了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陰影與國際制裁。

從1992年到2012年的這20年,中國大陸在落後追趕中實現「後發優勢」,讓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

理論上,中國人的確刻苦耐勞,工作勤奮,也有人口規模的紅利。不過,這些條件在毛澤東時代就已經有了,但是並未經濟崛起,後來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路線,以及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親善所營造出來的國際環境,才使得中國人的條件能夠充分發揮。

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提供重大支持,包括對中國大陸開放出口市場,將貿易與人權脫鉤,給予最惠國待遇,幫助中國大陸以發展中國家地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給予15年時間推動結構性改變,以轉型成市場經濟。

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對中國大陸的和平演變有所期待,希望中國大陸在中產階級崛起之後,能向公民社會轉變,展開民主化進程,追求普世價值。

美國內部在蘇聯解體之後曾經展開一場辯論,就是對中國大陸應該採取接觸還是圍堵的政策,很顯然接觸政策佔了上風。但是,接觸政策失敗了,因為中共不但抗拒和平演變,而且反而從市場經濟中吸取養分,壯大社會主義的成分。

美國的大覺醒

美國不可能用資本主義壯大中共的一黨專政社會主義體制。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共走向對抗,走向撕破臉,是邏輯上的必然,因為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與社會主義的極權專制沒辦法並存。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最近講了三句話。第一句,過去90年來,美國對中共一直存在誤判,是外交政策上最大的失誤;這句話反映了美國的覺醒。第二句,中共的本質根本沒有改變,從一開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這句話說明中共的本質是以資本主義為敵人,根本沒有所謂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這回事。第三句,習近平就是史達林這個獨裁者的繼承者;這句話把矛頭直接指向習近平本人,宣稱他是獨裁者,所以不可能成為美國的朋友。

歐布萊恩的這些話,等於是在否定接觸政策的邏輯,把美中關係拉回美蘇冷戰時期,只是現在圍堵的對象換成是中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也講了三句話。第一句,依靠極權專制的民主,不配稱做民主;這句話的意思是,民主自由國家不應該去投靠中國大陸市場,不應該對極權專制的體制有所依賴。第二句,不是美國要歐洲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做選擇,而是中國大陸要歐洲在自由與暴政之間做選擇;這句話的意思是,歐洲現在要做的選擇,不是地緣政治,而是意識型態,也就是說,價值比利益更高大、更持久。第三句,美國對中共推動的和平演變是失敗了,在這個過程中台灣被邊緣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美國的外交政策誤判中,台灣受到委屈,也就是說,在美國的大覺醒背後,就是重新認可台灣的價值與地位。

蓬佩奧的這些話,目的是在爭取更多反共的盟友,一起覺醒,一起來對中共進行圍堵。這時候,歐洲與台灣是美中角力的重點戰場。

習近平的藍圖

習近平上台以後,權力基礎基本上來自於民族主義的訴求,提出中國夢,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要找回中國大陸的大國地位與歷史榮耀。

於是習近平推出「一帶一路」對外擴張、人民幣國際化、南海島礁的軍事化,以及「中國製造2025」,要把中國大陸從科技大國變成科技強國。

習近平終於與美國對撞,是在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理論之後,宣稱太平洋容得下兩個大國,夏威夷以東歸美國,夏威夷以西歸中國大陸。這是直接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地位,美國終於不再容忍。

全面脫鉤

美國打貿易戰的原始動機,是解決貿易不平衡,基本訴求是移除中國大陸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與各種市場進入障礙,這樣一來美國的產品與服務就可長驅直入,將可大量削減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

習近平的對策是,一開始懷疑川普是來真的,以為川普是商人出身,在討價還價,所以先假裝可以展開貿易談判,等到快要達成協議時再翻盤,要求重新談判,效果上也就是在拖時間。首先是拖過2018年的美國期中選舉,看看共和黨是不是可以守住參議院的控制權,接下來當然是拖過2020年的美國大選,看看川普是否可以連任。所以中共的基本對策就是敷衍川普,想跟川普之後的美國總統再來商量。

當川普發現跟中共不能商談之後,就把關稅全面升級,對中國大陸所有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課關稅。除了貿易戰之外,也同時升級科技戰與金融戰,重點戰場在華為與香港。

這就進入全面脫鉤,除了製造業要撤離中國大陸之外,美國也開始不讓中國大陸留學生來美國做學習與研究,不再幫中國大陸培養研發人才,這是教育與人才交流的脫鉤。同時,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提供審計過的財務報表,否則都要下市。美國的退休基金與養老基金也不再到中國大陸尋找投資標的,不再對中國大陸資金輸血,這是金融脫鉤的一部分。

美國的構想是,原先美國與中國大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必須先進行全面脫鉤,然後美國就可以把中共當作前蘇聯那樣打新冷戰。

重整國際秩序

2018年12月4日,就在阿根廷的川習會之後不久,國務卿蓬佩奧飛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發表國際演講,提到美國要重整國際秩序,有三個重要元素,分別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普世價值展開的國際秩序、由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根據這個方向,美國要把二戰以後所建立的國際機構加以整頓,包括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歐盟與聯合國。現在則多了一個世界衛生組織。

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例,美國的策略是,先要求改善,若不行,美國選擇退出,但是這不等於美國不再關心世界衛生議題,而是另外成立新的國際衛生組織,然後規定資訊透明的民主國家可以加入,於是台灣可以加入,而中共不能加入,在效果上等於把中共踢出國際衛生組織。這一套模式本來要在世界貿易組織推出,但是發生疫情以後,先應用在世界衛生組織。

估計將來這一套模式會複製到所有其他國際組織,例如以「民主國家聯盟」取代聯合國,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中國大陸排除在外。

美中角力的展望

美國目前進行三件事:重新定位中共、與中國大陸全面脫鉤,然後是重整國際秩序。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必然會爆發新冷戰,因為根據雙方的論述與利益,這場角力是邏輯上的必然。可以預見,美國可能會打台灣牌刺激中共,兩岸關係將進入緊張狀態。

美國自認擁有許多優勢,手上還有許多牌可以打,所以他的風險就是中國大陸突然看出這些陷阱,不再逞強硬幹,而是願意認賠保本,接受美國的條件達成妥協,這樣一來,川普反而很難下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