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疫情到水災:中國大陸社會局勢觀察◆文/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8月18日,在北戴河暑休結束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露面,就是前往安徽阜陽察看淮河水患。8月26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會議處置防汛救災和災後重建政策,宣布重建資金1000億人民幣,對受災較重省分的倒塌和嚴重損壞民房,在每戶2萬人民幣補助上再加5000元。9月第一週,第9號颱風梅莎從吉林北上,在東三省造成災情。

過去一年,中共政權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的影響甚鉅,從6月份開始,氣候變遷導致華中大量降雨,形成洪水,颱風路徑偏北,再次衝擊中國大陸經濟,顯示洪患對政權有一定程度衝擊,值得觀察。

2020破紀錄的中國大陸水患

氣候變遷是因大氣中的人為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即「溫室效應」。2007年以來,中國大陸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地球上排碳量最大國。全球暖化導致極地與高山冰雪溶解,水變成水蒸氣或液態水,提高海平面、變成暴雨或暴雪等極端降水,造成生命財產威脅。

今年全球氣溫破紀錄,中國大陸極端雨量為中共建政以來歷史紀錄第二大,尚未完全停止,有可能成為第一。僅6月1日至7月7日統計,降水量超過1998年水災(史上第二),同期,許多河流水位打破1954年長江洪災(史上第一)紀錄。此後,中國大陸水利部門就未發布雨量消息,8月20日,長江第五號洪水以破紀錄流量通過三峽。根據8月13日中共國務院應急管理部公布官方數據,洪災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廣東、重慶、四川等地634條河流發生洪水,主要是長江、黃河、淮河、珠江、太湖流域12次編號洪水。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19人,倒塌房屋5.4萬間,比前5年均值分別減少54.8%和65.3%。洪災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89.6億元,比前5年均值多12.7%和15.5%,直接經濟損失為中國大陸史上最高。然而,中共壓制媒體發布數據,直到7月12日才開放報導,並宣稱習近平在7月4日已下達防汛指令,受災數據成長率不實,而且8月13日後就未更新。

現代威權體制的內外挑戰

過去一年,中國大陸受到內憂外患衝擊,洪水損失再添執政壓力。對威權體制生存能力的研究,大致分為內生因素與外生因素。內生因素包括「政治現代化」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導致中產階級增加、工會組織以及公民社會形成,貧富差距擴大造成民眾不滿,形成政治反對派,迫使威權體制向民主運動讓步。內生論者也包括菁英博弈論,認為威權體制轉型源自高層菁英分裂。學界發現被其他菁英推翻,例如軍事政變與暗殺是獨裁者最常見的下場,機率超過七成,被群眾運動推翻或民主轉型僅占兩成多一點。因此,統治菁英矛盾,特別是軍隊「槍桿子」與國安檢調機構「刀把子」與統治者翻臉,可能是使獨裁政權倒台最重要的因子。然而,威權統治是個黑盒子,外界往往無公開資訊。

不少學者認為,國際關係等外生因素也可能衝擊政權。研究指出,民主國家之間幾乎不會發動戰爭、較排斥主動參戰,而且民主國家參戰後動員全體國民與資源能力較強,以至於民主國家戰勝機率高,而威權統治者較常主動對外發動戰爭,卻更可能因戰敗或兵變而垮台。此外,自由派制度論的國際關係學者,常認為開放貿易與國際合作有助於改變威權統治,連結回「政治現代化」理論,全球化有助於經濟發展,使中共走向政治改革,是美國自由派對中國大陸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依據。然而近年來,中共國力倍增,透過黨國組織與資訊科技壓制自由民主,甚至投射銳實力—將假消息與統戰組織擴大到國外,使美國自由派交往政策備受批評,喪失民意支持。此外,學界發現全球化與經濟發展對威權體制崩潰少有影響,突發金融危機或全球蕭條衝擊較大。

災難如地震、海嘯、傳染病與洪水等,亦是獨裁者的天敵之一。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尤其是乾旱容易引起暴力衝突。少數研究發現極端氣候衝擊導致威權體制民主化機率增加,如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死亡人數高達14萬人,是本世紀最嚴重風災,當時緬甸軍政府封鎖消息、設置路障禁止災民逃亡,拒絕外國援助,導致災情更嚴重。經歷兩年三次颱風,緬甸民怨沸騰,國際加強對軍政府貿易制裁,當局釋放翁山蘇姬、讓在野黨參加選舉,導致軍政府迅速淪為國會少數。總之,氣候變遷洪水與民怨,可能影響威權體制穩定。

疫情加水患:突發風險的壓力測試

今年9月初,中國大陸降雨以及水患移往長江上游,四川與重慶受災嚴重,黃河中上游的隴南與下游山東也受創。8月底巴威颱風登陸遼寧,為東北史上最強颱風;9月初梅莎颱風隨後,但有關風災的網路資訊全部被屏蔽。

災害嚴重影響中國大陸糧食安全,此前8月11日,習近平在中共官媒提出中國大陸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要求加強立法監管。12日,中共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數據,稱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同比減少。13日,中共應急管理部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稱,2020年洪水導致603萬公頃農地受災,其中114萬公頃全毀,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何以此次水災影響中國大陸糧食安全?

首先,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擴大,今年可望成為全球最熱的一年,大氣裡的水蒸氣最多,降雨又比過去更偏北,如今中國大陸總排碳量已經超過美國達兩倍,是世界第一,對全球減碳降溫責無旁貸,未來必須強化污染防治工作。

其次,疫情與水患互相牽連,令中共兩頭燒。中國大陸國務院國家減災委員、京都大學工學博士程曉陶說:「今年水利受疫情影響非常顯著。一是堤防維護,維護主要靠冬修及春修,但是今年冬修、春修正值抗疫,人的流動受限;二是,很多應在汛前完工的涉水工程受到疫情影響。另外,今年水利部和各級政府的防汛檢查、對基層幹部的培訓都受到疫情影響。」此外,非洲豬瘟疫情仍未獲控制,畜牧業與養殖業又受到水患衝擊。

第三,香港與美中貿易戰使得水患損失壓力遽增。2020年6月底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7月底特首林鄭月娥宣布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美國國務院隨即祭出包括特首在內的11人制裁名單。8月10日,港府公布對美反制裁11人、隨後拘捕黎智英與周庭等人,美方隨即宣布9月25日起香港出口應標示為「中國製造」。香港鎮壓持續與美中貿易衝突掛勾,美國對香港與中國大陸貿易制裁,恐嚴重影響外銷與整體經濟,使中國大陸只能依賴「內循環」。

內外壓力 影響中美與兩岸關係

然而,內循環救不了糧荒。為因應糧食不足,中共極可能履行對美貿易協議的進口承諾。中共海關2020年7月數據顯示,上半年小麥進口335萬噸,預計全年將進口1000萬噸。而2019年進口小麥349萬噸,光是今年上半年已逼近去年全年進口量。8月14日美國農業部數據證實,連續8個工作日黃豆大規模外銷中國大陸;美國石油貿易商、航運經紀商和中國大陸進口商表示,中國大陸國有石油公司已預訂油輪,在8、9月運送至少2000萬桶美國原油到中國大陸。

習近平勘災與對美加大糧食進口,顯示中共高層對國內外壓力同時襲擊的反應。由於瘟疫持續肆虐,氣候變遷惡化,香港國安法遭國際制裁,中共極有可能在美中貿易的糧食進口政策上做出明確讓步,甚至對美關係全面軟化。雖然台美關係改善,台灣仍應警覺兩岸關係是否成為中共轉移民眾注意力的藉口。

長期來看,即使此次洪水未達衝擊中共政權的程度,未來極端降雨洪水可能成為華中夏季常態,中共政權將如何因應減碳壓力與防災工作?在10月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各界可重點觀察中共高層對香港、美中關係、兩岸關係、疫情與水患的應對,以及對習近平權威的影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