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國大陸經濟雙循環戰略之觀察◆文/王國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中國大陸經濟雙循環戰略,是指依託超大規模的內部市場優勢,暢通生產、分配、流通與消費障礙,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大循環,進而型塑國內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預期將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規劃》的主軸,主導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走向。

經濟雙循環戰略 為習近平的政策總結

2020年5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政治協商會議上,首次提出經濟雙循環。隨後於7月21日企業家座談會、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8月20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8月24日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以及9月9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習近平密集重申此戰略,顯示其重要地位。

經濟雙循環的政策內涵有三:一是科技創新與產業鏈自主。中國大陸政府籌資5兆人民幣,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重大交通工程──「兩新一重」。其中,新型基礎設施側重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5G)、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七大領域。

此外,2020年7月27日,中國國務院頒布《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扶植高階積體電路、半導體,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體;其中,中國大陸政府擬斥資10兆人民幣,發展半導體產業;同時,習近平已允諾投入1.4兆美元,研發無線網路與AI,很顯然,北京當局希冀,儘速擺脫美國科技箝制。

二是擴大內需與新消費。2020年6月22日,中國國務院頒布《關於支援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輔導外貿企業轉進國內市場。9月21日,國務院再發布《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引導企業開發數位商品與服務,以期電商平台與各類新型網路業態,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三是深化改革開放。2020年7月21日,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降低市場准入門檻,並精簡生產與流通環節的各項管理措施。9月10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強調,將推進現代商貿流通與運輸體系建設,形成國內統一市場。這顯示中國大陸體制改革的重點,可能指向消弭省際行政壁壘。

此外,2020年6月1日,中國國務院制訂《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9月21日,國務院一口氣再新增北京、湖南與安徽等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期間(8月11日),國務院亦發布《關於同意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試點城市由2018年6月的17個擴展到28個。一連串的措施,彰顯中國大陸政府融合國內與國際雙循環的用心。

消費市場+數位經濟 支撐大陸內需市場

綜合上述,經濟雙循環實為習近平主政後的政策總結,含括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供給側改革,以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雙循環著眼於美中經貿衝突、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重組,並非只立基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速度趨緩的新常態,預期雙循環的落實力道將遠勝以往。

經濟雙循環立基於中國大陸龐大的消費市場。2019年最終消費為14兆美元,占GDP的比例為55.4%;同期,40個高所得經濟體最終消費率平均為70.4%。高盛(Goldman Sachs)與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估計,2030年GDP將倍增到30兆美元左右。若以70.4%的最終消費率乘以29兆美元的GDP,則2030年最終消費預期為21兆美元,較2019年成長44.5%。換言之,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前景可期。

數位經濟更是內需成長的關鍵。2017年10月,上海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數字經濟宏觀影響力評估及中長期稅收政策走向設計》,預期至2030年,數位經濟產值將達150兆人民幣,是2019年的4.2倍。特別是,2020年前8個月,網路消費70,326億人民幣,年成長率為9.5%,率先走出肺炎疫情的陰霾,這符合上海社科院的預期─數位經濟具有強韌的成長力道。

上千萬人「隱形失業」 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創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前8個月,中國大陸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為238,029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衰退8.6%。同期,進口亦較去年衰退5.2%。甚者,7月消費者意願指數,更連續10個月負成長。上述數據證實,「報復性消費」並未出現。對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坦言,若干消費堵點致使內需低迷,顯示出中國大陸內需存在某些問題。

進一步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失業問題。企業信用資訊查詢平台─企查查統計,2020年前7個月,中國大陸累計231萬家廠商倒閉。中國人民大學推估,當前「隱形失業」人口達10,200萬人,失業率相當於20.0%。人民銀行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亦顯示,第1季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創立歷史新低。換言之,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或加大民眾撙節開支的傾向。

此外,新三座大山─醫療、教育與房貸壓抑中國大陸消費動能。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統計,2020年第1季,中國大陸家庭債務占GDP的比例為57.2%,較2006年第1季竄升45.7個百分點,增速高居43個監測國家之冠。甚者,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期,至2024年中國大陸家庭債務率,將超越日本與歐元區。很顯然,債務清償將排擠消費支出。

經濟雙循環關鍵 在新三座大山動能

綜合上述,雙循環戰略根基於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與結構轉型,內需市場規模將相應擴增,尤其是數位經濟的蓬勃發展,面對美中經貿衝突與肺炎疫情的衝擊,中國大陸政府的落實力道將更勝以往。但若干結構因素─醫療、教育與房貸,疊加疫情增添就業與收入的不確定性,拖累消費復甦速度。換言之,雙循環戰略尚有賴進一步降稅減費,並輔以擴大社會保障力度,以期提高民眾的可支配所得與消費信心。因此,雙循環的成功關鍵,仍在於克服醫療、教育與房貸等結構性因素,提振消費信心。

在此脈絡下,台商可留意資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產業與服務業,尤其是數位商品、服務,以及各類新型網路業態。例如:2020年5月15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訂《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台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台11條)》,鼓勵台資企業投資新型基礎建設、發展跨境電商,以及拓展內銷市場。若雙循環能打破省際藩籬,較有利台商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在此之前,台商仍須留意各地方政府的諸多非關稅障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