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舊書猶香—兩岸二手書店尋蹤◆文/劉岫雲《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還記得小時候物資貧乏,買本新書不容易,二手書店就成了淘寶的去處,不論是過期雜誌或書刊,基本上都能滿足一時的求知慾。巴黎、東京、倫敦、紐約都有舊書一條街,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神保町舊書店街更是世界最大的古書街,約有130家舊書店。至於台北,1945年戰後,在台日本人陸續被遣返,變賣難以攜帶的書籍字畫,慢慢形成有「台灣第一舊書街」之稱的台北牯嶺街。這條街上的第一間二手書店「松林書局」,至今開業近70年,店面已顯破舊,四處堆疊約10萬冊舊書,幾乎被塞得毫無縫隙,略帶黴味的氣息似乎已在此飄留數十年,繼承父業的的老闆蔡鏡輝雖年高八十餘,卻是顧客口中的「特異功能」人士,想要什麼書都有辦法找給你,成了台北一景,繼續等待舊書的有緣人。

拚轉型也拚創意

牯嶺街的二手書店在全盛時期多達約200家, 1974年政府認為舊書攤有礙市容,將多數舊書攤遷移至光華商場地下室。如今僅剩零星幾間見證時代毫不留情的推移,也反映出購書和閱讀管道的變化。

隨著城市現代化與出版業及網路的發展,新書的價格與購書的管道都比過去來得便捷且便宜,二手書店市場隨之萎縮。加上二手書店既無固定配合的上游出版商提供新書,還需仰賴大量人力從事回收舊書、估價、整理、建檔上架等,讓二手書店的經營相當不易。不過,二手書店還是有優勢,除了價格低,具有歷史性、稀少性與故事性的珍本書與絕版品,依舊是新書市場和電子書平台難以替代的。二手書仍有消費市場,但必須轉型。

網路虛擬二手書店崛起後,實體二手書店也從只賣書不求服務品質的環境,逐漸轉化成營造優雅舒適的閱讀空間和複合式經營,擴大觸角。例如現今台北較具知名度的茉莉、胡思、雅博客3家二手書店品牌,就是從光華商場只有3坪大的舊書攤(原名「光華商場地下室22號」)重新出發。3家二手書店由蔡家兄妹分別經營,他們走過傳統,但都能順應時代潮流,翻轉二手書店的形象,成為溫羅汀街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洲街)找書買書的天地。

茉莉二手書店是由蔡家二哥蔡謨利經營,2002年從光華商場轉戰台大公館商圈,利用他在統一超商工作的經驗,將店面裝潢及擺設精緻化,寬敞明亮的書架擺設分類及走道,一掃過去舊書攤的擁擠逼仄,既受到愛書人的注意,也成了熱門的二手書店,經營觸角包括影音產品和舊書拍賣會。以「環保公益閱讀,敬天愛人惜物」為核心精神的茉莉,每年歲末年初舉辦「公益募書」,號召新年打掃,把家裡清理出來的舊書,交給茉莉處理。「你清一本書,茉莉捐一塊錢」,售書書款捐出的話,茉莉加碼再乘1.3倍捐出,已連續辦了12年,全部捐款超過900萬。目前茉莉在全台已有6家分店,經營5處的網路賣場。

讓二手書店不像二手書店

由弟弟蔡志堅經營的雅博客二手書店,在2008年開設第一家實體二手書店之前,已是網路市場中頗具規模的虛擬書店。蔡志堅外甥女,也是現任店長楊彩華對二手書店的經營理念是:「我們希望,雅博客二手書店是一間你走進來不會覺得它是二手書店的二手書店。」大型的落地窗讓店裡的自然採光極佳,書店外側留下大片空間設置閱讀區,入口處還設置雪白色的展示櫃,分類標籤清楚,易於讀者搜尋。由於書籍會吸收氣味,店裡還兼售花草茶給坐在閱讀區的客人享用。

么妹蔡能寶從小在舊書堆打滾,與其說受到家族事業的影響,不如說二手書店是她成長過程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蔡能寶經營的胡思二手書店,每月規劃文學、電影、音樂等不同主題的講演活動,雅緻的咖啡區化身演講場地,有時講者太受歡迎,連樓梯都站滿了人,藉演講場培養出不少死忠顧客。蔡能寶回憶高中時期在環境極差的光華商場舊書攤顧店:「要顧店那天,出門前臉都很臭。」如今180度大轉彎,變成「書癡」,雜誌、食譜、勵志、文學、藝術類書籍無所不看,把胡思二手書店經營的有聲有色,讓客人賓至如歸。蔡家3兄妹經營的二手書店,各有定位,讓台灣二手書店新貌不輟。

舊書幽香 縷縷不絕

全球21家特色書店的「舊香居」,有近50年的歷史,藏書豐富,別有風景。舊香居二手書店創立於1972年,位於台灣師範大學附近,現今負責人吳雅慧從小學4年級就開始在父親經營的書店幫忙。推開書店玻璃門,馬上可以感受到書香撲鼻而來,裡面舊書、信劄、美術作品、明信片、照片、地圖等無一不有。吳雅慧曾負笈巴黎4年,專攻藝術經營,期間頻繁出入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更加領會書籍與文藝的獨特境界。吳雅慧每年都要籌辦一次別開生面的「換書派對」。每到12月31日,讀者聚到舊香居,用自己讀過的書交換別人的書,大家在笑語中話書送年。
舊香居發揮30餘萬冊藏書量的優勢,舉辦過多場「古書文化之夜」,讓愛書人講述自己尋書和收藏的樂趣。各國許多作家、知識分子、學者等慕名訪勝,舊書幽香,縷縷不絕。

即使台灣還有這麼多別具特色的實體二手書店,讓愛書人可以親聞書香,但網路二手書店的便利性是市場優勢,像全台最大的線上二手書買賣平台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提供百萬種中文新書、雜誌、電子書、影音、創意文具和生活百貨,品項繁多,實體二手書店難以比擬。

中國大陸二手書店也要突圍

與台灣一樣,中國大陸的二手書交易也是以網路虛擬書店為主,較具影響力的有當當網、有路網、孔夫子舊書網等;尤其青年學生喜歡透過網路淘書,在此趨勢下,實體二手書店須靠特色經營突圍。

例如2020年杭州最佳書店第8名的「風雨書店」,是一家小巧溫馨的二手書店。風雨書店在2017年10月開業,儘管年輕,卻在短時間內受到杭州人的關注與喜愛,秉持「資源再利用、迴圈閱讀」的理念,大多數書籍來源是有償回收或當地居民的捐贈。全店大約只有10坪,清晰劃分文創區、書籍區和閱讀區,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店內書籍流通快速,為此,風雨書店專門設有會員制度,會員不僅能免費借書,還能提前閱讀待上架的書籍。

上海的「小朱書店」,看似平淡無奇,小小的門面蝸居於浦東新區塘橋社區活動中心一角,店主朱鳳濤從事書業40餘年,年逾六旬,無論店裡的書海有多深,小朱書店的書籍分類總是做得細膩清晰,對待收進來的舊書,細心呵護,就像捧著一件寶貝。經營二手書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小朱書店也曾面臨營運問題,2011年有書友發出「小朱書店即將倒閉」的訊息之後,上百家媒體湧入小朱書店,引發熱議。如今小朱書店已在塘橋社區文化中心安家,33坪的空間,社區免去房租,讓朱鳳濤深為感激,也讓他待書如待寶的用心得以繼續傳承。

每一本書都有生命

幾乎每個人都有清理舊書的經驗,某本舊書也許對你已不重要,但對愛書人而言可能就是珍品,二手書店扮演無意與有心的橋樑。對愛書人而言,逛二手書店有淘寶的樂趣,有銜接舊日時光的甜蜜,也有解決需求的快感。偶然翻到前任主人的筆跡或扉頁上的題詞,彼此的連結就更耐人尋味了。

著名出版人傅月庵曾說:「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眼睛,舊書攤舊書店有如城市的眉毛,存在時不覺重要,一旦消逝,城市的面孔逐漸顯得空洞冷寂。」慶幸的是,始終有人無悔地守著舊書店文化,誠如守著牯嶺街「松林書局」老闆蔡鏡輝對父親的承諾,「會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