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配在台灣系列】打造陸配姊妹避風港 丁玉蟬創宜蘭新住民協會◆文/池炫璋《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怎麼了,有事情需要我幫忙嗎?想要當面講?好啊,我星期四下午有空,我們再約時間見面。」

在一個多小時的訪問中,丁玉蟬不斷接到陸配姊妹的電話,不論是諮詢問題,或只是心情不好、想找人抒發心情,丁玉蟬來者不拒,耐心地與姊妹們溝通。

正因為這種雞婆、樂於助人的個性,她成為宜蘭縣第一個新住民協會的創辦人。

有緣認識台灣打漁郎 落腳蘇澳小漁村

老家在福建省寧德市太姥山腳下,祖先於明朝時代,從北方避難於東南省份,回族人。嫁到台灣之前,在家鄉擔任老師,與先生相識過程,可說是緣份。

「那天我剛好沒課,朋友來找我,說有一艘台灣漁船停在三沙港,要不要去認識認識。從老家到三沙港,一天只有幾班車。心中想著,如果走到站牌剛好有車,就搭車過去看看,沒有的話就算了。沒想到還真的剛好有車經過,隨即上車到三沙,就這樣,認識了我先生。」

那個年代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網路也不普及,玉蟬的先生靠著電話攻勢,打動芳心。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決定嫁到台灣」。沒想到從落地開始,帶給她不小震撼。

「剛到蘇澳的時候,真的嚇了一大跳。從台北一路搭車到宜蘭再到蘇澳,窗外的房子愈來愈小、街景愈來愈舊,心想是不是被騙到什麼鄉下地方。小時候課本都把台灣寫的非常美好,什麼阿里山、日月潭、外婆的澎湖灣多麼漂亮之類的。剛嫁過來時,感覺落差很大。

1999年,丁玉蟬嫁到台灣,當時剛結婚的大陸配偶,只能用「探親」名義申請來台,每次只能待在台灣待6個月,不能工作。「剛嫁來的時候,每天只能待在家裡,鄰居講台語都聽不懂。所幸,這裡的鄰居人很好,加上有不少陸配姊妹,大家互相幫忙。」

個性雞婆,天生愛幫助別人,丁玉蟬會主動幫不識字的姊妹到政府機關辦事,她甚至熱心陪她們坐火車到台北。老公是漁民,一出海就是十天、半個月才能回家。擁有許多陸配姊妹沒有的自由度,不少姊妹以她的家為中心,幾乎天天都有好友拜會。

2009年,對丁玉蟬來說,是個凶厄之年,先生發生意外過世。「那時真的很難過,先生在海上發生意外,連屍體都找不到,幸好許多姊妹輪流到家裡陪我,三不五時帶著我出門,走出這低潮。」那段困難日子,靠著姊妹的扶持,陪著玉蟬一路走過來。

感謝受到別人幫助,丁玉蟬心裡暗自決定,日後要成立社團組織回饋。2015年以前,宜蘭縣沒有一個以關懷新住民為宗旨的協會,活動很強的玉蟬,統整並組織過去的人脈成立「宜蘭縣新住民關懷協會」,協助當地陸配、外配等新住民,尋求協助的窗口。

眾姊妹遷戶口 玉蟬的家是避風港

「我家雖只有3個人住,但戶口名簿上卻有11人」。她說,只要姊妹有需要,家裡戶籍可以讓他們寄放戶口。

「一件令我印象很深的服務案件,那時協會剛成立沒多久,有一位姊妹來找我。他被老公家暴,本來雙方都已經簽字,說好要離婚了,沒想後來老公反悔,去法院提告她偽造文書。這位姊妹的戶口放在老公姑姑的家,法院通知信都沒有收到,多次未出庭,直到出境時,才知道被通緝。」

兩人第一次見面,丁玉蟬直率向這位姊妹表示,只要信得過我,自己的家可以讓她寄戶口,結果她馬上哭得淅瀝嘩啦,非常哀傷。因為在此之前,不少姊妹想伸出援手,她先生就會去找人家麻煩,最後沒人敢協助她,幾乎走投無路。

「我跟這位姊妹說,你不用告訴我你人在哪裡,只要每天傳個訊息,讓我知道你還平安就好。這個案子只要有開庭,我都會陪她一起去,一直協處到今年才結束,最後是女方同意負擔小孩的扶養費用,才讓男方同意離婚。」

姊妹嫁到台灣,面臨許多大小瑣事,是否感到疲乏,她說,一點都不會,可能是她天生雞婆,看到這麼多看不過去的事情,就很想幫忙。三年多來,處理最多的是法律諮詢服務,包括家暴、離婚、財產相關的問題。幾年下來,丁玉蟬發現,像她一樣雞婆的姊妹愈來愈多,有些姊妹工作能力強,配合度又高。「陸配姊妹在就業市場上很吃香,很多老闆指定要找陸配姊妹呢!」

宜蘭縣新住民關懷協會的會員人數,在玉蟬剛成立時只有40幾人,靠著口耳相傳建立起的好口碑,到現在已經有300多位會員,成長的速度很快。

融入當地 新住民成為台灣的中堅力量

不可諱言,很多台灣人對外籍配偶的看法,感覺是「買來的」新娘,帶有歧視眼光。20年下來,愈來愈多新住民在台灣各領域發光發熱,也培養出許多優秀的第二代。

「我很鼓勵新住民要融入當地、用實際行動來化解不友善眼光。包括我在內,加入社區守望相助5年多,與社區大哥、大姊熟識,他們對我們新住民也非常好。」

對陸配而言,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就好像一邊是娘家、一邊是夫家,希望兩家和樂、相處愉快。「我們最嚮往的就是和平,不可能嫁到夫家後就不管娘家,也不可能希望娘家好、夫家不好」。

期盼關懷協會能永續發展 團結凝聚新住民力量

談到新住民關懷協會未來的發展,丁玉蟬希望,這個她一手創立的新住民團體,可以長久的經營下去。「我擔任理事長至今年已進入第二屆,一直跟姊妹說,希望能找到年輕、有活動、有熱情的人來帶領協會,引進新的想法。擔任協會理事長,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心,而且,一定要耐煩。」

「舉辦大型活動,大家吃吃喝喝沒什麼意思,這兩年我們開始做很多小型個人訪視」。她常對姊妹說,只要有需要,隨時可以找她聊聊。宜蘭新住民協會開始和公部門建立連結,像去年底有位新住民的先生車禍住院,家中還有3個小孩要養,我們就幫忙聯繫各單位提供協助,海基會也有來關心,提供經費援助。」

談到新住民關懷協會的工作,玉蟬的眼睛就亮了起來,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他對服務陸配姊妹的高度熱忱。這些有熱情、有能力的新住民們,在台灣落地生根,為台灣社會帶來源源不絕的新活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