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走入百年古蹟群 鐵道部風華再現◆文/容懷恩《交流雜誌109年10月號第173期(歷史資料)》

繁華的台北市中心、鄰近捷運北門站,有一大片土地長期以圍籬圍著,看起來既非建築工地,也非軍事重地,讓來往行人好奇裡面藏著什麼寶物。今年7月圍籬拆除,裡面的寶物也隨之面見世人。一棟棟極富特色的日治時代風華建築呈現在世人眼前,讓人不禁驚呼:原來台北市中心藏了一座這麼美麗的秘密花園!

日治時代鐵道部風華再現

這座以嶄新面貌問世的秘密花園,以一座突出的紅磚建築為主建物。該建物原是日治時代鐵道部的辦公廳舍,戰後為台鐵總局本部,直到1992年台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隔年台鐵總局遷移至台北車站新廈後才功成身退,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長達70年。

鐵道部廳舍所在園區,歷史更為久遠。前述的鐵道部廳舍於1918年所建,而早在此之前的清朝統治時期,這片園區係屬台北機器局,負責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1895年被日本軍方接收,改為台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直到1900年才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為台北工場,負責火車的維修與保養。

隨著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台北工場開始擴張,鐵道部廳舍便是在此背景下興建,與台北工場並存,成為「南廳舍、北工場」的建築佈局。直到1934年台北工場搬遷至松山(今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為止,園區內已陸續建有近40棟建物。2005年台北捷運興建,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及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認定其中鐵道部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為國定古蹟,部分清代機器局遺構(東側圍牆、石板路)為市定古蹟。2014年起,陸續進行古蹟修復工程並拆除不予保存者,直到2016年10月竣工為止,花了1千多個日子,動員超過3萬人次的現場工作人員,是鐵道部古蹟群自興建後最大規模的翻修,為的就是重現鐵道部最真實的一面。

鐵道部、總統府及監察院 都出自森山之手

相信每位造訪鐵道部園區的訪客,第一眼就會被大門口一棟兩層樓紅磚造建築所吸引。這座顯眼的建築即是鐵道部辦公廳舍,是鐵道部園區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由日治中期知名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包括總統府、監察院等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知名建築都是出自其手。

針對鐵道部廳舍設計案,森山松之助使用他擅長的紅磚材料作為建築主體,同時大量使用台灣檜木作為配搭建材,呈現出半木構造、紅磚拱廊和外露木構的整體視覺意象。目前該棟建築為鐵道部園區主要展場,承攬單位國立台灣博物館將之規劃為鐵道文化常設展、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及特展空間。

走進鐵道部廳舍,古色古香的建築讓人宛若化身鐵道部官員在此辦公,尤其二樓特別保留鐵道部長華美的辦公室,門窗四周、立柱與天花板都以精緻的立體石膏裝飾,凸顯出部長身分的崇隆。其他內部展示也相當精采,不同於生硬死板的平面展示,鐵道文化展大量使用精緻的立體與模型展示,並搭配許多有趣的互動裝置,開幕不久,便成為許多父母親子同樂的首選景點。

鐵道部廳舍旁一棟木造二層洋式建築也很顯眼,用途是職員食堂,設計者不詳,可能是鐵道部工務課所設計。食堂屋頂金屬托架做工精緻,屋身木料多為二度使用其他拆卸建築的再生木材,室內天花板及屋樑外表採用英式工法拉毛質感,最大特色為一樓外牆使用的拼接式德式雨淋板,讓雨不易滲透屋內,聰明且具巧思。

園區內還有一座八角樓,10坪不到的面積讓初訪的人們摸不著頭緒,猜不透其功能用途。原來,這個小小的精緻空間居然是作為男廁使用,讓人不得不驚嘆森山松之助的細膩。過去鐵道部職員以男性為主,只設置男廁,八角形狀宛如一把撐開的傘,八個小便斗便圍繞在八角柱周圍,有門的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兩邊。當時的男職員能在這麼精緻的空間上廁所,應該感到很幸福吧。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西北側戰時指揮中心,充分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這個圓錐造型的鋼筋混凝土建物建於1943年太平洋戰爭正酣之際,作為鐵道部高層員工躲避美軍空襲之處。採圓錐造型係為避彈,外部防護壁則為戰後因應國共內戰所增建。內層入口設有防爆鐵門,下層埋入地下,室內壁面有包括車站、橋樑、河川、隧道在內的全台鐵路圖,以發揮其戰時指揮功能。

鐵道旅館冠蓋雲集 蔣渭水、林獻堂都是座上賓

與鐵道部廳舍一樣突出的另一座同時代建築,是原址坐落在今台北新光三越站前店附近、隔著寬廣的三線道(今忠孝西路)與台北車站遙遙相望的台灣鐵道旅館。台灣鐵道旅館興建於1908年台灣鐵路起飛時期,是台灣第一間、也是當時唯一一間西式旅館,更是台灣史上第一座擁有電梯的建築。

由鐵道部經營的台灣鐵道旅館,外觀為第一代留德的海歸派松崎萬長所設計,有濃濃的和洋混合風。馬薩式屋頂是帝國擴張時期的官廳建築特色,內部設計走的則是歐風、現代且低調奢華的風格,開幕之後冠蓋雲集,為不少政商名流宴請的首選,包括板橋林家、林獻堂、蔣渭水都曾是座上賓。

除了奢華的內裝外,旅館使用的各式器具設備也堪稱夢幻逸品,小自刀叉,大至吊燈與廁所裡的馬桶都是遠從英國進口的舶來品;這裡也是當時台灣極少數可品嚐到西式料理的地方。曾任駐日新聞處長的張超英先生回憶說:「那裡古色古香,咖啡杯好小,有稀奇的布丁可以吃。」而出身板橋林家的已故史學家林衡道也說道:「吃西餐,水果端出來時,還附有洗手的小碗,一切仿英國維多利亞王朝的派頭。」

可惜的是,台灣鐵道旅館在二次大戰中,遭美軍空襲炸毀,目前已不復存在。只能從鐵道部園區的特展中,透過留下來的老照片與老故事,想像當時的風華絕代與意氣風發。

往日成追憶 歷史永留存

雖然華麗的台灣鐵道旅館只成追憶,但慶幸的是鐵道部廳舍及周圍建築群被完好保存下來,除了成為台北市民假日休憩的場所,更是時代的見證,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供到訪旅客停下腳步慢慢品味、細細品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