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自由貿易港區系列報導(三)

自由貿易港區系列報導(三)

掌航台灣  躍足國際~高雄港自貿港區簡介

整理/編輯部


地理條件優良  港灣形勢天成   

高雄港位於台灣西南海岸,扼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交匯之要衝,且港域遼闊腹地廣大,氣候溫和,臨海有狹長沙洲為港灣的天然防波堤,地理條件優良,港灣形勢天成,為一天然良港。高雄港區總計415.41公頃,其中貨櫃區面積397.69公頃;散雜貨區面積17.72公頃。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的國際港埠,除係為主要之貨櫃轉運樞紐港外,亦為台灣地區主要之貨物進出口港,具有亞太地區地理區位之優勢及高雄港已有成為區域性樞紐港的基礎條件下,高雄港期許未來成企業領航員,協助企業因應海運市場瞬息萬變之供需關係,與時俱進,切合實際發展的需求,躍足國際。

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目前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填海土地約50公頃即將完工,可作為貨櫃及物流發展用地,配合政府政策開發南星計畫為自由貿易港區,開發面積約120公頃,未來將致力優化營運環境,以委託加工方式與鄰近區位合作,朝向國際貨櫃暨物流樞紐港發展。

目前高雄港有25家自由港區事業,具營運實績者計15家。以倉儲(含物流)業務為主,儲放貨物種類多樣化,約佔營收9成以上。

該港區優勢:

1.地理位置適中。

2.航線密集轉運便利。

3.港埠條件自然天成。

4.棧埠設施齊備。

5.知名航商群聚。

6.國際認證經營優質化。

7.裝卸作業民營化。

8.多功能服務。

9.海空聯運。

優化營運環境  國際貨櫃暨物流樞紐港

目前高雄港為因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目前正積極推動港區範圍調整、計畫船型修訂、航道及水域設施改善、推動聯外交通系統等。

‧港區範圍修訂

港外水域、錨地維持原有範圍,不予調整。港內水域及陸域因配合實際環境需進行調整,政府正在規劃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營運中心,而高雄港將規劃為海運轉運中心,未來將在提升服務品質及加強作業效率上更加精進。

‧計畫船型修訂

因應船舶大型化發展之需求,一港口計畫船型檢討後仍維持原規劃之3萬噸船型;二港口則由原規劃之10萬噸散貨船,改為配合未來發展需求之10,000 TEU以上之貨櫃船為計畫船型;二港口外港區則將仍維持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所規劃之15,000TEU貨櫃船為計畫船型。

‧推動聯外交通系統

為提昇高雄港區長遠之聯外運輸效率,高雄港務局提出「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計畫」、「高雄港二港口跨港橋計畫」加強改善港區周邊客、貨混雜之行車問題,並強化各商港區之聯繫。

高雄港推動聯外交通系統計畫簡述如下:

(一)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計畫

包含以「商港區銜接路廊」串連中島、前鎮、小港、大仁、中興等商港區;以「漁港路高架橋延伸」連接「商港區銜接路廊」與中山高速公路;以「三國通道銜接」串連「商港區銜接路廊」與「三國通道近程計畫」。此三項子計畫完成後將可有效降低港區內貨物運輸對週邊道路的衝擊。

(二)高雄港二港口跨港橋計畫

目前大林商港區並無專用道路與中興、大仁及小港商港  直接連結,因此未來深水貨櫃碼頭(第六貨櫃中心)大型貨櫃船隻,所帶來大量的轉口貨櫃交通衝擊,將成為第六櫃中心成敗重要因素,規劃興建跨港橋跨越第二港口,串連大林與中興商區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未來高雄港整體規劃,其主要計畫項目說明如下:

1.第三船渠西岸改建碼頭工程

因舊港區#11~# 15碼 頭、第三船渠東岸已委託高雄市政府辦理規劃使用,加以#16~ 17碼 頭已依政策指示作為「流行音樂中心」預定地,故為疏解散雜貨碼頭不足之壓力,選擇第三船渠西岸作為國內航線雜貨船靠泊裝卸替代區位,以部分替代#16~ 17碼 頭原有功能。考量將第三船渠西岸現有護岸改建為水深 -6.5m 之碼頭,同時船渠水深配合浚深至 -6.5m 。

2.#55~# 57碼頭改建

配合近年航商之需求,分段將#55~# 57碼 頭改建為 -14.0m 碼頭,作為深水雜貨碼頭使用。

3.#63~# 64碼頭改建工程

為因應貨櫃船舶大型化趨勢,有效利用港區碼頭水域資源,提升貨櫃碼頭裝卸能量,將原水深 -12m 的#63、#64號貨櫃碼頭改建為水深 -14m ,改建長度為 520m 。

4.台電#107卸煤碼頭興建計畫

台電為因應第六貨櫃中心之興建與興達港煤碼頭之完成,將遷建111號卸煤碼頭至107號碼頭位置處,台電大林儲煤廠亦將遷建至大林電廠西側,並改為密閉式儲槽以減少環境污染,碼頭合作興建部分已與高雄港務局完成簽約,預定於97年底前完成碼頭興建。

5.前鎮商港區土地(唐榮鋼鐵廠)開發計畫

第二貨櫃中心由於後線場地縱深不足,影響作業效率與作業能量,若能取得港務局能夠取得前鎮商港區(中興鋼鐵廠)土地,可將部份土地作為二櫃的貨櫃堆置場,部分土地則可提供作為自由貿易港區之專業物流區,因為本區土地不僅緊鄰碼頭,且又臨港區聯外道路,是作為物流倉儲最佳的場所。

6.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工程計畫

洲際貨櫃中心計畫包括原大林商港區 112公頃,填海造地 527公頃 ,第一期工程將先進行外海圍堤填築 120公頃 ,完成後土地可提供第六貨櫃中心作為物流發展用地使用。

7.造船工業專業區土地開發計畫

配合第六~八船渠之造船工業專業區廠商擴廠之需求,依各廠商之業務量提出詳細開發計畫,原則以合作興建方式辦理,以提供其造船業務量大增所需之陸域面積。

8.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遷移計畫

水產試驗所遷建至漁港北三路與豐漁二路口附近,原用地變更為港埠營運區,以增加#67貨櫃碼頭吊桿使用效率。

9.港務大樓工程計畫

港務局本部辦公室原址為早期港口精華地段,惟經過數十年來港口往南延伸發展,重心逐漸南移。經多年研議,為提昇管理行政效率,方便港航相關業者洽辦業務,乃決定在苓雅經貿園區興(#17~#18碼頭附近)建大樓一棟,除可容納港務局各業務單位外,並提供相關業者與必要之金融等服務業進駐,如此可配合高雄港未來更長的發展,提供完整的服務。

10.旅運大樓BOT興建計畫

配合國家觀光計畫,高雄港務局將20、21號碼頭變更為客貨碼頭,讓國際郵輪靠泊,並改善苓雅區港灣設施之親水環境設施,增加臨港區商業用途,以BOT合作興建的方式吸引廠商投資多功能性的旅運大樓。

11.聯外高架道路工程

本規劃案之內容包含商港區銜接路廊計畫(新生路高架)、三國通道銜接計畫(金福路、草衙路高架)及漁港路高架橋延伸計畫等三項子計畫。其中商港區銜接路廊計畫(新生路高架)其主要串連高雄港之中島、前鎮、小港商港區,係屬港區間聯絡道路。三國通道銜接計畫(金福路、草衙路高架)及漁港路高架橋延伸計畫主要係將商港區銜接路廊與高速公路串連,構成高雄港完整之聯絡及聯外路廊。

12.港區污水系統建置

本港目前內並無污水下水道之設置,一般污水經簡易處理後,多由雨水系統排入港區水域,為降低本港可能之污染源,目前完成可行性評估規劃報告,日後將據此成果進行港區污水系統之建置。

13.過港隧道安全補強工程

延續性計畫,配合地震力規範修訂,補強過港隧道。

14.中島區污染防治-防塵網柵新建工程

配合港區污染防治計畫,於中島區#52、#55碼頭架設防塵網柵,降低粒狀污染物對加工出口區所引起之污染。

15.進出港船貨、港口管理、辦公室自動化資訊系統更新建置

除配合中央政府整體性的資訊計畫外,在港埠管理資訊網路(Portnet)規劃方面須考量高港局內部航港作業需求及相關航商需求,建立內部網路(Intranet)與貨櫃儲運機構或海運業者間之外部網路(Extranet),並建置本局Portnet Web中心網站,作為港埠業務的窗口,提供航港相關之線上作業服務及查詢海運相關資訊。

16.拖船採購

高雄港現有大、中型拖船19艘,執行商船靠離碼頭、浮筒之拖曳作業,及擔任港區內救災、救難及民防戰備任務。拖船執勤航次非常密集,可以有穩定收入。港務局將拖船業務以委託民營方式辦理,且拖船可參照加水船,由民間業者向港務局承租使用。拖船業務民營化作業亦可與航商、引水人作更緊密連繫,配合更為機動化之調派拖船方式,以提昇作業效率與服務品質,更能滿足航商之需求。

17.第四貨櫃中心高壓備用電源增設及供電系統改善工程

延續性電力系統改善計畫,增設第四貨櫃中心高壓備用電源,並改善供電系統。

多元營運模式  儲放貨物多樣化

現有港區以倉儲(含物流)業務為主,儲放貨物種類多樣化。貨櫃航商專注於貨櫃物之集散與轉口,後線倉棧則支援貨櫃物的拆併櫃與儲轉,該等航商入區從事自由港區業務則以貨櫃集散站經營為主;倉儲業者則為中小型企業,於港區內從事一般倉儲(含物流)業務。自由港區與既有港區重疊,港區土地資源有限,又鄰近市區,土地擴充不易,為克服港區土地限制,推展自由貿易港區委託加工至課稅區工廠實質轉型,實為值得大力推動的措施。

密集航線網提供物暢其流環境。以增加物流、港區貨棧及委託加工等業務為主軸,陸續展現成效,同時提升貨棧使用率,未來仍繼續朝向鼓勵貨棧共用而努力,俾使貨棧達到最佳使用率。

除了原有倉儲業者外,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更向航商、國際物流公司、海運承攬業、船務代理理貨業、日用品供應業、電動摩托車、沙灘車、LCD重整、檢測及汽車零件組裝等產業等業者積極招手,同時目標亞洲(台灣)、大陸華北、大陸華南、歐洲、美洲等市場。

我自由貿易港區(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及高雄港)目前以聯合招商方式推動各項業務,以更積極方式來幫助廠商進軍國際市場:

(一)合作模式

1.汽車、高級自行車、電動摩托車、沙灘車產業:零件自國外進儲臺中港自由貿易港區,再運至區外委外加工成車後,自基隆港、臺北港或高雄港出口歐、美地區;或自臺中港出口亞洲地區。

2.石化(油)品產業:

(1)以藍色公路策略由臺中港與基隆、臺北、高雄等自由貿易港區儲槽聯盟,增加中轉籌碼,俾與大陸石化港競合。

(2)台中港設置石化(油)品轉運中心,自大陸將原料進儲臺中港儲槽,再依客戶訂單分配、加工及製造後,以藍色公路運至基隆港、臺北港或高雄港出口歐、美地區;或自臺中港出口亞洲地區。

(3)自國外(日本、南韓、新加坡)或國內(如:麥寮)進儲汽、柴、煤油於各港儲槽,以藍色公路方式從事為4海港或外海之外籍船舶加油。

3.精密機械基礎工業、3C產業:

友達、奇美、康寧、台中精機等業者及其廈門廠將大陸工具機零組件、光電、面板等運回臺中港自由貿易港區組裝關鍵零組件,並委外檢驗、測試提高附加價值後,以MIT品牌自基隆港、臺北港或高雄港出口歐、美地區;或自臺中港出口亞洲地區。

4、農產品業:

開闢兩岸定期客貨船航線,於各港自由貿易港區設置水果、蔬菜發貨中心,視各港定期航班情況,將他港水果、蔬菜每日集中發貨至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地,再幅射至大陸內地。

5.專用物料(含船舶日用品)售予他港自由港區內之國際航線船舶模式:於各港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發貨中心,以藍色公路運至他港供應外籍船舶,如:免稅煙酒、船舶(船員)日用品等。

6.兩岸民生工業品:

大陸內河船舶直航至臺中港自由貿易港區作為發貨中心,貼標、分包、組裝關鍵零組件後,委外檢驗、測試提高附加價值後,以MIT品牌自基隆港、臺北港或高雄港出口歐、美地區;或自臺中港出口亞洲地區。

(二)行銷策略及措施

1.港區內、外空閒土地招商與合作。

2.港區土地擴大多目標使用區分。

3.結合港區外及加工出口區業者委外加工製造。

4.擴充自由貿易港區範圍。

(三)通路策略

1.建立全方位的物流平台。

2.與高雄市政府、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科學園區等單位密切合作。

未來高雄港將發展成為兼具貨物吞吐、產業需求及加值型物流服務之多功能國際商港目標,自由貿易港區吸引各類型物流產業進駐後,可衍生金融、行銷及服務等功能,藉金流、物流、人流、資訊流與各類商務活動,可活絡地方工商及產業經濟活動,有利於製造業轉型為製造、物流整合型產業,進一步落實全球運籌,提高產業回流或根留台灣之機會,使自由貿易港區為台商及跨國企業設置區域營運總部之最佳地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