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商經營與活動

◎ 整理/林良謙


海基會感謝各地台商協會捐款賑災

大陸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中山台商協會會長李俊德分別於8月19日、28日代表台商協會會員,透過海基會捐款新台幣2,000萬元及1,300萬元,表達大陸台商對「八八水災」受災同胞的關懷並提供實質幫助。

海基會由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代表接見並接收捐款,高副董事長表示,台商長期在大陸辛苦打拼,此時遇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在如此不景氣的當下,台商還是情繫家鄉,關懷同胞,踴躍捐款協助賑災,全體國人感受到台商給予的溫暖,他要代表災區民眾和政府,向台商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

高副董事長進一步表示,台商在大陸打拼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向外延伸,對台灣經濟成長及兩岸經濟的發展均貢獻卓著,政府理應做台商的後盾,為台商開創更完善的經營環境,同時建立台商與台灣經濟的鏈結,讓台商在大陸的經營能持續為台灣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海基會表示,大陸各地台商協會紛紛響應捐款賑災,經初步統計,截至9月中為止,大陸各地台商協會預計捐入海基會帳戶金額將逾新台幣1億元,還有許多台商協會向海基會表示,正持續向會員募款,相信大陸各地台商協會的捐款還會持續增加。


 服務台商  9大機構進駐東莞

據8月14日聯合報報導,台灣9大產業專業服務機構進駐廣東東莞聯合辦公,全力輔導東莞地區台商加速推進產業升級與轉型。

全球金融海嘯對以出口外銷為主的東莞台商,造成巨大衝擊,除了節省成本,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也成為東莞台商化危機為轉機的重要出路。

東莞台商協會全力引入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經驗,邀請台灣9大產業專業服務機構—中國生產力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對外貿易協會、紡織拓展協會、中衛發展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台商張老師袁明仁顧問等,為台商診斷企業情況,並針對個別企業開出產業升級的藥方。

9大專業服務機構各有所長,例如,中國生產力中心為台資企業提供管理、營銷方面的一對一輔導;工研院雲集數千名頂尖科研人員,提供台商產業技術研發和科技轉換;外貿協會則能幫助台企在全球進行市場調查,再根據調查結果輔導企業如何爭取訂單及宣傳品牌等,9大機構正式入駐,為東莞台商提供更深入的服務與輔導。


東莞台商擬回台掛牌

據台灣新生報 8月24日報導,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率20位台商企業高階負責人回台拜訪櫃買中心,除強烈表達回台掛牌意願外,也希望爭取更多政策協助措施。

櫃買中心由董事長陳樹、總經理吳裕群會同業務相關單位接待,並解答相關問題。陳樹表示,櫃買中心將本著服務、效率、創新的理念及開放、信賴、競合的策略,積極建置健康而高效率的資本市場平台,並開發新的機制及多元化商品;也期待台商企業在台掛牌後,除讓國內投資者享受其經營成果外,也讓台商企業能更加茁壯,而櫃買中心也將持續提供台商企業更便捷的服務,成為台商企業在大陸及其他地區開拓業務最有力的後盾,並提供最有利的資源。

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表示,東莞台商協會目前為大陸地區最大之台商協會,會員眾多且不乏績優台商,依其保守估計符合資格回台掛牌的台商應有百家以上,此行拜訪櫃買中心,除表達回台掛牌意願外,也希望爭取更多政策協助措施。


長三角珠三角 面臨勞工荒

據中央社8月24日報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陸出口加工業最近出現轉機,今年7月以來長江及珠江三角洲多家出口企業訂單大增,企業卻陷入勞工短缺困境,其中東莞和溫州至少短缺勞工20萬人。 

今年以來,東莞勞動市場上徵人倍率從3月的0.76上升至8月的1.51,即每151個職位僅100人應聘。東莞市勞動就業中心的用工情況報告指出,「東莞市企業用工需求向上轉向,6月和7月出現招工難」。另外,智通人才市場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份提供5萬多個職位,而求職者7萬多人;5月份約9千家企業提供近9萬個職位,求職者卻迅速減到6萬多人。

東莞中心人才市場負責人表示,勞工需求有動態變化的特性,加上各大勞務市場間需求狀況不共享,東莞實際缺工規模難以統計,但至少10萬以上。東莞有32個鎮區,其中石碣鎮缺口就有5千至8千人,招工難情況非常嚴重。

至於長三角的狀況和珠三角差不多,溫州勞動力缺口約10萬人,主要是傳統行業,包括服裝鞋子、五金打火機、電子電器等,其中缺口最大的5個是普工、服務員、學徒工、平車車工以及注塑工,從規模來看基本是中小企業。

業界人士預測,用工短缺狀況可能要到9月中下旬後,隨人才市場旺季到來才會減緩。


台連鎖品牌 搶進陸內需市場

據台灣新生報8月24日報導,為搶進大陸內需市場,由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外貿協會在上海舉辦「兩岸企業家論壇上海合作論壇」,以及「兩岸連鎖加盟品牌大展」。

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表示,有近千位兩岸連鎖、地產、資本等業界企業家出席,就兩岸連鎖業、地產業、資本業界間的合作發展,商機趨勢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不斷昇華,兩岸產業間的交流互訪也越發密切與加強,尤其是當前兩岸雙向投資政策的推出與實施,更是讓大陸企業對赴台投資的前景出現積極樂觀態度。王國安指出,為鼓勵台資及台商企業的投資發展,大陸城市所提供的相關優惠補貼政策,將為到大陸投資的台資及台商企業提供最有利的投資環境和條件保障。

首屆兩岸性的連鎖產業大型專業展覽活動有300個展位,參展的兩岸知名連鎖品牌包括:永和豆漿、兩岸咖啡、迪歐咖啡、真鍋咖啡、長頸鹿、吳記老鍋底、可頌坊、達芙妮、多樣屋、特立屋、歐德名店、避風塘、鍋比盆大、四海游龍、德克士、和成衛浴、亞歷山大、冠軍瓷磚等知名連鎖、地產及連鎖業大型服務商與供應商。


 4大台資裝修業結盟登陸打江山

據經濟日報8月24日報導,和成衛浴、冠軍磁磚、台灣玻璃及南寶漆等4家裝修建材企業在上海宣布結盟成立「精品裝修聯盟」,未來4家業者將在裝修設計、統購、配送、零售據點及售後服務上進一步整合。為兩岸連鎖企業及開店的業者提供設計裝修配套服務,並將開放更多台資企業加入「精品裝修聯盟」,擴大聯盟在業界的影響力。

4大台資裝修建材業者1年營業額近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80億元),藉由優異的產品品質及售後服務,搶占大陸裝修市場大餅,並對抗由大陸本土6家建材業者所組成的「冠軍聯盟」,聯盟包括歐派廚櫃、東鵬陶瓷、大自然木地板、雷士照明、紅蘋果傢俱和美的中央空調等。

冠軍磁磚董事長林榮德表示,台商用最好的設備生產品質最佳的產品,但宣傳行銷卻不如大陸本土品牌,造成客戶選擇較低價的產品,卻面臨磁磚脫皮或油漆味久久不散的問題,藉由知名品牌的結合,提供客戶一次解決的服務,加上通路的合作,降低運轉成本,擴大商機。

和成衛浴董事長邱世楷指出,和成衛浴在大陸各地有200多個據點、冠軍磁磚有400多個據點、南寶漆也有500多個據點,加上台玻的7大生產基地,4家業者光是在通路上就有1,000多個據點,在產品線互補及通路擴大下,預估可望帶動各家業績大幅提高。台資企業成立「精品裝修聯盟」後,將結合設計師及聯合促銷活動,提高「精品裝修聯盟」的影響力。


大陸內需商機 台商占優勢

據經濟日報8月21日報導,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葉永剛表示,大陸中西部經濟未來幾年成長幅度將遠超東部沿海,台商除將廠房移至中西部外,精緻農業、加盟連鎖、百貨零售等內需產業也都具有優勢。

葉永剛表示,中西部地區近5、6年來基礎設施與水陸空交通運輸快速發展,使加工出口企業最重視的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加上近年沿海成本一直上升,使得很多加工出口企業明顯往中西部遷移,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西部的成本優勢更得以發揮,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台商前往投資。   

為了吸引台資,江西省贛州成立了以台商創業園為龍頭的「贛閩產業承接走廊」,於區內設立了一個大陸國家級的出口加工區,標榜同時兼具大陸中央給予的「西部大開發」,以及「海西經濟區」的優惠政策。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獲批准,升格為大陸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是大陸西部唯一的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統一企業、亞東水泥已先後進駐;湖南省湘潭台商工業區去年9月也正式招商。

而湖北省過去5、6年成功爭取富士康、冠捷進駐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外,原來只是省級工業區的吳家山台商工業園區,也獲批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是華中地區唯一一家以引進台資為主的工業園區,目前已有遠東水泥、統一企業、東元電機等上百家台商進駐。

另外,專家估計幾年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成長幅度,將遠超過沿海地區,內需與消費商機也隨之浮現,台商在農業、消費與服務行業,都較大陸本土業者具有優勢。近年來已有新光兆豐農場、永豐集團等台資企業,進駐湖北黃陂台商農民創業園,發展大陸精緻農業;還有兩岸咖啡、太平洋集團的太洋百貨、元祖食品等,都已卡位大陸中西部市場。


搶進大陸內銷 製鞋公會籲合作

據聯合報8月24日報導,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台企聯鞋產業升級小組在東莞舉行「經貿講座」,為台灣鞋業企業傳授進軍大陸內銷市場的策略。

受金融海嘯衝擊,各行業的台資企業紛尋求產業升級與轉型,其中進軍大陸內銷市場已是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為協助台商鞋企了解大陸內銷市場,順利地「出口轉內銷」。   

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大陸經貿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健安表示,鞋業旺季已過,訂單未見起色,廠商清庫存的舉措還未結束。他指出,進入大陸內銷市場已是鞋企必須面對的課題,台商企業的優勢在於產品品質好、信用佳,整合力量一起進軍內銷市場,比單打獨鬥更容易成功。

李健安說,製鞋業是勞力密集產業,有些業者為了降低成本,遷廠到大陸內地,雖然可以降低勞工成本,但內陸招工反而困難,遷廠並非根本之計,重要的是如何開拓大陸內銷市場。他呼籲台商鞋企團結合作,共同面對環境的變化。他表示,鞋企之間不要為了薄利多銷,大家搶訂單,形成削價競爭,造成惡性循環。而是應妥協減產,以量制價,共同生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