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交流升溫 大陸期貨證照熱  文/賀靜萍《交流雜誌98年6月號第105期(歷史資料)》


  兩岸兩會此次在南京舉行的第三次「江陳會談」,在兩岸金融合作部份,確立了今年兩岸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件事,即兩岸三個月內,就要在銀行、保險、證券及期貨三方面,完成金融監理備忘錄(以下簡稱MOU)的簽署。 這對兩岸資本市場是件大事,對延燒了好一陣子的金融證照考試,也將再起帶動作用。據了解,目前不少金融業界從業人員,特別是期貨及證券的業者,已在摩拳擦掌,準備登陸考取證照,佔領參與中國市場的先機。儘管目前兩岸尚未完成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的MOU簽署,但是大勢底定,業者全都動了起來。   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日前接受彭博社(Bloomberg)專訪的談話就是最好證明。薛琦十分明確地表示,今年預計台灣和大陸雙方所編製兩岸三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相互掛牌交易平台將上市。兩岸三地ETF交易平台,係由彼此提供三十檔成份股組成指數進行交易,目前已提出三十七家台灣公司組成ETF在香港交易,此一作業可望在今年六月完成。   除了證券業打出的明確訊號。在期貨業界方面,鑑於兩岸金融監管備忘錄(MOU)簽署在即,業界也彷彿終於接收到一線政策曙光。

大陸期貨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期貨公會理事長賀鳴珩當時表示,銀行、證券業在大陸的發展機會有限,但期貨業的發展空間則非常大,因為大陸期貨業比台灣小太多,而且技術都在台灣這裡。因此,期貨公會希望兩岸MOU簽署後,開放台灣期貨商可赴大陸投資期貨公司、開發業務,同時也能引進陸資參股台灣期貨業,使兩岸期貨業互相投資、雙邊協作,而且互相承做兩岸期貨商品。除此之外,為了加速進程,業界也希望相互承認期貨專業證照。   業界的反應,是市場嗅覺最靈敏的反射,且跳出了過去鴨子划水的階段,全都展開大動作準備布局。   事實上,以目前中國大陸經濟規模來看,二○○七年,其經濟規模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GDP達到二十五兆七三○六億元人民幣,去年總量預估超過三○兆人民幣。這個數字,已經說明中國在全球經濟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加上兩岸關係自去年五月以來大步向前,及政府政策的開放,業者動作愈大,自然會讓想要取得登陸執業各項證照的人,出現前仆後繼的趨勢。   二○○七年,大陸對台開放了十五類考試,包括經濟、會計、衛生、計算機技術與軟件、質量管理、翻譯、拍賣師、執業藥師、棉花質量檢驗師、註冊資產評估師、房地產估價師、房地產經紀人、造價工程師、註冊諮詢工程師和註冊稅務師。根據大陸的政策,符合報考條件的台灣地區專業技術人員,可向大陸任何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應專業考試機構,提出參加考試的申請。這項政策也就代表,有愈來愈多的台灣專業人士,有機會登陸一展長才。   但根據補習業界人士說,在大陸宣布開放這些行業考試時,過去赴考的人並不多,一直到去年總統大選過後,參加大陸考照班的學員暴增。目前,除了金融證照班之外,還有房地產業、室內設計師、大陸律師證照班等等,有意思的是,補習班開班的主力,大多放在大陸金融證照班。   這其中,除了證券及理財分析的執照之外,期貨證照更是目前最夯的項目之一。一位市場分析師受訪時指出,未來一旦兩岸簽署期貨MOU,會給予兩岸期貨商更大舞台,也將成為台灣期貨業新契機。這位業者分析,根據期貨產業協會(FIA)數據顯示,台灣期貨市場在短短十一年間,排行躍升全球第十七名,與台灣證券全球排名相當。在國內的金融版圖中,也僅有期貨交易量超越新加坡及香港市場。   此外,台灣期貨市場總保證金約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大陸三個交易所保證金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兩岸期貨商的前十大期貨商資本額差距不遠。再以大陸發展期貨是以商品期貨為主,包括黃豆、小麥、棉花等原物料,以及全球很特殊的塑化、金屬等商品期貨。台灣擅長的是金融期貨,正好雙方形成完美互補,各有學習與增長的空間。   基本上業者都認為,「證券業、銀行業及保險業都已有國際大型機構在中國大陸市場卡位,且發展得都不錯,反而是期貨業還在起步階段,這就是台灣期貨業的契機」。

參與大陸期貨證照考試要搶佔先機

  不過在此前景之下,一位曾赴大陸參與相關證照考試的業界人士提出幾點意見供有意報考者參考。   這位投顧經理表示,目前看來政策會愈來愈寬鬆,因此他首先建議,報考要趁早,也就是要搶佔先機。以他自身報考經驗,大陸方面會給予台灣人相對的優惠,也就是提供更多機會。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隨著政策放行及股市反轉,大陸方面可能為了保障大陸本地業者的權益,逐步減少對台灣報考者的優惠,他表示,大陸在這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政策變化太快。舉例來說,證照考試分為多級,他表示,「基本上,台灣人要取得一級的證照並不容易,因為這是要保障本土就業的既定作法,所以台灣報考者可以先有心理準備」。 此外,他表示過去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大陸的證照考試有中央及地方區別,「如果是想在全中國有執業機會,一定要報考中國國務院舉辦的考試,否則各地區的考試,就只侷限於地方就業」。而據了解,這一點曾讓不少人吃了悶虧。   不過他也表示,近日包括中信、國泰金控都宣布會有增資計畫,金控額定資本額將從一千億元大幅提高到一千五百億元,此新增的五百億元,均指向引進陸資。這些訊息在在說明,受惠兩岸題材最大的金融業,將對國內金融人才西進引發一股熱潮,而這股熱潮,恐不是一時的變化,很有可能成為人才西進的長期演變。相對來說,台灣方面會不會要相對開放?也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作者係工商時報大陸組主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