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客趴趴走 看見美麗台灣—兩岸人民正式展開雙向觀光旅遊有感 文/沈冠亞《交流雜誌100年6月號第117期(歷史資料)》

  台灣地處太平洋島鏈中心位置,無論是海空交通的樞紐地位,或是民主運動的前導地位,甚或是自然界物種及生態環境多元演變、世界最大族群中華民族的衍生及歷史文化傳承等,都使得台灣在世界發展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台灣發展觀光的最佳利器。


兩度公開呼籲開放陸客來台 

  由於大陸與台灣同文同種、一脈相連,彼此人民間存在若即若離的關懷與好奇心,因此想進一步接觸及探索是很自然的事情。加上自一九八七年開放大陸探親、聯姻、旅遊及同意台商登陸以來,台灣人民來往大陸已超過四千五百萬人次,年齡層也逐漸下降。單方面、單向的交流,一則無法對台灣觀光旅遊、地方經濟、交通事業創造利益,再則也易造成大陸人民根據片面之道聽塗說而對台灣有所誤解,甚至無法對台灣的歷史演變過程、文化成長經歷、族群民俗特色、居民未來願景、台灣發展策略,以及兩岸如何攜手迎戰國際競爭等等,有清清楚楚的認識。

  二○○六、二○○七年兩次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本人均有幸在大會中被安排發言,也趁機大聲疾呼爭取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我根據三十年來從事台灣觀光事業的經驗,提出種種看法與建議,如:成立跨部會之專責機構與對岸進行磋商交流與推動;互設辦事處以掌握快速有效之資訊、加強行政效能;公布首批開放赴台的大陸遊客申辦流程;公布首批開放之港口及航班安排辦法;公布承辦旅行社之條件及規範;赴台旅遊業務接受報名之遊客條件與程序;公布週末包機實施草案;公布定點定時專案包機及因應現實發展所需之平時包機之可行性等。

  筆者更建議開放投資台灣觀光旅遊產業,以共同做好兩岸人民的旅遊工作,並讓全世界觀光客將台灣作為進入大陸旅遊之跳板。尤其當時正逢二○○八年奧運舉辦在即,台灣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接待大陸遊客,甚至歡迎參加奧運之國際觀光客過境,並兼顧日益興盛的台灣本地旅遊市場,該如何增添觀光設施?如何更新觀光設施?如何加大觀光產業投資及人員培育養成?如何使國人都能體會觀光對振興國力的重要性?凡此種種,在整體世界經濟成長偏重亞洲,更倚賴中國大陸的情勢下,唯有兩岸攜手共同合作,才有機會面對國際挑戰,共創互利雙贏。


開放陸客來台屆滿三年成效漸顯


  本人於兩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所言種種,在二○○八年七月正式開放陸客來台後一一印證與落實,也帶動了國人及其他國際人士對台灣旅遊的重視,更產生群聚效應,促使台灣成為豐富精采的觀光之島。在遊客足跡遍及全台灣的情況下,快樂度假及享受美食、購物的風潮對各行各業均普施甘霖。更有甚者,國際知名品牌之產品,也已打造台灣成為銷售推廣之最佳平台。我們看到國際商務及旅遊人士來台數量日漸增加,在任何商業集中區或享有盛名的名勝景點、商場、餐館、遊樂場等,讓人感受到一片歡樂與榮景。

  轉眼間,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將滿三年!想當年,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為鼓吹早日開放大陸一般人民來台觀光,我提出的數據顯示,台灣地區的觀光產業在二○○六年總共接待了三百五十多萬的境外遊客,安排了一億九百多萬的國內遊客,創造出觀光產業總值為三七二五億元新台幣,比二○○五年成長四‧六%,約占GNP的四‧一五%,從業人員超過三十萬人。不論從就業人數或所產生的經濟產值來看,均已超越傳統初級產業,但是相較於全球性觀光產業的發展規模,我們仍還有至少兩倍以上的發展空間。二○一○年的數據,顯示出令人瞠目結舌的進展:二○一○年國人出國人數達九四一萬人次,來台國際人士達五五六萬人次,來台人士中以單純觀光來台的就成長了五八‧三一%,達到三二四萬人次,而其中大陸遊客就有一二二萬人次。

  其實,這三年來大陸遊客爭相來台的人數快速上升,若不是受制於交通承載量的不足與考慮旅遊品質的總量管制,相信還會加倍成長。深究其因,除了過去所提到的淵源及好奇,更多的是來過的人回去後的宣傳。相較於近年的國際社會的動亂,台灣的社會有序、政局安定、物價平穩、商場誠信、產品檢驗制度完整、消費者保護制度成熟與人們的多禮熱情……各處都產生出強烈的催化作用。這三年來,大陸來台人次以及全台總體觀光收入詳表一、表二。


表一、大陸人士來台人次表

大陸來台人次
2008197,987 人次
2009972,123人次
20101,630,735人次


表二、全台觀光總收入表

觀光總收入數
20083,713億元國民旅遊1,842億元
外人來台遊1,871億元
20094,081億元國民旅遊1,828億元
外人來台遊2,253億元
2010 (預估)5,100億元國民旅遊2,400億元
外人來台遊2,700億元

 在開放前三年,筆者前往各地推廣赴台旅遊時,媒體不斷提出同一個問題:「台灣到底準備好了沒有?」現在從數據上可以明白看出:我們對開放大陸一般人士來台一事,雖然是在二○○八年四月起展開工作,七月中正式登台開始,才邊做接待、邊加大力度來增添相關設施、訓練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增建更新及改造觀光級飯店、改善旅遊環境及設計適合大陸遊客的接待機制,甚至包括餐廳配合各省口味的菜色等,但仍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尤其自表三,更可知觀光旅遊對台灣經濟及國際互動的助益:

表三、觀光客來台旅遊概況表

觀光客來台旅遊的整體滿意度                90%

                平均停留天數                        7.17夜

                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       227.27美元

                平均每人每次消費數         1,551美元

                觀光外匯收入(2009年)   68.16億美元



來台人士對台印象多為正面


  從知名的中國搜狐網(travel.sohu.com)及法國益普索集團(Ipsos)在二○一○年對中國商務旅行做的調查中,發現許多對台灣肯定與正面的統計:「多數去台灣出差的商務人士會順便在台灣遊玩,他們對台灣出差和來台遊玩的滿意度較高,六○%以上都表示滿意。」其中遊玩方面的滿意度在評分上高達八七%。首選景點當然是已富盛名的一○一大樓、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陽明山、日月潭、九族文化村、阿里山、士林官邸、中橫太魯閣等,但是深入接觸後,也喜歡上了台灣熱鬧又充滿地方風味的夜市、傳統食物和小吃。其次,他們對台灣的民情風俗、在地文化、風光景色、人民友善也都留下深刻印象。台灣各方面受歡迎的程度顯示如下:(摘自sohu.com)

項目受歡迎程度
食物/小吃88%
民俗風情和文化63%
 風光景色63%
人民友善54%
歷史文物38%
商品價格33%
夜間活動29%
治安良好29%
氣候宜人29%
民主政治21%

經由這些資訊的分析,不難看出,遊客每到一個國家或地區,表面上是吃、喝、玩、樂,其實他們心中都有一把尺,也都在與其他曾去過的地方和自己的家鄉做比較,甚至會四處宣傳與模仿,好則習之,不好則改之。值得效法者將形成良性循環,不值得接受者則將之忽略或邊緣化。如此效應下,自然會在國內業者及民間產生出凝聚力,而在國際上也有了共同價值觀下的認同感。


陸客來台 啟動消費  帶動投資


  將近三年的磨合,陸客來台旅遊即將進入新階段。除了人數節節上升,創匯盈盈獲利外,又將在開放自由行後帶來旅遊路線的普及化、在地消費的務實化以及選擇食、宿、行、遊、購、娛的多元化與自主化,也將更貼近台灣的民間社會。根據香港在二○○三年開放大陸人士個人遊的經驗來看,也是因為開放初期以消費力強且有豐富旅遊經驗的人士為主,確實創造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也看到台灣各界都摩拳擦掌、殷切期盼早日實現。

  這一波波的商機下,近年來我們看到許多變化,也都對台灣跨步向前有很大的助益,對國際地位的提升也有極大影響。旅遊消費者的心態其實很簡單,只是想換個環境,體會不同生活經驗與享受有價值的服務。所以除旅館、交通、景點、購物、美食之外,服務的標準化與效率也是被拿來檢驗的。

  對台灣要擴大來台人數的作法上,最積極響應的可以算是飯店業,許多財團或建商都轉向投資飯店興建與經營。據估計,二○一一年住房率可達八○‧七%,平均房價可提高至三○九三元。飯店的興建也替地方繁榮引發群聚效應,對商圈形成、土地增值、就業提升、稅收增加都有明顯效應。

  其次,是台灣的零售業,世界上百年知名品牌都陸續登台,如香奈兒(Channel)在一○一大樓開出全球首創的化妝精品店,迪奧(Dior)將在台開設美妝旗艦店也是全球最大的概念店。本地的百貨業也急起直追,不但在各地擴店,還增加專櫃及品牌商品,就是希望讓遊客就地消費。

  同時,豪華遊覽車的引進、司機的素質提升與培養也都積極加強的進行,租用自駕車行業也興起,使得交通設備的質量在國際上深獲好評;航空、鐵路業也爭取增班及與旅遊業者合作;連金融業也樂於配合共享其利,台灣最大信用卡收單的聯合信用卡中心表示,截至去年十月底止,已有超過兩萬多家商店接受銀聯卡,在台刷卡費金額累計達新台幣一百一十五億元。聯合信用卡中心估計,若開放自由行,再加上擴大來台人數等,將使總刷卡量在二○一一年突破新台幣一兆元。從刷卡的商家來分析,有飯店、航空、船運、零售、餐食及金融,甚至還擴及健檢醫療美容及房地產等。

  短短不到三年,已使陸客來台由警覺疑慮到熱切交往,由邀請保證到團進團出,由試點城市省份到全面開放,由週末包機到平日包機,由每日三千人到每日四千人,由最長停留十天到十五天,由報備後才可離隊到離隊已可長達行期的三分之一,由台灣本島旅遊延伸到外島旅遊,由來者須提供保人及保證金到只需提供個人足夠的財務保證等,都可以體驗到兩岸間賓主關係越來越正常化,處理事務越來越有默契與理性的判斷,商業行為與操作機制越來越有規範,各行各業看待旅遊發展越來越有共鳴。也就是說,旅遊已經公認是替經貿搭橋、啟動消費機制、連結彼此友誼的最佳利器。


陸客觀察面向有別於台灣本地人


  面對兩岸間自由行時代的來臨,相對也是開放個人可以優遊自在、隨性暢遊各地的開始。已經有許多坊間的旅遊專家提供台灣旅遊寶貴資訊給亟思來台者參考,其中更可一探近年來台灣在陸客心目中的地位。這些資料中有交通資訊、氣象報告、實用資訊,例如:如何打電話緊急求救、出租車收費及應守規則、悠遊卡使用與大眾交通上的規矩、隨身應帶物品及個人適用藥物、餐食住宿及消費應注意事項、如何理性購物、景點營業時間及公休規定、行進間應守之交通規則、台灣斤兩尺寸等習慣用法等,真的是鉅細靡遺、琳瑯滿目。這些對外來人來說,就是寶貴的初體驗。

  這些資料也讓我了解到,大陸觀光客所發現台灣值得一遊的地方也有別於台灣本地人,例如他們所編的順口溜「登上一○一,一覽眾山小」、「不到阿里山,不算到台灣」、「不到夜市,等於沒來台灣」、「溫州大餛飩是正宗台灣產物」、「面膜、鳳梨酥是回鄉餽贈必買品」。當他們深入全台各地大街小巷後,發現台灣多元風情、地方特色文化和傳統手藝及小吃,感受到台灣風光之美、人情之濃、物產豐饒,處處呈現的精緻與專業用心,往往讓大陸遊客讚不絕口,留下難忘回憶。


全面提升旅遊品質


  當然,在我們享受豐碩收成之餘,更要精益求精。在旅遊群眾鋪天蓋地、四處遊走下,更要全島全面性的加強建立完善安全的旅遊環境與貼切的接待,不能再拿過去保守及偏安的想法來看事情,一定要把吸引國際遊客、行銷台灣之美、創造觀光收益當成全民運動。也唯有如此,才是為自己及企業打開康莊大道,替國家爭得生存空間與競爭實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