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選後歐巴馬訪問東南亞的檢討■文/左正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交流雜誌102年2月號第127期(歷史資料)》

二○一二年十一月五日,歐巴馬總統順利連任,三天之後,白宮宣布歐巴馬將訪問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和柬埔寨三國。在歐巴馬訪問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ary Clinton)和國防部長潘內達(Leon Panetta)也訪問亞太各國,包括澳洲、新加坡、泰國、緬甸和柬埔寨,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Martin E. Dempsey)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萊(Samuel J. Locklear)也先後訪問澳洲。為何美國國安外交選後密集訪問亞太?其所透露之亞太安全戰略變化為何?其帶來的影響又為何?儘管外界多將注意焦點置於歐巴馬在緬甸的公開行程,但美國國安外交高層在亞太地區的各項活動,更透露了美國當前對東南亞的戰略思維與具體策略。

總統大選後的高層訪問

根據美國政府公開的行程及媒體報導,歐巴馬於十一月十九日訪問泰國,與泰國總理盈拉共同慶祝美泰建交一百八十週年,泰國表示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扮演建設性角色,認為有助於區域和平穩定及長遠發展。歐巴馬接著訪問緬甸,會晤緬甸總統登盛和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並在仰光大學發表演說。隨後前往金邊,出席第二十一屆年度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和第七屆年度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

希拉蕊的第一站是在西澳伯斯出席美澳年度戰略安全會談(Australia-United States Ministerial Consultations, AUSMIN),接著到阿德雷得(Adelaide)會晤企業友人和參訪澳洲最大最先進的造船設施技術港(Techport Australia)。隨後,希拉蕊訪問新加坡,會晤總理李顯龍和外長尚穆根(Kasiviswanathan Shanmugam)。在新加坡之後,希拉蕊到泰國曼谷,與歐巴馬總統會合,並陪同歐巴馬訪問泰、緬、柬,並出席第七屆年度東亞高峰會和美國─東協領導人會議(U.S.-ASEAN Leaders Meeting)。至於潘內達則是在澳洲出席美澳戰略安全會談之後,陸續訪問泰、柬,在泰國,潘內達會晤泰國國防部長,為美泰國防部長自二○○八年後的首度會談。在柬埔寨,則出席了東協國防部長會議。

高層訪問與實質合作

選後歐巴馬政府一系列的高層訪問,和二○一二年推出的再平衡策略有密切關係,這得從受訪國家個別觀察。第一個觀察重點是澳洲。首先,澳洲西北部的達爾文港,是美軍新近選擇的軍事設施,在進駐第一批陸戰隊之後,成效如何,與當地居民的相處及澳洲政府的合作情況如何,需要評估。其次,在美澳年度戰略安全會談期間,美澳雙方宣布,將在澳洲建置一套由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發展的雷達和警戒望遠鏡,進行深入的太空偵測。這將是美國首次在南太平洋部署太空偵測設施,潘內達更稱呼此舉為美國對亞太區域再平衡的新前線(new important frontier)。目前,這套雷達警戒設施位於新墨西哥州的Antigua,預定於二○一四年移到澳洲西部。另外,澳洲今年削減國防預算,引起美國關切,此事也成為美澳會談的重點。

第二個觀察重點是泰國和緬甸。泰國為美國之長期盟友,此次歐巴馬訪問泰國之前,小布希、柯林頓、詹森和甘迺迪都曾到此訪問。然而,泰國近來和大陸日趨緊密的關係,尤其是泰國軍方和解放軍的合作,早為美國所關切。今年五月,當菲律賓和大陸在黃岩島對峙時,泰國和大陸雙方的海軍陸戰隊則在廣東沿海舉行聯合演習。為提升美泰同盟,美國近來採取多項行動,強化雙方在非傳統安全的合作,特別是雙方在災難救助的合作。此次潘內達訪問泰國和出席東協國防部長會議,即著重於討論人道援助、防範海盜和防制核子擴散等非傳統安全議題。

潘內達訪泰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尋求和緬甸軍方建立關係。美軍和緬甸軍方之間的關係,自一九八○年代之後即已中斷。泰國軍方長期以來和緬甸軍方關係密切,近來更敦促美軍和緬軍重建關係。此次潘內達訪問泰國和柬埔寨,和緬甸軍方重建關係,都是重點。雖然,潘內達的行程並未涵蓋緬甸,但歐巴馬和希拉蕊都將前往緬甸,美國與緬甸的兩軍關係,必然是此次歐巴馬訪緬的重要議題。

歐巴馬第二任的再平衡

對於這波的高層訪問,美國媒體的解讀不一。首先,對於歐巴馬出訪緬甸,儘管是劃時代的創舉,卻帶著圍堵大陸的強烈色彩,難免波及美「中」關係。而且,緬甸民主轉型尚未成熟,國內宗教與種族的動亂仍未平息。這些使得歐巴馬的訪問,可能成為在緬甸內部諸多不確定情勢之下,對緬甸政府的背書,有極高的風險,也再度引起美國國內人權團體對歐巴馬過早解除對緬經濟管制的指責。其次,希拉蕊出訪澳洲,在阿德雷得一處行程,遭媒體質疑出席私人品酒會,以避免在國內受到關於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班加西(Benghazi)遇害的調查。同樣的,前往澳洲訪問的潘內達和鄧普西,大概也不願扯上關於中情局長裴卓斯(David H. Petraeus)緋聞案的調查。

當然,此次出訪的時點選擇,不會是百分之百的精心計算,因為在柬埔寨的東協高峰會和東亞高峰會,都是早已排定的行程。而歐巴馬選後出訪,更有可能因為競選需要而暫緩出訪。但毋庸置疑的是,選在總統大選和大陸十八大結束之後,宣布希拉蕊和潘內達的訪問行程,的確值得深究。從媒體報導的相關活動來看,二人此行致力於提升美國和其盟邦的軍事合作,要向亞洲盟邦宣示再平衡是玩真的,也一定會持續推動。因此,美國總統選後進行,有其政策延續的意義,而在大陸十八大後宣布,則有避免為十八大平添變數的考量。雖然,相關活動本有避險(hedge)之意涵,而美國靜待十八大結果公布後,才決定如何發布相關訊息。但是,也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即美「中」雙方對此次相關之軍事部署,已有一定默契,十八大後的宣布,正是如此默契的展現。

毫無疑問的,美「中」關係是再平衡的核心元素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唐尼隆二○一二年十一月在CSIS的演說,建立穩定而建設性的美「中」關係是美國再平衡的策略之一。這是基於大陸的全球影響力,要有效處理全球問題,必須要能和大陸充分合作和有效管理彼此的競爭。同時,美「中」合作還需致力於制度建立,包括G20、APEC和東亞高峰會。

對照唐尼隆前年的說法,選後的再平衡其針對性已有所降低。二○一一年十一月唐尼隆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說明再平衡是致力於貫徹所有國家遵守同樣規則,以確保美國和其盟友所追尋的安全、繁榮和尊嚴。唐尼隆特別說明,遵守國際法和國際規範、維護商業與航行自由、建立新興強權和鄰邦的信任,以及促進爭端和平解決,乃是亞太地區安全之屏障。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一一年的東亞高峰會上,也特別表達對南海問題的關切與解決綱領。換句話說,當時的再平衡,可說是以南海問題為核心關切,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一年後唐尼隆的說法,很明顯的針對大陸的色彩降低,還強調和大陸已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也期待與大陸新政府繼續合作。

南海問題仍是美中角力點

當然,這並不表示美「中」關係就此走上坦途,更非顯示南海問題已從美「中」爭執移除。事實上,在南海問題上,美「中」雙方都很難樂觀。此次美國外交、國防首長出訪的路徑,南海問題還是隱隱浮現。由於泰國傳統上和越南的競爭關係,加上過去十年和大陸愈走愈近,在南海問題上傾向於避免衝突,這就和美國希望運用東協規範大陸的期待出現落差。因此,美國高層陸續訪泰,當然希望泰國在南海問題上與東協聲索國(聲明索取其他地區領土主權的國家)立場一致。不過,去年十一月的東協高峰會,最後沒有將南海爭議列入討論議題。看來,美國要透過再平衡策略,讓東亞高峰會成為有能力處理東亞政治議題的區域制度,其志雖高,但其路尚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