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交流雜誌98年6月號第105期(歷史資料)》

四月春暖花開,今年兩岸的互動似乎更為全面、更為耀眼。   四月八日與十八日,海基會高孔廉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與海協會鄭立中副會長,分別在上海及台北進行程序性商談及正式預備性磋商。四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海基會組團赴南京進行「合作雙贏」之旅,與大陸海協會進行第三次「江陳會談」,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三項協議,並就陸資來台投資發表共同聲明;以及確認下階段兩會優先商談的議題,分別為兩岸漁業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產業標準檢測、認證及兩岸避免雙重課稅等四項議題;另兩會同意繼續推動組團互訪交流活動。 從去年六月到現在,兩岸共簽署了九項協議、達成一項共同聲明,對促進今後兩岸的良性互動,可說都是「充分而且必要」,相信透過未來的具體落實,兩岸一定可以早日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羈絆,再造繁榮與發展。本期就第三次「江陳會談」過程與內容,分別邀請民航局長李龍文、政大教授朱浩民、文化大學教授蔡逸儒、法務部檢察官林彥良,與長期精研兩岸經貿的李孟洲先生,從這次三項協議的簽訂,分析未來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業的互動與發展,與兩岸交流前景。另外,我們特別約請楊開煌教授分析「三次江陳會談協議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總覽年來的兩岸互動,楊教授認為,在三次「江陳會談」之後,台灣更需要一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自我論述、重新認識和理解大陸、調整處理兩岸議題的步驟,若干觀點頗值參考。   台灣的國際空間在今年出現新的突破,衛生署長葉金川於五月十八日率團參加第六十二屆的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我國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之後,三十八年來首次正式參加聯合國周邊組織的正式會議,象徵國際空間跨出一大步,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意義。銘傳大學教授許志嘉在本期「前進WHA:台灣國際空間突破的意義與活路外交」一文中,有極為宏觀的論述。   此外,本期分別就大陸民眾來台觀光、大陸期貨證照熱、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大陸「山寨文化」等與兩岸交流息息相關的幾個問題,從政策與實務面提出多面向觀點,希望對關心兩岸交流資訊的讀者們有所裨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