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正在締造歷史—海基會二十週年會慶馬總統暨江董事長致詞 整理/編輯部《交流雜誌100年4月號第116期(歷史資料)》

海基會三月九日舉行成立二十週年慶祝大會,馬英九總統、吳敦義院長、王金平院長、辜嚴倬雲女士、賴幸媛主任委員、郝柏村前院長等貴賓蒞臨現場。
  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向各界致歡迎詞時感性指出,二十年前的今天,在時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的馬總統精心策劃下,由辜振甫先生與許多企業朋友捐助成立海基會,開啟兩岸的交流。這二十年來,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共有九任陸委會主委、四任海基會董事長。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陸委會主委及海基會董事長都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也都參與了海基會與兩岸交流的工作。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記憶、他的心得,也有他的感想。
  江董事長認為其中感受最深的,應該是馬總統。當時馬總統在陸委會規劃的海基會角色,在過去二十年中,早期兩岸因為政治問題,沒有辦法順利扮演當時陸委會建構的角色。直到二○○八年,馬總統提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各項兩岸政策,得到選民的支持,終於讓國民黨重新執政。在馬總統睿智的領導下,所有的政見一一落實,今天才有兩岸和平、經濟繁榮的果實。
  感受次深的,江董事長認為應該是辜夫人。江董事長指出,創會董事長辜董事長,是工商界的耆宿,也是前輩。在辜董事長領導之下,海基會發揮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台灣工商界當中,辜董事長對國際事務的熱心與能力,當年無人能出其右。一九九二年,兩會透過辜董事長、汪道涵會長的協商決定,終於解決一個中國的問題,用一中各表、擱置爭議的方式,達成後來大家熟悉的「九二共識」。
  江董事長進一步指出,九二共識不只是讓一九九三年兩會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會談,簽署四項協議,其中關於兩會的聯繫、交流的協議,變成今天海基、海協交流往來最重要的依據。更重要的是,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執行到今天,海基會已完成驗證超過一百二十一萬件公證書,在馬總統就任後,也累積逾二十五萬件。江董事長認為這些成績必能告慰辜董事長在天之靈。
  江董事長認為自己被馬總統提名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是三生有幸。第一,在二十年前海基會尚未成立時,時任經濟部次長的江董事長與當時的蕭部長,研議出開放兩岸間接貿易、間接投資的辦法。今天眾多台商在大陸的順利發展,也是這開放下的成果,這使江董事長與台商結下很深厚的緣份。
  第二,辜董事長是江董事長的前輩,尤其是留日的前輩。江董事長指出,當年為了改善對日逆差,台灣與日本舉行多次談判,辜董事長代表亞東關係協會率團並擔任團長,江董事長則是首席談判代表。到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辜董事長擔任APEC領袖代表,江董事長則是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也是當然團員。追隨辜董事長三年之後,江董事長自己也擔任了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的領袖代表。江董事長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他學習到辜董事長的風範及談判技巧。
  第三,從一九九○年開始,江董事長在經濟部推動參加GATT的工作,直到二○○○年政黨輪替為止。在這十年間,經濟部完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所有談判,包括三十個國家的雙邊談判,五十五個國家參加的工作小組。在這個過程中,江董事長深深體會公平貿易、自由貿易的真諦,也充分了解台灣需要公平待遇、需要自由貿易。因此江董事長說,當他看到世界各地的區域整合時,對台灣的邊緣化,一直保持高度警覺,也一直提倡台灣要加入區域整合。
  江董事長表示,去年六月二十九日,他有幸能跟海協會陳會長簽署馬總統最重要的一項政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開啟了台灣在亞洲參與區域整合的第一步。如同馬總統在提名他時告訴他的一句話,「你們是在寫歷史」。
江董事長指出,今年是海基會跟海協會進入談判的第四年。在今年二月二十二日,雙方已經舉行第一次的經合會例會,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後續四項協議,將由這個平台下的不同工作小組,積極展開後續協商。過去協商的基本原則,就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很顯然今天仍是以經濟為重,但已進入較困難的議題。江董事長期勉各工作同仁繼續努力,讓這四項協議順利進行,以確保台灣在亞洲市場的競爭力。
  馬總統的致詞是會慶的重頭戲。總統除了肯定海基會歷任董事長及全體工作同仁的努力外,並追贈「兩岸和平特殊貢獻獎」給故前董事長辜振甫先生(由其夫人辜嚴倬雲女士代表領獎),以表彰他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貢獻。
  總統在致詞中表示,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開放探親,一九八八年行政院成立處理兩岸事務的臨時性任務編組「大陸工作會報」,一九九○年由於偷渡客問題,兩岸由紅十字會協助協商處理相關事宜,使政府意識到兩岸間必須有一常設性、全面性的機構,以進行兩岸協商、交流與服務的工作。
  總統指出,當時他參與「大陸工作會報」,從修憲開始,增訂《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並據此設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及「海峽交流基金會」,全盤規劃未來兩岸關係發展。
  總統指出,海基會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曾進行多次重要協商,發揮相當大的功能。例如一九九二年兩會在香港協商,獲致兩岸均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而我方所表述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第二年又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隨後因「千島湖事件」、李前總統訪問美國、大陸試射飛彈、「兩國論」及政黨輪替等原因,兩岸關係陷入低潮;一般認為二○○○年至二○○八年間,海基會除提供服務功能外,協商與交流的工作則完全停頓。
  總統表示,他在上任前即對兩岸關係預做規劃,因此執政後,即請江董事長赴中國大陸進行第一次「江陳會談」,達成開放兩岸直航及陸客來台協議,迄今兩會已簽訂十五項協議、達成一個共識,使兩岸逐步邁向和平與繁榮。
  總統表示,國共內戰造成很多家庭流離失所,身為炎黃子孫,必須亟思解決以謀求和平。在謀求和平的過程中,必須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與台灣尊嚴;在推動兩岸事務時,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任何協商必須秉持 「對等」、「尊嚴」及「互惠」的原則,以保障人民利益。
  總統強調,政府在推動兩岸關係過程中必須優先考量三個問題。首先是「人民」,政府政策必須符合「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再者是「和平」,如果沒有和平就沒有一切,政府在追求和平時,絕不會犧牲國家的主權與尊嚴;第三則是「民主」,兩岸政策仍應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的原則,務必讓協商過程在不影響協商進行的前提下儘量透明,這才是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總統進一步指出,回顧兩岸發展,政府在憲政架構下,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不再將中國大陸視為「叛亂集團」,但仍無法承認中國大陸是一個主權國家,因為中國大陸仍是《憲法》第四條規定的「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因此,現階段應做的是,在相互不承認主權前提下,可以相互不否認治權,這也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針對台灣地區所做的定義「台灣地區:指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在此前提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目前能夠解釋、並實現兩岸和平發展、對等交流的重要基礎。
  總統表示,海基會在從事兩岸交流工作時所秉持的原則,背後均有非常複雜但清楚的理論支持與脈絡,若缺乏上述支持與脈絡,兩岸關係就會如同前政府執政期間的八年,陷入停頓與不確定的狀態,不僅對人民不利,也會傷害台灣的未來,影響台灣人民的權益。因此,不論是那一個黨派或那一種思想,都必須認清此一政治現實,也唯有如此才能為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海基會成立二十年來已創造許多歷史,未來必能持續下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