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雜誌 195期

01 端午佳節、粽味飄香,誠摯祝福《交流雙月 刊》的讀者,喜慶團圓,闔家安康。 中華民國第16任正副總統於「520」正式就職, 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民主自由是臺灣不 可退讓的堅持,更主張和平是唯一的選項,尤 其臺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 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 認為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 缺的要素。 近年來國際對臺海和平的關注,遠甚過往, 不僅是因臺海問題涉及各國的利益,更重要的原 因是,威權國家的集團化已對民主國家的價值觀 帶來高度威脅,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 正面臨重大挑戰,臺灣既是亞太地緣戰略上的 「第一島鏈」,更是維護價值觀的「第一島鏈」。 我們有責任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體制,更有 義務大力推動及建構賴總統倡議的「和平共同 體」,在「第一島鏈」豎立起永久和平的燈塔。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持續陷入貿易衰 退、內需消費不振、民企投資縮手、外資大幅撤 離、青年失業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更加低迷等 困境。許多大型企業獲利驟降甚至虧損,國際 金融機構紛紛調降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的 預測。去年中共官方最終統計的成長率是5.2%, 今年雖然也設定在5%左右,但國際金融機構預 測的均值僅約4.6%,並不樂觀。 我們也觀察到,中國大陸自2023 年7 月1 日 開始實施《反間諜法》及鼓動民眾舉報的一系 列措施,接著又陸續推出《保守國家秘密法》、 《國家安全機關安全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國 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讓外資 包括臺商對於赴陸經商深感憂心,望之卻步。 儘管大陸努力吸引外資,但今年第1 季外國 直接投資(FDI)金額依舊欲振乏力,年減達 26.1%。 一名在外資銀行證券部門的臺籍高階管理人 最近觀察,臺北街頭的外國人竟然比上海還多, 可見大陸經濟局勢正在持續探底。在陸臺商面 臨經商投資環境逐漸惡化,風險持續升高,海 基會除及時提供產業資訊,也透過各種管道了 解其面臨的困境,積極協助臺商回流投資。據 財政部統計,截至2023 年底已引導資金實際匯 回新臺幣3,351億元,創造國內投資1,757億元, 國庫稅收也進帳292 億元。 兩岸交流方面,賴總統主張,可以先從重啟 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 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我們由衷希望陸方能 從正面及善意的角度看待這項宣示,期盼不久 的將來,能再度看到陸客及學位生自由地徜徉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和平」是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最懇切的呼 籲,任何文攻武嚇不僅對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 毫無助益,更只會讓臺灣民眾徒增反感。兩岸 需要持續累積善意,相互成就。海基會對每一 個個案的服務,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未來我 們仍會秉持初衷,持續提升服務能量,盡最大 的努力,為兩岸民眾排憂解難,讓和平之花開 得更燦爛。 發行人語

交流 No.195 June 02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翻開人類歷史,就 是赤裸裸的資源爭奪史。當陸上資源已無法 滿足需求及慾望,人們便把目光轉向了海洋。 佔據地球表面70%以上面積,富含漁業價值、 礦產資源、尤其是貿易利益的海洋,究竟屬 於誰的? 1615 年英國海上冒險家華特・雷利(Walter Raleigh)曾說,「誰控制了海洋,就能控制 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就能控制世界財 富,進而控制世界本身。」人們對海洋的野 心,從掌握航海工具開始,自發現海洋礦產 (石油、天然氣、稀土等)加劇。雖《聯合 國海洋公約》規定各種海域的劃分原則,確 定各國在不同海域中的權利義務,但約束力 量有限,模糊地帶仍在,海洋仍是各國外交 及經濟的角力場。隨著馬漢《海權論》被列 強奉為圭臬,「掌握海權就能成為強國」的 信念不脛而走。 臺灣四面環海,位處第一島鏈核心,臺灣 海峽更是全球50%貨輪必經航道,地緣戰略 位置關鍵。賴清德總統已於就職演說中宣示 臺灣要發揮海洋國家優勢,豐沛資源是海洋 賜給臺灣的禮物,但海洋難以劃界,也無屏 障,易成國防破口,只能加強與鄰國的安全 合作,共同應對中共海權擴張帶來的挑戰。 海洋爭端不斷,但「航行自由、無害通過」 等原則已成全球共識。當今潮流往「自由開 放」的趨勢走,香港及中國大陸卻反其道而 行。今年3月23日生效的香港《基本法》23條、 5 月1 日生效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均限縮 人們的自由權,「政治安全」高於一切。在政 治內縮、經濟內卷的氛圍下,中國大陸年輕人 選擇躺平,對任何事都淡然處之,「不期望就 沒有傷害」。「狼性」消失,「淡學」瀰漫, 初衷或許是減低個人傷害,但長此以往,卻傷 害了國家競爭力。 社會觀念轉變,離婚不再是難以啟齒的人生 挫敗,而是人生再起的海闊天空;藍領也不再 是不夠體面的勞力職業,「缺工潮」使他們薪 資水漲船高,「專業職人」贏得越來越多尊重。 這些發展趨勢,讓年輕人就業選擇有更多可能 性。不論離婚還是藍領,只要一個轉念,人生 就可無限寬廣。 人生進入下半場,除了檢視自己的積蓄及退 休金是否保障無虞,擔任志工無疑是再創人生 價值的美好事業。海基會愛心志工每天服務形 形色色的人,體驗人生百態,與服務對象同喜 同悲。透過他們的協助,民眾取得文件的驗證 證明;因他們的奉獻,海基會服務兩岸人民的 價值得以體現。海基會感謝他們的付出,將帶 著他們的期許與支持,繼續為兩岸人民的福祉 努力。 海權崛起新挑戰 編輯手記

目錄 03 13 No.195 2024 年06 月號 發行人 / 高建智 社長 / 蔡孟君 編輯顧問 / 彭顯鈞 總編輯 / 洪浦釗 副總編輯 / 鄒麗泳 執行編輯 / 陳慧瑜、高蓓蓓、池炫璋、王維斌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36號 網址 / www.sef.org.tw • www.seftb.org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seftaiwan 訂閱電話 / (02)21757000 訂閱傳真 / (02)21757120 訂閱劃撥帳號 / 15276869 設計 / 漢翼創意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北市誌第2156號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立場 郭庭君 馬振坤 總統府 林子立 蔡敏姿 蕭督圜 李嘉禾 蔡儀潔 吳泓勳 吳柏緯 陳宥菘 05 09 13 19 23 27 31 35 39 43 47 焦點話題 海洋資源的競爭與衝突 中共海權擴張對區域安全之威脅 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 歐洲議會指兩岸互不隸屬 觀察歐中關係演變 狼走了?大陸「淡學」現象興起 東方明珠不再璀璨 香港地位的轉變 兩岸視窗 離婚經濟 揮別過去展開人生新篇章 「新藍領」與專業職人崛起 兩岸青年就業新選擇 養不起的老年 兩岸退休金制度比一比 兩岸「直播帶貨」改變農村風貌 極簡婚禮風 兩岸新人省錢新招 39

交流 目錄 No.195 June 04 63 52 林俊谷 51 人物傳真 熱愛生命 演繹精彩人生- 海基會南區服務處愛心志工曾綉嬌 黃韻如 張至輝 63 65 海基會活動 新學期到來 海基會帶領陸生走讀臺灣 海基會帶領大陸臺商 走訪桃園優質企業 劉俊宏 趙之敏 張瓊文 55 59 財經實務 中國大陸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 對臺商的影響 法律實務 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 對臺商經營的影響

十五世紀隨著航海技術進步,歐洲各國的船隊出現在各大洋上,進而出現殖民主義。(圖/擷取pixabay) 焦點話題 05 誰的海洋? 從自由到封閉 人們逐漸將衝突的目標由陸地轉向海洋,大約始於15 世紀大航海時代。隨著 科技及航海技術的進展,歐洲各國的船隊現身於各大洲的汪洋上,大力推進世 界各地的貿易交流,殖民主義亦趁勢興起。海外勢力拓展到美洲與亞洲等地的 歐洲列強,逐漸拼湊出全球陸地與海洋的面貌,新航線的開拓加劇香料貿易及 主權間的競爭。率先開拓航海路徑(避開穿過土耳其的陸路)抵達東印度群島 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急速擴張殖民地範圍,並聲稱對特定航線有控制權。例如: 葡萄牙在16 至17 世紀期間對其控制的海域實行「封閉海洋」(Mare clausum) 政 策,葡萄牙宣稱對印度洋和其他殖民地海域擁有獨家控制權,並禁止其他歐洲 國家船隻進入這些海域,保護葡萄牙的貿易優勢與殖民利益。這個政策,對新 興國家如荷蘭、英國等造成威脅,爭議不斷。 海洋佔據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積,提供人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 樣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從漁業資源、能源、航運、觀光、元素循環至 氣候調節,人類越發覺自身對海洋的仰賴,對海權的慾望便越加強烈。 回顧歷史,海上權力競逐隨著時代過去並未減緩,而是由明槍暗箭轉 型成為科技與政治實力的競爭。 文/ 郭庭 君︵ 臺灣 海洋 大學 海洋 事務 與資 源管 理研 究所 副教 授︶ 海洋 資源 的競 爭與 衝突

交流 No.195 June 06 17 世紀初期,為了回應封閉海洋的政策,荷 蘭法學與哲學家雨果・格里休斯(Hugo Grotius) 發表《自由海洋論》(Mare Liberum),主張海洋 應該是自由、開放的,不應該受到單一國家的控 制。格里休斯主張「每個國家都可以自由地前往 其他國家,並與其進行貿易。」相較於陸地的壁 壘分明,海洋更應該像空氣一樣,是所有人類的 共同資產。他也主張國家之間應該透過協商和協 議來解決海洋爭端,而不是透過武力或壟斷追求 自身利益。 針對格里休斯的論述,與荷蘭競爭海權的英 國則有學者約翰・賽爾登(John Selden) 發表相對 的《封閉海洋論》(Mare clausum)。塞爾登認為, 國家應該擁有對其周圍海洋的主權,就像對陸地 一樣。他主張海洋應該被視為領土的延伸,因此 國家有權限制其他國家在其海洋領域中的活動。 《封閉海洋論》中批評當時崛起的荷蘭的海上擴 張,因此賽爾登認為英國應該積極地尋求掌控自 己海上的權力。 相較於陸地容易以地景的自然邊界界定治 理範圍,造成幾乎沒有一片陸地是無治之地, 海洋邊界及治權定義原則直到1982 年聯合國 海洋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提出後,才逐漸形 成共識,該公約於1994 年正式生效。截至目 前(2024 年),UNCLOS 已獲得197 個國家 和地區的簽署和批准。 在UNCLOS 中,確立各種海域的劃分原 則,包括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棚和公海 的定義,從而確定各國在不同海域中的權利 和義務。UNCLOS 也確保了航行和飛行的自 由原則,允許船舶和飛機無害通過各國海域。 另外,UNCLOS 規定各種海洋資源的開發和 管理原則,包括漁業、礦產資源、能源開發 等,並強調合作和永續利用。 某些重要的海權國家,尤其是美國,目 前仍未簽署UNCLOS,儘管美國仍然遵守 UNCLOS 中的一些原則和規範,如航行自由 和對海洋環境的保護等。整體而言,「海洋 治權」概念相較於陸地確實是相對年輕,且 充滿許多未定數。 聯合國海洋公約提出後,才逐漸形成海權共識, 圖為臺灣領海示意圖。(圖/擷取國家海洋研究院FB) 海洋主權法制化 確立各國海域權利和義務 從「自由海洋」到「封閉海洋」,看似對立 的兩種論述,反應人類面對新興資源的態度、 權力消長對峙策略,以及野心與實力的折衷。17 世紀以降,人們仍對海權心心念念,但陸域的衝 突吸收更多資源,或許技術進展尚未鞏固海洋的 控制權,「自由海洋」一直比「封閉海洋」更為 人類所接受。18 世紀末武器發展,人們使用加 農炮進行海岸防禦,對於陸地領土的概念也得以 實質擴張。於是,一個國家宣稱對海洋的主權, 常與加農炮射程範圍重合,通常約為3 英里(實 際上可能因國家或地區而異),被稱為「Cannon shot rule」,成為領海寬度的慣例。

焦點話題 07 海權爭什麼? 豐富資源讓各國垂涎 除了大航海時代起對貿易權、航權及殖民 地的爭議外,海洋本身豐富的資源也是各國 政府覬覦的目標。其中,漁業資源是人們最 早且直接受益的海洋資源。人類食用的動物 性蛋白質有20%來自魚類,漁業每年提供超 過4 億人的工作機會。人類歷史上為爭奪漁 業資源而爆發的大小衝突不斷,即使到了近 代,仍是外交及經濟角力的重要戰場。 最知名的漁業戰爭就是英國與冰島間的「鱈 魚戰爭」(cod wars)。1952 年,冰島為了維 護鱈魚資源,禁止英國漁船前往鄰近海域捕 撈,決定將原本的「領海範圍」由距岸3 海里 擴充至4 海里(當時尚未有UNCLOS,各國 對領海的定義仍在各說各話階段)。英國以 禁止冰島船隻在其國內停泊並卸貨作為反擊, 此舉導致1958 年在聯合國議會上,幾個國家 海底蘊含的豐富能源及礦產等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常引起主權及開採權爭端。 圖為石油鑽井平臺。(圖/美聯社) 試圖效仿冰島將其領海擴增至12 海里,但並 未通過。這些衝突導致一系列對抗,包括冰島 政府派遣巡邏船和海岸警衛隊護漁,冰島海警 為了將英國船隻趕走,使用錨鏈切割英國船隻 的漁網,導致雙方船隻因為撞擊而受損。這些 衝突在1976年和1977年分別達成暫時性協議, 確定冰島的專屬經濟海域區,但英國仍然有權 在某些區域捕魚。這些事件反映了國家間在漁 業資源上的競爭和衝突,也促使UNCLOS 等相 關國際法的發展。 近代重疊或爭議經濟海域的漁權爭議仍時 常發生(如南海、釣魚臺周遭等),公海的 漁業資源主要由各漁捕國組成的各種區域性 漁業管理組織(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RFMOs)管理,而漁業資源的競 爭、合作及外交斡旋便透過在RFMOs 內的科 學資料交換、共同研究以及政治協商進行。摒 除海上衝突的劍拔弩張,卻實質轉型為需要同

交流 No.195 June 08 時具備科學、商業及政治談判實力的暗潮 洶湧。臺灣的鮪延繩釣漁業遍佈三大洋, 其作業努力量堪稱世界第一,因此我國即 使有國際政治地位未明的處境,漁業實力 仍讓世界各國無法忽視。我國目前以正式 會員加入的45 個國際組織中,有7 個是區 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重要性不言可喻。 資源,導致南海諸國不斷進行人工填海造地 等佔領行動,以鞏固其在未來能於當地開發 能源的合理性。 現代的生活及經濟發展仰賴資訊網路傳輸。 儘管衛星遍佈全球,海底電纜的頻寬、速度 及穩定性,是目前難以取代的重要資訊傳輸 管道。海底電纜網路成為各國的重要戰略資 源,任何對海底電纜的破壞都可能導致通信 系統的癱瘓,對經濟、公眾生活和國家安全 造成影響。例如,葉門叛軍在紅海發動的攻 擊,不僅衝擊全球航運,也傳出遇襲貨船的 船錨疑似損害到電纜,造成印度、巴基斯坦、 及東非部份地區網路服務出現問題。跨國海 底電纜佈設,涉及國家間的信任關係,不僅 會增進兩國間的資訊傳輸,更有國防上共同 合作的意義。 回顧海洋資源競爭與海權法制化歷史,不 難發現海洋資源的管理年輕但充滿活力,儘 管歷史上的競爭和衝突不斷,人們亦逐漸展 現協調、共治的精神。海洋資源豐沛且蘊含 極高潛能,期許人類以資源永續使用為目標, 讓美麗的海洋生生不息。 海底電纜是戰略資源 具國防合作意義 除了漁業資源外,海底蘊含的豐富能 源及礦產等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常引起 主權及開採權爭端。例如,當前世界上最 大的爭議海域──南海,涉及中國大陸、 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在多個水域聲 稱其主權及經濟海域,其中一項原因即為 南海可能蘊含豐富的天然氣等資源。一份 1993 至1994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 報告估計,南海盆地已發現的儲量和未發 現的天然氣資源總量可能達266 兆立方英 尺,而USGS 2010 年最新研究亦指出,南 海至少有7.5 億桶石油。這樣豐富的能源 海底電纜的頻寬、速度及穩定性,是目前難以取代的 重要資訊傳輸管道。(圖/擷取美國國防部官網)

焦點話題 09 中共海權擴張 美日韓強化軍事合作 美國最早關注中共軍事擴張並調整對華政策。歐巴馬總統2008 年就任後, 對中採取交往政策,認為中美兩國應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歐巴馬與中共領 導人胡錦濤通電話時,皆提到發展中美關係不僅是兩國的共同利益,更是全 球整體的利益。當時美國在軍事層面關注的重心仍是中東反恐戰爭,尚未將 軍力轉移至亞太地區;如今,臺海、東海、南海已成為美軍關注的熱區,美 國拜登政府在2022 年10 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直指中國大陸是對全 球秩序的最大挑戰。 區域國家方面,10 年前的韓國朴槿惠政府,原本採取對中友善政策,大力 推動韓中兩國經貿關係。但與美國合作設置薩德反導系統(THAAD)以防禦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就任後積極推動海權發展,將維護國家海洋權 益列入軍隊與國防現代化建設核心任務之一。10 年迄今,中共向外 軍事擴張的舉動,已對區域秩序與周邊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與挑 戰,也讓各國紛紛調整對華政策,由原本著重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利 益,轉而關注中共軍事擴張帶來的安全威脅。 中共將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列入軍隊與國防現代化建設核心任務之一。(圖/東方IC) 對 區域安 全之 威脅 文/ 馬振 坤︵ 國防 大學 政治 作戰 學院 中共 軍事 務研 究所 教授 ︶ 中共 海權 擴張

交流 No.195 June 10 中國大陸、菲律賓船隻在南海的衝突升級,雙方都堅持擁有該 水域的主權。(圖/擷取China Daily X) 北韓導彈威脅後,中共以該系統將削弱共軍 核戰略洲際導彈對美國本土的打擊成效為理 由,對韓國實施經貿報復措施,韓國因而改 變對中政策,轉而與美國建立更密切的軍事 合作關係,以反制中共在東北亞愈趨明顯的 軍事擴張。 日本亦同。10 年來共軍在東海、釣魚臺周 邊區域積極活動,共軍機艦頻繁穿越宮古海 峽進出西太平洋,共軍航母編隊不定期在沖 繩南方海域實施軍演,中俄空軍迄今在日本 本土周邊進行7 次空中聯合戰備巡航等,讓 日本明顯感受到中共軍事擴張帶來的安全威 脅。日本的國家安全憂慮也由原本的北韓導 彈威脅,擴大到中共對西南諸島乃至日本本 土可能的武力威脅。因應中共軍事擴張,前 安倍政府採取強化美日軍事合作及自身防衛 能力的政策,岸田內閣亦延續此政策,宣示 將自2023 年至2027 年的5 年內逐年增加防 衛預算,由現行GDP的1%增加為2%,5 年 內總額將達43 兆日圓。 南海衝突不斷 菲越尋求美國協助 菲律賓也是明顯的例證。10 年前,菲律賓總 統艾奎諾二世因中共在南海擴建人工島礁,向 國際仲裁法庭提出仲裁,中菲關係開始惡化。 繼任的杜特蒂總統雖在經貿政策上親中,但在 安全政策尤其南海問題上也對中共在南海的軍 事擴張感到憂慮,甚至警告中共「敢在黃岩島 建築設施,菲律賓就會對中國宣戰」。現任總 統小馬可仕,強化與美國軍事合作,除加強美 菲聯合軍演外,更提供9 座軍事基地提供美軍 戰時使用,位於卡加延省的海軍基地距離臺灣 僅400 公里。 越南與菲律賓相似,同樣面臨中共在南海軍 事擴張的威脅,也加強與美國在區域內的軍事 合作。美國於2017 年無償贈予越南6 艘海岸防 衛隊巡邏艇,2021 年再增加一艘。美國拜登總 統去年9 月出訪越南,美越關係由原本的「全面 夥伴」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這 是越南對外政策上,首次將對美關係提升至與 中國大陸、俄羅斯相同等級。目前美越正在進 行武器交易協商,美國可能出售F-16 予越南。

焦點話題 11 中共對臺軍事威脅 升高戰爭風險 中共10 年軍事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臺灣感 受最深刻。共軍機艦早先由宮古海峽及巴士海 峽穿越第一島鏈前出西太平洋,爾後逐步由弱 漸強採取灰區行動侵擾我ADIZ,前年再以美國 眾議院裴洛西訪臺為藉口舉行圍臺軍演,共軍 機艦大規模逾越海峽中線至我周邊24 浬區域活 動,最終在去年蔡英文總統出訪後,開始在臺 灣海峽周邊實施戰備巡航,並且在臺灣東方海 域常態性部署水面作戰艦,將中美軍事角力前 緣前推至第一島鏈東側西太平洋。 中共10 年軍事擴張,臺灣成為全球關注的軍 事衝突高風險區,各國政府疑慮高度依賴臺灣 的高科技供應鏈,可能因戰爭中斷,外資在對 臺灣進行投資時,也增加可能的戰爭風險評估。 另一方面,臺灣也在中共軍事威脅不斷升高下, 增加國防預算額度,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加速籌獲必要的武器裝備,以及推動必要的兵 役制度與後備部隊改革,以因應共軍可能的挑 釁。中共10 年軍事擴張使共軍武力犯臺威脅陰 影深植臺灣民心之際,中共欲以經濟惠臺措施 如「兩岸融合發展福建示範區21 條」等來吸引 臺灣民眾支持,無異緣木求魚。 今年2 月14 日,金門發生三無陸船闖入我禁 限制水域,遭我海巡艇查緝,企圖高速逃逸時不 慎翻覆,造成2 名船員溺斃。事發後,中共當局 明顯將此意外事件操作成我方海巡對陸漁民惡意 暴行,藉此升高兩岸在我方外離島禁限制水域對 峙態勢,進而藉機擴張對岸海監海警部門執法權 延伸至我方禁限制水域,否認該等水域界限的存 在。中共國臺辦除譴責我方海巡暴行並要求我方 必須道歉懲兇賠償外,更強調「根本不存所謂『禁 限制水域』,大陸方面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 利,一切後果由臺方負擔」。隨後中共海警局即 宣布福建海警局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在廈金海 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進一步維護有關海 域作業秩序,維護大陸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共 官媒新華社亦發表評論指稱「兩岸漁民自古以來 在金廈海域傳統漁場作業,根本不存在所謂『禁 止、限制水域』一說;臺方所謂『畫界』完全是 一廂情願」。 金門發生三無陸船闖入禁限制水域,遭海巡艇查緝,企圖高速逃逸時不慎翻覆。 (圖/擷取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官網) 藉口金門海域事件 常態化海上巡查 中共海警局宣布將在廈金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 巡查行動後,隔日(2 月19 日)福建海警局所屬 巡邏船即強制登船臨檢航經金門縣大二膽海域、 五通水道附近的金門藍色公路「初日號」遊艇。

中共運用海上武裝力量擴張海權的舉動,已對周遭國家構成實質安全威脅。(圖/美聯社) No.195 June 12 當時初日號位於該水域兩岸中線附近,遭到 三艘福建海警船包圍,隨即被通知福建海警 局要登船盤查。中共海警登檢時,並未驚擾 船上我方遊客,僅檢查駕艙相關文件約30 分 鐘後便離去。 迄今中共海警船在3、4 月份各有4 次侵入 金門水域,5 月份前兩週有5 次編隊進入金門 禁限制水域,其中一次高達12 艘的中共海警 船及公務船編隊侵入。與此同時,中共官媒 開始釋出中方海警在金門水域執法模式未來 也可以適用在澎湖及臺灣禁限制水域。央視 旗下新媒體在網路刊文宣稱,在未來一段時 間,這種同時「保護大陸和臺灣兩地民眾」 的執法巡查「金門模式」,可適用於馬祖、 澎湖、乃至是整個臺灣海峽。一旦有「不法 勢力」侵犯大陸漁民的合法權益,大陸海警 就可以參照「金門模式」,建立起常態化執 法巡查態勢。 中共海權崛起 挑戰美國印太地位 上述中共海軍、海警在其周邊海域相 關活動可知,中共運用海上武裝力量擴 張海權的舉動,已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區 域國家構成實質安全威脅,挑戰二戰後 美國主導、確保東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區 域秩序。面對中共海權擴張的挑戰,區 域內國家只能透過加強與鄰國間的安全 合作,共同應對中共海上武裝力量步步 進逼所帶來的挑戰。 交流

焦點話題 13 中華民國第16 任總統賴清德伉儷及副總統蕭美琴5 月20 日上午參加在總 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就職慶祝大會,總統並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 為題,發表就職演說,演說全文為: 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圖/擷取總統府flickr) 蕭美琴副總統、各位友邦的元首與貴賓、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現場所有的嘉賓,電 視機前、還有線上收看直播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大家好: 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我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現在,站在這裡, 我立志壯大國家! 我以無比堅定的心情,接受人民的託付,就職中華民國第16 任總統,我將依據中華 民國憲政體制,肩負起帶領國家勇往前進的重責大任。 回想1949 年的今天,臺灣實施戒嚴,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年代。 1996 年的今天,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誓就職,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臺灣是 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 文/ 總統 府 打造 民主 和平 繁榮 的 新臺 灣

交流 No.195 June 14 行政立法協調合作 共同推動國政 今年2月上任的新國會,是臺灣時隔16年後, 再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面對這個政 治新局,有些人抱持期待,也有些人感到憂心。 我要告訴大家,這是全民選擇的新模式,當我 們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這代表著,朝 野政黨都能分享各自的理念,也將共同承擔國家 的種種挑戰。 然而,全民對於政黨的理性問政,也有很大的 期待。政黨在競爭之外,也應該有合作的信念, 國家才能踏出穩健的步伐。 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 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 社會的安定和諧。 在民主社會,人民的利益至上,這是民主的根 本;國家的利益優先於政黨的利益,這是政黨的 天職。當朝野政黨推動法案,都能夠合乎憲法, 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優先」的精神時,國 政自然順利推展。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內閣團隊,也將優 先解決對社會有益、朝野有共識的議題,以積極 行動、創新思維,解決民瘼,來回應民意、服務 人民。 2024 年的今天,臺灣在完成3 次政黨輪替之 後,第一次同一政黨連續執政,正式展開第3 任 期!臺灣也揚帆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又孕育無限 希望的新時代。 這段歷程,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前仆後繼、 犧牲奉獻的結果。雖然艱辛,但我們做到了! 此時此刻,我們不只見證新政府的開始,也是 再一次迎接得來不易的民主勝利! 許多人將我和蕭美琴副總統的當選,解讀為 「打破8 年政黨輪替魔咒」。事實上,民主就是 人民作主,每一次的選舉,虛幻的魔咒並不存 在,只有人民對執政黨最嚴格的檢驗、對國家未 來最真實的選擇。 我要感謝,過去8 年來,蔡英文前總統、陳 建仁前副總統和行政團隊的努力,為臺灣的發 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請大家一起給他們一 個最熱烈的掌聲! 我也要再次感謝國人同胞的支持,不受外來 勢力的影響,堅定守護民主,向前走;不回頭, 為臺灣翻開歷史的新頁! 在未來任期的每一天,我將「行公義,好憐 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 一分信賴與託付。新政府也將兢兢業業,拿出 最好的表現,來接受全民的檢驗。我們的施政 更要不斷革新,開創臺灣政治的新風貌。 目前,0403 災後的復原工作,正在進行。我 要再次向罹難者表示哀悼、慰問家屬。我也要 感謝所有協助救災和重建的國人,以及再次感 謝國際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中央政府已經規劃投入285.5 億元,來協助重 建及產業振興,幫助花蓮民眾可以儘早恢復正 常生活。 我對未來中央和地方的互相合作、行政和立 法的協調運作,寄予厚望,也希望跟所有國人 攜手努力,一起深化臺灣的民主,維護印太的 和平,促進世界的繁榮! 民主臺灣 世界之光 各位國人同胞,民主、和平、繁榮是臺灣的 國家路線,也是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臺灣是「世界民主鏈」的亮點,民主臺灣的 光榮時代已經來臨! 臺灣自從總統直選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蓬 勃發展的民主國家之一。我們持續提升人權,向 世界展現民主自由的價值。

焦點話題 15 民主臺灣 世界和平舵手 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明年,第二次世 界大戰結束,就滿80 年,臺灣和各國都一樣, 走過戰後艱辛的復興道路,才有今天的發展成 果,沒有人願意讓戰爭摧毀這一切。 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 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 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 臺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 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早在1921 年,蔣渭 水先生就指出,臺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 衛」,在2024年的今天,臺灣的角色更加重要。 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認為臺海的和平穩 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 為了因應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世界各國已 經展開積極的合作,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 就在上個月,美國也完成了「印太安全補充 撥款法案」的立法,將提供印太區域額外安全 援助,支持臺海的和平穩定。 我們感謝世界各國對臺灣的重視和支持,我 們也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臺灣不可退 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繁榮是長治久 安的目標! 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 影響,承接民主化臺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 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 維持現狀。 我也要呼籲中國,停止對臺灣文攻武嚇,一 起和臺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臺海及 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我始終認 為,如果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福祉為最高考量, 那麼,臺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應該 是彼此共同的目標。 因此,我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 實,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臺灣 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 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 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 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 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臺之下, 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 棄主權,中國併吞臺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 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我們必須 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 識,健全國安法制,並且積極落實「和平四大 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 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以及推動價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 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 發生,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 臺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臺灣示範了,民主防疫可以優於專制防疫。 臺灣不論是民主指數,或是自由度的評比, 在亞洲的排名都是數一數二。民主臺灣已經是 世界之光,這份榮耀屬於全體臺灣人民! 未來,新政府將持續善用臺灣的民主活力, 推動國家發展,也加深國際合作。 對內,我會用人唯才,清廉勤政,並落實民 主治理,建立開放政府,以「公開透明」、「人 民作主」的精神,鼓勵大眾參與公共政策,繼 續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共同實踐國家的願景。 對外,我們將持續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 共同體,彼此交流各領域的發展經驗,一起對 抗假訊息,強化民主韌性,因應各項挑戰,讓 臺灣成為民主世界的MVP!

交流 No.195 June 16 民主臺灣 世界繁榮推手 臺灣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臺灣!臺 灣不只是打開世界的大門,臺灣已經走 到世界舞臺的中心! 展望未來的世界,半導體無所不在, AI 浪潮席捲而來。現在的臺灣,掌握半 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 革命的中 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影 響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的幸福 與繁榮。 各位國人同胞,當我們主張,中華民 國臺灣的未來,由2,300 萬人民共同決 定。我們決定的未來,不只是我們國家 的未來,也是全世界的未來! 我們要走對的路,產業要大展身手, 做世界繁榮的推手,讓臺灣每前進一步, 世界就向前一步! 過去,我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到 全國各地的產業拜訪,我了解臺灣產業 的潛力和需求。未來,政府會跟產業界 密切合作,把握三大方向,推動臺灣的 發展。 第一個方向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 面對氣候危機,我們必須堅定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 面對全球智慧化的挑戰,我們站在半導體晶片矽島的 基礎上,將全力推動臺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 成人工智慧產業化,加速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並讓 產業人工智慧化,用人工智慧的算力,來提升國力、 軍力、人力和經濟力。 我們也必須發展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透過數位轉 型,以及淨零轉型的雙軸力量,來協助中小企業升級 轉型,追求包容性成長,打造智慧永續新臺灣,創造 臺灣第二次經濟奇蹟。 除了投資新創,培育新世代隱形冠軍之外,無論是 量子電腦、機器人、元宇宙,或精準醫療,各領域的 前瞻科技,我們也都要大膽投資,讓年輕人可以追逐 夢想,也確保臺灣在未來世界的領先地位。 第二個方向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 我們立定目標,要讓臺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 亞洲中心,也要發展下一個世代通訊的中低軌道衛星, 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我們更要探索海洋,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 民的海洋生活,並且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 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我們要讓臺灣的經濟與產 業,往更多面向發展,無遠弗屆。 賴清德總統與蕭美琴副總統在就職慶祝大會與合唱團一同 載歌載舞。(圖/擷取總統府flickr)

焦點話題 17 樂民之樂 憂民之憂 我深信,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 享。未來,在推動「國家希望工程」、擴大社 會投資之下,我要建立一個有愛和道德勇氣的 臺灣社會。年輕人可以看見希望,壯年人可以 實現夢想,老年人可以擁有幸福,弱勢者可以 得到照顧。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 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 未來,幼托、長照、社會住宅等服務,要延 續擴大;物價、房價、貧富差距等問題,要不 斷改善;食品安全、道路安全、校園安全、社 會安全網等保障,要持續強化;還有,對於教 育、司法、轉型正義等改革工作,也都要繼續 做下去! 我也了解國人對生活的煩惱和期待,凡是各 位關心的議題、社會需要的改革,政府都會積 極以對,全力以赴。 大家希望收入更高,我會推動產業升級,創造更 好的薪資環境。 大家期待治安更好,我會積極打擊黑金、槍、毒 和詐騙。 大家需要供電穩定,我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 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 大家關心勞保財務,我要再次強調,只要政府 在,勞保絕對不會倒。 大家重視交通安全,我會打造符合人本的交通環 境,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 大家期待政府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負擔,以 及協助產業改善缺工的困境,這些問題,我都會積 極解決。 迎向未來,我們都期待一個更強韌的臺灣,可以 妥善因應傳染病、天災地變等各類型災害,以及加 速都市更新,解決危老建築的問題。 我們也期待一個更健康的臺灣,我期許自己發揮 醫師專業,集結各界的力量,打擊癌症,以及成立 「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並且確保 健保永續經營,讓國人活得長壽又健康。 第三個方向是,「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臺灣已經申請加入CPTPP,我們會積極爭取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跟世界民主國家簽訂雙邊 投資保障協定,深化貿易夥伴關係;並解決碳 關稅問題,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 我們也要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好好 把握地緣政治變化所帶來的商機,發展半導體、 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等「五 大信賴產業」,並且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歡迎 臺商回臺投資,鼓勵在地的企業擴大投資,根 留臺灣。 我要向各行各業的朋友保證:各位有雄心壯志, 追求頂尖,政府也有決心鼎力相助,讓臺灣的產 業能夠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臺灣絕對有能力,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無論太陽從哪裡升起,都可以照到臺灣的企業, 造福當地的發展,也讓臺灣人民能夠有更富足 的生活!

交流 No.195 June 18 臺灣新世界 世界新臺灣 團結力量大 繼續壯大國家 當臺灣走進世界,我們也歡迎世界走進臺灣。 許多新住民朋友、外籍友人,從世界各地來到 臺灣,寫下屬於臺灣的新篇章。我要感謝你們, 也要向你們致敬! 今天現場,也有千里來訪的國際友人,有歸 國的僑胞朋友,以行動支持臺灣。我們是不是 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感謝他們! 今晚,我們接待國內外賓客的國宴,選擇在 臺南舉辦。1624 年,臺灣從臺南出發,開啟臺 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臺南400」的歷史時刻, 臺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 迎接新臺灣。 我也要邀請每一位國人,和我一起為孕育你 我的母親臺灣喝采,我們一起用行動守護她、 榮耀她,讓世界擁抱她,讓她成為國際上令人 尊敬的偉大國家! 謝謝大家! 親愛的國人同胞,國家的未來發展,需要每 一分力量。面對全球化、全面性競爭的時代,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打獨鬥,也沒有一個分裂 的社會能夠成功面對。 團結一致,我們的腳步就更穩;相互扶持, 我們的足跡就更遠。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我 將透過民主的力量,團結所有國人,壯大國家。 未來的臺灣,要保有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多 元族群的文化,以實踐環境永續、文化永續, 讓國家更美好。 未來的臺灣,會有更多元發展的創新經濟, 會有更普及的數位科技應用,會有更好的競爭 力和雙語力,會有更強大的公共支持服務體 系,也會有更尊重性別平等的環境,讓每一位 國民的權利受到保障。 未來的臺灣,更要讓每一個縣市,依據特色 發展,推動地方創生產業,落實「均衡臺灣」 的目標,處處可以安居,人人可以樂業! 我們都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根據中華民 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 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 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每一個人, 都要團結、愛護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 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 當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國家,公開支持臺灣的 國際參與,在在證明了,臺灣是世界的臺灣, 臺灣是全球和平繁榮值得信賴的力量。 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也不論先來後到,只要 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中華 民國、中華民國臺灣,或是臺灣,皆是我們自 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 亮。就讓我們不分彼此,大家一條心,大步走 向世界! 總統就職慶祝表演,展現臺灣傳統文化及藝術創造力。 (圖/擷取總統府flickr)

歐洲議 會指 兩岸 互不隸 屬 文/林 子立 ︵東 海大 學政 治學系 副教 授︶ 觀察 歐中 關係 演變 焦點話題 19 歐盟機構中唯一代表歐洲人民意志的歐洲議會,今(2024)年 2 月28 日通過「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實施―2023 年年度報告」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Annual Report 2023),認為中國大陸對臺灣採取越來越強硬的姿態,導致 印太地區局勢緊張。報告也主張歐盟支持臺灣海峽現狀的政策,警 告不要採取單方面的武力或脅迫措施。更重要的是,歐洲議會呼應 美國眾議院決議,強調中國大陸對臺灣的領土主張沒有國際法依據。 這對臺灣主體性受到國際社會認同,確實是突破性的進展。 疫情結束以來,歐洲政治人物絡繹不絕訪臺,法國、英國、捷克、 立陶宛等國,都與臺灣提升實質經濟關係。以法國為例,臺灣不僅 獲得法國武器採購,2023 年簽署臺法科學與技術合作協議,加上新 任駐臺代表龍燁(Franck Paris)過去是馬克宏的非洲事務左右手, 臺法關係提升到過去難以想像的高度。當歐中關係正常化的同時, 歐盟也希望臺海和平與穩定,馬克宏對習近平展開元首外交,能否 協同歐盟扮演兩岸和平的橋樑? 歐洲議會通過「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實施」,首次強調臺灣與中國大陸互不隸屬。 圖為議會示意圖。(圖/擷取維基百科)

習近平訪歐行表達支持歐洲 戰略自主。(圖/美聯社) No.195 June 20 歐洲戰略自主 北京見縫插針 習近平訪歐行表達支持歐洲戰略自主,顯 然希望將歐中關係與美中競爭中切割開來。 過去歐洲各國因顧慮北京的態度而跟臺灣採 取低度交往,現在美國帶頭解除此一限制, 加上臺灣的地緣位置、半導體優勢,10 年來 臺歐貿易超過750 億美元,歐盟對中與對臺 逐漸走出兩條平行線。歐洲議會報告主張中 國大陸不擁有臺灣主權,對具有行政實權的 歐盟高峰會與執委會,沒有拘束力,突顯歐 盟三大機構對中國大陸沒有一致的政策,各 國會員也是,給中共對歐盟與會員國採取分 而治之的空間。 馬克宏今年5 月接待習近平來訪,距離他 上次訪歐(2019 年)已經5 年,那次訪問義 大利、摩納哥、法國;習首次訪歐(荷蘭、 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則是2014 年,加上 2015 年出席巴黎氣候峰會,習近平近10 年 4 次訪歐皆有法國,顯現巴黎是他對歐戰略 最重要的國家。除法國在歐盟的政治領導地 位,分而治之先由法國開始之 外,法國自戴高樂總統以來的 戰略自主,不一味跟從美國, 符合中共分化美歐同盟關係的 槓桿支點。然而,普丁持續攻 擊烏克蘭得到中國大陸的支 持,成為歐中關係正常化的重 大障礙,但不代表法國與歐盟 無法在其他領域繼續與中國大 陸合作。 與巴黎和布魯塞爾截然不同的戰略考量, 北京是這場戰爭最大的獲益者,不僅牽制美 國對中共遏止的力量,且俄羅斯在歐洲大陸 被孤立、制裁與削弱,進一步依賴中共的協 助。俄羅斯若在烏克蘭鎩羽而歸,一個過於 殘弱的俄羅斯不利於中國大陸在亞洲擴張。 另方面,對歐盟的中東歐會員國而言,烏克 蘭的勝敗關乎歐洲生存,也代表不能讓二戰 前的綏靖主義捲土重來。此經濟與安全在歐 中雙邊關係發生劇烈矛盾,歐盟必須對中共 採取「去風險」戰略,另方面也必須積極往 來。中共對歐盟的戰略演變已經成為「先為 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習近平深信時間 站在中國大陸這一方,不論烏克蘭戰爭的結 果為何,歐盟、烏克蘭與俄羅斯三方都需要 中國大陸,習近平立於不敗之地,而運用歐 盟的科技、資金、人才,是贏得美中競逐的 關鍵。 交流

焦點話題 21 歐盟將對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徵收關稅,讓本土品牌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圖/東方IC) 稅威脅。歐洲學界已充分理解北京分而治之的策 略,卻很難逃避。尤其,歐洲面對中國大陸市場 進入受限和不公平競爭感到無能為力,中國大陸 企業得到的補貼是其他OECD國家的3 到9 倍。 各會員國對中國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不同,內部難 就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達成共識。 歐盟無可避免地採取最容易達成共識的保護 主義,如馬克宏在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說,「歐 盟監管太多,投資不夠,保護不夠」。然而,德 國總理蕭茲響應德國企業要求,在中國大陸得到 更好的市場准入,不惜反對歐盟對中國大陸採取 保護主義措施,與法國不同調。德國比法國更依 北京利用歐盟各國不同調 擴大談判優勢 受到國際多極體系上層結構的影響,歐中 貿易分歧只會逐步擴大而非減緩。雙方都有動 機改善,但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大陸電動車和 綠色能源產業,歐盟只能以關稅方式應對,中 國大陸企業享有巨額補貼後的競爭優勢,對想 要實現氣候目標與綠色轉型的歐洲企業是一大 打擊。再者,華府高漲的保護主義,布魯塞爾 與會員國首都有自己的產業利益,給北京著力 點。習近平的目標是利用美歐與會員國間兩個 層次分歧來擴大談判優勢,藉以降低歐盟的關

交流 No.195 June 22 賴汽車產業,柏林不支持歐盟對中國大陸 的電動車調查,在於德國經濟結構以出口為 重,且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有德國汽車公司大 量投資。由於德法對中經貿作為分歧,馬克 宏想邀請蕭茲與馮德萊恩共同與習近平進行 四方會談而不可得。法德在經貿議題的不同 調將大大影響歐盟與中國大陸談判的能力。 從中方的角度來看,與歐盟建立建設性 關係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強中國大陸的經濟韌 性或贏得與美國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阻礙 跨大西洋的聯合陣線,由貿易著手,改變歐 洲對安全議題的看法。未來一年的歐中關係 難以擺脫美中對抗或是多極體系影響,但因 中國大陸市場與產能優勢已經完備,即便 歐盟執委會提出10 個關鍵技術領域去風險 建議,但並非每個會員國都能像荷蘭以卓越 的科技能力應對中國大陸的風險。更困難的 是,就算大多數會員國都認識到與中國大陸 貿易的風險,卻沒有美國的能力對中國大陸 進行出口管制。 歐盟在安全上缺乏自主能力,難以緩解臺海緊張情勢。 (圖/擷取總統府flickr) 歐盟安全缺乏自主能力 難在臺海扮演和平角色 多極體系容易導致修正主義國家以武力 改變現狀,威脅到歐盟依賴的、以規則為 基礎的國際秩序。歐盟面對烏克蘭戰爭可 能失敗的壓力,加薩戰爭無法結束的風險, 這兩場戰爭與歐盟地緣相連,歐盟卻無法 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究其根本,是歐盟 在安全事務上過度依賴北約,缺乏自主能 力,儘管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 體,瞻前顧後的形式作風只能有限影響規 範性區域組織,實際作為有限。法國與北 京保持密切關係無助於改變習近平的戰 略,結束不了戰爭,更無法緩解美中競逐 的態勢。 2024 年是重要的選舉年,民主國家政治 領袖都以贏得選舉為決策主要考量,當內 政成績有限時,重大外交成果或許無法成 為選票提款機,但外交失分很可能成為壓 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反觀不需選舉的中 共在外交戰略上佔據優勢,企圖以帶路倡 議成為全球開發中國家的領導國家,再以 灰色地區衝突將南海、臺海與東海成為自 己的內海。多極體系說明美國全球性的威 嚇力逐步衰退,雖南海與臺海區域維持現 狀符合歐盟貿易利益,但歐盟的印太戰略 仍是說的多。由此推之,歐盟在兩岸關係 上扮演和平角色,恐難以實現。

焦點話題 23 中國大陸年輕人近年流行一種「淡學」現象:面對生活,以一「淡」 應萬變;房租漲價,每天就多睡一小時,住出性價比;公司降薪, 就延長上廁所時間,圖一個平衡。「淡淡的」成為中國大陸青年人 的口頭禪,甚至是一種新的社交模式。 期望高低區分「濃人」和「淡人」 「生活淡淡的,看著同事都在卷,內心毫無波瀾;常把『算了』掛在嘴 邊……」中國大陸網友自我診斷,確診「淡人」,就是面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 主打雲淡風輕,內心波瀾不驚。總結來說,「淡人」散發出一種「老僧入定 的淡泊感」和「要死不活的鬆弛感」。 現時中國大陸年輕人流行的所謂「淡學」,是這個快節奏時代的紓緩劑, 讓年輕人通過降低期望,來避免受到情緒上的傷害。年輕人也曾努力過,但 是權衡過投入產出比,發現不如不抱期望,隔絕情緒,就不會感到痛苦。 相較「濃人」和「淡人」的不同,濃人更熱情好客,會花錢買可愛但沒用 的東西。這樣看來,濃人更有野心和欲望,符合現代人應有的樣子,淡人則 是後現代低欲望社會的產物,無欲無求,得過且過。 「全職兒女」的工作是照顧退休父母,滿足他們的需求。(圖/擷取freepik) 狼 走了 ? 文/ 蔡敏 姿︵ 媒體 工作 者︶大陸 ﹁淡 學﹂ 現象 興起

RkJQdWJsaXNoZXIy MTAyODAy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