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雜誌 189期

01 花開六月鳳凰紅,學子生涯時有終,隨著驪歌 揚起,意味著某個學習階段即將結束,同窗各奔 西東,踏上不同的人生旅程。遠離家鄉的陸生, 畢業後若非在臺繼續深造,將要帶著滿滿的收穫 與回憶歸鄉還家,我誠摯地祝福畢業的學子們展 翅高飛、前程似錦。 陸生來臺就讀,實地體驗風土民情,深刻感受 臺灣社會的積極與包容,透過開放式的討論與交 流,展開多元思辨,增進彼此的認識與瞭解。青 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正常有序交流,可為兩岸 關係穩定發展,注入正向能量。我們始終敞開雙 臂,歡迎陸生來臺就讀。 然而,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來臺陸生人數大 減,兩岸青年交流的機會被迫減少,著實可惜。 近期短期研修、交換生的數量慢慢回復,帶來了 一線曙光。國臺辦日前表示,支持兩岸青年加強 交流,願意為此創造條件,這也是我們所樂見 的,期待陸方採取具體作為,解除陸生來臺就學 的禁令,促進兩岸青年互動。 隨著疫情趨緩,除了青年交流以外,兩岸各領 域的聯繫也逐漸回溫,互動可望漸次恢復。疫情 也改變許多社會型態,以宏觀的視角來看,時代 巨輪不停滾動,30 年間兩岸客觀環境與情勢呈 現不同的樣貌。回顧兩岸交流初期,辜汪兩位哲 人以寬廣的心胸與智慧,秉持「擱置爭議、相互 諒解、務實協商」的精神,以及「對等、尊嚴」 的原則,在不設任何政治前提的情況下,進行劃 時代的世紀會談,務實協商交換意見,積極解決 人民困難,其精神迄今仍值得我們銘記並遵循。 海基會是兩岸交流的第一線,不斷精進服務 職能,協助兩岸民眾排憂解難、保障權益,也為 維繫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奠定堅實基礎。透過數 十年如一日的服務,展現我們對促進兩岸和平穩 定、繁榮發展的善意與誠意,終能如同和煦的春 風,吹拂兩岸每個角落,為民眾創造幸福的未 來。 發行人語

交流 No.189 June 02 作為兩岸關係標誌性的歷史事件,辜汪會談 於今年4 月27 日正式邁入30 週年大關。30 年, 對個人而言,是成熟穩健的而立之年;對兩岸 關係來說,經過30 年發展,理應進入成熟穩定 的階段。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30 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30 年前「擱置 爭議、相互諒解」的務實思維,今日已被政治 化的務虛思維取代。辜汪會談開啟的兩岸協商 大門,隨著兩岸政治情勢時而緊閉,然而,兩 岸民眾的交流並未減少,30 年來衍生的問題更 是比30 年前多樣,兩岸協商停擺,對兩岸人民 的福祉及權益保障,都是莫大的損失。 海基會作為辜汪會談實際規劃參與單位,特 別在辜汪會談30 週年之際舉辦座談會,用意在 此。透過李登輝總統相當倚重的大陸政策幕僚、 現任臺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張榮豐、前陸委 會副主委劉德勳、前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吳安 家、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等4 位與談人 親身經歷與切身觀察,辜汪會談的時代意義逐 漸清晰。誠如海基會李大維董事長於座談會總 結,和平、穩定、繁榮是兩岸最大公約數,如 何讓雙方以人民福祉為念坐下來溝通,是兩會 及雙方主管機關都應努力的方向。 如果說,30 年來的兩岸社會圖像,因頻繁密 切的交流往來,已發生深刻的變化,ChatGPT 等「生成式AI」的出現,可能在極短時間內, 徹底改變世界的樣貌。AI 的擬真技術,使「真 實」與「虛假」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僅成為有 心人欺騙社會大眾的新利器,更可能被專制極 權國家利用,作為認知作戰的工具,透過AI 優 異的外文文章生成能力,對外國輿論進行操弄。 AI 衝擊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生成式AI」能 寫文章、能繪圖、會寫程式、會翻譯,可取代 的正是許多年輕人青睞的白領工作,年輕人的 就業前景雪上加霜。加上全球經濟趨緩,高等 教育畢業生每年仍在大量成長,供需失衡下, 加速學歷貶值,魯迅筆下高不成低不就的「孔 乙己」,被許多中國大陸年輕人拿來自嘲。「脫 不下長衫」的心靈束縛,兩岸皆然,所幸臺灣 在近幾年努力下,慢慢扭轉對技職教育的偏見。 職業不分貴賤,「適才適所」而已。對「逆 風劇團」的少年來說,找份好工作的前提人生 回歸正軌,而人生回歸正軌的關鍵則是被接納 與理解。「逆風劇團」讓這些高關懷少年有機 會演出自己的故事,更在他們墜落時接住他們, 陪伴他們面對生命中的創傷。 作為兩岸民眾到對岸打拼時的娘家與避風港, 海基會也期許能編織起更加細密的服務網路, 接住每個遇到困難、身陷困境的兩岸民眾,這 是海基會30 多年來不變的初衷,也是對兩岸民 眾30 餘年不變的承諾。 30年的 變與不變編輯手記

目錄 03 12 No.189 2023 年06 月號 發行人 / 邱垂正 社長 / 蔡孟君 編輯顧問 / 高建智、彭顯鈞 總編輯 / 洪浦釗 副總編輯 / 鄒麗泳 執行編輯 / 陳慧瑜、高蓓蓓、池炫璋、王維斌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36號 網址 / www.sef.org.tw • www.seftb.org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seftaiwan 訂閱電話 / (02)21757000 訂閱傳真 / (02)21757120 訂閱劃撥帳號 / 15276869 設計 / 漢翼創意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北市誌第2156號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立場 編輯部 編輯部 沈有忠 尹麗喬 譚偉恩 廖士鋒 游智偉 魏權隆 金玉芬 陳家瑜 05 13 19 23 27 31 35 39 43 47 焦點話題 紀念「辜汪會談」30 週年座談會紀要 辜汪會談30 週年 吳安家解�4 位總統的 兩岸政策 辜汪會談30 週年後的兩岸關係 輕舟已過 萬重山 辜汪會談30 年後的國際新局 民主與獨裁 對抗影響兩岸關係 辜汪會談30 年後的兩岸關係 解析國際公 法與國內法的結合 辜汪30 年 兩岸交流的社會圖像 強化韌性 �國2023 國家網路安全戰略 AI 技����型犯���知作戰 兩岸視窗 健康成顯學 兩岸健檢夯 畢業季來臨 兩岸興起「孔乙己現象」 43

交流 目錄 No.189 June 04 62 65 蕭新永 陳璧秋 51 55 財經實務 中國大陸《個人信息保護法》 對臺商人事作業與跨境信息處理的對策 法律實務 兩岸法定夫妻財產制 解析財產歸 屬與分配 黃韻如 葉耀嵐 65 66 海基會活動 海基會參訪嘉義 陸生體驗濃濃 臺灣味 海基會引領臺商探索 醫療科技 與新創投資趨勢 HUI 醬 葉珊南 63 59 臺陸生專欄 戀上臺北 小女孩到博士生的臺灣 生活 活力臺灣 逆風劇團 陪伴非行少年從街頭 走向舞臺

焦點話題 05 李大維董事長致詞。 前言 民國76 年11 月2 日,臺灣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打破時隔近40 年 的「漢賊不兩立」與「三不政策」。隨著兩岸民間互動日繁,衍生問 題日增,亟須透過雙方協商解決,海基會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於 民國80年3月9日創立,肩負政府委託協商、交流、服務的三大使命。 中國大陸海協會也在同年12月16日成立,與海基會互為聯繫窗口。 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歷經多次折衝協調後,民國82 年4 月27 日, 兩會最高負責人辜振甫董事長與汪道涵會長於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 談」並簽署《兩岸公證書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 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4 項 協議,這是兩岸第一次在對等尊嚴、擱置爭議原則下舉行的正式會談, 不僅開啟兩岸新頁,促使兩岸接觸正常化,也透過兩會制度化聯繫機 制保障兩岸民眾各項權益。今年適逢「辜汪會談」30 週年,海基會特 別舉行紀念座談會,一方面回顧其歷史意義並緬懷辜老風範,一方面 前瞻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用智慧化解分歧。 李大維(海基會董事長) 30 年前「擱置爭議」精神 30 年後仍值兩岸深思 回顧30 年前「辜汪會談」最重大的意義,在於兩岸政府為了保障雙方人民 權利,願意授權讓兩會建立制度性的聯繫會談,就相關的事務性議題進行溝 通協商,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彼此願意遵守「擱置爭議、相互諒解、務實協商」 ˙ 30 紀念﹁ 辜汪 會談 ﹂ 週年 座談 會紀 要 文圖/ 編輯 部

交流 No.189 June 06 初次見面,雙方商談內容都很務實,並 未涉及「一中原則」等敏感議題。9 月3 日 下午一行人會見楊尚昆主席,他也是當時的 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第一句話 就說我們不要談兩岸是什麼關係,要做一些 務實的工作,如果天天互罵,朋友就交不成 了。雙方見面最重要的就是確認這個管道。 國際上有四個因素需要派密使,一是雙 方互不信任,二是雙方已經很久沒有來往, 彼此沒有相關的訊息,三是雙方公開的喊價 太高,四是要避開觀眾效果,即不樂見雙方 談判民眾的干擾。密使需要雙方認可、定期 會面,並且有緊急聯絡管道,我們這條線的 確曾在1995、1996 年發揮過一些作用。 的精神,以及「對等、尊嚴」的原則。30 年前辜汪兩位先 哲能夠「以民為念、人民優先」,在不設任何政治前提的 情況下,面對面會談,彼此務實的交換意見,積極提出解 決人民困難的方案,這樣的精神與原則在30 年後更值得我 們深思。 隨著疫情趨緩,兩岸交流逐漸回溫,未來因交流衍生的 問題將會越來越多。歷史在前進,思維也要與時俱進,我 們不希望兩岸的溝通停滯,因為這樣只會帶來猜忌與誤判, 而猜忌與誤判正是衝突產生的不穩定因子。兩岸任何形式 的衝突只會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只有加強彼此的對話與 合作,促進兩岸和平穩定為目標,才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 福和安全。 張榮豐(前國安會副秘書長) 建立雙方認可的管道 減少誤判 1991 年5 月1 日,李總統宣布終止動員戡亂,兩岸開始 大規模交流,但是毫無秩序,許多人宣稱自己是「密使」, 跟對岸領導人大談自己的政治構想。李總統得知後,深感 危險,因為很多人給了錯誤的訊息,容易引起兩岸誤判, 因此興起兩岸建立一個代表官方「back channel」(編按: 秘密管道)的想法。李總統先派他的秘書蘇志誠到香港與 陸方商談,當時已敲定要舉行辜汪會談,後來這個管道因 故喊卡,我與曾永賢資政(當時是參議)負責聯繫第二個 管道。一行人於1992 年8 月31 日飛到香港,轉澳門跟對 方見面,對方帶著我們通過拱北海關到珠海,在珠海住了 一個晚上後搭機到北京,由葉劍英的公子葉選寧出面接待。 葉選寧宴請我們時說,你們那邊來了太多人,甚至出現 騙子,連楊尚昆主席都被騙了,你們有什麼信物,證明你 們代表李先生?曾參議聽完說,葉先生你問這個問題我很 失望,如果周總理在,他不會問這個問題,以你們的工作 能力,不了解我們兩個人的背景,很難想像你們工作退步 成這樣子。葉選寧聽完就趕快勸酒化解尷尬。 張榮豐。

焦點話題 07 中共擅用「原則」包裝有利議題 是否有「九二共識」,我們作為當事人,沒有 發現有「九二共識」這個詞。考究起來,「九二 共識」其實不是蘇起發明的。1999 年7 月21 日, 當時的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說特殊國與國關係破 壞了九二共識,此後陸方便常常提及九二共識。 此涉及中共的談判策略。一般談判策略,第一是 先設定議題,接下來談細節,然後簽約、執行。 我要特別提醒,中共擅用「原則」包裝對他有利 的議題、排除對他不利的議題,例如設下加入 WTO三原則,美國接受了再來談,對臺灣也是 先談一中原則。因為原則是空洞的,他們會在這 個原則裡面不斷填入他們要的東西,通常利用交 際應酬、酒酣耳熱之際,跟對方提這個原則,讓 對方覺得吃人嘴軟就接受了,殊不知他們在設定 議題。 臺灣真正有跟對岸交手的人不多,所謂有 交手就是雙方有利害衝突時怎麼去折衷處理, 我們算是有跟對方交手過的一支隊伍,1995、 1996 年我們曾與對方大吵一架,後來雙方約束 自己的第一線部隊。因為有我們這一條秘密管 道在溝通,有一些共識後就浮到檯面上,辜汪 會談就是這樣促成的。 劉德勳(前陸委會副主委) 辜董事長發揮中華文化特質 占盡優勢 辜汪會談當年我在陸委會法政處擔任處長, 陸委會法政處監督海基會工作,因此怎麼把辜 汪會談的成果內化在國內行政體系中,主要責 任就落在法政處。這段過程非常辛苦,但我卻 非常懷念,尤其在我擔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 眾多學者專家共襄盛舉。

劉德勳。 No.189 June 08 書長期間,曾追隨過辜董事長一段時間,收穫非 常多。他超越了政治,充分把他身上的中華文化 特質發揮到極致,讓兩岸這麼高的政治活動化為 一種文化治理,在兩岸競爭過程中,辜董事長占 盡優勢,這是幾十年的人生歷練累積出來的,給 我的人生很大的啟示。 辜汪會談之前,兩岸之間的高牆,即防範對方 的政治隔閡,使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另一方面經 濟活動、商業活動,卻又慢慢地累積它的量能。 這種情況下,幸好當時兩岸有海基海協這樣的機 制,透過辜汪會談,開啟兩岸用談判化解敵意, 用協商取代對抗的新局面,接下來海基會才有大 家熟悉的協商、交流、服務工作,陸委會也才有 朗朗上口的各項兩會簽署的協議跟執行的成果, 這些工作我相信當時已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今 天我們以這個肯定,去看待辜汪會談30 週年。 制度化協商機制得之不易 盼儘速恢復 在兩岸兩會的頭銜下,兩岸協商實際上是兩岸 主管機關在對等尊嚴下進行的協商,協議簽署後 的執行,也是雙方的業務主管機關,在這個制度 化的聯繫平臺上,去執行協議內容。協議執行的 時候,大陸官員往返兩岸次數會比較頻繁,我方 就把大陸官員的來臺許可證,從單次簽、逐次 簽,後來變成是一年多簽,目的就是希望入出境 的流程不要妨礙到雙方處理協議爭議的時間。 李大維董事長和與談貴賓於海基會天燈大廳合影。 交流

焦點話題 09 在這樣的機制下,不僅主管機關對口了,資訊也 有交換了,業務也有交流了,更重要的是各自的法 規標準也因此調和。像共同打擊犯罪就有談到,如 果對方逮捕我方人士,要多少時間通報我方,我方 的要求是必須在24 小時內通報,最後對方答應了, 但同樣的,對方也要求我方檢視面對大陸偷渡犯或 是違規違法人士來臺,我方的通報時間,我們發現 自己也沒有24 小時,我方就內部法規標準做各種 調整,雙方最後才能以24 小時達成協議。 這樣的辛苦成果得之不易,外界要多給予海陸兩 會團隊更多的空間、更多的鼓勵,相信以他們的專 業、以他們過去為國家社會努力打下的基礎,是值 得信賴的。一個團隊要能夠有這樣的基礎,需要時 間、案例、各種的累積。期待這個團隊能讓兩岸之 間重回榮景。 現在兩岸情勢複雜又嚴峻,我們都期待儘快恢復 兩岸協商機制。這不禁令人想起辜董事長,辜汪會 談也好,辜汪會晤也罷,他都有寫一段他的感觸: 「但知春意發,誰識歲寒心」,也就是說,雖然辜 汪會談讓兩岸看到有春的訊息,但要能熬過冬天的 風霜冰雪,才可能迎來兩岸的春回大地。30 年前, 辜董事長就清楚揭示出,兩岸要化解歧見跟建立互 信並不是一蹴可幾,這提醒我們,需要更珍惜我們 建立起的交流平臺與協商機制,如何減少彼此間的 敵意,爭取和平能夠發揮的功能跟空間,是目前雙 方的首要課題。 吳安家(前陸委會副主委) 解決現實問題與降低敵意 促成辜汪會談 促成辜汪會談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臺 灣方面要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例如當時有很多的 刑事犯跑到大陸去,也有不少大陸的偷渡犯跑到臺 灣來,另外兩岸之間的漁事糾紛也很多,這些問題 都需要透過兩岸協商解決。雖然1990 年9 月12 日 兩岸有簽訂《金門協議》,但《金門協議》的遣返 對象是刑事犯跟刑事嫌疑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前 述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大陸需要臺灣的投資,以挽救 它的經濟。1989 年天安門事件以後,世界各國都在 抵制中國大陸,外國企業紛紛撤資,臺商在中國大 陸的號召下,紛紛湧入,趁機卡位,臺商投資一多, 糾紛也隨之而來,例如被大陸當局以欠稅理由霸占 整個企業,保護臺商投資權益、解決兩岸經貿交流 衍生的問題,都需要兩岸協商解決。 第三個原因是兩岸當即都有意透過協商來降低 敵意,緩和緊張關係。「擱置爭議」是促成會談很 重要的關鍵,古今中外的談判,尤其是國與國之間 的談判,不可能獨贏,雙輸也不可能,只有雙贏, 1993 年辜汪會談就是雙贏。 中共對臺戰略與戰術30年未變 第二個重點是30 年來,兩岸關係有沒有改變。中 國大陸希望把臺灣貶為一個地方政府,或類似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位,這個戰略目標並沒有改變。 70 年代中國大陸制定「一國兩制」架構,作為統一 的方案它不會變,但在內容上,有討論協商的空間。 第三個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目標就是用 「一國兩制」兼併或統一臺灣,到現在除了戰略沒 有改變,戰術也一點都沒變。政治矮化沒有改變, 反對一切涉及中華民國國號、主權意涵的名詞;軍 事威脅沒有改變,主要目的是把臺灣海峽變成它的 內海,不容許其他外國勢力來染指,他們把演習常 吳安家。

交流 No.189 June 10 態化,希望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戰逼和, 以戰逼談;經濟吸納也沒有改變,早在兩岸 交流初期,中共已為兩岸經貿交流定調,包 括以經濟促政治、以商圍政、以民間逼官方 等,習近平上臺後又加了一個「以通促融」, 最終目的是加深臺灣對中國的依賴,進而達 成統一的目標;挖走中華民國邦交國的戰術 也沒有改變,最終目標就是讓中華民國在國 際上消失。 最後一項戰術叫「社會滲透」,滲透是雙 方面的,我影響他,他影響我,沒有辦法避 免。中共一再強調要把對臺工作做到臺灣內 部來,也就是過去常講的入島入心。爭取臺 灣民心具體的做法有幾個,第一叫發展進步 勢力,所謂進步勢力就是支持或同情中共的 勢力;第二是爭取中間勢力,孤立打擊頑固 勢力,即堅決反對中共的勢力。值得注意的 是,臺灣內部同情或暗中支持中共的力量日 漸增長,這與中共的政治滲透有關。 國共歷史情結貫穿兩岸協商交流 第四個重點,我們要了解中共對臺企圖。 他們把臺灣當作國家安全戰略重要環節,在 中共領導人的思維裡面,不解決臺灣問題, 國家安全難以根本改善,不統一臺灣,就沒 有辦法控制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要進入第二 島鏈更為困難,要發展遠洋海軍,也會困難 重重。 第五個重點,政府處理兩岸關係,面臨主要困 境在於國共的歷史情節,這個情節可說貫穿了辜 汪會談30 年來的協商和交流,這是一條紅線,沒 有辦法斷。馬英九先生前往中國大陸祭祖時,講 很多有關中華民國定位、中華民國憲法的問題, 陸方默許沒有反對,代表國共的歷史情節還在, 他希望將來能夠繼續進行國共會談。幾十年來, 中共想要達成國共第三次會談的目標基本上已達 成,可以預見未來中華民國大選的時候,這個歷 史情節還會發酵。 兩岸須交流建立互信 協商代替對抗 最後我提出一些建議。第一個建議,以交流建 立互信。兩岸間的各項交流,可以列出要開放的 優先順序,在互惠互利原則下,能放儘量放。兩 岸交流不但是維繫兩岸關係的紐帶,也是緩和兩 岸緊張關係的方式之一。 第二個建議,努力恢復制度化的協商管道。辜 汪會談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一個制度化的協商管 道,現在協商管道中斷,我個人判斷,要恢復可 能要等到明年大選之後,因為現在中國大陸當局 還是期待國民黨能夠勝選,如果國民黨勝選,協 商的恢復可能較快,否則的話會比較慢。 李大維董事長帶領與談貴賓參觀海基會聯合服務中心。

焦點話題 11 最後一個建議,我們應該努力團結內部一致 對外,經由溝通協調來制定超黨派的大陸政策 和外交政策。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完全民主化 的國家,言論自由獲得充分保障,但是兩岸間 的重大議題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建 立超黨派的大陸政策,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 沒有辦法跟一個一黨專政9,600 多萬黨人統治 的國家對抗,我們要用我們的智慧來處理這個 問題。 江春男(前國安會副秘書長) 透過媒體認識大陸容易失之偏頗 我是以旁觀者、記者、黨外的身分,來看 整個過程。我看事情都不願意看表面,第一 個不相信外交官講的話,外交官必要的時候 會講真話,但他們空話比較多;我也不相信 觀光客講的話,他看的東西都是對的,都是 真的,但都不重要。我很想了解中國大陸, 用大部分時間看外國報紙,我大部分的了解 都是從外國人來的。 有一段時間,北京的外國記者大都臺灣過去 的,北京的外國特派員我認識最多。透過他們 我看到中國大陸裡面很多很正派的人,有學問 的人、有心胸的人、有中華文化的人、有世界 觀的人、有文明水準的人,這些人在媒體上都看 不到,媒體看到的大都是醜陋的一面。以前大家 都說中共最會宣傳,我認為中共的宣傳是最失敗 的,都是反宣傳。我碰到一個黑道老大跟我講, 他以前是大統派,在中國大陸住一段時間,回臺 灣變成獨派,他說任何正常的人,只要在中國大 陸住過一段時間都會變成獨派。 政治對立民間熱絡 國際罕見 我當年跑外交新聞,感觸特別深,覺得兩岸關 係一路走來很不一樣,早期是內戰,後來是冷戰, 後來變民族主義,現在都是戰略對抗。這幾年來, 臺灣跟中國大陸發展這個關係非常難得,韓國人 很羨慕臺灣,韓國中央日報社論好幾次寫說,南 北韓沒有任何來往,但兩岸民間來往那麼密切, 為什麼臺灣能韓國不能。但我覺得兩岸交往那麼 多,應該要有很多研究,比如對文化、對思想、 對經濟、對政治、對國際地位的效應是什麼,兩 岸交流的利弊在哪裡等,不要太學術性。臺灣兩 岸的書不少,但是國際上看得懂的人很少,應該 有人做這個事情。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大陸人對臺灣其實滿了 解的,該了解的人都很了解。臺灣是open book, 大陸人來來去去,全臺灣到處跑,每個人都掏心掏 肺跟他講內部事情,國民黨跟他講民進黨的壞話, 江春男。

交流 No.189 June 12 民進黨跟他講國民黨的壞話,所以地方政治他 比我們更了解。但是他了解臺灣沒有用,他不 需要了解,執行政策就好,越了解臺灣的人, 在大陸越不吃香,因為了解一定有問題,你同 情臺灣就是被收買了,你有問題就下臺了。 超限戰作者前幾年接受訪問時說,不管怎麼 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大陸內部事務,其實本質 上是中美問題,如果中美問題沒有解決的話, 臺灣問題就不可能解決。他說統一臺灣不是中 國大陸最重要目標,中國大陸的目標是為14 億人民謀福利,統一臺灣有助於中國大陸人民 的福祉嗎?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嗎?如果香 港都弄得亂七八糟,臺灣怎麼吞得下去? 積極交往 降低誤解 有一次我跟大陸人聊天,他說中國大陸每年 有幾千萬、上億的觀光客出國,他們為什麼不 投奔自由?為什麼都回來?你們說中國大陸沒 有自由嗎?所以中國大陸是很複雜的東西,有 時候我們因為誤解而引起衝突,但也可能因為 了解才分開。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兩岸關係從地 理上也好,歷史上也罷,臺灣離不開中國大陸。 共產黨會倒,中國大陸會亂,但不會滅亡,崩 而不潰,所以一定要積極跟中國大陸交往,以 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名義、這個身分、這個本來 的面目,結合臺灣的力量來面對中國大陸,我 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李大維(海基會董事長) 和平、穩定、繁榮是最大公約數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兩岸方面的專家,每 個人有不同經驗、不同記憶,對未來也會有不完 全相同的看法,大家的共識,即所謂的最大公約 數,就是希望未來兩岸能夠在和平、穩定與繁 榮三個原則下,為人民幸福共同努力向前邁進。 這不可能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兩岸之間沒有 簡單的議題,只有複雜的議題,但複雜的議題也 不一定不能化繁為簡。如何讓兩岸願意坐下來 溝通交流,為人民的福祉繼續工作、努力服務, 才是應該要做的事。不管是海基會,還是海協 會,或兩岸方面的主管機關,應該想辦法找出 一些方法,向和平、穩定、繁榮大目標,去努力、 去邁進。 會後李大維董事長和與談貴賓合影留念。

焦點話題 13 「辜汪會談」30週年的歷史意義,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李登輝、 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等4位總統執政時期。 第一階段是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蔣經國過世以後,李登輝繼承大統, 總共在位13 年,繼承了蔣經國先生於1987 年推動的大陸探親政策,擴大交 流,為兩岸關係發展開啟了新的紀元。 李登輝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二) 修正蔣經國的三不立場(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以和平競爭 來取代「三不立場」。 (三)「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逐級提升兩岸關係。 (四)「立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非常有國際觀。 (五) 派密使與大陸有關人員接觸,避免發生軍事衝突。 吳安家說明4位總統的兩岸政策。(圖/海基會) 30 4 文 /編 輯部 ︵吳 安家 於海 基會 顧問 會議 之引 言及 發言 內容 ︶ 辜汪會 談 週年 吳安 家解 析 位總 統的 兩岸 政策

交流 No.189 June 14 在這些理念指導下,李登輝於1993 年積極促 成辜汪會談,簽訂4 項協議,為兩岸制度化協 商奠定基礎,開啟兩岸各項交流大門。李登輝 執政10 多年,開創兩岸關係史一個從來未有的 新時代。在4 項協議的基礎上,國民黨後續執 政又簽23 項協議,繼續推動各項交流,兩岸交 流數量非常大。過去幾任總統中,誰對兩岸關 係發展貢獻最大,我認為是李登輝。 第二階段是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期。李登輝時 期,兩岸關係定位爭論很激烈,李按照國統綱 領,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 模糊表述,中國大陸不接受。他到康乃爾大學 演講時,提及16 次中華民國國號,北京非常不 高興,展開對臺軍演,試射飛彈。 陳水扁上任後,兩岸關係定位爭論更大。個 人認為陳水扁總統大開大闔,是一位有魄力、 有前瞻的領導人。他任內提出很多過去幾任總 統不敢提的政治主張,例如新中間路線、歐 盟模式「五不」架構等,做為兩岸最終解決 方案。陳水扁一再強調,中華民國存在是政 治與歷史事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對等地 位,「兩個中國」的格局在他任內形成。 陳也表示願意和中國大陸領導人,在任何 時間、任何場合見面,也一再強調陽光政策 等,希望終止雙方敵對狀態,但是,大陸當 局不接受並一再強調「聽其言、觀其行」, 「只要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什麼都好談,什 麼都可以讓」。這種反應讓兩岸關係停滯, 無法繼續開展,談判中斷。但是,陳水扁把 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修正為「積極開 放、有效管理」,對後來的兩岸交流影響很 大。談判雖中斷,但交流持續擴大。 第三階段是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有 了改善。國民黨透過「連胡會」,前後大約 10 幾次的接觸,達成5 項共識,其中一項就 是以「九二共識」處理兩岸關係定位問題。 李登輝總統繼承了蔣經國先生推動的大陸探親政策,為兩岸關 係發展開啟新紀元。(圖/美聯社)

焦點話題 15 陳水扁總統以「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為原則, 化解兩岸敵意,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圖/美聯社) 在這共識之下,兩岸談判進展很快,馬英九執政 期間簽了23 項協議,交流擴大很多。最近馬英 九到大陸訪問,提到他任內對兩岸關係的貢獻 時,也提到這一點。 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有些談話跟兩岸關係 定位息息相關。媒體對這趟訪問有正面肯定,也 有負面的評價。正面的肯定包括提到中華民國憲 法。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不容易,它是中華民國成 立的主要根源。他還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長期以來,有些政治人物提出兩岸最終方案,還 是要從憲法著手,甚至有人在競選期間提出「一 中三憲」。馬英九沒有談到那麼細,從憲法觀念 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討論。 另外,他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架 構,還主張兩岸應該避戰,不要發生戰爭。他引 用歐盟模式很重要的一點,法國與德國世仇100 年,可以化解敵意,先從經濟整合,擴大到政治 整合,並放棄用武力解決爭端。此外,加入歐盟 的國家,都是透過公民投票解決,這個概念很不 錯,兩岸可以朝這方向努力,跟我的書中提到的 歐盟模式觀點很相近。 負面的評價有幾點:第一、他在會見湖南省委 書記時,強調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 他忽略後半段,兩岸對於其內涵,採取不同的解 釋,就是各自表述,他沒有提。陸委會也發表聲 明,1992 年10 月31 日馬英九擔任副主委兼發言 人時講過: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上,中共 如果想用一個模糊的概念,把我們吃掉,我們是 不會接受的,我方不能接受不加註說明的「一個 中國」原則。媒體也說,真正原汁原味的,不是 馬英九在湖南講的,而是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以 前講的35 個字:「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但是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各 自表述。」媒體也報導引述1992 年11 月16 日, 海協會發的傳真信函,同意海基會所提,對「一 個中國原則」各自表述。

交流 No.189 June 16 吳安家認為,最近馬英九總統到中國大陸訪問,談話內容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圖/美聯社) 其次,還有評論,他在中國大陸民族主義高 漲之下,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時去訪問,等於助 漲了民族主義,造成外國學者所謂的「超級民 族主義」(hyper nationalism)。 第三,他強調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講「一中」是沒有錯,但沒有講到這個「一中」 是未來。現在是「兩中」,一個中華民國,一 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是未來統一以後, 或是大陸淪陷以前的「一中」。1949 年毛澤東 自己改國號,他後來也後悔,曾表示這讓他們 晚進聯合國好幾年。 我在書裡也有講,國號更改、「兩個中國」 的形成,不是中華民國造成的,是歷史使然, 國共內戰使然。我們要面對歷史事實、政治現 實,沒有辦法迴避,兩岸關係要好轉,這是唯 一選擇。中華民國國號是我方的底線,不能有 另外想法,否則兩岸關係要好轉不容易。當然, 強調「兩個中國」,大陸當局不一定接受,但這 是歷史事實與政治現實,不接受,兩岸關係就僵 在那裡。 第四個階段是蔡英文總統執政期間。她是比較 謹慎、穩健、小心的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不敢 像前幾任大開大闔地談兩岸關係定位或理念。她 的理念很清楚,即接受1992 年兩岸會談的成果,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 兩岸關係。兩岸交流受到影響,她要求大陸要談 判,但對方已讀不回。她甚至主張用「九二精神」 取代「九二共識」。 蔡總統在中共的壓力與威脅下,不得不站在西 方民主陣營,加入以美國為主的世界民主聯盟來 對抗中國大陸,以民主對抗專制獨裁。這剛好符 合美國前總統川普幕僚提出的構想,希望壓迫中

焦點話題 17 國大陸,改變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把中國共 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人民分開。換 句話說,美國是希望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大陸與美國鬥爭,不會公開破裂,與 之競爭、對抗、交往,鬥而不破。這符合他們 建國幾十年來,國際統戰與國內統戰的基本 原則,硬不會硬到公開破裂,軟不會軟到喪 失立場。還有,他們面臨外國軍事包圍,習 近平講過很多積極備戰的話,擔心「八國聯 軍」再起。他們還要穩固內部,如果不團結, 就無法應付外來挑戰,所以在中共「二十大」 習先整頓黨的內部,用親信控制整個政局。 最近,中國大陸開始施展大國外交,「二十 大」以後,邀請很多外國領導人到大陸訪問, 發表不少聲明。 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一,要把兩岸關係定位釐清,不能再 模糊。「辜汪會談」已經30 週年,還有定 位爭論,是很可悲的現象。為什麼不能講 清楚、說明白,我們是什麼,他們是什麼。 對我們來講,捍衛中華民國是底線,是兩黨 共識,不要再變來變去。 第二,要避免成為大國政治鬥爭的犧牲 品,不要讓戰爭波及本土。兩岸現在應該設 法恢復各項交流,像直航、小三通等,其他 項目應該陸續恢復,有交流才能建立互信。 第三,時機條件成熟時,希望恢復兩岸 談判。時機與條件成熟時,希望兩岸兩會 能相互設處,為人民造福。國際政治講求溝 通、協調、談判,兩岸也應該有這種溝通、 談判的觀念。我應邀到美國訪問時,每到 一站都告訴我要溝通,他們說社區與社區、 州與州之間要溝通,國與國間也要溝通, 兩岸雖然定位不清,但有交流、談判機制, 恢復談判、溝通,才能建立共識,不接觸怎 麼會有感情。 第四,內部一定要團結才能對外。我常 講共產黨有9,600 多萬黨員、200 多萬黨小 組,從中央到地方,控制整個大陸,非常 嚴密,處理涉臺事務從中央到地方一條鞭。 臺灣內部有分歧,各吹各的調,內部不團結 怎麼一致對外,大陸政策是超黨派的,要應 付共同的敵人、對手。 基本原則是溝通、交流、建立互信、避 免戰爭。我認為習近平最怕戰爭,短期內 兩岸應該不會發生戰爭。未來的戰爭不是一 前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吳安家擔任海基會顧問會議引言 人,說明4位總統的兩岸政策。(圖/海基會)

交流 No.189 June 18 般傳統戰爭,是先進飛彈、戰術核武的戰爭。 美國內部有人主張用戰略核武攻打中國大陸, 韓戰爆發時麥克阿瑟曾建議用原子彈攻打中國 大陸,杜魯門總統加以否決。日本現在評估, 如果美國與中國大陸同時發射24顆戰術核彈, 會有260 多萬人死亡、80 多萬人受輻射塵波及 死亡。習近平在國際上倡導反核戰,他說「核 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要防止歐亞大 陸出現核危機。 美國不會輕啟核武,習近平也怕,現在兩 國對峙、爭奪霸權,習近平要很小心。美國政 策已經定了,繼續與中國大陸合作、競爭、交 往,也不想改變中國大陸政治制度,不想跟它 對抗,但要遏制它、包圍它,讓內部慢慢發生質 變,這很不容易,共黨凝聚力很強。幾十年前, 不少學者說共黨必亡,但這幾十年來沒有亡。美 國也知道,中國大陸自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 GDP增加40 倍,現在大陸外匯存底3 萬多億美 金,軍事預算2,700 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中國大陸現在的基本理念是「穩定壓倒一 切」,未來兩岸關係還是會按「習五條」推動, 以交流促融合,惠臺措施盡量擴大,交流慢慢恢 復,未來航點會增加。談判也有可能會恢復,但 要透過溝通、協調,創造有利條件,若在時機條 件成熟時能恢復談判,海基會同仁會更忙。 吳安家指出,在中共的壓力與威脅下,蔡英文總統加入美國為主的世界 民主聯盟,以民主對抗專制獨裁。(圖/擷取自總統府flickr)

焦點話題 19 「辜汪會談」正式開啟兩岸交流新頁。(圖/海基會) 辜汪會談的舉辦和「九二共識」的出現 1993 年的辜汪會談,雙方均秉持「對等協商、互惠雙贏」的精神與 基礎,簽署開創新局的4 項協議,不僅為兩岸人民權益提供進一步保 障,也建立兩會制度化聯繫管道。後續對增進兩岸民間的認識與了解、 促進民間交流,以及解決因交流所衍生的問題、處理突發緊急事件等, 今年是辜汪會談30 週年。30 年前,兩岸在政治氛圍大幅變化 下,政府基於對等與務實的精神,規劃與中國大陸進行事務性的 協商與談判。由於官方條件尚不成熟,彼此也不打算進行政治議 題的協商,因此針對民間事務的談判,以政府授權、民間機構執 行為原則。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在1990 年成立了「海峽交流 基金會」(下稱「海基會」),而中國大陸則是在1991 年成立 了「海峽關係協會」(下稱「海協會」)。兩會皆定調為民間團 體,在官方授權下展開民間交流相關的事務性協商,不涉及敏感 的政治議題。經過1992 年香港會談的協商後,儘管會談結果對 於政治議題沒有共識,雙方仍舊在1993 年4 月於新加坡見面, 並完成4項協議,「辜汪會談」正式開啟兩岸交流新頁。 30 輕舟 已過 萬重 山 文/ 沈有 忠︵ 東海 大學 政治 學系 教授 ︶ 辜汪 會談 年後 的兩 岸關 係

交流 No.189 June 20 都有積極性助益。辜汪會談被兩岸給予正面、 積極的評價,也因此30 年後的今天,兩岸仍 對此次會談舉辦紀念活動,希望彰顯當時會談 的精神。然而「九二共識」與辜汪會談又有什 麼關係? 辜汪會談舉行前,1992 年兩會代表在香港 展開事務性磋商,會談結果並沒有針對一中議 題達成任何共識,後來卻衍生出極具爭議的 「九二共識」。我們可以從辜振甫的回憶錄還 原一下歷史現場。根據辜振甫回憶錄《勁寒梅 香》所載述,1992 年香港會談,兩會雙方就 「一個中國」的認知沒有達成任何共識。回憶 錄中寫道:「... 大陸將香港會談的結果以及後 續的發展,片面宣稱為『雙方以口頭聲明的方 式確認『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隨後進一步改說『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是1992 年兩岸兩會的共識。這種說法與事實 經過不符。」在香港會談結束前,海基會建議雙 方採取口頭上各自表述自己立場的方式,在彼此 尊重下,暫時擱置爭議。但當下海協會沒有在會 談結束前做出答覆,而是在返回北京後,以傳真 方式書面表達對於海基會建議「口頭表述各自立 場」表示「尊重」,這便是所謂「一個中國、各 自表述」的由來。「一個中國」是海協會所提出, 口頭上各自表述立場,是海基會的建議,中國大 陸對此僅表示尊重,辜汪會談就此展開。 辜汪會談精神 擱置爭議、平等尊嚴 後續在臺灣方面,1996 年李登輝當選首任民選 總統,在4月底就職典禮之前,海協會單方面宣稱: 「93 年辜汪會談前,兩會曾就『海峽兩岸均堅持 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口頭共識」。這已經是對 92 年香港會談的單方面曲解,因為92 年的會談不 僅對於一中原則沒有共識,所謂的「口頭各自表 述」中方也沒有接受。不僅如此,1996 年5 月22 日,李登輝總統正式就職後兩天,海協會甚至正 式否認兩岸之間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 識,宣稱「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才是1992 年的共識。換句話說,所謂的「一中各表」,在海 協會的認知裡,從來就不是共識,而92 會談的結 果。對北京與海協會來說,從頭到尾都只有一中, 根本不允許各表。 辜振甫回憶錄《勁寒梅香》所載述,1992年香港會談, 兩會雙方就「一個中國」的認知沒有達成任何共識。(圖 /海基會)

臺灣社會與民意對於兩岸 關係與身份認同和30年 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圖 /擷取自國立政治大學 選舉研究中心官網) 焦點話題 21 就結果來看,辜汪會談是成功的,而且確實為兩 岸人民創造了深化交流的條件。辜汪會談的精神是 「擱置爭議、平等尊嚴、務實協商」,不帶有政治 前提就是擱置爭議的原則。而「九二共識」則是一 個被創造出來的政治語言,兩岸在92 年的香港會談 不僅沒有共識,而且「一中各表」中的各自表述, 更被海協會嚴正否認。後來習近平更把「九二共 識」、「一中原則」一起放進了「一國兩制」的制 度框架。所謂的「有了九二共識,才有辜汪會談」 的說法,不僅不符合歷史事實,也與辜汪會談的精 神背道而馳。 「九二共識」是政治語言 非兩岸交流前提 回顧相關歷史,可以發現海協會與後來創造出來 的「九二共識」,是實踐透過交流達成統一的機構 和政治語言。海基會則是為了擱置政治爭議,服務 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九二共識」不是海基會在 香港會談的成果。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北京不僅堅 持只有同意「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交 流的前提,就連臺灣內部,也有部分政黨和政治人 物,贊同「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基礎的主張。 辜汪會談距今已經30 年,兩岸各自的社會 條件、外部環境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 臺灣社會與民意來說,對於兩岸關係與身份 認同和30 年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依據國立政 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長期對於臺灣人身份認 同的民調來看,1992 年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的單一身份認同佔25.5%;同時認為自己是中 國人也是臺灣人的雙重認同佔46.4%,兩者合 計有71.9%。姑且不論「九二共識」是操作出 來的政治語言,不可否認的,當時的主流民 意確實也提供了「一中各表」的操作空間。 經過30 年,同一個機構、同一份民調在2022 年的調查結果,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單一認 同,只剩下2.7%;同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 是臺灣人的雙重認同還有32.9%,但兩者相加 也只剩下35.6%。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單一身 份認同則高達60.8%。換言之,和30 年前相 較,中國人的認同元素在臺灣已經逐漸失去 市場,臺灣主體意識已經是當前臺灣社會的 主流民意。

李大維董事長呼籲,盼大陸方面能「以民為念,人民優先」,務實 互動溝通,一起為兩岸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圖/海基會) No.189 June 22 「一中原則」限制兩岸交流 不符主流民意 30 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很多本質上的變 化。用30 年前的政治爭議來框限現在的政治 行為和論述,不僅畫地自限,也不符合主流 民意。拿「一中原則」來限制兩岸交流,只 會讓兩岸關係越走越僵硬,越走路越窄。不 設前提、對等交流,才會讓兩岸越走越彈性, 越走路越寬,也才是辜汪會談真正的精神。 北京堅持只有「一中原則」的「九二共 識」,臺灣則是主張民主原則下的前途自決。 臺灣人的前途自決不應只是選舉語言,而是 主流民意,也是臺灣精神,是民意中最具共 識的內容。接受一中框架,就不是真正的自 決,而是接受北京片面決定臺灣的未來。兩 岸不是不能統一,但非北京所謂的「一中原 則」與「一國兩制」的模式。 辜汪會談真正的精神和遺產,應該是針對 民間交流的爭議和問題務實協商,以平等和 尊嚴的精神,擱置爭議、務實協商,而不是 反過來把爭議作為協商的前提。現在「九二 共識」已經很明顯的是一個各說各話、沒有 共識的爭議,扭曲辜汪會談的精神,亦無助 重啟交流。辜汪會談30 年後,兩岸交流反而 受到一個虛擬的名詞所限制,是很令人遺憾 的結果。 其次,就外部環境而言,北京從頭到尾將交流 視為統一的工具,而創造出來的「九二共識」, 則定位為「一中原則」,再加上「一國兩制」的 制度框架。「九二共識」徹頭徹尾只是北京進行 統戰的工具和包裝,1992 年的會談是一個歷史, 雙方沒有共識更是事實;30 年前的辜汪會談確實 擱置了政治爭議,兩岸進行務實的民間交流與協 商。出現「九二共識」的爭議後,現在臺灣部分 政黨和政治人物,卻主張政府必須以此為前提才 能繼續同對岸交流,不僅是錯誤的歷史認知,更 是唱和一中的政治操作。 今年海基會舉辦辜汪會談30週年紀念座談會, 由董事長李大維主持,並邀請了包括張榮豐、吳 安家、劉德勳、江春男等4 位在30 年前參與或 在現場親身觀察這場劃時代座談會的前輩與談。 分別指出辜汪會談真正的精神在於擱置政治爭 議、對等尊嚴,而非一中框架。就算要提一中, 在當時也是兩岸對於一中,處於一種沒有共識的 共識。辜汪會談的精神和成果,創造了對雙方人 民都有利的歷史,應該予以肯定並延續。 交流

焦點話題 23 俄烏戰爭前的美國外交政策及民主同盟 拜登上任後,大國競爭進入新階段。川普任內,美國優先,奉行單 邊主義(unilateralism)。拜登任內,強調和盟邦合作,奉行多邊主義 (multilateralism)。川普時的中美對抗,是一對一的拳擊,拜登時的中美 對抗,是壁壘分明的團體戰,抗中的脈絡與民主及威權陣營的對峙交織在 一起。 1993年的辜汪會談,開創了兩岸的新局。會談時,蘇聯剛解體, 冷戰結束,共產陣營崩潰。美國則沉浸在冷戰勝利的喜悅之中; 政治學家福山甚至於1992年寫到,歷史已以自由民主的勝利為 終結。中國大陸正開始從天安門事件後的國際孤立中走出,持續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韜光養晦,不與美國起正面衝突的戰略路 線。在美國主導的後冷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下,兩岸春暖花開, 交流破冰。 辜汪會談以來的30年間,國際情勢起了巨大的變化。歷史沒 有終結,民主沒有勝利,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開始裂解為民主及 獨裁陣營,俄國更是悍然入侵烏克蘭。30年前的我們,沒能預見 這些發展。那麼,民主與獨裁的國際對抗局勢,現在情況如何? 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對兩岸關係又有何影響? 辜汪會談之際適逢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共產陣營崩潰。圖為被拆除的柏林圍牆。(圖/美聯社) 30 民主 與獨 裁對 抗影 響兩 岸關 係 辜汪會 談 年後的 國際 新局 哈佛 大學 費正 清中 國研 究中 心研 究員 ︶ 文/ 尹麗 喬︵ 臺灣 大學大 陸研 究中 心特 約研 究員 、

交流 No.189 June 24 最後,民主陣營為了重要的全球利益,在許 多議題上仍須與獨裁國家合作。這些議題包括 氣候變遷、遏止全球傳染病流行,以及建構區 域自由貿易協定等。 總的來說,俄烏戰爭前,民主陣營儘管總 體實力大於獨裁強權的總合,但是利益紛雜與 意見分歧,對中俄獨裁強權的態度常常曖昧不 明,為獨裁國家以收買分化的方式挖民主陣營 的牆角創造了機會。中國大陸「一帶一路」 (Belt Road Initiative, BRI)和區域全面經濟 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都是例子。 俄烏戰爭後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局勢 2022 年2 月24 日開打的俄烏戰爭,民主陣 營朝一致對外的方向轉化,轉化的背後,至少 有以下三個原因。 俄烏戰爭前,美國建構民主同盟面臨三大挑 戰。一,民主陣營對如何保衛自由主義國際秩 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意見不一。 例如,美國視中俄為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一 大威脅,但其他民主大國,如法國及德國,對 中俄的態度則較為複雜。一方面,德法兩國在 意識形態上,和中俄的威權主義格格不入,另 一方面,德法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廣大,為經 濟發展應與中國大陸保持一定關係。俄國則是 德法兩國能源的重要來源。美德法三個民主陣 營的核心強權,對中俄有如此不一看法,遑論 印度等其他民主國家。 其次,民主陣營也有不少利益分歧。例如, 2021 年簽訂的美英澳三邊盟約(AUKUS),包 括澳洲與英美合作發展核子動力潛艇計劃,但 是簽訂AUKUS 前,澳洲和法國已有共同發展 傳統動力潛艇計劃,因AUKUS,澳洲撕毀和法 國簽訂的協議,令法國暴跳如雷。民主人權儘 管重要,但沒有民主國家領導人能夠罔顧自己 的國家利益。 2021年美英澳簽訂AUKUS 盟約,合作發展核子動力潛艇計劃。 (圖/美聯社)

RkJQdWJsaXNoZXIy MTAyODAy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