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雜誌 188期

01 4 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因疫情而暫停的兩岸 人員往來,隨著全球疫情趨緩,各國逐步解封邊 境,也出現回暖跡象。 蔡總統去(111)年國慶談話指出,在兩岸邊 境解封後,逐步恢復兩岸健康有序交流。3 月10 日,10個兩岸定期航點恢復開放;3月25日,「小 三通」客運中轉開放;主管機關也公布13 個兩 岸包機航點的具體申請辦法,滿足兩岸人民的節 日返鄉、緊急醫療與人道需求。 推動恢復兩岸人員往來的過程中,海基會偕 同陸委會,積極蒐整各界意見,期盼第一批航點 開放名單,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國人需求;陸方建 議的航點,我方也盡可能納入,可說展現極大 善意。遺憾的是,陸方迄今尚未恢復片面中斷的 「陸客自由行」及「學位生來臺就學」,也未將 臺灣列入團客出境旅遊目的地名單中。「對等互 惠」一向是兩岸互動的準則,呼籲陸方以兩岸人 民為念,以務實開闊的心胸,不設政治前提,一 同為兩岸往來正常化建構一個嶄新的局面。 過去3 年深刻影響世界運作的新冠疫情逐漸退 去,世界局勢仍充滿各種挑戰。美中競爭持續進 行,烏俄戰爭未停歇,因疫情趨緩而恢復的各項 生產活動,在世界逐漸形成兩強對抗的格局下, 仍充滿風險。各國競相爭奪的戰略物資「晶片」 產業鏈重組挑戰尤大,中共今年「兩會」通過設 立「科學技術部」,並在中共中央設立「中央科 技委員會」以為因應;臺灣身為全球半導體製 造重鎮,亦難以置身事外,不過臺灣過去長期累 積的堅強科技實力,反而是臺灣在地緣政治風險 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中共「兩會」甫落幕,針對會議期間中共不友 善的發言,臺灣追求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信念始 終堅定,從不挑釁輕啟事端。一如陳建仁院長提 示要打造「溫暖而堅韌」的臺灣,面對國際政治 經濟情勢的詭譎,以及中共一再矮化臺灣的政治 主張,臺灣一方面展現堅韌不屈的態度,另一方 面不吝於展開雙手向中國大陸人民提供溫暖。海 基會作為兩岸政策執行者的角色,將持續以溫暖 而堅韌的力量累積善意,為兩岸良性互動鋪平道 路,為臺海和平穩定努力不懈。 發行人語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02 走在路上,眼前駛過的是無人駕駛的自駕車; 一旁的智慧路燈記錄車流,協助交通管制,進 行人臉辨識,加強警政維安,這是你我未來生 活的場景。電子設備少不了半導體零組件,但 半導體製程複雜,涉及各項投入、產出與流程, 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情況下,面臨的風險不 容小覷。 近期,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人工智慧熱 潮,半導體晶片運算能力成為關鍵,新一波半 導體爭奪戰序幕開展,各國無不卯足全力搶占 先機。本期焦點《全球半導體賽局 誰能勝出》 從美國通過《晶片法案》、晶片4 方聯盟成軍, 啟動跨國晶片產業防堵高階技術輸出中國大陸 戰略著眼,看「美中攻防」戰役對半導體產業 秩序的調整,中國大陸積極強化扶植本土半導 體企業以求突圍,日本力拼晶片自製與新商機 卡位戰,臺灣則在新一輪的賽局中厚植自身的 競爭實力。 隨著今年3 月中共「兩會」的召開,觀察其 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未來將集中 資源推動科技自主與數據應用,同時強化對各 種金融活動的監管;在財富重分配的制度變革 下,如何贏得大陸人民的信任,成為中國大陸 人口紅利消失外的另一個重要挑戰。 中國大陸於2016 年全面開放二孩、2021 年開 放三孩後,仍難抵擋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的 速度,長達30 多年的計畫生育對中國大陸人口 產生結構性改變,令各界憂心生育率難再提高。 新一代人口增加速度遠不及老一代凋零速度, 這不是中國大陸獨有的現象,而是兩岸乃至於 全世界都將面對的課題。 高房價、就業困難等社會難題,伴隨而來的 是「單身經濟」快速成長,在不可逆的社會老 化趨勢中,應正向看待單身與孤獨,享受一個 人的美好。為抒解壓力與孤獨,或三五好友相 約圍爐煮茶、品茗聊天,或創作簇絨、戳繡, 方法也許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期盼恢復過往不 受拘束地外出、旅遊的渴望。 利他精神不分年齡,政治認同或許有文化差 異,但愛與希望卻是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陸 配周、韓兩位女士,以及陸生阿冰深刻感受臺 灣人民的人文關懷,在雙方的互動過程中可以 發現,價值的追求與信仰的實踐,早已成為兩 岸民眾具備的共通性。 兩岸互動本是自然的情感流露,無需太多的 政治詮釋,也不該有額外的利益盤算,誠如海 基會李大維董事長所言:「以民為念,人民優 先」,但願兩岸都能突破既有的框架,以務實 不帶政治前提的思維,透過建設性的溝通對話, 共同推動兩岸交流朝健康有序與正向發展。 布局半導體前瞻技術 各國搶占先機 編輯手記

目錄 03 15 No.188 2023 年04 月號 發行人 / 邱垂正 社長 / 蔡孟君 編輯顧問 / 高建智、彭顯鈞 總編輯 / 洪浦釗 副總編輯 / 鄒麗泳 執行編輯 / 高蓓蓓、陳慧瑜、池炫璋、王維斌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36號 網址 / www.sef.org.tw • www.seftb.org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seftaiwan 訂閱電話 / (02)21757000 訂閱傳真 / (02)21757120 訂閱劃撥帳號 / 15276869 設計印刷 / 漢翼創意有限公司 定價 / 新臺幣100元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北市誌第2156號 中華郵政臺北雜字第1480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立場 高仁山 劉佩真 鄭凱安 王信賢 許瑛仁 洪銘德 崔蒔宜 陳冠宇 林勁傑 徐心瑜 周郁芬 05 09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焦點話題 全球半導體動向觀察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美國科技管制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之影響 2023 年中共「兩會」總體觀察 AI 應用掀熱潮:就業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大陸的少子老齡危機 兩岸視窗 「圍爐社交」 兩岸煮茶品茗成風潮 兩岸單身貴族正當道 企業搶食大餅 創意輸出 中國大陸瘋臺式文旅 「玩」毛線成兩岸年輕人紓壓新寵 直播帶貨 網紅賣書有「錢」景 41

交流 目錄 No.188 Apr i l 04 57 63 王俐涵 何叔孋 49 53 財經實務 減碳透明化 臺灣推動碳標籤不 遺餘力 法律實務 寧無身後憂 解析兩岸遺囑案例 梁玉珍 賴錦傑 林秉澔 63 64 65 海基會活動 海基會召開臨時董監事會 推舉 李大維先生出任董事長 回娘家再聚首 「2023 大陸臺商 春節活動」熱鬧溫馨 海基會送暖 陸配姊妹倍感溫馨 阿 冰 蘇福男 61 57 臺陸生專欄 阿冰的留「金」歲月 活力臺灣 蘇清良的「匠人魂」 國寶師傅 磚瓦背後的故事

焦 點 話 題 05 隨著5G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的發展,未來10年 內半導體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其中,5G通訊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加 速,帶動低軌衛星、智慧手機、智慧城市、無人機、電動車及車聯 網等迅速發展,這是半導體產品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近 期興起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普及,需要大量運算能力支撐,進 一步拉動半導體供應鏈需求的成長。電子時報Digitimes 調查,全 球半導體市場的銷售額由2022 年5,800 億美元增至2030 年近1 兆 美元,2021到2030年銷售額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 達7%。 全球科技競逐日益激烈 2018年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加上過去3年多來的新冠疫情肆虐, 全球供應鏈不穩,加以俄烏戰爭,將世界局勢推向緊張邊緣。在國 家安全、產業供應鏈韌性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狀況下,世界主要 科技強國都加強佈建供應鏈重組或新建半導體產業鏈。 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盼能提升本土的半導體及科技競爭力。(圖/美聯社) 文/高仁山︵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副教授︶ 全球半導體動向觀察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06 美國國會於2021 年提出《晶片與科學法 案》(CHIPS Act),並於2022 年8 月美國總統 拜登簽署生效,包括390 億美元租稅優惠和 投資獎勵措施,用以支持美國本土半導體產 業的研發生產,鼓勵本國或外國廠商在美國 建立新的晶片製造廠。獲補貼或獎勵廠商, 10 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和俄羅斯設立低於28 奈米製程的先進半導體廠,故該法案也被視 為對付俄中、阻礙其半導體研發、產業發展, 以及成品用於軍事用途。 美國成立CHIP 4 聯盟,將臺灣、日本、韓 國組成一個強大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聯盟, 促使臺日韓等半導體技術領先國家到美國設 廠。美、日及荷蘭已達成協議,聯手限制高 階及中階的半導體製程設備輸往中國大陸。 荷蘭ASML是全世界唯一有能力製造用於14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EUV極紫光曝光機的廠 商,該舉實質上封殺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在 高階製程的發展。 美扶植半導體 應對中國大陸威脅 美國晶片法案立法後,有能力進行先進製 程投資的廠商動態備受關注,包括臺灣的「台 積電」、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以及日本高階 晶片國家隊Rapidus。「台積電」除擴張在臺 灣本土的先進成熟產能外,亦在美國亞利桑那 州菲尼克斯市建立一座5 奈米晶片製造工廠, 總投資額約為120 億美元,預計在2023 年投 產,是臺灣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最大案例, 也是「台積電」進一步擴大在美國投資的重要 里程碑。此外,「台積電」也在日本筑波設立 研發中心,並於熊本興建第一座晶圓廠。亦有 消息指出,「台積電」也將在德國的德瑞斯登 興建晶圓代工廠,唯德國政府補助金額尚未明 朗化,尚待觀察。 美國Intel 公司則於2021 年宣布在美國俄亥 俄州建立新的晶片製造廠,總投資額估計超 過200 億美元。新工廠被稱為「Intel Foundry 隨著5G通訊等新興科技的發展,半導體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圖/美聯社)

焦 點 話 題 07 三星集團啟動「半 導體20年大計」, 規劃20 年內興建 5 座晶圓廠。(圖 /美聯社) Services Campus」,預計聘用超過3,000 名員 工,該工廠將專注於生產晶片的高端產品,包 括3D晶片和5G射頻模組等。2022 年3 月, 英特爾也宣布在德國建立晶片製造廠,作為在 歐洲投資880 億美元計畫的一部分,這項計畫 包括擴大英特爾在愛爾蘭晶片廠,以及在法國 建立晶片設計和研究設施,並在義大利建立晶 片封裝廠。 日本打造「臺美日大戰略」 南韓祭出「半導體20 年大計」 日本方面,憑藉半導體材料與製程設備上 的優勢,積極擴大對國內材料業者的補助,旨 在維持其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打造未來 10 年的「臺美日大戰略」。結合8 家主要日本 公司的支持,包括電裝(Denso)、東芝記憶體、 三菱日聯銀行、NEC、NTT、軟銀、索尼和豐 田,並由國家出資700 億日圓,共同成立次世 代先進半導體公司Rapidus,實現產業的整合 與發展。Rapidus 預計於北海道千歲市設廠, 目標於 2025 年開始試產,於2027 年達到2 奈 米先進製程工藝,並於 2025 至2030 之間正式 量產化,日經新聞報導,從研發階段到量產,投 資規模將達到5 兆日圓。 為因應「台積電」的競爭,南韓科技巨擘三 星集團也啟動了「半導體20 年大計」。三星於 2011 年11 月宣佈投入170 億美元在美國德州興 建最先進的半導體廠,力爭2024 年下半年投入 先進製程晶片量產行列。三星集團也預計投入 2,300 億美元在首爾郊區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 園區,三星規劃在20 年內興建5 座晶圓廠。 半導體產業是高度技術集中、專業分工,鉅額 且長期投資的資本密集與腦力密集產業。半導體 產業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 晶片設計、設備製造 商、半導體材料、晶圓代工以及封裝測試等均由 領域內最專業的少數幾家公司主導。誠如晶圓代 工產業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博士所說, 「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設廠,有它的特殊考量, 在美國晶片代工的成本比臺灣高出至少50%, 「現在晶片生產集中在幾個國家,是因為最有成 本效益,至於美國的競爭優勢在於設計端與設計 服務公司端,設計業必須貼近市場,也是設計公 司都在美國的原因」;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08 張忠謀被稱為臺灣的「半導體之父」,成功將「台積電」培育成全球最強的晶圓代工廠。(圖/擷取自總統府 flickr) 心要素,絕對不是單純的建廠複製,包含許多層 面的充分必要條件。 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半導體產業一直都是臺 灣經濟的重要支柱,臺灣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供 應鏈中關鍵一員,政府不僅主導半導體產業的發 展,更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研發和人才 培養,這些努力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打下厚 實基礎。 從產業鏈觀點來看,IC設計業是半導體產業 的開端,它決定了晶片的功能、性能和成本等因 素。臺灣的IC設計在全球排名第2,僅次美國, 佔全球IC設計營收超過20%。在晶圓代工方面, 臺灣半導體產業在技術上佔有明顯優勢,不僅晶 圓代工成熟製程佔有優勢,在製程技術、研發投 入、設備更新等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落實普世價值 強化臺灣競爭優勢 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競爭表現突出,除市場 競爭與技術研發能力外,自由、民主、人權、法 治等普世價值觀也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非常 關鍵。半導體產業的高度專業和知識密集型特徵 需要依賴公平競爭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制度 環境,這些價值觀的保障也需依賴產業的支持和 發展,政府、社會界和產業界需共同努力,持續 提升半導體產業發展和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等價值觀之間的聯繫和協同作用,才能促進產業 的長期穩定發展和國家整體的繁榮進步。 總體而言,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市場擁有強 大的競爭力,除在於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群聚及 強大的研發能力外,普世價值觀的落實也是半導 體產業發展重要的核心要素。

焦 點 話 題 09 台積電先進製程具競爭優勢,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圖/美聯社) 近年半導體業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受惠於疫情衍生的遠距商 機,以及晶片荒事件,半導體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更是各國重 要戰略性產業,建立在地化完整供應鏈與扶植半導體的政策順應推 出。臺灣因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高度競爭優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也因臺灣擁有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供應國的地位,讓我們能在半導體 景氣循環週期時,享受訂單紅利,在美中兩強對抗中,左右逢源。 然而不可否認,這也造成臺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各國覬覦的對象。以 下盤點現階段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管制 及對臺廠的影響、未來臺廠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角色轉變等三個 層面進行探討。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 全球半導體市占率美國位居冠軍,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美國的 強項在於IDM(垂直整合製造)、Fabless(無廠半導體製造)等領 域,前者廠商以Intel 為代表,後者則有Qualcomm、Broadcom、 Nvidia 等,不過美國在純晶圓代工、專業半導體封測環節的市占率 表現並不突出。臺灣半導體業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供應國, 其中晶圓代工、專業半導體封測市占率都位居全球第一,臺灣10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供應全球的比重高達69%,讓我國在全球半導體 供應鏈環節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臺灣的Fabless 則是全球第二大, APIAA 臺灣機半遇導與體挑產戰業的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 理事︶ 文/劉佩真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10 元件、車用半導體等為重,後者在全球車用半 導體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大陸仿效 臺灣半導體專業分工的樣貌,因而在IDM、純 晶圓代工、Fabless、專業半導體封測等環節都 有耕耘,特別是專業半導體封測的技術水準與 國際差距最小。 另一方面,2022 年我國半導體業產值再次 刷新史上新高紀錄,達到4.83 兆元,各細項 產業的占比以晶圓代工比重最高,已過半達 到55.5%,其次則是IC設計的25.8%,接著是 半導體封測的13.8%,DRAM則是扮演關鍵 少數角色,占比 為4.9%。若以附 加價值率觀察, 2022 年臺灣IC製 造業71.5%最高, 遙遙領先我國整 體製造業30%上 下的水準;若以 全球排名及市占 率來看,臺灣晶 但市占率與美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 在Fabless 多元化的產品線、高性價比等特性, 不少晶片設計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例如手機 晶片大廠「聯發科」持續超越Qualcomm為全 球第一大廠,臺灣半導體業專業分工型態運行 相當成功,各環節均有所著墨。 韓國位居全球第三大,以記憶體聞名,包括 Samsung、SK Hynix 均 在 全 球DRAM、NAND Flash為領頭羊角色,不過韓國在Fabless、專業 半導體封測環節較缺乏相關布局。日本、歐洲 半導體廠都是以IDM型態為主,前者多以光學 聯發科為全球第一手機 晶片大廠。(圖/擷取 自 MediaTek Taiwan FB) 注:單位為% 資料來源: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2023 年2 月 型態 美國 臺灣 韓國 日本 歐洲 中國大陸 全球 IDM (如CPU、記憶體) 第一名 (CPU第一、記憶體第二) 第五名 (記憶體第四) 第二名 (記憶體第一) 第三名 (記憶體第三) 第四名 第六名 57.4 純晶圓代工 第二名 第一名 -- (Samsung 是以 IDM圓模 代式 工切 ) 入晶 -- -- 第三名 12.9 Fabless 第一名 第二名 -- -- -- 第三名 24.0 專業半導體封測 第三名 第一名 -- -- -- 第二名 5.7 全球 42.9 19.7 15.9 8.1 7.2 5.9 100.0 全球半導體供應國於各專業分工領域產值排名與市占率之分布

焦 點 話 題 11 圓代工業不但穩居全球第一,且占比高達79%, 制壓所有競爭國,而半導體封測臺灣也擁有國際 之首的位置,比重達58%。 美對中科技管制及對臺廠的影響 目前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各項管制及聯 合盟友共同箝制的動作仍看不到放寬的可能性, 從先前美晶片法案的附加條款(限制赴中國大陸 投資)、美臺韓日共組的Chip 4 晶片聯盟、美 聯合日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出口進行限制、 美方加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管制(如新四大出口 限制、全面打擊中方AI 與超級電腦和晶圓加工 領域),可反映出美中科技戰正酣;對其他供應 國來說,美國的禁制令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除了壓制中國大陸的企圖甚為明顯,美國也期望 降低對外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布局,台積電赴美設廠、 擴大在美國投資規模,反映美中科技戰下, 雙方陣營各自塑造區域合作、自主供應鏈的 趨勢。為呼應美國兩大戰略目標「聚焦本土 高階邏輯晶片製造產能、塑造韌性安全供應 鏈」,臺灣半導體廠商布局全球在地化生產 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如此局面,會使臺廠境 內生產比重有所降低,然而海外多是策略性 的指標性設廠,臺灣本地半導體生產占比仍 高達85%;藉由台積電強化臺美、臺日、臺 德之間新興科技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合作,或 邀請加碼投資臺灣,對臺灣整體利益有正面 效應,合作方式包括促進雙邊貿易、投資擴 展、產業合作,或聚焦半導體、5G、電動車 等關鍵領域進行交流等。 美國聯合盟友管制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圖/美聯社)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12 高素質理工人才的供給攸關臺灣半導體產業能否持續壯大。 (圖/東方IC) 人才需求缺口方面如何補足,將是產官學亟需思 考的重點;高素質理工人才的供給狀況,攸關臺 灣半導體產業能否持續壯大的重要因素。 臺廠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角色轉變 鑑於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客戶對供應鏈韌 性等考量,臺廠產能集中於本土的比重將逐步降 低,但幅度有限。主要是區域風險、地緣政治盤 根錯節、人才短缺和基礎研究不足等問題,再加 上為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各國政府正思 考在不同區域打造產能、拓展生產基地和關鍵材 料的供應來源,並輔以大規模資金的投入。 在全球意識到分散半導體製造業據點、建立本 土完整供應鏈的重要性時,我國應掌握關鍵的談 判籌碼─先進製程。未來隨著中國大陸轉攻成熟 製程,臺灣2025 年成熟製程的全球占比將下滑至 43%,但先進製程比重仍可望有69%的水準;惟 中長期臺灣如何維持國際半導體價值鏈的要角,

焦 點 話 題 13 2018 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中國大陸多 項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大陸隨即對美商品加徵關稅予以反制,開啟 美中貿易戰,雙方輪流提高關稅使貿易戰逐漸升溫。同年4 月,美 國針對原本就在商務部懲處名單中的中興通訊(ZTE)下達產品禁 令,作為貿易戰談判中的籌碼,成為美國對中國大陸5G通訊技術 與產業管制的開端。 美中貿易戰轉向科技戰 科技管制成為常態 基於全球5G通訊技術與產業話語權的爭奪,美對中興通訊實施禁令後不 久,2019年對準華為實施禁令,禁止華為取得美商高通銷售之5G手機晶片, 更在2020 年5 月宣布禁止華為取得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手機處理器晶 片,徹底封鎖華為在5G高階手機的發展機會。華為在5G處理器晶片受挫, 讓美國看到遏制中國大陸半導體技術發展的可能性,使得科技戰由5G領域 轉向更關鍵的半導體領域。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生效,確保在本土建置、投入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圖/美聯社) 美國對科中技國管大制陸半導體產業之影響 文/ 鄭凱安︵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組長︶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14 美國封鎖華為在5G高階 手機的發展機會。(圖/ 美聯社) 美國試圖透過高科技管制限制中國大陸半 導體等領域之技術與產業發展,主要武器就 是依據國際間針對常規武器及可轉為軍用物 品與技術出口進行管制的《瓦聖納協議》( e Wassenaar Arrangement),推動與盟國共同 對中國大陸實施多邊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 也持續蒐集中國大陸高科技研究機構與企業 之動態,提出「實體清單(Entity List)」, 透過滾動式更新,鎖定具體的管制對象,以 強化出口管制的成效。 美國持續加強對中國大陸 先進半導體技術管制 2020 年12 月,美國將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領 導業者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取得 極紫外光曝光機等10 奈米以下半導體製程設 備,防堵中國大陸自主開發生產先進製程運 算晶片,並力促台灣、日本、韓國、荷蘭等 國之半導體晶片與設備業者配合,全力防堵 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的發展。 2022 年8 月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生效, 確保在本土建置半導體製造產能與投入先進 半導體技術研發,隨即在2022 年提出一連串 針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出口管制措施, 擴大限制範圍,降低中國大陸對美國及全球 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威脅。美國商務部下屬產業及 安全局(BIS)宣布將輔助3 奈米以下環繞式閘極 場效電晶體積體電路設計所需之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軟體列入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清單。這 是防堵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與元件 的重要措施,使中國大陸業者從設計的源頭就失 去開發先進運算晶片的核心工具。 2022 年10 月,BIS再次宣布包含製程設備、先進 運算晶片以及超級 電腦等新的出口管制項目,透過 這些管制,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在高階晶片製程量產 規模的發展,以及高階運算能量的建立。羅列如下: 1. 製程設備方面:限制14/16 奈米以下邏輯晶片製 造設備、18 奈米以下DRAM製造設備,以及128 層以上Flash記憶體製造設備售予中國大陸。 2. 先進運算晶片與超級電腦方面:限制運算效能 達4,800 TOPS( 每秒兆次運算) 以上,且訊號連接 傳輸頻寬達600GB/s 以上的晶片售予中國大陸。 3. 超級電腦方面:限制41,600 立方英呎以下體積 內執行雙精度運算效能大於100 petaFLOPS( 每秒 1,000兆次浮點數運算) 的超級電腦售予中國大陸。 4. 人員管制方面:美籍人士須取得許可才能為中 國大陸半導體廠服務。

焦 點 話 題 15 上述製程設備方面的管制,已對中國大陸高 階邏輯晶片、高階記憶體的未來擴大量產形成限 制。為避免部分業者將成熟製程設備轉用於高階 邏輯晶片或高階記憶體晶片製造,導致出口管制 成效不彰,美國商務部2022 年12 月15 日宣布 將中國大陸NAND Flash 記憶體領導廠商長江存 儲列入實體清單,確保長江存儲的半導體設備及 其零組件採購列入美國商務部的監管範圍。 美國科技管制 衝擊中國大陸IC設計版圖 美國的半導體科技管制對中國大陸半導體技 術與產業的發展造成重大衝擊,受影響較大的次 產業包含IC設計產業、IC製造產業與半導體設 備產業等,然中國大陸積極建立自主半導體供應 鏈,長期而言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形成衝 擊。 華為被美國列入管制清單,對中國大陸IC設 計產業產生極大的衝擊。根據IC Insights 統計, 2019 年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為中國大陸最大的 IC設計業者,營收占中國大陸IC設計產業產值 約20%,並在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業者中排名 第6。受管制禁令衝擊後,華為轉向車用電子、 雲端等新產品領域發展,海思半導體發展重心也 從5G通訊晶片與手機處理器轉向物聯網與顯示 驅動IC為主,但市占率與營收明顯下降,全球 排名滑落至第15 位,並喪失中國大陸IC設計產 業領導地位。 中國大陸高階邏輯晶片與高階記憶 體量產受限 中芯國際等代工業者無法取得如EUV曝光機 台等10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設備,只能被迫將資 源轉向發展成熟製程相關技術;2021 年中芯國 際宣布在深圳、北京與上海擴產,主要製程均 聚焦於28 奈米,足可反映這種趨勢。 2022 年10 月的禁令,進一步涵蓋了14/16 奈 米以下高階邏輯製程、18 奈米以下DRAM記 憶體製程,以及128 層以上NAND Flash 記憶 體製程所需之設備,打擊層面擴大到中國大陸 記憶體產業,首當其衝的就是NAND Flash 領 導業者長江存儲及DRAM領導業者長鑫存儲。 長江存儲原預計於2022 -2023 年試產232 層 NAND Flash晶片,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 計畫落空;長鑫存儲原預計2022 年導入17 奈 米量產製程,也受限於美國設備禁令無法推進。 中國大陸在高階記憶體的量產進展受阻,短期 內將失去與國際記憶體大廠競爭力,僅能聚焦 利基記憶體市場。 中國大陸積極建立自主半導體供應鏈。(圖/東方IC)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16 另一方面,已在中國大陸境內設廠的外商 如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以及韓國記憶體業 者三星、海力士等,受到禁令影響,恐難再 於中國大陸境內擴產,使得中國大陸境內高 階邏輯晶片與記憶體供給量受限,影響終端 應用產業發展。 自立自強 內循環力挺半導體供應鏈 面對美國加強管制,中國大陸積極投入半 導體供應鏈自主發展。在「十四五」政策規 劃中,明定以國內需求「內循環」帶動半導 體產業發展的策略方向,並給予經費支持; 另一方面,「大基金」二期2,000 多億人民幣 經費,也針對半導體產業重點領域進行投資, 舉全國之力支持自主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 在政策與經費支持下,近期中國大陸半導 體產業近期快速發展。以IC設計產業為例, 企業數從2018 年的1,698 家成長到2021 年的 2,280 家;晶圓代工產業方面,以中芯國際為 北方華創等設備業者積極開發自主技術的半導體製程設備。 (圖/擷取自北方華創FB) 首,各主要晶圓代工業者紛紛投入擴產,相較於 2021 年,2022-2023 年之產能平均增長幅度達到 30%,為中國大陸的內需應用市場提供支持。 製程設備方面,北方華創等半導體設備業者積 極開發自主技術的半導體製程設備,在28 奈米、 40 奈米成熟製程領域陸續取得成果,而中微半導 體的電漿蝕刻設備更打進一線晶圓代工廠的先進 製程。封測方面,長電科技為首的封測業者近期 也積極開發先進封裝技術,透過多晶片封裝提升 晶片效能。 美國與中國大陸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進入全 球高科技產業話語權的競爭,特別聚焦於半導體 產業。然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被迫聚焦於成熟製 程與應用,並積極發展自主技術及供應鏈,已逐 漸展現成果。長期而言,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版圖 將有大幅變動,臺灣應密切關注。

焦 點 話 題 17 合稱「兩會」的中共全國人大與政協會議3 月初在北京 開議,去年中共「二十大」決定的重大政策和人事規劃, 經由「兩會」取得「合法性」,這也代表從黨到政、從人 事到體制,習近平完成全面集權的系統性工程。以下將從 《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政府人事與機 構改革等提出幾項觀察。 對局勢定性:不安 觀察中共文件首要之務便是了解其對當前與未來情勢的判斷和 「定性」。由於世界局勢加快演變、新冠疫情衝擊、經濟下行,2 月底召開的「二十屆二中全會」與《報告》都提及「風高浪急的國 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未來預期方 面,「二中全會」公告提到國內外都可能發生「超預期因素」,甚 至會有「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正因對情勢「不安」的判斷,中 中國全國人大與政協會議3月初在北京開議。(圖/美聯社) 2 0 2 3 年 中共總﹁體兩觀會察﹂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王信賢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18 機構改革亦著眼於安全 財政面臨緊縮 這次「兩會」除了政府人事安排與政策方向 外,最引人關注的是「黨和國家領導機構的改 革」。習近平上臺後不斷推動組織與制度的調 整,成立諸多由自己擔任組長或主席的領導小組 與委員會,2018 年也通過大規模的機構改革, 這些改革讓黨中央與習近平的權力大為擴增。此 次改革方案除將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信訪局調 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外,也提出中央國家機關編 制按5%的比例精減,顯見中國大陸財政確實較 為緊縮。另改革焦點放在科技、金融與大數據, 成立「中央科技委員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 管理總局」與「國家數據局」,攸關中國大陸目 前面臨的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會安全。 共強調要做到「三個更好統籌」,分別是「國內 國際兩個大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以及「發展和安全」。 安全至上 因應超乎預期的變化 習近平上臺後,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下成立 國家安全委員會,也通過諸多「國家安全」相關 法律。在「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安全」被提 到創新高的91 次,且「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 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單獨 成節。目前中國大陸面臨的安全威脅,國內部分 包含經濟下行與疫情封控後民眾的不滿,如去年 的「白紙運動」,國際部分主要來自美中競爭與 俄烏戰爭所牽動的大國博弈。在2023 年預算中, 代表「安全」的預算也大幅增加,其中與社會穩 定相關的「公共安全支出」增長6.4%、外交支 出增長12.2%、國防支出增長7.2%。「糧油物資 儲備支出」增幅最高,達13.6%,包含糧食與能 源安全儲備,是否為因應未來「超乎預期因素」, 有極大的想像空間。 白紙運動是一系列反對清零政策 的抗議行動。(圖/美聯社)

焦 點 話 題 19 習近平權力定於一尊 國務院高層人事存在風險 最後一次《報告》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 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的全國政協主席汪 洋,在報告中皆提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 黨中央」、「兩個維護」、「兩個確立」以及 習追求的「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等。 習近平一如預期當選國家主席與國家中央軍委 會主席,其他高層人事也都無異議通過,除代 表習近平權力定於一尊,也意味著黨中央只剩 下「習派」。雖然經濟相關部委領導多獲得留 任,並引入具有兵器、核工、航天等專長的軍 工系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或地方一把手,但從國 務院高層人事也看出隱憂,國務院「一正四副」 中,除何立峰具中央統籌的經驗外,其餘包括 擔任總理的李強、副總理的張國清與劉國中, 過去的從政經驗以地方為主,甚至常務副總理 丁薛祥的重要經歷也為幕僚工作,此領導班子 如何帶領中國大陸走出經濟困境值得觀察。 對外關係 以和緩為基調 中國大陸目前遭遇的經濟社會問題應是近30 年之最,今年施政的重點是內部穩定,對外關 係採取溫和的手段。外交事務本非國務院職責, 因此《報告》著墨不多,主要提及「獨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堅持在和平共處5 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 好合作」。此和緩基調,與俄烏戰爭週年前夕, 北京所發表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一致。 對外事工作著墨較多的是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的 「外長記者會」,重點主要在美中關係,他提 及「美方若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 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中美關係就像扣 鈕扣,警告美國「第一粒鈕扣扣錯了,導致美 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當 豺狼擋道、惡狼來襲,中國的外交官必須『與 狼共舞』,保家衛國」,各種「比喻」齊發。 有關「臺灣問題」,秦剛拿出《中華人民共 和國憲法》,顯見是「有備而來」。值得留意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拿出中共憲法回應記者提問。(圖/擷 取自中共外交部官網)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20 的是,習近平在政協民建、工商聯界委員的聯 組會時罕見點名美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 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 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政 治敏感性相對較低的政協聯組會「敲打」美國, 可看出中共謹慎之處。 今年大交流年 開展對臺「新論述」 外事與對臺工作並非國務院職責,因此《報 告》多延續「二十大」政策方針,以軟性政策 為主,提及「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 略」、「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 『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並提及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但未提 及「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有關對臺人事 方面,王滬寧無意外接任全國政協主席,為對 臺二把手。王接任政協主席前已開始出現在涉 臺工作的場合,如出席民主黨派會議、接見國 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團並提及「當務之急是 儘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王滬寧在「兩會」 期間特別到人大臺灣代表團,提及「掌握了實 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等。從王滬寧的 發言以及新任國臺辦主任宋濤的各項工作來 看,中共已然將今年定位為「大交流年」,中 長期來看,王滬寧將會在「民主協商」、具 體化「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以 及協助習近平開展對臺「新論述」有所著力。 李強弱勢總理 扮演執行長角色 新任總理李強在閉幕記者會中並無太多 「驚人之舉」,按其「工作職責」解釋為何 全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並 向民企和外資者保證,政府將堅持對公有經 濟與非公有經濟的「兩個毫不動搖」,可預 期李強雖受習近平信賴,但重大政策可能還 是要在「深改委」、「財經委」中討論,再 到政治局暨常委會拍板。值得一提的是,「兩 會」前,不少論者提出「機構改革」最重要 的是成立「中共內務委員會」,預計規劃整 合國安、公安、移民、戶籍、交通、反恐、 反間諜等項目,後並非如此。同樣地,中共 「二十大」政治局常委的預測亦然,各類訊 息真假難辨,也充分顯示習近平時期,中共 各項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增加研判難 度,全球政策圈與學術界需要共同合作,才 能對中國大陸情勢做出更好的判斷。 新任中共國務院總理 李強出席中外記者 會,發表未來施政重 點。(圖/擷取自中 國政府網)

焦 點 話 題 21 ChatGPT 是AI 應用快速發展的象徵代表之一。(圖/擷取自English Lesson for Freedom FB) ChatGPT 掀起全球AI 浪潮 2022 年11 月30 日,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 上線開放聊 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使用者與ChatGPT之間的對話互動包括普通 聊天、資訊諮詢、撰寫詩詞作文、修改代碼等,短短5 天吸引上百萬 人使用,相比之下,Facebook 花10 個月才突破百萬用戶大關,可見 ChatGPT受歡迎程度。更令人驚訝的是,ChatGPT開放兩個月全球月 活躍用戶就破億,話題不斷。 ChatGPT並非技術的顛覆式創新,而是對話模式革新,使用者能以 更簡單的自然語言與機器人實現對話,機器人也更能理解對話語境,生 成文本時會考慮到先前的對話內容,輸出更符合語言邏輯與人類價值觀 的文本。已有不少用戶透過ChatGPT的協助,完成論文寫作、方案撰 寫甚至代碼編寫等。 「我是一個由 OpenAI 訓練的聊天機器人,主要任務是回答 問題並與人們交流。可以用最簡潔的方式回答各種各樣的問 題。」這是當前在AI 領域引爆熱議的ChatGPT對自己的描述。 ChatGPT只是AI 應用快速發展的象徵之一,其他包括繪圖、 影片等生成軟體及工業機器人,也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讓 人不得不反思,AI 終將為人類帶來甚麼樣的後果。 AI 就業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文/許瑛仁︵媒體工作者︶ 應用掀熱潮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22 美國科技巨頭AI 大戰打得如火如荼,微軟 宣佈加大投資OpenAI 達數十億美元,這是 微軟自2019 及2021 年投資後的第3 次加碼。 Google 也積極迎戰,今年2 月6 日Google 母公 司Alphabet 宣佈將推出名為「Bard」的AI 聊天 機器人服務,至少20 項AI 新產品,以應對競爭 對手微軟所引領的新浪潮。而中國大陸「百度」 證實其命名「文心一言」,類似人工智慧聊天機 器人的項目完成內部測試,將向公眾開放,當天 股價就強升15%,阿里巴巴、華為也正在研發類 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並提出專利申請。 科技與藝術的界線漸模糊 過去聊天機器人的應用大多偏向娛樂、客 服、搜尋引擎、商業場景,以及學術輔導,但 ChatGPT兼具實用性與功能性,被視為有史以來 最具代表性的AI 應用之一,提高大眾對AI 的期 待。今年2 月初,OpenAI 宣佈推出ChatGPT Plus 付費訂閱套餐,每月收費20 美元,開啟商業化變 現道路,AI 商業應用新藍海似已近在眼前。 近年由文字轉化成圖片的生成平臺異軍突起, 包括輝達 GauGAN2、DALL-E、Stable Di usion 、MidJourney 等繪圖工具紛紛上架。這些平臺力 求如照片般逼真,聚焦文本精準分析,也追逐高 度藝術性,MidJourney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22 年7 月MidJourney 開放Open Beta 版,讓任何 人都可以向Midjourney 輸入「憤怒草莓的油畫」 等無厘頭字詞,幾秒內就從AI 接收到幾張圖片, 藝術感和可用性高,幾乎每張都能即生即用。 《經濟學人》等雜誌也開始用MidJourney 生成 圖片當封面,甚至作家也用MidJourney 為文章 和小說生成插畫。 2022 年8 月底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 大賽,名為「太空歌劇院」( éâtre D�opéra Spatial)的作品在「數位藝術」類奪冠,從主題、 光影、人物、色彩來看屬上乘之作,卻引發熱 議。因參賽者Jason Allen 既未受過嚴謹的美術 訓練,作品更非親手所畫,而是藉由AI 繪圖軟 體MidJourney 生成。有人質疑Jason Allen將AI 作品署名自己的合法性與AI 參賽的公平性,若 這樣也能稱為藝術家,無疑是藝術死亡。 MidJourney 最大特點是社群非常開放,所有 人的關鍵詞都在頻道公開,能學習別人用什麼文 字描述想要的圖像,看別人生成的圖片。掀起這 股「人人都是藝術家」巨大風浪的MidJourney 設計者,是一個在矽谷只有11 人的AI 團隊。 AI 也能製作影片 生成領域重大發展 科技勢力不斷擴大,藝術界不得不嚴陣以待, 並就何謂「數位藝術」展開大辯論,認為具創造 力的藝術領域都無法避 免被機器顛覆,未來還 有什麼不被機器取代? 例如,AI 生成作品究竟 作者屬誰?讓AI 與畫 家、設計師同臺競爭合 理嗎?AI 是否將取代藝 術創意工作者?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 術大賽,名為「太空歌劇 院」的作品在「數位藝 術」類奪冠。(圖/擷取 自 Colorado State Fair twitter)

焦 點 話 題 23 支持AI 者認為數位作品本來就要藉助工具完 成,用AI 創作仍需創造力和想像力,藝術本質仍 在。就像Jason Allen所解釋的,提交作品時就明 確標示是和MidJourney 一起創作,且歷經900 多 次修正,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藝術創作。然AI 作品 版權在法律層面還未明確界定,大部分AI 圖片生 成平臺資料庫都是開放版權協議,創作並分享社 群的作品並不完全屬於作者,任何人都可修改。 從正面角度來看,繪圖工具可提高設計和創作 效率,甚至成為靈感激發器,許多創作者已開始 利用AI 生成的底圖進行二次創作,或提取元素。 誠如MidJourney 創辦人David Holz 受訪時表示: 「我覺得人工智慧就像水。水有危險,可能會溺 水,但也可戲水消暑,或用它發電。MidJourney 並不想成為水,而是為人們製造衝浪板,讓大家 能與水一起生活和共事。」 除了繪畫,AI 製作影片也進入測試階段,臉書 母公司Meta 初步發表Make-A-Video 影片製作軟 體時強調:「AI 生成的研究給予人們簡單快速的 工具創造新內容,只需要幾句話或幾行文字,就 可以創造出生動多彩的獨特影片。」目前由文字 生成影片,有造假、模糊失焦或形狀扭曲等缺點, 技術尚未成熟,但無法否認這已是AI 內容生成領 域的重大發展。 中國大陸AI 以監控為主要任務 中國大陸是AI 應用大國,2021 年工業機器人 占世界一半,每萬名員工有322 台機器人,超 過美國。2022 年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新安裝量 30.3 萬台;預估2023 年機器人市場整體增速預 期為20%至25%。然如此大量的機器人,為何 無法領先研發究出類似ChatGPT的軟體產品? 據2022 年人工智慧投資者Nathan Benaich和Ian Hogarth 合寫的《人工智慧現狀2022 報告》分 析,與美國的人工智慧研究相比,中國大陸的 研究論文更關注與監視相關的任務,包括自主、 目標檢測、跟蹤、場景理解和人臉識別。 另一個問題是,因ChatGPT能展現較完整 的「聊天」的功能,不少中國大陸網友以政治 有關的話題與其對話,試圖突破中國大陸互聯 網的嚴格管制。然ChatGPT 學習的材料來自網 路內容,而網路上簡體中文知識多數來自中國 大陸,內容普遍經過政府審查,若以簡體中文 向ChatGPT詢問問題,給出的答案可能就像個 「小粉紅」。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曾分別以英 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與免費版ChatGPT問 答互動,其中有關新疆再教育營的問題,簡體 中文地回答就偏向中共官方立場,這恐怕也會 讓ChatGPT陷入意識形態的陷阱。 AI 應用不斷擴大 就業市場利弊互見 AI 誕生於1956 年,60 多年的演進正在加速改變 世 界。1997 年IBM「 深 藍 」(Deep Blue) 打 敗 人類西洋棋冠軍,當時 認為要打敗人類的圍棋 中國大陸是AI 應用大國,2021年的 工業機器人數量已占全世界一半。(圖 /東方IC)

交流 N o . 1 8 8 A p r i l 24 冠軍還要100 年,但僅隔20 年,Google 旗下 DeepMind 開發的AlphaGo 就擊敗當時圍棋世 界翹楚的中國大陸柯潔及韓國李世乭,AI 技 術快速發展,令人驚奇。當電腦具有自動學 習、自動決策等能力後,會在各領域廣泛應 用,從金融、醫療、製造業到日常生活,無 所不在。然而,誠如前述MidJourney 對藝術 家帶來的威脅、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海量化、 ChatGPT翻譯功能再進化,都衝擊到部分人 力就業市場。且由於ChatGPT的強大力量, 據調查截至今年1 月,美國已有89%的大學 生都用ChatGPT做作業,迫使巴黎政治大學 向所有學生和教師發送電子郵件,要求禁止使 用ChatGPT等AI工具,防止學術欺詐和剽竊。 儘管AI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與改造是不可逆 的過程,但從樂觀的角度來看,有衰落就有興 起,自古以來大多數行業都面臨過淘汰的威 脅,仍有新興行業繼之而起。世界經濟論壇曾 針對15 個行業、26 個經濟體發布《未來就業 報告》,預計到2025 年,AI 可能會取代8,500 萬個工作職位,但AI 推動的經濟成長,會產 生9,700 萬個新職缺。就像20 幾年前網路技 術萌芽時,人們就憂慮會帶來大規模失業,但 網路也創造大量工作。AI 驅動的第4 次工業 革命將繼續改變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但未 必帶來大規模失業。 儘AI 不是沒有罩門,例如ChatGPT是基於 大數據的學習模型,給出的答案源之於大數據 庫,只要數據庫沒有的訊息,就不可能給出好 的答案,創作者短期內還不用太擔心有工作被 替代的危機。 AI 技術與人類未來持續辯證交鋒 另一方面,部分體驗者認為聊天機器人已 具有些微人格特質, Open AI 聯合創辦人Ilya Sutskever 曾在推特上表示,打造聊天機器人 的大型神經網絡,可能有點意識。聽起來有 點讓人毛骨悚然,但獲得圖靈獎的Meta 首席 AI 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直言,「當 今大多數AI 的運作原理,永遠不會產生真正 的智慧。」專家們普遍同意目前的大型語言模 型,就像一台不怎麼精明的影印機,印出來的 東西會失真,也不具備真正理解人類的智力。 反而令人擔憂的是,聊天機器人會不會散播假 訊息、仇恨言論、歧視、推廣錯誤醫學知識、 煽動衝突,以及AI 取代部份勞動力,造成革 命與社會動盪、失業者心理健康危機等等。 AI 技術與人類的未來,將會持續辯證交鋒, 但我們相信風靡一時的Nokia 手機廣告詞: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無論各種AI 如何 進化,人類會自我糾偏,謹慎應用,過程或 許爭議不斷,但不至於像電影《機械公敵》 (Robot) 那樣,陷入自取滅亡的困境。 AI 技術快速發展, AlphaGo擊敗當時圍棋 世界翹楚的韓國李世乭。 (圖/美聯社)

焦點話題 25 2022年中國大陸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圖/東方IC) 出生率持續下滑 中國大陸人口負成長不可逆 南開大學教授原新於〈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交匯時代的形勢與應對〉 指出,不論是人口年度自然成長規模或自然成長速度,中國大陸早已進 入零成長。 2022 年,中國大陸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出生人口為956 萬人,較 2021年減少106萬人;死亡人數則為1,041萬人,較2021年增加27萬人; 出生率為千分之6.77,比2021年下降千分之0.75;死亡率為千分之7.37, 上升千分之0.1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千分之0.6,下降千分之0.94。 有學者指出,這可能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清零政策影響所致,中國大 陸人口負成長的時間比預期更快到來,而且不太可能扭轉趨勢。中國大 陸正步上許多先進國家的後塵,人口出現負成長後,每年會持續下降。 人口變化專家王豐表示,「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性轉捩點,是長期且不 可逆轉的人口下降的開始」。 2023 年1 月,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 年中國大陸 人口總數為14億1,175萬人,較2021年減少85萬人,是1961 年以來首度人口負成長,也是大躍進運動帶來飢荒後的首次人 口下降,中國大陸面臨「少子老齡化」的危機。 少子老 齡危 機 文/ 洪銘 德︵ 國防 安全 研究 院中 共政 軍與 作戰 概念 研究 所助 理研 究員 ︶ 中國 大陸的

RkJQdWJsaXNoZXIy MTAyODAy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