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雜誌 182期

起起伏伏,充滿不確定性。尤其近期兩岸三地確 診病例有明顯增加趨勢,此為我們所不樂見。新 冠病毒的全球傳播,提醒著國際社會,人員、 物資的跨境流動,已將全人類的命運緊緊綁在一 起,資源相互依賴,後果也相互承擔。不僅是攻 擊人體的病毒,攻擊牲畜的瘟疫如非洲豬瘟、攻 擊農作物的病蟲害如蝗蟲害等,都可能起始於一 小區域,最終蔓延成全球大患。 更讓人憂心的是,能源與糧食供應也已全球 化,疫病與戰爭造成全球能源與糧食「斷鏈」危 機,足以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進一步威脅到生 存,世界各國均無法置身事外。任何睿智的國家 領導人,都應對「世界相互依賴」的國際現實了 然於胸,爭端的泛政治化處理不僅害人也害己, 多一點善意、多一點幫助,終究會形成正向反饋, 使自己受益。處理全球性的議題如此,處理兩岸 的議題亦然。 縱使國際局勢不明,疫情起伏難料,我們仍由 衷期盼世界早日回復和平,人類苦難儘快終結。 倘若兩岸之間疫情緩和,我們也期待兩岸交流互 動能隨著疫情降溫逐步恢復,海基會也會做好準 備,隨時為兩岸事務貢獻心力。 發行人語 今年2月24日以來,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 戰爭的陰影籠罩全球。這場堪稱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來最受全世界關注的戰爭,使承平70 餘年的 人們突然驚覺,原來戰爭的發生並非不可能。俄 羅斯的軍事入侵烏克蘭,讓世人再度見證到一個 專制政權如何赤裸裸地動用武力,恣意侵略他 國。這場戰爭使烏克蘭百姓生靈塗炭、民眾流離 失所,即便俄羅斯領導人有再多發動戰爭的理 由,世人並無法接受。俄羅斯領導人造成神人共 憤的事蹟,人們會深刻且明白地記上一筆,留待 後世公評。 戰爭沒有贏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政府一再強 調捍衛臺海和平的重要性。臺灣捍衛區域和平的 主張,已獲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認同,世界對俄羅 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反應,無異提醒中國大陸當 局,不要試圖輕啟戰端,片面改變臺海和平現狀。 任何挑起戰爭的理由與作為,都不會被世界所接 受,唯有透過和平方式理性解決爭端,共同努力 維繫區域局勢和平穩定,才符合兩岸人民和全世 界的期待。 戰爭之外,疫情亦是全世界正在面對的考驗。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迄今已進入第3 年,疫情始終 0 1

想像一下,當你漫步在街頭,迎面而來的每5 個人當中,有1 位是65 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1 位更已屆杖朝之年。環顧周遭,孩子滿街跑的畫 面更是珍貴稀少。這情景其實已經離我們不遠。 新生兒人數減少,意味著勞動力減少、退休金 制度失去支撐。新一代人口增加速度遠不及老一 代凋零速度,這並非臺灣獨有的現象,而是兩岸 乃至於全世界都將面對的課題。本期《交流》雜 誌針對此趨勢,企劃「催生:少子化怎麼解?」 專題,期望讀者多加關注少子化的現象。 歐洲許多國家的生育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下滑,德國卻是特例,2021 年出生率是23 年來 最高紀錄,政府完善的家庭政策「催生」有功。 瑞典的「孩童優先」價值,兩性共同育兒的友善 環境,加上父母共享育嬰假,領到16 歲的育兒 津貼,低廉的托育費用,讓生育成為甜蜜的人生 大事。 中國大陸於2016 年全面開放二孩、2021 年開 放三孩後,仍難抵擋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的速 度,長達30 多年的計畫生育對中國大陸人口產 生結構性改變,令各界憂心生育率難再提高。 低生育率是造成臺灣人口老化危機的關鍵因 素。為搶救生育率,行政院推出「擴展公共化」、 「建置準公共機制」及「擴大發放育兒津貼」政 策,協同企業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減輕家長負擔。 老化趨勢不可逆轉,兩岸都面臨老年人口及慢 性疾病人口急速上升,遠距醫療前景可期,但雙 方都有法規、技術等諸多制約仍待解決。臺灣醫 藥科技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因科技浪潮推 升,愈來愈多長輩善用數位力,勇於嘗試新挑戰。 更重要的是,藉由重拾生活重心與社會活動的參 與,可延緩老化的速度,「不老電競」選手劉孟 德和退休的美術老師王培仁即為最佳例證。 元宇宙發展,未來人們身處虛擬世界的時間可 能多於現實世界,連結多領域的3D虛擬世界, 你我都能透過AR、VR等技術,用眼鏡等器材接 觸虛實結合的嶄新世界。目前,眾多電商、網路 遊戲,每個平臺各自獨立,如何讓使用者無縫穿 梭與移動,需要新的網路通訊協定、科技、創意 和跨產業整合。而由區塊鏈驅動的加密貨幣,讓 虛擬世界的用戶購買數位土地、建造數位房屋, 以及鑑別數位內容的「價值」,對於元宇宙的交 易秩序不可或缺。 隨著今年3 月中國大陸兩會的召開,習近平如 何在「二十大」順利連任、回應內、外的質疑與 壓力,成為外界關切的焦點。中國大陸國內耕地 「非糧化」趨勢嚴重,加上歐洲糧倉烏克蘭遭侵 攻造成國際糧食價格上升危機,使其糧食安全迫 在眉睫,如何確保糧食供應穩定,成為中國大陸 人口紅利消失外的另一個重要挑戰。 廖小花是一位陸生,受到疫情衝擊,無法回家 過年,在臺灣過了一個特別溫馨又充滿臺灣味的 新年,透過她的細緻觀察與真實感受,見證臺灣 社會的人情溫暖無處不在。《茶金》、《斯卡羅》 及《華燈初上》等臺劇登上國際舞臺,蘊含臺灣 人淬鍊出「不求做大,只想做好」的生活態度, 文化與創意的結合,是臺灣贏得尊重與永續生存 的關鍵之鑰。 0 2 N o . 1 8 2 A p r i l 全民共解 「養」「育」之需 編輯手記 交流

目 錄 0 3 低生育率危機 先進國家加大力度挺 育兒 從一胎化到三胎救國 中國大陸頻頻 催生 解決臺灣少子化 婚育價值觀很關鍵 2022 年中國大陸全國兩會觀察與分析 中共積極整治虛擬貨幣之政經意涵 《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觀察點評 兩岸搶搭元宇宙商機 隔空看診—兩岸遠距醫療的發展與 困境 非誠勿擾—交友軟體助脫單? 兩岸親子樂園 共築家庭美好回憶 葉珊南 金裕翰 尹仕莉 蔡文軒 王國臣 譚瑾瑜 許桂芬 李仁容 許瑞環 周郁芬 0 5 0 9 1 3 1 7 2 1 2 5 2 9 3 3 3 7 4 1 焦 點 話 題 兩 岸 視 窗 13 N o . 1 8 2 2 0 2 2 年04 月號 發行人 / 詹志宏 社長 / 蔡孟君 編輯顧問 / 劉克鑫 總編輯 / 彭顯鈞 副總編輯 / 鄒麗泳 執行編輯 / 高蓓蓓、陳慧瑜、池炫璋、王維斌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 536 號 網址 / www.sef.org.tw•www.seftb.org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seftaiwan 訂閱電話 / (02)21757000 訂閱傳真 / (02)21757120 訂閱劃撥帳號 / 15276869 設計印刷 / 漢翼創意有限公司 定價 / 新臺幣 100 元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北市誌第 2156 號 中華郵政臺北雜字第 1480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立場 29

0 4 N o . 1 8 2 A p r i l 43 58 中國大陸電子化發票對臺商的 影響 段士良 4 5 財 經 實 務 兩岸繼承法制大不同 趙之敏 4 9 法 律 實 務 「台中精機」成功轉型智慧標竿 企業 林之飛 5 3 人 物 傳 真 政府當推手 助力臺劇「文藝復 興」 疫情無情人有情 陸生感受臺灣 人情味 熟齡不服老 壯世代勇敢嘗新 潘煒 廖小花 羅素 5 7 6 0 6 3 活 力 臺 灣 交流 目錄

0 5 焦 點 話 題 生育率下降已成為本世紀全球面臨的嚴重問題。BBC 報導,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將會對全球造成劇烈衝擊, 各國政府的因應政策,似乎遠跟不上變化的腳步。代表 著21世紀末,多數國家都有人口萎縮的現象,包括日本、 義大利和西班牙等23 個國家,預計人口將在2100 年減 少一半。 少子化造成的人口萎縮和高齡化社會,象徵全球人口結構將 由年輕化逐漸轉變高齡化,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如繳稅、保險 和長照議題都是重中之重。許多國家想辦法祭出增加產假和陪產 假、公共托育和生育補助等措施,企圖提高生育率。2020 年爆 發新冠疫情,富裕國家的生育率雪上加霜,美國出生率創歷史新 低;法國出生人數下降到二戰後最低;中國大陸出生率則為千分 之8.52,創43 年來新低。 全球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下降。(圖/美聯社) 文 / 葉珊南 低生育率危機 先進國家加大力度挺育兒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美國政府提供4年免費教育,當中包括各2年的幼兒園 及社區大學費用。(圖/美聯社) 0 6 美國政府實行「大撒幣」政策,但對提升生育 率效果有限。根本原因在於世代差異和貧富差距 擴大,以及缺乏配套措施。舉例來說,美國至今 沒有完整的育嬰假制度。1993 年,聯邦探親假和 病假法規定,人數超過50 人以上的僱主必須允 許他們在一定條件下「不帶薪」休假最長達 12 週。雖然現今美國女性可享有12週產假,但《哈 佛精神病學評論》表示,私人企業員工真正有薪 產假比例僅 16%,有4 分之1 女性因為沒有產假 的保障,生完小孩10 天內便回到工作崗位。在 美國,女性生完小孩後,即使是留職停薪,被公 司「奪命連環call」回去上班的例子司空見慣。 從結婚到育兒 日本政府全都顧 日本是高齡化社會的指標國,積極實行各種提 高生育率措施。2019 年,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宣 布,日本公民及外國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從 3 至5 歲上幼兒園到16 歲國中畢業為止,學費全 部免費,由國家負擔。16 歲以下的孩子可領補助 美國政府大撒幣 退稅補助救生育 美國二戰後經濟穩健成長,形成戰後嬰兒潮, 到了2020 年生育率卻創歷史新低。除了疫情因 素,也凸顯在美國的育兒環境有待加強。美國政 府雖然沒有直接推出「催生法案」,卻透過各種 方式提供補助與優惠措施,企圖提高生育率。 2021 年,總統拜登宣布在疫情紓困案中加入兒 童福利,提供多數家長每名孩童每月最高300 美 元的補助,全美有6,900 萬名、超過93%兒童受 惠,主要是確保有孩子的家庭有穩定收入。根據 換日線報導,同年政府提高有小孩的家庭退稅補 助金額,父母雙方年薪上限44 萬美金的家庭, 若家中有18 歲以下的孩童,政府提供 3,000 美元 補助;6 歲以下孩童則可拿到3,600 美元。未滿 13 歲孩童的保母費用可以抵稅,最高每個小孩可 抵 3,000 美元。教育方面,政府提供4 年免費教 育,包括2 年的免費幼兒園和2 年的免費社區大 學。

0 7 焦 點 話 題 金,1 至3 歲每人每月可領1 萬5 千日圓;3 至 16 歲每人每月可領1 萬日圓。醫療方面,孩子 16 歲前看病的醫療費全免。 為了降低育兒負擔,日本政府嘗試結合科技 輔助,發展育兒科技服務。科技新報指出,日本 經濟產業省與小田原市發起聯合計畫,讓市民嘗 試育兒科技產品,功能包括嬰兒哄睡、遠端監看 和自動哺育嬰兒等。人工智慧裝置偵測到嬰兒在 哭,就會開始自動分析嬰兒哭啼的可能原因,若 不需要大人特別過來處理,機器會發出安撫嬰兒 的聲音幫助哄睡。針對新手爸媽,還提供遠距顧 問服務,若有懷孕或哺乳期婦女各種疑難雜症或 用藥諮詢,都可以協助回答問題。 超前部署的日本政府不單在生育方面提供補 助,還想辦法鼓勵年輕人步入婚姻。調查顯示, 日本25 歲至34 歲適婚年齡男女不願結婚的理由 之一是「缺乏結婚資金」。政府在2020年宣布, 新婚生活補助從原本的30 萬日圓調升1 倍至60 萬日圓,並放寬年齡及家庭年收入條件。 疫情下的嬰兒潮 德國出生率創新高 場景轉移到歐洲,2021 年德國出生率達到 23 年來最高紀錄,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其實,德國 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率付出不少努力,自2007年起 實行父母都可領的育嬰津貼制度。德國育嬰津貼 金額取決於收入,高薪者可領原本薪水的65%, 低薪者可領100%,父母最多可連續領14 個月。 除了育嬰津貼之外,還有養育孩子的兒童金,養 育1 名子女每月能獲得219 歐元,一直領到孩子 18 歲。從2015 年開始,育兒假的時間變得更彈 性,孩子3 歲到8 歲,父母可申請長達24 個月 的無薪育兒假,僱主不能拒絕。 友善的育兒環境能有效提高生育率,近年德國 政府廣建幼兒園,讓雙薪家庭可以兼顧工作和孩 子。例如,第一大城柏林有將近3 千家幼兒園, 提供17萬名孩童托育服務,費用全由政府支出, 受到民眾支持,提高年輕夫妻生孩子的意願。 全球籠罩疫情,出生率普遍低迷,逆勢成長的 不只德國,還有著名的育兒天堂北歐國家。根據 日 本 科 技 研 發 的 育 兒 APP,內建的人工智慧系 統會對哭聲進行分析,為 束手無策的新手父母們提 供協助。(圖/擷取自 First-Ascent 官網)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0 8 北歐各國因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生 育率領先許多先進國家(圖/美聯社) 《國家地理雜誌》報導,2021 年第二季度,冰島 出生人數比往年平均增加16.5%;芬蘭出生率成 長7%;挪威和丹麥則是5%和3%;瑞典增加1%。 冰島高生育率還造成托育機構供不應求,甚至有 助產士從波蘭、澳洲和德國前來支援。維也納人 口研究所研究員庫博特卡認為,疫情期間芬蘭封 禁措施較緩和,也許是促進生育率成長的原因之 一。 「育兒天堂」北歐 政府一手包「從搖籃到墳墓」 北歐是著名的「育兒天堂」,稅收高,社會福 利也是領先全球,最為人所知的「從搖籃到墳墓」 都由政府一手包辦。從女性得知懷孕,就有完整 的配套措施和福利補助。孩子出生後,父母還有 帶薪產假和育嬰假,以及至關重要的公共托育服 務。 瑞典的生育福利政策和友善的社會氣氛時常為 他國取經。從日常生活來看,保障孕婦的工作權, 若懷孕期間身體不適無法上班,政府提供相關補 助減低經濟負擔。瑞典職場,父母請育嬰假的情 況相當普遍,很少遇到公司主管或同事刁難。懷 孕期間還有免費定期產檢的服務,不論收入高低 的家庭都有基本的醫療保障。 孩子出生後,男方有10 天的 支薪陪產假,之後雙親共享480 天育嬰假,其中390 天的津貼依 照收入比例發放。值得注意的 是,育嬰假不是只有婚生子女 專屬,只要是新生兒的家長(無 論性別),不管有沒有婚姻關 係,孩子是領養、親生或重組 家庭,都能享有育嬰假。孩子出生後開始領每月 1250 克朗的兒童津貼,直到16 歲。6 歲至19 歲 學費全免,若有社會保險,20 歲前的醫療費用全 免。 瑞典從制度面協助育兒,芬蘭則是送上大禮。 在芬蘭,確定懷孕後便會收到重達9 公斤的育兒 百寶箱,裡頭約有60件物品,從新生兒的衣物、 紗布巾、睡袋、床單、溫度計、指甲刀、梳子、 尿布、圍兜等用品應有盡有,就連玩具和遊戲書 籍也一併附上。實用的育兒手冊,讓新手爸媽了 解如何照顧寶寶,就連產後憂鬱和夫妻產後關係 亦詳細說明,有效緩解不少爸媽的壓力。這款百 寶箱大受歡迎,用途相當多元。 由於材質堅固,把裡頭的用品拿出來後,能當 新生兒的嬰兒床,等孩子長大後又搖身一變成玩 具箱。雖然孕婦可選育兒百寶箱或折抵現金(約 170 歐元),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超值的育 兒百寶箱。而芬蘭家長都能享有164 天育嬰假, 懷孕女性能多1 個月支薪假,還可根據需求,調 動69 天育嬰假給另一半。至於單親家庭,則能 享有一般夫妻育嬰假的總和。 搶救生育率已是全球多數國家當前挑戰。綜觀 各國經驗,政策必須對症下藥才有作用,比起發 放津貼和獎金,營造友善的育兒環境、制度和社 會氛圍才是提高生育率的關鍵所在。

0 9 焦 點 話 題 今(2022)年3 月「兩會」期間,針對鼓勵生育的提 案超過20份,凸顯當前中國大陸社會對於低生育率的擔 憂,尤其在去(2021)年人口數據公布後,鼓勵生育、 減輕育兒負擔,已成為中共高度重視的課題;同年8月, 全國人大通過了「三孩」政策的修法。 2021 年5 月11 日,中國大陸公佈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 2020 年新出生人口為1,200 萬,比2019 年下降18%。依據這個數 字推算,中國大陸目前的生育率為1.3%,相對於1970 年代6%生 育率,大幅衰退。根據國際「低生育陷阱理論」,當生育率降至 1.5%,人口將進一步下降,用政策等手段再次提高生育率變得更 加困難。 中國大陸低生育率三大主因 一般而言,生育主力為22歲到35歲女性,人口統計資料顯示, 未來10 年22 歲到35 歲育齡高峰的女性,將比現在銳減30%以 上,若無強力的政策干預,新出生人口可能在未來幾年降到1,000 萬以下,生育率比日本更低。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年2 月28 日發 佈《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21 年全年出 中國大陸為進一步優化全國生育率,通過三孩政策修法及配套支持措施。(圖/美聯社) 文 / 金裕翰 從一胎化到三胎救國 中國大陸頻頻催生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1 0 第三,生育環境不佳,產假制度、幼托機構 及女性平權等條件不足:以幼托機構為例,依據 2020 年11 月的資料,中國大陸3 歲以下嬰幼兒 將近5,000 萬,能夠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社會 機構極少,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4.1%,遠低 於先進國家50%的比例。 中國大陸養育成本全球最高 今年2 月22 日,一篇由梁建章、任澤平、黃 文政、何亞福等學者撰寫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 2022 版》在網路上熱傳,該報告以中國統計局發 佈的人口普查和消費支出等相關資料為基礎,估 算出社會各階層和地區的生育成本。報告指出, 從出生到17 歲,城鎮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3 萬人民幣,北京和上海分別為96.9 萬人民幣和 102.6 萬人民幣。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年滿18 歲的 成本是人均GDP的倍數:澳大利亞2.08 倍,法 國2.24 倍,瑞典2.91 倍,德國3.64 倍,美國4.11 倍,日本4.26 倍,中國大陸6.9 倍。可見中國大 陸養育及教育成本,幾乎全球最高。 上述原因讓中國大陸年輕男女對養兒育女望之 卻步,如此下去,勞動力嚴重短缺、社會負擔加 生人口1,062 萬人,比2020 年再減138 萬人。自 2016 年開放二胎以來出生人口已連續6 年下降。 可見無論政策如何開放,生育率仍呈現直線下降 趨勢。 中國大陸生育率下降的原因,與現代化和城市 化趨勢密切相關,同樣是現代化和城市化,為何 中國大陸的低生育率比所有先進國家更嚴重?三 個特殊原因,或可看出問題所在: 第一,大城市的房價相對最高:中國的房價收 入比超過20,是先進國家平均水準的兩倍左右, 深圳房價收入比更超過40,亦即深圳普通家庭就 算不吃不喝需要40 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如 此誇張的高房價,遏制了城市夫婦的生育意願。 第二,小孩教育壓力和成本最高:中國獨特 的高考制度,導致家長不得不為此付出高額費用 和精力,使得育兒成本相對收入偏高。上海社會 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在上 海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初中要花約80 萬元人民 幣,遠超過先進國家撫養一個小孩的成本,然而 中國大陸的人均收入卻只有先進國家平均水準的 1/3。 中國大陸的孩童養育及教 育成本遠遠超過美國和 日本。(圖/擷取自The Bamboo Works twitter)

1 1 焦 點 話 題 過去大陸家長為了確保子 女能進入高升學率的學 校,不惜砸重本買下學區 內的房子。(圖/東方 IC) 重、衝擊經濟增長。因此,從2011 年開始政策 轉向鼓勵生育,先是開放夫妻雙方皆是獨生子女 者,可生育第二胎「雙獨二孩」,2013 年再開放 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者,可生育第二胎「單獨二 孩」,但催生效果不明顯;2016 年1 月1 日起再 加碼實施不限條件的二胎政策,生育率依舊未見 起色; 2021 年8 月20 日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 過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其中第18條:「國 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 三個子女。」正式將三孩政策合法化,國家政策 朝大力催生方向前進。 過去「一胎化」政策是抑制人口過度成長,避 免落入發展滯後的馬爾薩斯陷阱;現在放寬「三 胎化」,則是防止人口快速老化,落入轉型困難 的中等收入陷阱。矛盾的是,「一胎化」時代, 許多家庭寧願交罰金也要多生一個孩子,開放二 胎後,很多人卻不願再生育。今年3 月5 日,中 國大陸「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甚至 建議,應該制定「鼓勵和保障在校碩士和博士生 結婚生育」的政策。 政府大力催生 祭「雙減」減輕負擔 面對直直落的生育率,中共一方面制定人口長 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許多省份也開始催 生。其實,影響生育率的主因,終究與養育及教 育成本息息相關,政策開放只是基本條件,配套 措施才是關鍵。中共從2021年啟動的催生政策, 主要是先從養育及教育負擔著手。 首先,過去城市家長基於比較心態,安排小孩 參加大量課外學科補習及才藝培訓,不僅學童毫 無喘息時間,家長也為此付出龐大費用。為了降 低養育成本,中共在2021 年7 月印發《關於進 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 負擔的意見》,也就是透過「雙減」措施,取締 學科類補習班,試圖減輕家長的負擔,提高生育 意願。 其次,先前中國大陸教育界實行學區房指標到 校的政策,將學校資源與住房掛鉤,特定社區的 學生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家長為了不讓孩 子輸在起跑點,即使「砸鍋賣鐵」也要為學生購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1 2 中國大陸開放三孩政策等 生育配套法案後,出生人 口和生育水平仍然呈現走 低的趨勢。(圖/美聯社) 置學區房。2021 年1 月,深圳福田區一套44 平 方公尺的學區房成交價竟高達1,420 萬人民幣, 引起社會譁然。深圳只是眾多大城市的縮影,北 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莫不如此,既影響教育 均衡,也打擊生育意願。教育部於今年2 月8 日 發佈新通知,對中小學區採取「就近入學」政策, 以家庭與學校距離進行校區劃分,學區內所有學 生都能上同一學校。早在2021 年開始動手改革 學區房制度時,7 月初北京德勝學區房在兩個月 之內就降價150 到200 萬人民幣。 第三,由中央統一規定,給予3 歲以下嬰幼兒 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個稅專項扣除、三孩生育保險 待遇、普惠托育服務等。部分地方政府則延長產 假30 至90 天,甚至發放育兒補貼,2021 年7 月 四川省攀枝花市就率先為生二孩、三孩的家庭每 月每孩發放500 人民幣,直至孩子3 歲。 學者:年輕人恐患「生育恐懼症」 許多企業為了配合政府三孩政策,也紛紛祭出 獎勵措施。例如重慶迅拓網路科技公司對女員工 生下三胎後,憑醫院出生證明可一次性領取3 萬 人民幣,男員工可申請一次性補助1 萬元。青島 必諾盈生物技術公司給予女員工生三胎者直接獎 勵10 萬元,懷上三胎可申請雙休、每月補助營 養費1,000 元、每月增加2 天產檢假、男員工妻 子懷孕也可享受,且男員工妻子生三胎享受100 天陪產假。大北農集團則給女員工第三胎產假12 個月、9 萬人民幣。這些企業的加碼動作雖引發 社會關注,但成效還待觀察。 據浙江衛健委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假設政 府每個月給生二孩/三孩補貼1,000 人民幣,您 是否願意生育二孩/ 三孩?」,引起網民熱議, 不少網友在留言中均表明「不願意」,還問:「能 買幾罐奶粉?」另,「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2 年第1 期刊發的一篇論文指出,在1,907 名受訪 女教師中,三孩生育意願不超過4%。超過7 成 的女教師認為,三孩政策可能使女性在職場上處 於更加弱勢的地位;女教師尤其是青年未婚者呈 現較低的生育意願,明顯有「恐育」心理。對此,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解釋:「在明確生育 需要承擔巨大花銷、巨大責任和巨大壓力後,一 些青年患上『生育恐懼症』。」數據顯示38.18% 的女教師贊同「我有能力讓自己幸福,與其有家 庭讓自己不開心,不如一個人活得痛快。」顯見 中國大陸年輕一代對獨立與自由的追求越發強 烈,中共要想提高生育率似乎有點一籌莫展。 中國大陸實施「雙減」政策後,家長與中小學 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是減輕了,但是家長教育責任 也變重了,中共為此推出配套法規《家庭教育促 進法》,今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這是中國大陸 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中共官媒宣稱家 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父母們開啟 「依法帶娃」的時代,若家長拒不履行教育責任, 將受到批評、勸誡,有網民表示:「不婚不生比 啥都安全」。如此看來,當前中共鼓勵生育、減 輕負擔的種種政策措施能否奏效,仍難樂觀。

1 3 焦 點 話 題 今年1 月29 日,網紅蔡阿嘎、二伯與蔡總統一起手作 奶嘴鍊、大聊育兒政策,蔡英文總統的YouTube 頻道特 別公開「小英神隊友」影片,不僅親手泡奶幫育兒,也 和蔡阿嘎一家交換禮物。蔡總統貼心地準備首次曝光的 自製繪本《一起看星星》送給蔡桃貴和蔡波能兄弟,蔡 阿嘎則送上二伯親手製作的寵物領巾給總統飼養的二貓 四狗,蔡桃貴在合照時,不停送上手中的甘蔗給總統, 互動溫馨可愛。影片放上網後,吸引許多網友們留言, 大讚總統是育兒「神隊友」。 臺灣少子化日益嚴重,已成為國安問題,為提升國人婚育意願, 4 年來政府積極從各方面減負擔、增福利,不僅托育名額增加、 提高育兒津貼額度、擴大發放對象,並大幅增加育兒學前特別扣 除額,提供育兒家庭最大的奧援。今年年初,蔡總統於「2022 新 年談話」特別強調,「政府要當孩子家長的神隊友」,實現「0 到6 歲國家一起養」的承諾,不僅產假、產檢假增加到7 天,配 蔡英文總統與網紅蔡阿嘎一家共同宣傳育兒政策。(圖/擷取自蔡阿嘎FB) 文 / 尹仕莉 解決臺灣少子化 婚育價值觀很關鍵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1 4 名額,持續推動準公共機制,讓雙薪家庭有 更多選擇平價托育的機會;「就學費用再降 低」則分2 階段進一步降低公托、公幼的費 用。在0 到2 歲(未滿)部分,幼兒若送公 共化托嬰中心、社區家園、準公共托嬰中心 和保母,2021 年8 月開始,每月托育補助增 加1,000 元,2022 年8 月再加1,500 元,第二 胎、第三胎、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的 補助再增加。在公幼部分,2021 年8 月起, 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幼兒園的2 到6(未滿) 歲幼兒,家長每月繳費再減1,000 元,2022 年 8 月再減500 元,每月繳費最多不超過3,000 元;就讀公幼每月甚至只要繳交1,000 元,低 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免費就讀,第二胎、 第三胎再減繳後,也免費了。 除了生育獎勵金外,政府深知鼓勵生育的 重點,除了放心生育外,良善的托育體系, 偶也可以請陪產檢假;今年8 月開始,育兒津貼將 由新臺幣3,500 元加碼到5,000 元,第二胎、第三 胎以上也有額外加碼,政府更陸續增加公托、公幼 和準公共化幼兒園名額,並擴大不孕症補助,希望 透過好的政策,讓小朋友們可以快樂成長,逐步減 輕家長負擔,扮演育兒路上的「神隊友」。 0 到 6 歲國家一起養 政府成育兒「神隊友」 尤其,「0 到6 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分為「平價 教保續擴大」、「育兒津貼達加倍」、「就學費用 再降低」3 政策執行。分別規劃到2024 年時,0 到 2歲(未滿)公共化托育設施,再增加約9千個名額; 2 到6 歲(未滿)公共化幼兒園,再增加5.5 萬個 政府陸續通過生育優惠政 策,以及修訂相關法律條 文,期盼增加民眾生育意 願。(圖/擷取自蔡英文 總統FB) 良善的托育體系,更能讓父母 安心養育。(圖/作者提供)

1 5 焦 點 話 題 政府力推育兒政策,讓孩子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中成長,圖為「家森幼兒園」。(圖/作者提供) 更能讓父母安心養育。隨著時代的變遷,育兒路 上父母都有責任與義務,留職停薪津貼原本用意 是維護員工生孩子時的工作權益,政府將過往只 能「分別請領」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改成可以 一起申請,更符合實際需求。 企業「催生」 鼓勵增「產」報國 政府推出「助圓夢、安心生、國家跟你一起 養」,許多企業也推出各種貼心福利,幫員工加 碼生育津貼,打造友善生育環境。金仁寶集團董 事長許勝雄 2011 年宣布,員工生育津貼加碼 6.6 萬元,根據仁寶統計,去年有 281 位「仁寶」寶 寶,發出約 1,850 萬元紅包。仁寶也承諾生育補 助1 胎 6.6 萬元政策再延續3 年,除高額生育補 助金外,仁寶也與相關企托簽署合約,例如何嘉 仁文教機構、奧爾仕教育機構、科見幼兒園等, 提供員工2至12 歲子女幼兒園及安親學校服務。 緯創同樣祭出高額生育補助金,每胎生育獎勵 6 萬元,公司福委會再補助每胎 2,000 元生育福利 金,合計每胎可獲 6.2 萬元。 科技公司GARMIN鼓勵員工生育,祭出育兒 津貼,生1 個小孩每月補助1 萬,直到孩子6 歲 為止,多生多補助,生兩個就給2 萬元,鼓勵員 工增產報國。鴻海則是1 個小孩每月領1 萬5,000 元,領到滿7 歲為止,最高可領126 萬;驅動IC 廠聯詠,小孩未滿6 歲前,1 個月可領5,000 元, 生幾個就領幾個。中華電信則是滿6 歲前1 個小 孩每月補助500 元。 「護國神山」等企業 打造優質育兒環境 維持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是提高生育意願的關 鍵,企業響應政府政策,落實友善職場建構。例 如,緯創設置「媽媽加油站」,提供準媽媽孕期 期間自我照護資訊,也設置集乳室,為準媽媽準 備哺乳枕暨專用按摩器等「加油禮」。「台積電」 打造友善的育兒職場環境,2022 年1 月1 日起推 動多項優於勞基法的假勤與福利制度,在臺灣各 大廠區設置多所幼兒園,協助員工兼顧個人與家 庭照顧需要,2022 年起針對幼稚園大班及國小學 童,增加假日STEAM營隊,以手作、體能、機 械原理學習等多元、富趣味的內容為主軸,讓員 工省去選才藝班的困擾。中華電信將在2022 年8 月起,在臺北、楊梅與六都地區設置10 處「職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1 6 幼兒園以手作學習等多 元、富趣味的內容為主 軸。(圖/作者提供) 場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規畫設立15 班收托2 歲至未滿6 歲合計458 名員工子女,提供教育及 照顧服務,員工可就近送托,減輕經濟與時間的 負擔。 低生育率關鍵:遲婚、晚育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 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 15 萬3,820 人,相較2020 年的16 萬5,249 人, 減少1 萬1,429 名,再創歷史新低。政府提出多 項鼓勵生育政策,生育率卻持續探底,「如何讓 人想婚?」、「如何提升年輕夫妻的社會經濟安 全感?」是臺灣欲提高生育率須正視的問題。人 口學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 馨以生育數據及文化角度剖析,現代男女因人生 規劃晚婚、延遲生育,高齡女性碰到婚姻擠壓, 相較同齡男性找更年輕女性婚配,大齡女更難找 對象,導致結婚率低,若社會不斷提醒高齡女性 受孕,恐再增女性焦慮。 曾主持《人口政策白皮書》修訂的臺大社會系 薛承泰教授指出,截至2020 年年底,臺灣最可 能結婚生育的25 至34 歲族群,約有310 萬人, 其中已婚僅占26.5%。值得注意的是,近30 年 來國人即便選擇走入婚姻,結婚年齡明顯往後推 延,統計顯示臺灣女性初次結婚年齡從1980 年 的23.6 歲,到2016 年提高至30.2 歲。 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臺灣金智英們」 2019 年,改編自南韓暢銷小說的電影《82 年 生的金智英》掀起話題旋風,劇中細膩刻劃主角 金智英成長過程、家庭、職場面臨的性別處境, 包含同工不同酬、婚姻與育兒負擔,不僅榮登南 韓票房冠軍,在臺灣同樣引發熱議。「未婚的時 候催趕快結婚,結婚後催趕快生孩子,有了女兒 又說再生兒子,生個孩子也不會改變什麼。」這 段揪心對白,道出無數女性面對婚育壓力的心 聲。育兒分工不平等,照護主力還是女性為主, 白天在職場奔波,晚上要料理家務、育兒,是多 數臺灣婦女的生活寫照。而許多女性經歷生產和 育嬰過程需付出更大代價,除承受懷孕巨大身心 變化外,還可能影響升遷,甚至遭受職場隱性驅 逐出場,若先生願意共同承擔育兒壓力,應可降 低因家務影響生育意願之困擾。少子化的成因, 難以在一夕間化解,政府和企業祭出「催生」利 多、擴大生育津貼的同時,改變傳統婚育價值觀 也是關鍵因素。

1 7 焦 點 話 題 2022 年,中國大陸依慣例在3 月召開全國兩會(人大 暨政協會議),人大會議開幕日為3 月5 日,政協會議 則在3 月4 日舉行。今年兩會的主題是「圍繞中國共產 黨『二十大』勝利召開凝心聚力」,由此可看出為2022 年底即將到來的中共「二十大」做預演與準備,主軸放 在凝聚大陸內地民眾與幹部的政治共識,擁護習近平續 任總書記。本次兩會相關工作報告與會議內容,可從幾 個面向觀察。 對臺主要重複過去論述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4 日的工作報告中,對臺事務部分主要強調 要為加強中華民族的團結來努力奮鬥,並提到舉辦辛亥革命110 周年紀念大會、第13 屆海峽論壇,以及第4 屆兩岸基層治理論 壇等2021 年涉臺工作。但該報告並未針對2022 年兩岸交流的具 體目標作出表述,僅抽象地提到要強化身為「中華兒女」的使命 中國大陸全國兩會將對2022 年經濟、軍事、外交、民生問題等作出定調與規劃。 (圖/東方IC) 2 0 2 2 文 / 蔡文軒 ︵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 ︶ 年中國大陸 全國兩會觀察與分析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1 8 「穩」字當頭 強調社會與經濟穩健 簡言之,今年兩會主軸放在對內的統戰與宣 傳,對臺事務的論述減少,內容僅是重複過去提 到的原則或方針。北京當局在對臺工作上,重視 穩定大於創新,所謂的穩定,也就僅宣示原則或 「紅線」。 相較於2017 年兩會工作報告中,「改革」成 為熱議的關鍵詞,本次的工作報告中,則以「穩 健」做為主旋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穩字 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保穩提質」、 「穩健有效」,共出現76 個「穩」字,顯見中 國大陸對於「穩」的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一些確保「穩」的指標。 例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 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 萬億元,增長10.7%。城 鎮新增就業1,269 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 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國際收支基本平 衡。糧食產量1.37 萬億斤,創歷史新高。貨物進 出口總額增長21.4%,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 中國大陸官方透過逐 步推動共同富裕,以 防止貧富差距的固 化。(圖/擷取自南 早中文網FB) 與擔當。換言之,這次政協報告的重點放在「圍 繞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凝心聚力」, 未提及兩岸和對臺事務的具體工作部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在5 日發表「政府工作報 告」,對於臺灣的立場有相關論述。他提到「繼 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堅 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活動, 實踐中國的統一,並創造「民族復興的光榮偉 業」。這些論述僅是重複中共過去的宣示,沒有 太多新的意涵。 整體來說,今年兩會可以看到中共對臺方針大 致仍依循過去的方向。政協會議沒有提及對臺工 作的部署,不代表中共對臺方針將有所變化,兩 會報告淡化對臺事務的用語與篇幅,目的在於深 化「圍繞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凝心聚 力」的目標。舉例來說,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內政 議題有許多新闡述,例如創新、農村治理、環保, 以及強化經濟發展,這些是現在大陸民眾更為關 心的議題。

1 9 焦 點 話 題 中國大陸網友提議的「互助性養老」已納入「十四五」規劃條例中。(圖/東方IC) 從整體佈局來看,這些作法和習近平去年強調 的「共同富裕」有一致之處。中共認為2020 年 底已實踐全面脫貧,下一步的工作是推動共同富 裕。本次兩會可以看到中共對於加大困難群體就 業援助,開展技能提升和創業培訓,強化城鎮新 增就業人數等議題,做出更為詳細的規範制訂。 強調「全過程民主」 中共在去年底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 試圖與西方爭奪民主的話語權,今年兩會更強調 全過程民主的「價值」。在人大和政協首場新聞 發佈會上,發言人均表示,民主不是裝飾品,也 不是少數國家的權利,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這 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又如全國兩會召開之 前,「人民網」發起「2022 年我給全國兩會捎句 話」建言徵集活動,中共藉此宣示所謂「全過程 人民民主」與「中國之治」的成效。 實際上,這些所謂「民主」的舉措,效用究 竟有多少?令人質疑。關於全過程民主,中共最 主要聚焦於民意上呈的管道,例如在「十四五」 規劃前,有網民在所謂「網絡問計」的網站提出 「互助性養老」的建言,被採用成為「十四五」 規劃的舉措;另外還有所謂「基層立法聯繫點」 的信息員設計,截至2021 年10 月,全國人大常 委會法工委在全國設立基層立法聯繫點達20 多 個。但這些制度都不算是政治學上的否決點(veto point),也就是人民並沒有否決黨或政府決定的 權力。換言之,有意義的制度措施與政治改革在 中國大陸仍付之闕如。 經濟增長預期創下近 32 年來最低 目前市場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壓力較大,國 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可能在5.0%–5.5%之間,創 下過去32 年來,中央政府訂立經濟成長目標最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2 0 低的一次,顯示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將面臨更大壓 力。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把「穩增長」放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受 訪時也提到,今年大陸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 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少,但5.5%的 經濟增長目標應可實現。 歷經30 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經濟也走上 其他已開發國家的軌跡,經濟成長指數開始趨 緩。因此,現階段中國提出的政策,是在穩定中 求發展,例如出臺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關注總 體政策統籌協調,重視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全力 抓好糧食安全。另外,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 中共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指出,要明確保障國家 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兩條底線任務, 這和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 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算是相同基調。 值得觀察的是,若威權國家經濟成長率低於百 分之6,民眾可能要求更多的民主權利。未來經 濟成長趨緩之下,中共如何調適社會底層的參政 要求,恐怕是一個亟需面對的挑戰。 中國大陸鼓勵企業推動5G建設,提升智慧軟硬體技術創新 和供給能力。(圖/東方IC) 統戰與宣傳 為「二十大」做準備 最後,兩會對於科技創新進行了相關規範。中 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科技創新,習近平對此做 了很多發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科技 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 依靠創新提高發展品質。近年來,中共鼓勵國內 企業加大投資5G基站、製造業基礎零部件及元 器件,以及強化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 的產業技術,並通過電子商務促進經濟增長,通 過支持更廣泛的合作模式加快商業創新。這些作 法,都可看出中共對於產業創新的重視,希望透 過這些努力來強化競爭力。 綜觀本次兩會,主軸放在對內的統戰與宣傳, 主要議題包括保持社會經濟穩定、強調全過程民 主、重視科技創新等幾個焦點,相對地,對於兩 岸議題、機構改革或政治改革的關注較少。本次 也是「二十大」之前最後一次的兩會,預估習近 平會將社會改革、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等議 題列為「二十大」的主要議程。 誠如中共強調,本次兩會的重點是「圍繞中國 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凝心聚力」,並以「穩 健」做為整個兩會的主旋律,其背後的思維,是 希望兩會的主軸能符合現今中國大陸的需要,並 鞏固習近平續任的合法性。

2 1 焦 點 話 題 自2013 年底以來,中國大陸對虛擬貨幣(virtual money, 或稱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y)的監管愈趨嚴格。北京當局整 治虛擬貨幣的政策進程,約略可分為三個階段(表1)。 中共整治虛擬貨幣的政策進程 第一階段禁止作為交易媒介。《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確認,比特幣(Bitcoin)僅為網路金融商品,且要求金融機構與 第三方支付,不得將相關虛擬貨幣作為支付工具。 第二階段延伸到價值儲藏。2017 年至2018 年,中國大 陸密集頒布四道行政命令,認定首次貨幣發行(initial coin o ering, ICO)為非法集資,並全面關閉虛擬貨幣 交易所。期間(2018 年8 月24 日),互聯網金融風險 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更宣布,整頓對象由境 內的173 家擴及海外的124 家交易平臺。 中共將虛擬貨幣相關活動列為非法。(圖/美聯社) 虛擬貨幣之政經意涵 中共積極整治 文 / 王國臣 ︵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 ︶

交流 N o . 1 8 2 A p r i l 2 2 另一方面,挖礦無疑是「耗電怪獸」。劍 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ambridge Bitco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dex, CBECI)估計, 2019 年9 月,全球開採比特幣一年的用電量為 112 太瓦時(TWh);中國大陸囊括75.5%, 高居世界之冠。惟北京當局宣示2030 年前實現 碳達峰,且2021 年遭逢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引 發限電風暴,此或促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 錄》增補「挖礦列入淘汰類」的關鍵因素。 更重要的是,虛擬貨幣盛行恐衝擊金融秩 序。中國人民銀行指出,9 成的ICO項目涉 嫌非法集資與主觀故意詐騙;反之,真正用於 實體經濟的ICO融資比例不到1%。《中國金 融穩定報告》亦揭櫫,虛擬貨幣容易淪為投機 炒作與犯罪工具。例如中國大陸幣圈第一大案 「PlusToken」詐騙案的不法所得,高達5,215 億人民幣,相關案例不勝枚舉。 第三階段轉向虛擬貨幣的供給側。2019 年4 月 8 日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 草案,透過運算獲取虛擬貨幣(即挖礦)列入立 即淘汰產業;惟當年11 月6 日的正式版本,刪 除該段。但到了2021 年12 月30 日,北京當局修 正《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再次增補此項禁 令。期間(9 月15 日),中國人民銀行亦表明, 將追蹤監測從挖礦到交易的虛擬貨幣產業鏈。 穩定金融與節能減碳 中共整治虛擬貨幣的政經意圖有二:節能減 碳與穩定金融秩序;其中尤以後者最為關鍵, 特別是阻絕資本外逃(capital flight)。取締虛 擬貨幣,加上網路平臺反壟斷,揭露中國人民 銀行亟欲加強掌控資金流向。順此發展脈絡, 數位人民幣(e-CNY)的步伐明顯加快。 時間 政策 第1階段:禁止作為交易媒介 2013/12/5 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2014/3/27 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 2017/8/29 關於進一步開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通知 第2階段:禁止作為投融資標的 2017/9/4 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2018/1/19 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 2018/1/26 關於防範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提示 2018/8/24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2021/5/18 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 第3階段:禁止挖礦 2019/4/8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草案,將挖礦列入淘汰類 2019/11/6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正式版本,刪除「挖礦列入淘汰類」 2021/9/3 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 2021/9/15 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2022/1/11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修訂版,增補「挖礦列入淘汰類」 表1 中國大陸整治虛擬貨幣的政策進程(截至2022年3月7日)

時間 國家數 政策 絕對禁令 9 阿爾及利亞、孟加拉、中國大陸、埃及、伊拉克、摩洛哥、尼 泊爾、卡達、突尼西亞 隱性禁令 40 巴林、貝南、玻利維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 查德、象牙海岸、民主剛果、厄瓜多、加彭、喬治亞、蓋亞那、 印尼、約旦、哈薩克、科威特、黎巴嫩、賴索托、利比亞、馬利、 摩爾多瓦、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剛果、 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塔吉克、坦尚尼亞、多哥、 土耳其、土庫曼、阿聯、越南、辛巴威 表2 對虛擬貨幣採取監管的國家(截至2021年11月) 2 3 焦 點 話 題 遏制網路詐騙 防資本大外逃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強調,虛擬貨幣的匿 名性,助長洗錢與非法賭博問題。自2020 年 10 月起,國務院展開五波「斷卡」行動,藉由 清理電話卡與銀行卡,遏制電信與網路詐騙。 截至2021 年6 月底,公安部累計逮捕31 萬名 虛擬貨幣用戶,破獲以泰達幣(USDT)為主 的跨境賭博平臺,涉案金額達500 億人民幣, 且2/3 的資金已流向境外。 與之相關的是,阻絕資本外逃。中共國家外 匯管理局自2017 年起陸續約談多家比特幣交 易平臺,試圖阻斷資本外逃。惟Chainalysis 於 2020 年估計,中國大陸一年匯出的虛擬貨幣, 仍高達500億美元,相當於同期資本外逃(3,608 億美元)的13.9%。此外,東京國稅局於2021 年亦查獲,中國大陸利用虛擬貨幣購置房地產, 涉案金額達270 億日圓。 最後則是為e-CNY鋪路。e-CNY須進行實名 認證(know your customer, KYC),可增進社 會信用體系的資料蒐集,且加強「失信被執行 人」的懲處力度。此外,e-CNY連帶提升宏觀 調控成效,中國人民銀行藉此檢核政策資金, 舉凡紓困款項與普惠金融,確實撥入目標群體; 或設定商品的每日可購買額度,防止搶購物資 與通貨膨脹。 e-CNY的試點證實上述趨勢。例如最低權限 的電子錢包,單筆支付限額為2,000 人民幣, 每日累計支付限額5,000 人民幣。反之,升級 後可一次提領5 萬人民幣,當日累計支付限額 亦提高到10 萬人民幣,顯示e-CNY已實現分 層管理。順此發展脈絡,分類標準可能由匿名 性轉為信用分數。e-CNY也可分拆多個子錢包, 未來或延伸到物資配額。 中共積極整治虛擬貨幣旨在掌控金流,杜絕 金融亂象與資本外逃;同時,中國大陸正推行 e-CNY,搭配社會信用體系,形成全面監控。 此符合全球虛擬貨幣監理趨勢—威權國家傾向 嚴格監管虛擬貨幣,民主國家則對虛擬貨幣採 取較開放的態度。 管太嚴! 15 個虛擬貨幣交易所撤出中國大陸 表2 交叉分析全球法律研究理事會(Global Legal Research Directorate, GLRD)的《世界加 密貨幣監管》(Regulation of Cryptocurrency Around the World) 與 經 濟 學 人 智 庫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民主指 數(Democracy Index)。結果顯示,包含中國 大陸在內的49 個國家,對虛擬貨幣進行不同程 度的監管,民主指數平均僅為3.8 分,屬於專 制政權(authoritarian regimes);反之,69 個

RkJQdWJsaXNoZXIy MTAyODAy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