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观察◆文/蔡文轩(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研究员)

  • 更新日期:113-08-22

本应于2023年秋季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迟至2024715日至18日才在北京召开。18日会议闭幕后,中共对外发布5,000余字的公报。根据官方消息,本次全会共有199名中央委员与165名候补委员出席,审议通过由习近平亲自担任文件起草小组组长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同时,本次会议还进行了一些人事处理。

经济政策延续既定路线

从会后发布的公报与19日上午召开的官方记者会解读,与过往不一样的是,本届三中全会的议程不单纯局限于经济建设,更涉及顶层设计、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长程规划议题的讨论。虽然公报中仍有提到要「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但这并非会议的主要内容,全会没有对外界关注的中国大陆经济难题提出明确的解套和刺激经济政策。相反,仍从宏观政策的讨论著手,延续中共二十大报告的精神,以如何透过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本次全会的主轴。

全会提出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未超出习近平当前的路线框架,而是对中共二十大以来的政策进行延续与深化。公报提到,当前的工作目标是要「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强调「扩大国内需求」这一老办法,也把近一年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公报;对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公报全文无更多著墨。

全会提出「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此外,在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虽然这是新提出的目标,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但仍属老生常谈,譬如:要在经济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全面创新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来完善市场经济;在政治上,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等。

强化党在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

公报中出现多个类似「科学的宏观调控」、「做出系统部署」、「注重系统集成」、「有效的政府治理」的表述,反映在习近平的经济改革思路中,并非外界期许的走向更加市场化的道路。反之,习近平希望不断加强党在经济发展上的干预,强调扮演调控、引领,以及对市场的监管作用。

公报指,要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要发挥市场机制,还需要创造更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以「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等。因此,全会提出要提高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党的作用不仅于调控国内市场经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还要「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对安全议题的重视程度高于往届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习近平在本届三中全会对安全议题重视的程度远高于往届。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安全」这一关键词出现6次对比,此次会议公报「安全」共出现16次,是历次相关会议中出现最多。公报中有一段落特别强调国家安全,指「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在方法上「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公报还提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其中「安全」领域不全然是国家安全的部分,还包含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控,以及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

本届三中全会人事处理分析

1. 李尚福、李玉超与孙金明被开除党籍

中共递补原为中央候补委员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的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同时,也按外界的预期通过了中共中央军委会关于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对他们作出的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原火箭军参谋长孙金明被开除党籍是首度被公开证实的部分,而排名第二的中央候补委员中将丁兴农被「跳过」递补,也引发涉案的关注。丁兴农曾任今年4月被撤销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的职务。值得留意的是,三中全会没有将新的国防部长董军提拔进入中央军事委员会。

2. 秦刚仍是「同志」,后续处理仍有待观察

公报也公布中共对前外交部长秦刚的处置。他没有受到两任前国防部长被开除党籍的遭遇,在公报中依然被称呼为「同志」、保留他的党籍,可以预期入狱的可能性不高。公报指,全会接受秦刚的辞职申请并免去其中央委员的职务。公报未透露他涉及什么政治或经济问题,以及他辞职的原因,以致犯罪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有分析指,秦刚所犯的错不及魏凤和与李尚福,且秦刚的快速升迁与习近平的干预及默许脱离不了关系,如果对秦刚进行严厉的惩罚或会伤及习近平的威信,因此对其从轻发落。

「习式改革」的延续与铺陈

总体而言,此次三中全会更聚焦宏观政策的延续性,而非对当前的经济困难提出刺激方案。公报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并要求在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完成该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似乎预告习近平的任期至少会延续到2029年,也就是必须连任第4届总书记。此外,相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有7年完成目标的时间,这次只有5年的时间完成全会提出的目标,势必会对中共官员形成很大的压力。

此外,公报未透露改革的各项细节,仅提到财税、金融是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具体的改革措施需要等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具体改革措施公布后才会知晓。官方指该文件「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改革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新提出的改革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全会对改革的讨论不再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基准点,而是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主政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开始。从文件名字来看,习近平有意从邓小平的改革路线之外,另起炉灶,建立起习近平在党史的地位与强化执政权威。本次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这10年「深化改革」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校正。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成果」,更像是「习式改革」的延续与铺陈。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