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离婚经济 挥别过去展开人生新篇章◆文/李嘉禾(媒体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作家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的名言令人拍案叫绝。而他在书中也写下:「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这句话,预言了中国大陆的「离婚经济」。

两岸离婚率疫后触底回升

中国大陆离婚率节节高升。根据中国大陆民政部统计,自2000至2019年,离婚率逐年上升,自千分之0.9成长到3.4,离婚对数达到470.1万对,曾在2020年至2022年微幅下降,一度剩210万对,但在2023年底又达到259.3万对。中国大陆于2021年修改法规,离婚登记后需经过1个月的冷静期后办理才正式生效;部分专家认为离婚对数下降是受此影响,也有人认为中国大陆近年经济不景气,减缓离婚潮。

视野回到台湾,根据内政部统计,2023年离婚率为千分之2.18,同性与异性伴侣的离婚对数总计达到5万3085对,在2013年至2019年,离婚对数在5.3万至5.5万之间浮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离婚对数先降到5.1万对,2021年达到4万7888对的低点,至2022年才又回到5.3万对。两岸的离婚对数随著社会气氛与大环境有所起伏,但都属于亚洲高离婚率的国家。

放眼两岸,不论是叫化子的烂腿还是战士的金疮旧斑,不乏「高调离婚」展示在大众面前。他们办离婚趴、拍离婚照,甚至还请「婚纱照粉碎师」帮忙处理婚纱照,过程都被拍摄纪录上网,引起两岸三地与国际媒体报导。无独有偶,一位台湾前主播举办「分手派对」,向众亲友宣布已经离婚的消息,一度引起讨论。

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UNSW)专精中国与亚洲研究的助理教授Pan Wang曾撰文分析,在中国大陆1980年后出生的世代,成长过程高度获得来自家庭与国家资源的支持,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都超过以往,中国大陆现代女性主义捍卫并诉求妇女权益,女性越来越不能容忍不美满的婚姻,并诉诸离婚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国大陆「高调离婚」证明很幸福

Pan Wang提到,自2010年以来,「离婚仪式」已成为一种优雅结束爱情和纪念婚姻的方式,越来越多女性在社群媒体分享和庆祝离婚后的生活,称赞离婚是「幸福的证明」,甚至有人花费数千元购买「离婚摄影」。离婚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种折磨,但对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救赎。

英国媒体《卫报》2023年曾报导,一个网名「寿司」的女子在小红书上贴出在卡拉OK举办的「离婚派对」影片,现场布置得五彩缤纷,蛋糕上写著「The Rebirth of The Past」,影片还有一行文字注解「早知道离婚这么快乐,早就离了!」

「寿司」发现自己的前夫外遇后,就决定离婚,她还请来摄影师进行「离婚摄影」,跟拍她领取离婚证的过程。

拍了「离婚照」,那么「婚纱照」该怎么办呢?中国大陆出现「婚纱照粉碎师」!刘玮受访表示,许多地方都有不烧活人照片的习俗,直接大辣辣地丢掉婚纱照又有隐私问题,大部分婚纱照尺寸大、又是压克力材质,难以轻易丢弃,因而开启处理婚纱照服务,客户只要将照片寄送到指定地址,用喷漆覆盖照片表面,接著放入粉碎机碾碎,费用从人民币45元至450元不等。

澳洲广播公司(ABC)报导,小红书「单亲辣妈Cally」帐号将自己的离婚心得包括咨询律师、讨论离婚、说服父母与子女讨论等过程分享在网路上,获得超过1.5万粉丝。Cally声称她并不是鼓励离婚,而是想启发中国大陆女性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她在2022年获得婚姻咨询师资格证,成立婚姻咨询工作室。

拍离婚照、领离婚证、办离婚趴、销毁结婚照可说是中国大陆年轻一代离婚的标配,也成为社群媒体的流量密码,许多网红透过拍摄离婚过程的Vlog,打造「新时代女性」的人设,说明婚姻失败不代表人生失败。

台湾重视离婚后的法律权利义务

「办Unwed Party也非标新立异,而是要让亲友放心!」无独有偶,台湾前主播张宇于2023年11月办理离婚,她除了在社群平台证实,更提到特别举办派对向亲友们宣布,强调「谁规定结婚要欢庆?离婚就得悲伤?世事并无好坏之分,不管结婚或离婚,都是为了幸福,因为珍视这段关系,选择让彼此更自在相处模式。」

离婚除具有仪式意义,也牵涉权利义务分配,必须妥善处理相关的法律程序,在台湾延伸出「离婚证人」的工作。台湾每年约有15万人离婚、2000件离婚判决,离婚诉讼成为家事律师的新蓝海。1995年开始执业的律师赖芳玉近年因协助艺人徐熙媛(大S)、张清芳、贾静雯、柯以柔、于美人与网红「丢丢妹」、「理科太太」等名人的离婚官司,拥有高声量。

过去「律师伦理规范」规定,只有民事案件可以收取后酬,具有公益性的刑事、家事与少年事件诉讼不得收取,全国律师联合会在2022年修订「律师伦理规范」,松绑律师执业限制,开放部分家事事件可以收取「后酬」,也就是开放律师可依官司输赢抽成,离婚诉讼的律师能在已离婚的夫妻争取财产分配后约定「后酬」。

前无党籍立委赵正宇曾于2023年5月提案修正《律师法》,透过更上位的法律开放律师收受后酬,并认为约定后酬可保障委任民众的权益,促使律师投入心力为当事人争取更好的判决结果,也保障经济条件有限的民众可选择委任律师。不过,法界有不同声音,认为律师可能为了争取更优渥的报酬,在官司中忽略当事人离婚后可能延续互动关系,造成律师和当事人与专业伦理冲突的问题。

离婚经济全球盛行但有文化差异

家事律师除在法庭中「开拓市场」,即便夫妻没有走进法庭,家事律师也能协助草拟离婚协议书,或居中协调财产分配与小孩的扶养权归属。民间会计师事务所与法律事务所曾合作举办「教你一堂没有听过的家事课」论坛,探讨伴侣离婚衍生的企业风险管理、家族手足权益纠纷、家族遗产提前规划等议题。

离婚分成「裁判离婚」与「两愿离婚」,坊间有人专门担任「职业离婚证人」。依照《民法》规定,两愿离婚,应以书面为之,有2人以上证人签名并应向户政机关为离婚的登记。有些人不想张扬离婚事宜,也有人不愿意当离婚证人,避免触霉头,因而出现「职业离婚证人」,见证人可收取1,000元至2,000元「红包」,是另类商机。

有不少律师事务所透过网路文章提醒,离婚证人必须确认双方都具有离婚意愿,只签名却没又确认意愿,无法达到公证离婚的目的,否则离婚后其中一方提起「确认离婚无效诉讼」,只要被法院认定「证人签名有瑕疵」,就有可能判决离婚无效,不仅「红包」付诸流水,也必须重新办理离婚流程。

其他国家,「离婚经济」也蔚为风潮,名模瑞特考斯基(Emily Ratajkowski)今年3月中在社群平台晒出自己的「离婚戒指」,这是从她的订婚戒指改造而来,欧美许多珠宝业者已经相中「离婚戒指」的新商机。美国有「离婚教练」,协助人们在离婚后挥别复杂的情绪,重新建立新关系,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离婚经济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背景,但都面临「离婚」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自主性、幸福感的追求,对于离婚后的服务需求也相应而生;无论是离婚后的仪式化表达、寻求专业协助还是追求新生活,都反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转变,重视个人权利和自我价值,成为一个新兴市场。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