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马总统出席「九二共识」20周年学术研讨会致词(101.11.09)

  • 更新日期:109-07-30

海基会─林(中森)董事长、 高(孔廉)副董事长、 行政院陆委会─王(郁琦)主委、 各位海基会同仁们、 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先生, 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英九很高兴再度来到海基会,与大家共聚在这间以纪念海基会第一任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而命名的「公亮厅」,参加「『九二共识』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壹、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

在届满20周年之际举办「九二共识」研讨会,我认为具有3大意义:一是确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并给予正确的评价;二是确立「九二共识」是目前两岸交流互信的基础;三是宣示「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继续和平发展的关键。 民国76年(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往后4年之间,中华民国政府开始推动宪政改革,其中与两岸关系有关的部分,就是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与废止临时条款,并确立海峡两岸在我国宪法上的新定位─「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之后,两岸先后成立处理两岸事务的机构,包括:我方的陆委会、海基会与对方的国台办、海协会。透过交流与对话,两岸关系随著世界局势的变化,终于告别冷战时期,进入交流时期。 「九二共识」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20年前,英九以陆委会特任副主委的身分,亲身参与见证整个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它的缘起是因为两岸两会的谈判过程中,对「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出现歧见。1992年,刚成立的海基会与海协会开始协商有关文书验证及挂号信函的议题时,大陆方面要求在要签的协议前言上,加入「一个中国」的原则,我方对此有所保留,因此没有定论,直到1992年10月28日,两会决定在香港再度展开会商。 在海基会出发之前当年的8月1日,当时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在李前总统登辉兼任主任委员主持下,特别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会中就「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达成决议,换言之,因为即将要与大陆协商,在谈「一个中国」原则时,必须先确立我方的立场。当时决议的内容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双方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民国38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这是1992年8月1日在总统府举行的「国家统一委员会」的委员会议中,由主任委员、也是前总统李登辉先生主持通过的决议,当时除了我以外,在场的还有行政院长郝柏村先生、高雄市长吴敦义先生、与陆委会主委黄昆辉先生等数十人。 1992年10月底的协商,双方各提了5个方案,依然没有共识,我方于10月31日又在政府的授权下提了3个方案,大陆方面将其收下后,先行于11月1日离开香港,返回大陆。 1992年11月3日,海协会透过新华社发布新闻表示愿意接受我方所提3案中的1案(就是: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原则),并建议就表述的具体内容另行协商。政府随即授权由海基会在同一天发布新闻稿,并正式去函通知海协会,表示已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协会当天已由孙亚夫副秘书长电话通知陈荣杰秘书长,表示尊重与接受。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回函海基会,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除了以72个字说明他们口头表述的内容外,也将我方表述原文全部共83字作为附件。换句话说,「九二共识」双方的表述内容是白纸黑字,是历史的事实。 以上就是20年前两会达成共识的过程,大家可以查阅民国81年(1992)年11月4日与17日的各家报纸,当时有多数媒体据实报导为「两岸同意各以口头表述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时报等),也有媒体将此共识描述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联合报)8个字或是「一中各表」4个字,也有媒体标题使用「一个中国,各说各话」(工商时报)。2000年4月,由于台湾总统大选后发生政党轮替,时任陆委会苏起主委基于好意及盱衡两岸关系大局,将当年的共识以「九二共识」称之,此一命名即为各界所普遍采用。换言之,「九二共识」的名称是当时陆委会主委苏起所创设,但是内容确实是两会协商的共识,不是他捏造的。

贰、两岸和解对话、协商交流的基础

我很欣慰海基会在今天举办这场研讨会,也很高兴能在「非选举期间」与大家好好谈一谈「九二共识」。海基会是我24年前担任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并兼大陆工作会报执行秘书时所规划成立的,当时在座的高副董事长就是副主委兼副执行秘书。而20年前两会达成九二共识时,我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当然,那时的我,当然无法预知在20年后当我竞选总统连任时,涉及两岸定位与协商基础的「九二共识」,会成为竞选的主轴与蓝绿双方攻防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面对在野党对「九二共识」的质疑,在选举过后,英九身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更觉得有必要还原历史,告诉所有人民,「九二共识」不应该是政治符号,它是历史事实。「九二共识」凝聚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是所谓「创造性的模糊」,它所代表的是「正视现实、搁置争议」的精神,与务实解决问题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我方的表述内容,完全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与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意」决议文的精神,在协商时彰显出政府谈判时所秉持的「对等」与「尊严」的原则。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来函确定两会达成共识之后,未等海基会回函,又于11月30日来函盼能共同努力促成两会领导人层级会谈;海基会12月3日回复海协会对其提议表示欢迎。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与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了「辜汪会谈」,两岸在隔绝往来将近半世纪之后,终于重新接触,这次举世瞩目的会谈,签署4个协议,建立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为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就不可能有「辜汪会谈」。 两岸虽然在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举行了辜汪会谈,但毕竟是刚开始接触,信任感比较薄弱,因此两岸在1995年后仍经历一番波折起伏,尤其在2000年政党轮替后,更因为双方彼此相互对立,形成紧张状态,台湾在国际上成了「麻烦制造者」。在这一段期间,两岸也都学到了教训,相互对抗只是浪费时间与资源,而且失去了创造双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两岸也都重新体认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因此,10年前我在台北市长任内,就开始呼吁两岸「同时」回到「九二共识」,也写了几篇论文提倡这个观点。民国94年(2005年)国民党连战主席到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连胡会」,也强调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的基础。 2008年3月22日英九当选总统,4天后(3月26日)大陆胡锦涛总书记与美国小布希总统通热线电话,大陆新华社报导指出「…He said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胡锦涛说中国一贯的立场就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应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九二共识」就是双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同意彼此定义不同)。 此段英文记载于新华社所发的英文新闻稿,也刊登在大陆驻联合国代表团的网站。 2008年5月26日,我上任后的第6天,海基会举行第六届第2次临时董监事联席会议,选出江丙坤先生、高孔廉先生出任董事长与副董事长之后,当天立即致函大陆海协会,希望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5月29日海协会回函表示「同意尽速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联系往来与协商谈判」,并邀请江董事长于6月11日至14日率团访问北京,就两岸周末包机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事宜进行商谈。这就是「江陈一会」,在我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完成协商,不到两个月就开放包机直航与陆客来台,两岸能够快速展开历史性的互动,以弥补失去的岁月,就是因为双方都同意回归「九二共识」的缘故。 在两会人员共同努力下,迄今短短4年多,两会举行8次「江陈会谈」,签署18项协议,两项共识,涵盖多项经济、民生议题。 2011年12月16日,大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九二共识』,由此奠定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促成了1993年汪辜会谈的举行,迈出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昨天大陆中共第18大开幕典礼上,总书记胡锦涛也在致词时,正式提到「九二共识」。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个人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当中,有九个重要场合,都提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包括2次总统就职典礼、4次国庆,2次元旦祝词、以及国民党18全大会,因为「九二共识」已经成为两岸关系最重要的基础。 各位贵宾,20年前的我们,实在很难想像,现在两岸一周558班的直航班机往来于台湾海峡上空;阿里山、日月潭满是来台旅游的大陆观光客,一年达到200万人;每年有一万多位大陆大学生来台(全修生与交换生)与台生在校园中热烈讨论,思想自由交流;两岸治安三年来已合作逮捕了4210个诈骗犯,有效降低诈骗犯罪率达41%,民众被骗金额也大幅减少67.7%,达到102亿;各式各样的互动迅速缩短两岸人民的心灵距离;我们可以说,今日两岸交流的荣景就是因为两岸同时回到「九二共识」、搁置争议的结果。

参、为民谋福、创造和平红利

九二共识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和缓了两岸关系,更改善台湾的国际关系,两岸关系与我国际关系的改善相辅相成,逐渐从「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让台湾从「麻烦制造者」成为「和平缔造者」。 以美国为例,台美关系近来获得长足进展,去(2011)年中国大陆领导人胡锦涛访美期间,欧巴马总统即对我政府推动两岸对话和解及签署《两岸经济协议》等政策公开表示肯定;柯琳顿国务卿去年参加APEC会议期间,更指出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及经济伙伴。 事实显示,随著台海关系逐渐改善,我国际空间亦逐渐扩大,2008年英九上任时,仅有54个国家及地区给予我国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目前则增至129个,中华民国也是全球第37个获得美国免签证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显见两岸关系及国际关系并非相互排斥,经过政府的努力,已将恶性循环情况转变成良性循环。在参与国际组织方面,今年我国连续第4年以观察员身分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连续5年派遣连战前副总统以领袖代表身分参加「亚太经合会」领袖会议。我们在2009年参加世贸组织(WTO)的「政府采购协定」,连续第2年以观察员身分参与「国际再生能源组织」(IRENA),这些成果,都是过去做不到的。至于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今年九月的「亚太经合会中」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也向连战领袖代表示:双方可以讨论让台湾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适当方式。这些都是两岸和解创造出来的和平红利。

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回顾两岸这60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两岸之间,可以战,可以和;可以是斗争,也可以是竞争;可以隔绝,也可以交流;可以敌对,更可以合作;就看双方如何运用智慧去做选择。 生活在现代自由民主繁荣的台湾是幸福的,然而,我们不该忘记上一代内战对国家民族与人民所造成的伤害,我们也有责任去弭平这些伤痕。今年9月,海协会陈云林会长率团来台参访,最后一站是金门,从两岸历史来看,有著非常深远的意义。民国47年(1958年)8月23日,共军猝然对我金门诸岛发动猛烈砲击,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就落下了3发砲弹,我军民伤亡总共3,228人,房舍全毁4,594栋,半毁4,459栋。50年后,台湾海峡已从「杀戮战场」,变成「和平大道」。那一页血腥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因为只有对照那一段时期的两岸关系,我们才能深刻体认到今天两岸的和解与和平,是多么弥足珍贵,多么值得我们珍惜。 两岸只有「九二共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第二,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第三,通盘检讨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三项工作,都会超越目前两岸互动的格局,为两岸关系扎下更稳固长远的基础,为两岸人民提供更和平繁荣的未来。20年来,两岸人民与政府都学到重要的一课,那就是「以协商取代对抗」、「以合作创造双赢」,才是真正可大可久的和平大道。

谢谢大家,祝福大家!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