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6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整理/李 文
李克强提三方向加强定向调控
据旺报7月8日报导,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湖南长沙召集湖南、福建、山东、河南四省一把手及企业举行座谈,李克强重申不能轻忽经济下行的压力外,亦首度提出定向调控的3大方向。
李克强指出,当前大陆的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部分长期累积的矛盾仍一直存在,对于经济下行的压力绝不能轻忽。
李克强表示,未来大陆定向调控有3大方向,一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继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为企业松绑,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做到放管结合,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强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扩大医疗、养老等社会急需的服务供给。
三是支援实体经济做强。深入落实对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降税减赋和定向降准等措施,金融资源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大陆与美国召开战略与经济对话
据大陆中国经济网7月4日报导,第六轮大陆与美国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4年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双边、地区及全球领域的短期与长期经济策略利益的挑战和机会。
另据香港商报7月11日报导大陆与美国第六轮经济策略对话合作成果如下:美国承诺与大陆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支持大陆举办APEC年会,双方继续加强在G20框架下合作,推进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双方支援对世界银行股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国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IMF份额和执行会改革方案审批;双方就化石燃料补贴同行审议人物说明书达成一致,并督促更多G20国家参与同行审议。
双方同意争取2014年就双边投资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美国欢迎大陆企业赴美投资,承诺对大陆各类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美国承诺美国的外资投资委员会审查的外国投资项目使用相同的规则及标准,承诺继续与大陆就外国投资审查程序中的概念进行讨论和解释。
双方就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开展建设性讨论,双方讨论为恢复诸边谈判准备条件;美国承诺在出口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给予大陆公平待遇,鼓励并便捷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大陆出口;美国同意就2014年财年综合拨款法案中的涉及大陆事项进行讨论。
双方同意加强金融合作,包括:影子银行、场外衍生品改革、审计跨境监管及会计准则等领域的合作,双方欢迎就海外帐户税收合规法案达成的政府间协议。
美国承诺将陆资金融机构视为合规,并签署「大陆国家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关于策略石油储备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两国页岩气开发、LNG贸易、AP1000核电项目、非化石能源及能源资讯共用等领域的相关合作进行探讨。
大陆与韩国FTA谈判 服务投资领域达成协定
据香港文汇报7月2日报导,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7月4日出席由大韩商工会议所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在首尔举行的大陆与韩国贸易论坛,率逾250人组成的经济代表团,涉及制造、金融、IT及服务等领域,规模创历史之最。
报导表示,双方签署大规模经济合作协议,LG化学公司将与南京市政府就强化能源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浦项与重庆钢铁、SK与正威集团、SKC与TCL等将缔结合作关系。有关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开始,截至目前,共进行11轮谈判,进展较缓慢,双方在谈判中一致认为,需先就如何处理两国的敏感领域及市场开放程度等进行磋商。韩国将农水产领域定为敏感领域,而大陆则将汽车、机械及石油等制造业定为敏感领域。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表示,如果两国能在政治立场上就FTA谈判表示妥协,将有助于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据大陆财经网7月18日报导,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第12轮谈判于7月14日至18日于韩国大邱市举行,双方于18日达成服务及投资领域原则性协议。先前,韩方于服务领域主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陆则要求以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双方于市场开放方式上出现分歧。
该次协商中最终采纳正面清单模式,未来双方将制定有关负面清单之协定。韩国与大陆亦于投资领域达成协定,韩方主要反映投资自由化之相关情况,大陆则将保护投资之相关要素纳入协议,双方将于日后制定包含投资自由化相关要素之协议。据悉,大陆与韩国第13轮协商将于9月于大陆召开,具体时间及地点仍在协商中。
2014上半年GDP成长7.4%
据大陆新华网7月16日报导,初步核算,大陆201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同期成长7.4%。分季度看,第1季比同期成长7.4%,第2季成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812亿元,比同期成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3,871亿元,成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25,361亿元,成长8.0%。与上个月相比,第2季大陆国内生产总值成长2.0%。
报导表示,工业生产成长平稳,上半年,大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同期成长8.8%,增幅比首季加快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同期成长5.5%,集体企业成长3.2%,股份制企业成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成长7.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770亿元,比2013年同期名义成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成长16.3%),增幅比首季回落0.3%。
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23,919亿元,以美元计价为20,209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成长1.2%(首季度为比同期下降1.0%)。其中,出口65,113亿元,以美元计价为10,619亿美元,成长0.9%;进口58,807亿元,以美元计价为9,590亿美元,成长1.5%。进出口相抵,顺差6,306亿元,以美元计价为1,029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13年同期上涨2.3%,涨幅与首季持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大陆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比2013年同期名义成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成长9.8%。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比同期名义成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成长7.1%。
上半年服务业增速快于工业
据大陆中国网7月16日报导,大陆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2014年上半年大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46.6%,继续保增速快于工业,占GDP比重继续维持提高的趋势。
盛来运表示,大陆服务业增加值这2年增长速度加快,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而且占GDP的比重也超过工业,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46.6%,继续保持增速快于工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的趋势,这意味著大陆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大陆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他表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有几大特点:首先,会促使经济增速放缓,因为服务业的产业链条相对短,投资的强度不如工业,劳动生产率短期来讲也不如工业,服务业的增长短期之内不一定能弥补工业增速下滑带来的影响,这也可能使增长速度趋于下滑放缓。
第二,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因为服务业主要是满足大陆境内需求,受国际之间汇率和价格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服务业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消费支援经济,本身增长动力上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来讲,服务业主导型经济之间的增长可能是波动相对较小,趋于稳定。
第三,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就业弹性可能会提高。
第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就业人员增加,劳动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配比重会提高,利于促进收入的分配。
第五,提升消费能够促使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化。服务业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所以它有利提高消费的倾向和潜力。
放宽市场准入 投资负面表列全大陆适用
据经济日报7月9日报导,大陆将改革与放宽市场准入制度,并制定准入负面清单(负面表列)。这项制度将推广到全大陆,预计能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份负面清单涉及范围大于上海自贸区。
大陆政府网7月8日刊载大陆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共有33条内容,涵盖「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是近期大陆国务院密集推出激发市场活力、简政放权政策之延续措施。
该意见强调,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涉及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对公用事业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实行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
负面清单是指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行业、领域、业务,「禁止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严禁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不在清单之内的各类市场,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大陆第一财经网报导指出,文件除了开头几条原则性项目之外,第一条明确内容是「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大陆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主导。这两个部委另负责发展「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对大陆双反调查违反世贸规则
据大陆政府网7月8日公布,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于2014年7月7日公布大陆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上诉机构报告作出裁决,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至2012年期间对大陆发起的25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违反世贸规则,上诉机构驳回美国上诉请求,支持大陆在双重救济方面的主张,认为该25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未能进行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违反世贸规则。
上诉机构支持大陆大部分上诉请求,认定专家组对「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0.2条的解释和对美关税法修订案的适用存在错误,由于专家组对于案件事实分析不足,上诉机构未能完成对美关税法修订案是否符合世贸规则的分析。
大陆认为,自2006年以来,美国在缺少国内法律依据情况下,对大陆连续反补贴调查。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明确判决美无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调查后,美国于2012年3月通过「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授权美国商务部可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并溯及既往地追认此前调查的合法性;美国此做法将大陆企业置于一个不确定的法律环境,违反世贸组织在透明度及正当程序等方面相关规则。大陆商务部表示,本案涉案产品年出口金额逾72亿美元,涉及大陆重大贸易利益,大陆敦促美国尊重世贸组织裁决,尽快改正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作法,确保大陆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上海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条例」
据香港文汇报7月2日报导,大陆上海市政府于7月1日颁布「关于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4年修订)的公告」,修订后的「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数量由原来190条,调整为139条,削减26.8%。
若将新旧「负面清单」对比,可发现「禁止投资色情业」、「禁止投资博彩业」并不在列。对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解释,上述条款被删除,系因对色情与博奕业的投资,并不为中国大陆法律允许,无论内外资均采取相同的限制措施,故无必要再重复列入「负面清单」,这亦是国际通行作法。
上海自贸区于当日另颁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31条措施,上述措施均已于6月底经大陆国务院批准,在建筑业扩大开放方面,将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地方铁路及其桥梁、隧道、轮渡和站场设施的建设及经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的开放;采矿业方面亦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及相关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并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物探、钻井及测井等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1条措施中有两条特别针对港、澳投资者,即允许港、澳投资者以合资(外资比例不超过49%)、合作形式从事出入境汽车运输业务,此外亦允许取得大陆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澳门专业人士担任会计事务所合伙人。
大陆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朱民表示,自「负面清单」实施以来,外商投资在自贸区内增长迅速。截至6月底,挂牌后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40户,是同期的8.6倍,新增注册资本超过73亿美元,是同期的4倍,新设外商投资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香港名列第一。
广东加强征管土地增值税
据联合报7月7日报导,大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7月1日正式实施。新华网报导指出,广东此次在全大陆率先推出措施清缴土地增值税的举措,必将对市场结构乃至部分企业的定价策略产生影响。
广东省地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7月1日起实施的规程,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时效和品质,有效解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长期以来在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中存在的程序不清、责任不明等执法风险和涉税风险。」
土地增值税实行30%、40%、50%和60%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此前,由于需要等到专案结束后再进行清算,地方税务部门往往按照销售金额的1%或2%比例预征,而在实际执行中,房地产企业为充分占用资金,又会想方设法对该税目拖延缴纳。
大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认为,土地增值税主要就是调节房价,根据销售面积实行累进征收。过去法律条件不完善,什么条件可清算不明确,导致很多开发商钻政策漏洞,留下几套房子不清算,把清算时间往后拖,变相获得无息贷款。
据大陆国家税务总局的部署,2014年土地增值税清算计划已被列入税务机关绩效考核范围。今年以来,除广东外,还有海南、湖南等地先后公布了2014年度的土地增值税清算计划。
报导引述多位地产从业人士坦言,30%至60%税率相当高,在银根紧缩,房企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有可能加剧房地产业洗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