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 更新日期:109-09-06
大陆经贸消息辑要
整理/李 文
新修环保法 明年1月1日施行
据大陆新华网4月24日报导,历经四次审议,大陆「人大」4月24日通过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修订案。新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
报导表示,修订后的环保法,明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生态保护、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另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资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规定,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报导指出已经实施25年的「环境保护法」,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新理念明显不相适宜,出现操作性不强、环保执法疲软等问题。同时,长期过多追求GDP增速的发展模式,导致由空气、水、土壤等共同构成威胁人民健康的立体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大陆最大的民生问题,影响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考验中共执政能力。
报导指称厦门、大连、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等地先后爆发「涉环保群体性事件」;非法捕杀野生动物事件持续引发关切;不安全食品成为长期舆论关注点。如何从制度和立法层面缓解减少民众的环境恐惧感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平衡民众诉求与经济发展关系,探索现代社会发展途径,已成为大陆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大陆环保部生态红线划分专家组组长高吉喜表示,新环保法强化了政府责任,将政府责任拓展到监督管理层面,治污成绩也将作为地方官员评估指标之一。
未来,环保部将拥有更多权力,对环境破坏行为和相关责任单位采取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关闭污染企业,没收污染设施、设备等。此外,生态保护红线的完善,将使可能产生污染的工业不得进入受保护的区域,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
新环保法修改的内容,还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对举报人的保护;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等。未来会有更多受到污染损害的企业或个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追究污染企业负责人责任。
通过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据香港商报5月15日报导,大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该法规定,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强化生产经营者责任,完善追溯制度,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严处违法行为。
修订草案重点如下:一是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责任,完善追溯制度;二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三是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增设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要求;四是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该会议决定,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大陆人大常委会审议。
发改委:确保完成2014经济体制改革九大重点任务
据大陆中国网5月17日报导,2014年大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已于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必须扎实地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并要确保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九大重点任务。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推动投资领域法制化,改善民间投资环境,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推动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开放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进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加快推动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改革。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稳妥推动城镇化改革试点。
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援企业「走出去」的体制,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八、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九、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做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加紧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前4月实际使用外资成长5.0%
据大陆中国网5月16日报导,大陆商务部公布2014年1至4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6,661家,比2013年同期下降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3亿美元,比同期成长5.0%(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4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874家,比2013年同期成长0.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亿美元,比同期成长3.4%。
1至4月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农、林、牧、渔业增速较高。2014年1至4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5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成长19.1%,在大陆总量中的比重为55.8%;其中分销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27.5亿美元、16.3亿美元。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亿美元,比同期成长19.2%,在大陆总量中的比重为1.2%。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5亿美元,比同期下降11.4%,在大陆总量中的比重为35.9%;其中通信设备、电脑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为24.3亿美元,成长8.8%。
(二) 主要地区对大陆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1至4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10位地区合计投入378亿美元,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3.8%;比2013年同期成长7.4%,高于全大陆增幅2.4%。前10位地区依次为:香港(278亿美元)、新加坡(20亿美元)、台湾(20亿美元)、南韩(18亿美元)、日本(16亿美元)、美国(12亿美元)、德国(6亿美元)、英国(3亿美元)、法国(3亿美元)和百慕达(2亿美元)。其中,南韩比同期增幅较高,为138.5%;日本比同期下降46.8%,美国比同期下降11.4%。
大陆与日韩投资协定5月17日生效
据香港大公报5月14日报导,大陆商务部公布,大陆与日韩三方已各自完成了内部法律程序,大陆与日韩投资协定于2014年5月17日生效。
大陆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表示,大陆与日韩投资协定是三方间第一个促进和保护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其生效对于三方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协定将为三方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对促进和保护三方间相互投资、进一步深化三方投资合作、推动三方经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报导指出,大陆与日韩投资协定谈判2007年启动,历时5年,三方先后进行13次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2012年5月13日,大陆与日韩三方在北京签署协定。该协定共包括27条和1个附加议定书,包括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内容,包括投资定义、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征收、转移、代位、税收、一般例外、争议解决等条款。
大陆国土资源部设置不动产登记局
据大陆新华网5月9日报导,大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于2014年5月8日公布「关于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的通知」指出,根据「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和「中央编办关于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人员编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在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成立不动产登记局,承担指导监督全大陆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及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
大陆国土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不动产登记局成立,显示不动产登记机构正式组建,不动产登记工作(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及资讯平台)为建立和实施不动产划一登记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部署生产性服务业
据大陆新华网5月15日报导,大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部署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该会议认为,按照大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融合。
该会议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提升竞争力。一是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二是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动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提高资讯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农村网际网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四是推广制造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策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五是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该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进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进入限制,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所得税优惠,尽快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等。
7成企业掺杂废料生产一次性发泡食具
据大陆中国网5月4日报导,大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表示,发泡食具材质为聚苯乙烯,必须是白色颗粒、无异味、异嗅、异物,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该会于2014年5月3日公布报告显示,同年4月,该会对生产发泡塑胶食具的91家大陆企业进行调查,涉及北京、天津及山东等15省份,其中用感官合格原料的有21家,仅占两成。使用合格和废料颗粒占50%的混合料有47家,达51.7%。而完全使用废料或只极少部分透明颗粒的有23家,占25.4%。
该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废料呈现为灰黑色、茶色。此外,发泡食具的包装袋上应标示生产厂名厂址、材质及生产日期等字样。此次随机抽取56个发泡餐盒的包装袋样品,标示资讯全且按照标准标示正确的仅1个包装袋。其中,发泡食具生产日期的标示最差,未标示或标示错的高达94.6%,该协会指出,不标示生产日期,可能为逃避监管。
广东省简化工商登记审批
据联合报5月7日报导,大陆广东省5月6日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大幅简化工商登记前置行政审批事项,并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研究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中新社报导指出,当日的会议通过「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根据该决定,广东将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13项,前置改后置审批108项,压减率达89%以上。
会议指称,今后广东省一律不得新设工商登记前置行政审批事项;有关部门应加强行政审批目录的动态管理,及时公布。各级工商登记机关要按照「谁负责审批,谁负责监管」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的要求,切实加强改革后的监督管理,加快转变监管方式,著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