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租税协议减轻台商企业及台籍员工税负
- 更新日期:109-09-05
两岸租税协议减轻台商企业及台籍员工税负
不会提高台籍员工被大陆查税之风险
财政部针对本年1月7日某报载:两岸签定租税协议,高阶台干短报面临大查税乙节作出澄清。
一、考量两岸经贸投资往来及人员交流日益密切,台商企业及员工面临两岸重复课税之风险日益升高,财政部配合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之规划,与大陆洽商两岸租税协议,以提升台商对外竞争力及增加台湾投资环境之吸引力。两岸租税协议系双方参照国际税约范本,本于平等互惠原则,就跨境活动所产生之各类所得,商订合宜减免税措施及双方税务合作范围。透过两岸租税协议之减免税措施,可减轻人民及企业所得税负;经由相互协议程序,可进行双边预先订价协议,减少关系企业移转订价调整所产生之重复课税风险,增加税负确定性。另为确认投资人是否符合适用该协议减免税优惠之资格,及相互协助防杜逃漏税以维护租税公平,两岸税务合作范围,与我国已生效之25个租税协定相同,均纳入「资讯交换」条文。
二、鉴于以往政府大陆投资政策原则规定需经过第三地区公司间接投资大陆,台商可能借此进行租税规划致有不符合两岸税法规定之情形,随著全球合作打击逃漏税已成国际趋势,此等租税规划面临各国税捐机关质疑及挑战之风险日益升高,台商宜尽早调整。为争取台商企业调整投资架构、两岸交易模式及台籍员工薪资给付方式之时间与空间,两岸租税协议之资讯交换,特别纳入「不溯及既往」、「不作刑事起诉」、「不作税务外用途」及「不是具体个案不提供」四不原则,限缩资讯交换适用范围,以彰显两岸租税协议避免双重课税之本旨。
三、两岸租税协议之资讯交换仅限于「个案资讯交换」,并非定期自动提供所有台商企业及台籍员工之全部所得资讯给对方,供其归户课税。以台籍员工为例,大陆税捐机关系于该员工办理大陆所得税申报后,依其内部选案机制进行选案查核,而该员工之居住地是否与大陆签署租税协定(议)绝非选案要件之一;台籍员工之所得税申报若经选案查核,大陆税捐机关将先依内部法令进行查核并搜集相关课税资讯,其掌握具体逃漏税事实,且确认部分无法取得之资讯可能为我方税捐机关所掌握时,才会叙明情节,个案请求我方进行资讯交换。我方主管机关(财政部)收到请求后,基于保护纳税人权利之立场,将依国际标准审慎进行逐项检查,确认符合资讯交换规定范围及要件(例如:已具体叙明其怀疑逃漏税之情节,所要求之资讯仅限于双方居住者、仅与所得税有关、为我方税捐机关依一般正常程序所能搜集且为协议生效后年度之资讯等),始有搜集及提供资讯之义务,并非照单全收。因此,在大陆短报所得之台籍员工,依现行大陆税法及选案机制即已面临查核风险,两岸租税协议资讯交换订有重重限制,并不会提高其被大陆查核之风险。
四、又台商如果将台籍高阶员工之部分薪资透过第三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及英属维京群岛等)给付,只向大陆申报极低之薪资所得,即使没有两岸租税协议,大陆税捐机关亦可透过其与第三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签订98个全面性租税协定、9个单项资讯交换协定(例如英属维京群岛)或其于102年8月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取得台商于第三地区给付薪资之课税资讯,该等台籍高阶员工目前已曝露于大陆税捐机关查核补税之风险。再者,前开第三地区给付薪资之资讯,非属我方税捐机关依一般正常程序所能掌握之资讯,无法依据两岸租税协议进行提供;至于其在台湾给付之薪资,如属台湾地区来源所得,我方具有优先课税之权利,如果提供予大陆,对我方并无租税利益,亦无依两岸租税协议提供资讯之义务。
五、综上,两岸租税协议签署后并不会提高台商被查税之风险;反之,有协议可提供台商在大陆各项租税争议之沟通平台,并有助于提升台商在大陆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