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专访「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长蔡秉融

专访「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长蔡秉融


文/林安妮



「很多人开店开到二、三十家,就忘了创业初衷」,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长蔡秉融道尽这创业15年在台商圈的观察,「王品集团为什么成功?就在于王品把服务标准化之后,并没有让人感觉硬梆梆,反而让人看到专业度」,「服务业贩售的就是这种专业的感觉」,在蔡秉融的创业字典中,没有「同行相忌」这个词,反倒是更多的见贤思齐,日本、台湾都是他最常汲取灵感的地方。

蔡秉融在1999年创立「宜芝多」(Ichido),蛋糕师傅出身的他,形容自己是美梦成真,因为多数的蛋糕师傅在艰苦学艺的过程中,都梦想著将来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家店。只不过,蔡秉融的梦想「长得比较大」,15年来,宜芝多在全大陆展店超过80家,大本营就位在上海,一共开出60多家直营门市店。

宜芝多,音近日文的「再一次」,蔡秉融笑说,当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每位到宜芝多消费的客户,都能再度光临。对蔡秉融来说,蛋糕、面包不只是满足味蕾、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场展现时尚、飙创意的视觉飨宴─在宜芝多,蛋糕可以化身为穿著梦幻礼服的芭比娃娃,也可以是一朵鲜艳欲滴的花朵,更别说,那小巧精致、色彩缤纷的马卡龙,经常让上门的客人一不小心就发出赞叹声。

不过,这一切看在外人眼中顺得不得了的烘焙事业,却让蔡秉融片刻不敢松懈,特别是在历经这些年大动作开疆辟土后,他自问,「我们的软体工程跟上了吗?人员训练到位了吗?显现出专业了吗?」在一连串自问自答后,蔡秉融下了一个重大决定:明年要放缓展店脚步,从蹲马步、基本功开始回头练习,好好检讨、深化不足之处,因为他坚信,唯有内部准备到位了,未来才能再创事业高峰。


蛋糕师傅创业 要做蛋糕界的LV

宜芝多在上海颇负盛名,旗下品牌除了宜芝多面包店外,还针对蛋糕、咖啡店、中式糕点、法式甜点等,先后创立「ichido i cake」、「ichido i cafe」、「八十亦」及「堤雅梦」等五大品牌。宜芝多浓浓的洋味与日式风,若是不特别讲,外人丝毫嗅不出一点「台味」,自然不知道这是一家台商设立的品牌。

「我1992年就到上海了,不过,那时算是打工」,蛋糕师傅出身的蔡秉融回想当年受雇到上海工作,「薪水高,是当年选择到上海工作的主因,不过,时间一久,愈来愈发现,懂得烘焙业专门技术的人并不多,有手艺的师傅特别容易受到尊重」,「在台湾,面包师傅很容易被定型,面包师傅彷佛永远只能是面包师傅,但是在上海,那时烘焙业才开始萌芽,面包师傅还可触类旁通,学经营管理、做品牌」。

他笑说,每位蛋糕师傅都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这辈子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1996年,我在大陆成家了,既然自己离不开这里,干脆把梦做大。」蔡秉融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有幸结识不少作广告的朋友,让他有机会把宜芝多打造为一个具有有鲜明特色的烘焙品牌。

「我到上海的时间早,一开始就锁定要切入金字塔顶端的消费客群,而且我打定主意不做代工,因为我相信,品牌才是一条可长可久之路」,蔡秉融以技术起家,一步一步建构出自己的烘焙王国,不过,这条品牌创业路途走来并不轻松,创业没多久,他就吃到选错地点开店的苦头。

一开始,蔡秉融把面包店开在上海徐汇区知名的3C电子商城:美罗城,他的店面就位在美食街,不过,每天熙来人往的客潮,并未为他的店面创造营收,原因是,「把面包店开在美食街实在失策,大家都想吃热腾腾的热食,汤啊面的,冷冰的面包,实在不怎么受欢迎」,「后来我才摸索出,面包店最好开在超市旁,买完东西买面包,才是热销之道」。果不其然,在宜芝多移往邻近的太平洋百货设柜后,果然吸引众多人潮上门。


不时归零 蔡秉融勤学习

「我创业15年,才开出80多家门市店,与多数胆大的陆资企业相比,展店步伐算是相当保守」,蔡秉融这几年稳扎稳打,其中的60多家店集中在上海,其余店面则遍及南京、无锡、苏州、天津、北京、深圳与合肥等地,「大陆幅员广大,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就算上海经验成功了,不一定能在各地复制」,「在大陆做生意,要留意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动,一些趋势还在细微发展时,就必须嗅到了」。

他举例,这几年,电子商务在大陆发展地红红火火,先前的「双11」光棍节,还创造出人民币上百亿元的商机,「宜芝多在电子商务行销上,还需要再加把劲,一些推广用的APP软体,还要赶紧开发」,蔡秉融不避讳提及,运用虚拟网络行销宜芝多,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大陆很多事态的发展,都快得不得了,甚至是台湾望尘莫及的,若掌握不了趋势,很容易被淘汰」。

敏锐、善于自省,是蔡秉融的优点,他表示,从不害怕归零思考,也唯有跳出现状,才能标志出事业高度。读书、到日本或是回台湾考察、散心,更是这些年他用来跳出现状的好方法,「我看的书很多、很杂,很多管理知识,都是从书上领悟到的」,「每一阶段爱看的书都不一样,之前我看了很多如何带人、带心的书,最近则是爱看历史剧」。

宜芝多创立之初,即流露出浓浓的日式风情,不时勤走日本取经,更是他为品牌、商品融入活泼生命的重要法门。他说,在上海留学日本的人很多,宜芝多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学习日本,日本重技术、宾至如归的服务精神,都是可学习之处,「早期,台湾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商店比较少,同业间重叠型很高,反倒是日本,常常可见到不同款、不同特色的商品、商店,每回去日本,都有不少收获」。

他也笑说,日本人做事认真态度可以学习,不过,做生意的那套,摆在大陆,可能行不通。原因是日本人是一个成熟型的社会,制度变迁不大,但是大陆却是一个变动很快的地方,很多制度是边做、边调整。也因此,宜芝多在大陆开设门市店,虽然重视标准化,但是绝不墨守成规,上海行得通的国际化店面设计,来到北京就改走中国风、营造「京味」。


创业重坚持 回过头来练基本功

蔡秉融说,从前展店,多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攻城掠地,不过,明年宜芝多的展店步伐要放缓了,「过去我们把东西做好,让员工穿上漂亮的制服,但是这些都是冰冷的,服务业讲求的感受,是指客人眼睛所及、耳朵听到的,以及感觉到的体验都是好」,「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服务业内涵做出来」。

他举例,王品集团成功之道,就在于把每道服务化为严谨的 SOP,而当服务人员遵守SOP时,又不会硬梆梆,「在SOP中,消费者看到了专业,这是值得学习之处。」话锋一转,他也提到,很多连锁业台商到大陆,往往开了二、三十家店之后,就忘了创业初衷,「大家都知道SOP的重要,但是在你展店到二、三十家时,你的标准化是不是犹如只有一家店时,那样的到位?」

走过快速展店的年代,蔡秉融决定明年要回过头来练习基本功,重视人才培育,不要只顾著网罗人才、忘了育才。他也预期,在经过一、两年的勤练内功、蓄积能力后,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宜芝多再上一层楼的时候到了。

回顾艰辛创业的15年,蔡秉融形容自己就是带著「台湾牛」的精神,欢喜做、甘愿受。他认为,台湾最厉害的就是软实力,「这些好的创意若能与资金结合,继续带到大陆来发展,还是很有用的」,「台湾的服务业真得很厉害,多数的店面都能把服务做得很到位,让人感受到温情」。

正如不少大陆民众形容,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情味,蔡秉融说,很多人都说现在抢进大陆的时机已经过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台湾有最好的人情底蕴,也长于落实服务,「台湾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以及一颗坚持到底的决心」。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他期盼事业能更加蒸蒸日上,台湾经济也愈来愈发展,愈来愈好。

专访「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长蔡秉融


文/林安妮



「很多人开店开到二、三十家,就忘了创业初衷」,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长蔡秉融道尽这创业15年在台商圈的观察,「王品集团为什么成功?就在于王品把服务标准化之后,并没有让人感觉硬梆梆,反而让人看到专业度」,「服务业贩售的就是这种专业的感觉」,在蔡秉融的创业字典中,没有「同行相忌」这个词,反倒是更多的见贤思齐,日本、台湾都是他最常汲取灵感的地方。

蔡秉融在1999年创立「宜芝多」(Ichido),蛋糕师傅出身的他,形容自己是美梦成真,因为多数的蛋糕师傅在艰苦学艺的过程中,都梦想著将来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家店。只不过,蔡秉融的梦想「长得比较大」,15年来,宜芝多在全大陆展店超过80家,大本营就位在上海,一共开出60多家直营门市店。

宜芝多,音近日文的「再一次」,蔡秉融笑说,当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每位到宜芝多消费的客户,都能再度光临。对蔡秉融来说,蛋糕、面包不只是满足味蕾、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场展现时尚、飙创意的视觉飨宴─在宜芝多,蛋糕可以化身为穿著梦幻礼服的芭比娃娃,也可以是一朵鲜艳欲滴的花朵,更别说,那小巧精致、色彩缤纷的马卡龙,经常让上门的客人一不小心就发出赞叹声。

不过,这一切看在外人眼中顺得不得了的烘焙事业,却让蔡秉融片刻不敢松懈,特别是在历经这些年大动作开疆辟土后,他自问,「我们的软体工程跟上了吗?人员训练到位了吗?显现出专业了吗?」在一连串自问自答后,蔡秉融下了一个重大决定:明年要放缓展店脚步,从蹲马步、基本功开始回头练习,好好检讨、深化不足之处,因为他坚信,唯有内部准备到位了,未来才能再创事业高峰。


蛋糕师傅创业 要做蛋糕界的LV

宜芝多在上海颇负盛名,旗下品牌除了宜芝多面包店外,还针对蛋糕、咖啡店、中式糕点、法式甜点等,先后创立「ichido i cake」、「ichido i cafe」、「八十亦」及「堤雅梦」等五大品牌。宜芝多浓浓的洋味与日式风,若是不特别讲,外人丝毫嗅不出一点「台味」,自然不知道这是一家台商设立的品牌。

「我1992年就到上海了,不过,那时算是打工」,蛋糕师傅出身的蔡秉融回想当年受雇到上海工作,「薪水高,是当年选择到上海工作的主因,不过,时间一久,愈来愈发现,懂得烘焙业专门技术的人并不多,有手艺的师傅特别容易受到尊重」,「在台湾,面包师傅很容易被定型,面包师傅彷佛永远只能是面包师傅,但是在上海,那时烘焙业才开始萌芽,面包师傅还可触类旁通,学经营管理、做品牌」。

他笑说,每位蛋糕师傅都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这辈子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1996年,我在大陆成家了,既然自己离不开这里,干脆把梦做大。」蔡秉融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有幸结识不少作广告的朋友,让他有机会把宜芝多打造为一个具有有鲜明特色的烘焙品牌。

「我到上海的时间早,一开始就锁定要切入金字塔顶端的消费客群,而且我打定主意不做代工,因为我相信,品牌才是一条可长可久之路」,蔡秉融以技术起家,一步一步建构出自己的烘焙王国,不过,这条品牌创业路途走来并不轻松,创业没多久,他就吃到选错地点开店的苦头。

一开始,蔡秉融把面包店开在上海徐汇区知名的3C电子商城:美罗城,他的店面就位在美食街,不过,每天熙来人往的客潮,并未为他的店面创造营收,原因是,「把面包店开在美食街实在失策,大家都想吃热腾腾的热食,汤啊面的,冷冰的面包,实在不怎么受欢迎」,「后来我才摸索出,面包店最好开在超市旁,买完东西买面包,才是热销之道」。果不其然,在宜芝多移往邻近的太平洋百货设柜后,果然吸引众多人潮上门。


不时归零 蔡秉融勤学习

「我创业15年,才开出80多家门市店,与多数胆大的陆资企业相比,展店步伐算是相当保守」,蔡秉融这几年稳扎稳打,其中的60多家店集中在上海,其余店面则遍及南京、无锡、苏州、天津、北京、深圳与合肥等地,「大陆幅员广大,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就算上海经验成功了,不一定能在各地复制」,「在大陆做生意,要留意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动,一些趋势还在细微发展时,就必须嗅到了」。

他举例,这几年,电子商务在大陆发展地红红火火,先前的「双11」光棍节,还创造出人民币上百亿元的商机,「宜芝多在电子商务行销上,还需要再加把劲,一些推广用的APP软体,还要赶紧开发」,蔡秉融不避讳提及,运用虚拟网络行销宜芝多,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大陆很多事态的发展,都快得不得了,甚至是台湾望尘莫及的,若掌握不了趋势,很容易被淘汰」。

敏锐、善于自省,是蔡秉融的优点,他表示,从不害怕归零思考,也唯有跳出现状,才能标志出事业高度。读书、到日本或是回台湾考察、散心,更是这些年他用来跳出现状的好方法,「我看的书很多、很杂,很多管理知识,都是从书上领悟到的」,「每一阶段爱看的书都不一样,之前我看了很多如何带人、带心的书,最近则是爱看历史剧」。

宜芝多创立之初,即流露出浓浓的日式风情,不时勤走日本取经,更是他为品牌、商品融入活泼生命的重要法门。他说,在上海留学日本的人很多,宜芝多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学习日本,日本重技术、宾至如归的服务精神,都是可学习之处,「早期,台湾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商店比较少,同业间重叠型很高,反倒是日本,常常可见到不同款、不同特色的商品、商店,每回去日本,都有不少收获」。

他也笑说,日本人做事认真态度可以学习,不过,做生意的那套,摆在大陆,可能行不通。原因是日本人是一个成熟型的社会,制度变迁不大,但是大陆却是一个变动很快的地方,很多制度是边做、边调整。也因此,宜芝多在大陆开设门市店,虽然重视标准化,但是绝不墨守成规,上海行得通的国际化店面设计,来到北京就改走中国风、营造「京味」。


创业重坚持 回过头来练基本功

蔡秉融说,从前展店,多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攻城掠地,不过,明年宜芝多的展店步伐要放缓了,「过去我们把东西做好,让员工穿上漂亮的制服,但是这些都是冰冷的,服务业讲求的感受,是指客人眼睛所及、耳朵听到的,以及感觉到的体验都是好」,「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服务业内涵做出来」。

他举例,王品集团成功之道,就在于把每道服务化为严谨的 SOP,而当服务人员遵守SOP时,又不会硬梆梆,「在SOP中,消费者看到了专业,这是值得学习之处。」话锋一转,他也提到,很多连锁业台商到大陆,往往开了二、三十家店之后,就忘了创业初衷,「大家都知道SOP的重要,但是在你展店到二、三十家时,你的标准化是不是犹如只有一家店时,那样的到位?」

走过快速展店的年代,蔡秉融决定明年要回过头来练习基本功,重视人才培育,不要只顾著网罗人才、忘了育才。他也预期,在经过一、两年的勤练内功、蓄积能力后,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宜芝多再上一层楼的时候到了。

回顾艰辛创业的15年,蔡秉融形容自己就是带著「台湾牛」的精神,欢喜做、甘愿受。他认为,台湾最厉害的就是软实力,「这些好的创意若能与资金结合,继续带到大陆来发展,还是很有用的」,「台湾的服务业真得很厉害,多数的店面都能把服务做得很到位,让人感受到温情」。

正如不少大陆民众形容,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情味,蔡秉融说,很多人都说现在抢进大陆的时机已经过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台湾有最好的人情底蕴,也长于落实服务,「台湾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以及一颗坚持到底的决心」。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他期盼事业能更加蒸蒸日上,台湾经济也愈来愈发展,愈来愈好。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