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橡「点碳成金」打造环保概念

  • 更新日期:109-09-02

中橡「点碳成金」打造环保概念

文/林庭瑶

从南京搭车到安徽马鞍山,紧邻长江东岸,延途山峦起伏,风景如织,偶尔瞥见农夫扛锄下田,颇有山林乡野之感。约莫半小时后,不远处赫然见到巨大钢铁厂,旱地拔起犹如巨龙,原来这里是大陆第7大钢铁基地。

大陆知名的马鞍山钢铁厂旁边,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厂房,设备稍嫌老旧,但四周绿化良好,艳阳高照仍不觉得炎热,令人印象深刻,大门口写著「谦冲致和,开诚立信」8个字,树立著「中橡(马鞍山)化学工业公司)」,朴实之风迎面而来。

厂区外露的弯曲管线,宛如血管般四通八达,耳里传来一阵隆隆声,空气中闻不到燃烧的怪味道,也没有迷漫烟雾尘土,环境洁净感到清爽,有别于碳黑厂给人高污染产业的刻板印象。

大陆投资  采取并购方式设厂 

戴著红色工安帽,厂长谢明宪带著笑容出面热情迎接,被问到工厂外观何以陈旧,他说,主要是该厂并非自己兴建,而是在2000年并购原有马鞍山金星化工的碳黑厂,时间长久在所难免。

令人惊奇的是,中橡这家高污染特质的工厂如何华丽变身,成为拥有环保概念的企业?一般而言,中橡这家公司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台泥创办人辜振甫的家族企业,其次是中橡转投资庞贝氏症孤儿药,在美国上市获利丰厚。令人意外的是,碳黑厂居然还有环保概念。

手上还拿出一只钢杯,里头装满黑色小粉末,谢明宪介绍说,这就是碳黑(Carbon Black),又称为碳烟,是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碳氢化合物,变成极细微碳黑粉,再经与废气分离后,最后形成纯黑粉末。

由于碳黑可增加橡胶制品的硬度、抗张强度、耐磨性及抗撕裂性,所以主要作为各种橡胶的添加剂,尤以制造轮胎最多;另外,因为碳黑颜色极黑、被覆力极强,成为理想的黑色颜料,几乎所有黑色物品都有碳黑成分存在。

由于碳黑生产具有高污染性,生产门槛低,销售价格低,经常因为恶性竞争,杀到血流成河,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微薄;当前,已开发国家大多不愿意批准设厂,而中橡是台湾目前硕果仅存的一家碳黑生产公司。

过去台湾橡胶轮胎业起飞,中橡随之成长茁壮;然而,全世界碳黑供过于求,加上下游客户接连外移到中国大陆,迫使中橡必须寻求新出路。这几年力图转型,中橡执行「走出去」的政策,大陆便是其重点投资区域,马鞍山的碳黑厂便是中橡第一件大陆投资案,而且是采取并购方式投资设厂。

多角经营  分散单一产品风险

此外多角化经营是另一策略,中橡以生技制药等高科技转型,做为事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轴,1991年并购英国一家青霉素药厂,2006年授权庞贝氏症孤儿药在美上市,皆是分散碳黑单一产品的风险。

时序往前推到2000年,中橡看准大陆一家亏损累累的马鞍山碳黑厂,经过长期密集协商,在「冲和诚信、缔造双赢」原则下,最后以人民币9,600万元并购这间厂,进驻马鞍山这座钢铁重镇。

当时,马鞍山碳黑厂年产量仅1万多吨,员工达500多人。中橡接手之后,力行整顿,导入先进流程控管,在短短3个月之内投产,当年生产2万吨碳黑,并且开始转亏为盈,在2001年营业额人民币1.11亿元,纳税金额达人民币901万元,盈余达人民币894.2万元,拯救了一家当地企业,也与马鞍市政府达成双赢。

而中橡在马鞍山厂采取的改革策略是,不断精简人力并导入新技术、新设备,让聘用员工从原先的500多人一下子遽降到100多人,而产量却从2000年的1万多吨提升到当前的10万多吨;即使人力减少,产量依然倍数成长。

受此激励鼓舞之下,中橡更在隔年的2001年,大老远跑到东北辽宁省鞍山兴建第二间碳黑厂,并且有可观的获利数字,令业界刮目相看,也使股价水涨船高。

汽电共生  推广绿色经济概念

中橡从不起眼的碳黑,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厂长谢明宪表示,因为碳黑生产原料多为重油,而且受上游油价影响很大,市场价格不稳定,想要获利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必须开源,其中的押箱绝活就是「汽电共生」。

谢明宪指出,马鞍山碳黑厂的作法,一方面利用马鞍山钢铁厂炼钢的副产品煤焦油,就近作为原料,另一方面投资「汽电共生」设备,收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热能与蒸汽发电,借此循环使用,多余的电力与蒸汽,就卖给大陆电网以及附近厂家。他说「这就是现在大陆政府致力推广的绿色经济概念!」。

 谢明宪表示,由于周遭的石化、化学加工厂制品需要借由蒸汽加热保温,中橡马鞍山厂积极开发副产品项目,例如:柯达造纸、立白日化等几家企业都已洽谈合作方案。

「这还不够!你们在这里感觉到热,代表还有多余的热能没利用到,我们就还有努力的空间!」他表示,现阶段副产品的推广还不是很成功,仅占去年全厂利润约10%,还没有完全开发。未来计划和厂区周边邻居合作,除开发蒸汽外,包括电力、热能发电等都是推广项目。

中橡公司总经理彭雄杰更指出,马鞍山碳黑厂的这一套经营模式,其实是移植中橡在高雄林园厂的成功经验,目前在林园厂的主要获利来源,大半是来自汽电共生厂的盈余,而不是主业碳黑的生产。

点碳成金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至于中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何?彭雄杰指出,今年包括中国大陆、印度市场,都将发展高附加价值的碳黑产品,并加强汽电回收设备;美国碳黑厂也将研发奈米碳管、导电碳烟、超导性碳烟及环保碳烟,其中,奈米碳管及特殊碳烟已进入试产阶段。

对于中橡成长佳绩感到自豪,对未来在中国、印度的投产动能,更是信心满满。彭雄杰指出,印度也在建置超导性碳烟生产线,明年开始投产,预估2013年底、2014年产能全开,产能将大幅增加超过3倍,新增的产能将外销到东南亚。

根据中橡的财报资料指出,中橡目前全球碳烟市占率约6%,居全球第4,其中,在北美市场市占第5,印度市场市占第3,未来几年的重点计划在中国大陆及印度,印度产能将在2013年开出,年产能将扩增17.5万吨,中国大陆今年产能增加28万吨,明年进一步提升至34万吨。

大陆政府强打扩大内需,汽车业迅速崛起,车市火红,中橡为搭上大陆汽车市场急遽扩大的列车,加紧跟进轮胎需求大增的市场趋势。彭雄杰指出,第3家碳黑厂也即将在今年成立,中橡计画今年在重庆投资5亿元,建立年产量11万吨的重庆厂,提供合作伙伴正新轮胎的生产原料需求,也将提供大西部相关产业的需求。

一家传统的台资化工产业,成功在马鞍山复制了台湾的成功经验,透过并购切入大陆市场,扭亏为盈,更扩大规模,可谓「点碳成金」,转型成为切合大陆主打的绿色经济产业。抢近十二五规划,进军大陆市场,赚取中国大陆内需的趋势财,中橡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典范。

中橡小档案


成立时间


1973年


董事长


辜成允


总经理


彭雄杰


资本额


54.92亿


主要业务


生产橡胶级碳黑、特殊碳黑


工厂分布


高雄林园厂、大陆马鞍山、大陆鞍山、印度厂、美国厂



资料来源:公开资讯观测站



中橡公司大事记


1973


辜振甫、林柏寿等人发起筹建碳黑厂,与美国碳黑公司签订专利合约


1975


完成高雄林园厂


1986


股票上市


1991


多角化经营,并购英国一家青霉素药厂


1995


并购美国碳黑公司


2000


买下大陆马鞍山金星化工公司碳黑厂,成立中橡(马鞍山)化工公司


2001


买下辽宁省鞍山市化工二厂,改组成中橡(鞍山)化工公司


2006


授权庞贝氏症孤儿药在美上市


2010


投资设立中橡(重庆)碳黑公司


资料来源:中橡官网


资料来源:中橡官网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