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飞向蓝天 航向未来─两岸「大三通」 文/徐银矶《交流杂志98年2月号第103期(历史资料)》

「江陈会谈」在台湾「热」与「闹」结束后,海峡两岸两会正式签下历史性的「大三通」协议。在两岸交通运输交流正式「截弯取直」的各项协议中,最为人所关注的,自然是海空运三通之后的种种现象;虽然「大三通」过程中仍有诸多不圆满之处,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两岸三通这条路不但已是必走之路,更是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大道。

  两岸「截弯取直」交通运输不再绕路

  俗称「大三通」的两岸平日客运包机与货运包机,在客运部分,台湾维持八航点,大陆增加至二十一个航点,每周往返班次增至一百零八个;货运部分,台湾有桃园机场与高雄小港机场二航点、大陆则为上海浦东机场与广州白云机场二航点,每月共飞六十个往返班次。海运部分,则是两岸共七十四个港口全面开放直航。   两岸大三通之后,周末包机扩大为每周七天的平日包机,班次增加三倍,飞航路线也截弯取直,这样的开放对于两岸交流上的效益已然显现。   以过去桃园飞上海为例,由于必须经过香港等地转机,所需时间往往长达五、六小时,而七月份周末包机开办后,桃园至上海的航程缩减为二小时二十四分(仍须飞经香港飞航情报区);十二月大三通正式启动后,飞航路线得以截弯取直,桃园至上海只需要八十二分钟。   平日直航包机上路后,对航空公司而言,两岸包机的成本将可大幅下降,获利率也较高,两岸飞行时间大幅缩短,两岸往来的旅客人次势必会大幅增加,未来飞行班次若能进一步开放,甚至能够争取到两岸航线成为固定航线,以及中国大陆开放第五航权,效益更可期。   除了客运直航外,货运包机直航也正式开放,由于中国大陆已是全球的生产工厂,两岸往来的货运量可观,未来若货运包机班次能够进一步开放,效益也可期。   在海运业方面,在两岸大三通、海运开放直航后,未来国内航商驶往大陆各港口毋须再湾靠石垣岛。以基隆港到上海为例,航行时间可节省十六个小时,我方航商估计每年可节省靠规费及燃油成本共二十多亿元,两岸互免海运所得税成本则约二十五至三十亿元。   二○○九年受到全球经济景气疲弱的影响,海运业景气转差,运价下滑压力不轻,短期内虽将削弱两岸直航的利多效益,不过,长期来看,国内航商在突破以往无法直航的限制后,将可以与其他国际级的航商到中国大陆市场公平竞争,尤其中国大陆身为全世界的生产工厂,市场商机可观,以台商优异的揽货能力,长期发展应值得期待。

  两岸分治多年,「大三通」正经历磨合

  两岸分隔一甲子,分治使双方制度不同,处事价值歧异,三通之后仍有许多必须磨合之处。因此,在三通初期造成了一些诸如包机效益不如预期、双方旅客去多来少等现象,都需要两岸共同克服。   对政府来说,两岸大三通的路,并非在「江陈会谈」之后就走完,而只是一个开端。根据最新统计,去年陆客来台的人数总共有三万九千多人,比前年成长百分之七点三一,而且在政府大力推动陆客来台观光下,预估今年春节假期,陆客来台人数将超过一万人以上。侨委会也指出,大三通带动久违的海外台商、海外华侨「回流置产潮」。   在学界或产业界,也对两岸三通抱持期待。前台北市民政局长、社会观察家林正修即表示,「借由直航的力量,将台湾西部与大陆沿海做连结,这两股力量的结合就变得非常惊人。」   大陆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沿海地区占了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而台湾是世界第十八大经济体,西部地区则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GDP。这两大经济体一旦遇合,威力绝对是可以想见的。   台湾的高铁已经完工,而大陆的京沪高铁目前也部分路段开通,全线在二○一三年完工后,将连结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串起沿海精华区。将来,不只陆地上的城市距离被拉近了,就连隔海的城市距离也被拉近了,这才是直航所造就的最大影响。   过去因为政治上的分隔,让两岸交流困难重重,大三通之后,许多人力与成本的节省,都可以立竿见影地被看见。以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两岸空中直航截弯取直、不再绕经香港,光是时间与成本每年至少可以省下五十亿美元。而新华社更是预言,一旦高雄港成为华中与华北市场转运中心,一年商机将超过一千亿新台币。

  两岸后续谈判,「对等」是关键

  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曾在十年前预言,高雄港将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但因为这几年政策的停滞,使得高雄港被釜山、上海、深圳、宁波等港口超越;如今两岸三通,高雄港每年运转量可望增加到一百万个标准货柜,大前研一的预言,或许在未来几年得以成真。   台北松山机场也因直航重现生机,二○一○年还将重回国际机场的行列,与东京的羽田、成田机场对飞。交通上的便捷,可能让更多台商将总部迁回台北,将工厂留在大陆。   因此,未来的「江陈谈会」,期待是两岸三通的后续谈判机制,前述在对等公平的谈判机制,重点就在对等的环节上,而这个对等的基础则是要双方对产业市场机制有了认同的共识,也就是说,两岸之间在对于三通后续的事务性谈判中,以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为核心考量,撇开政治立场的意识形态框架,如此两岸共建的三通架构,必将益加顺畅,而三通服务也能造福两岸所有的人民。〈本文刊于98年2月「交流」杂志第103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