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二○○九两岸关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文/高辉《交流杂志99年2月号第109期(历史资料)》

  二○○九年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继往开来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回顾二○○九不能不从二○○八开始。

一、从二○○八到二○○九
  二○○八年影响两岸关系最深远的一件事,应该是台湾三二二的大选,其中包括公投和总统大选,如果说三二二公投案的结束,是两岸恶劣关系的结束,那么三二二马英九总统的当选,则是两岸和善关系的开始。
  马总统在五二○的就职演说中,对两岸关系提出了重要纲领,他说:「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这是两岸关系从剑拔弩张的阶段转向和平共荣的开端。马总统重申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这是其后两岸恢复制度性协商的政治基础。马总统也务实地提出「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是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紧接著海基、海协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后,开放包机直航与大陆观光客来台、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北京奥运,以及空运、海运、食品安全与通邮等四项协议的签署,乃至连战先生出席APEC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都是两岸双赢的具体实践。当然,两岸关系在台湾及国际间一向有其敏感性,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大方向的改变诚非易事。所以马总统也特别强调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这其实也是两岸关系稳健发展的保障。
  马总统的就职演说可以说是两岸政策的基本纲领,开启了两岸的良性互动,让二○○八年的两岸关系展现了让人目不睱给的精采发展。尤其在和平共荣的开启上,台湾不再是「麻烦的制造者」,反而进一步成为「和平的缔造者」,这是二○○八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八为二○○九的两岸关系提供了什么基础?二○○九的两岸关系要如何开展?马总统在二○○九的元旦讲话中提出,在过去一年,两岸关系正式跨入经贸关系全面正常化的阶段。二次江陈会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实现绝大多数国人盼望多年的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的「大三通」。维护台海和平与引导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应该是朝野政党共同的努力方向。「大三通」能够顺利启动,也得力于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小三通」及「假日包机」政策。「大三通」之后,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将日益密切,两岸民间交流也将更为频繁,这对台湾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台湾不仅应借此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要在两岸经贸关系日益深化之际,积极维护中华民国的主权与台湾的尊严,同时也要有效发挥自己在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特质,让台湾对两岸关系的长期发展,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
  当然,两岸关系不会只是台湾单方面唱独角戏,大陆方面是构成两岸关系一体两面之另一面。自然有其重要性。

二、胡六点
  二○○八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二○○九则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中共对于周年一向很重视,著重对于其历史意义探讨回顾,以策励未来。在两岸关系上与此同步的周年,则是中共和美国建交三十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结构性地改变了当时的两岸关系,也可以说,两岸关系从冷战时期进入后冷战时机。中共的对台政策因而有重大的转变,其纲领性的文件就是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告台湾同胞书》的历史意义在于中共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争取」的意思就是尽可能以和平方式来统一,反过来说,就是尽量避免用非和平方式来统一。较之于之前的「武装解放」等用语,是比较有后冷战的意义,用中共自己话来说,就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重要的主张有「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开展经济文化交流」、「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等。这些主张历三十年不可谓没有进展,但在二○○八一年之中,则可称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故恰值此三十周年之际,中共把握了这个很有意义的时机点,在二○○九元旦到来的前一天,举办了盛大的纪念座谈会,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根据中共国台办主任王毅的说法,「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由于内容中有明列六点意见,所以媒体简称为「胡六点」。
  胡讲话当中有一段重要内容:「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这段话的「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很明确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继承,而「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则是《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务实创新。这给予二○○九年的两岸关系一个新的表述: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而这正是二○○九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中关键一年的主要因素。

三、两岸双方的政策互动
  两岸关系的双方,一方以马总统的就职演说为纲领,一方以胡总书记讲话为纲领,在二○○九年的互动交织中,有交集共识的部分,自然就容易有进度和成果,没有交集或有矛盾的部分,项较之下,自然就没有进度或推展较慢。所以两岸也都同意两岸闗系的发展要「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
  除了纲领性的讲话或文件外,两岸也都各有十六字方针,台湾方面是「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而大陆方面则是「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此当中分析起来,自然也是有交集、有歧异。交集是双方都希望搁置争议、达到双赢。岐异的则是台湾希望「正视现实」,很明显这有表达中华民国事实存在的意义,至于大陆一贯要求的和平统一,台湾则以「开创未来」保留想像的空间;而大陆以「建立互信」为前提,就是希望台湾能释出比「九二共识」更进阶的表态,使两岸关系能有符合中共政策目标的更稳固的政治基础,这样大陆内部对于台湾未来的走向才能建立较强的信心。另一方面,「建立互信」也可以解读为希望台湾对于大陆的稳定和发展能更有信心,能以认同中国为荣。至于「求同存异」则可能稳含有「一国两制」的精神,但保有更弹性的空间。这些可能的歧异,由于有「搁置争议」的共识来约束,所以也是考量双方互动的观察点。
  总体而言,到二○○九年底,在上述的双方政策互动下,两岸总共签署十二项协议,包括两岸直航、直接通邮、陆客观光、金融合作、食品安全、船员劳务合作、商品检验认证、农产品检疫检验、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等等,成果相当丰硕。对台湾而言,两岸休兵的缓和氛围,不仅为两岸带来有利发展,也延伸到国际舞台,包括台湾参与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政府采购协定(GPA)、世界卫生大会(WHA)等都有进展。两岸关系的缓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的肯定,连带增进中华民国与主要国家间的互信,打开深度交往的大门。
  马总统在二○一○年元旦总结过去的成果时就指出,在国际社会中,台湾象征的意义,除了「自由」、「民主」、「繁荣」以外,又增加了「和平」一项。从前许多国家回避台湾,深恐卷入两岸对立,如今两岸和解,他们开始愿意与我们商谈免签证待遇或避免双重课税协定,也有更多国家愿意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及其相关活动,这些都是两岸关系缓和的附带效果。

四、两岸皆逢一甲子
  中国人对于六十年一甲子是很看重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共建国,但同月廿五日就受挫于金门古宁头,所以当中共在二○○九庆祝共和国六十周年时,对中华民国而言,则是古宁头战役六十周年纪念日伴随到来之时。马总统特别到金门参加古宁头战役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出席古宁头和平纪念广场揭牌剪彩典礼。马总统致词时表示,古宁头大捷开启了两岸六十年隔海分治的历史格局,也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政经制度,在全球冷战的大环境及台海对峙的小环境中,各自进行划时代的大实验。
  对一九四九的中共政权而言,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存续是为「台湾问题」,胡六点讲话中就指出:「自一九四九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台湾问题」是两岸政治定位最困难的部份,因为任何一位中华民国的国民都没有权利放弃中华民国,马总统在二○一○元旦讲话中,特别指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政府恢复两岸协商,始终坚守对等、尊严的立场。」而且强调「台湾也早已成为主权在民的民主社会。……两岸政策必须受到国会与舆论的监督,并向人民负责。任何攸关人民福祉的两岸协议,政府一定虚心听取各界意见,加强与在野党和人民沟通,以寻求共识,争取支持。」
  所以「台湾问题」一甲子,要如何解决?马总统在古宁头和平纪念广场揭牌剪彩典礼致词时指出,面对和平的曙光,我们要以协商、和解的态度来面对,希望在未来两岸能发挥中华民族最大的智慧,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必需是和平的方式,这是我们今天在这里为和平广场揭幕最重要的目的与原因。

五、二○○九向前行
  回顾二○○九,两岸有许多进展,有的已开花结果,有的才埋根生芽,解决了一些老问题,生出了一些新问题,但总体而言,二○○九之后,两岸关系应该会为中国人展现智慧提供更多机会!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