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闽南建筑风貌与天井窑院寄情 文/钟永和《交流杂志99年10月号第113期(历史资料)》

人的生命动静是空间,空间是可以有形于外,无形在内,只要是人对空间,必然有无限体现,酝酿出人类无止境文明现象。静之形内、动之形外,室内户外空间不同,居住建筑给人们起了很大生活作用,因此建筑是很重要的生命空间。
闽南建筑
传统的闽南建筑有著多元的素材,它不仅表现在各种建筑构件的变化,更重要是亦能合成外来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合到闽南的建筑文化当中,至今台湾散落在乡间农村的古民居建筑已不多。犹记一九七六年代在南部服役,每逢假日就到乡村寻访古厝,那时所谓:「台湾古厝」、「闽南建筑」处处可见。屏东佳冬萧宅、高雄美浓客家民宅、台南麻豆林家花园、台中雾峰林家,这几处算较具规模,保存又完整的闽南风格建筑。除此之外,乡村到处可见台湾的农村古厝。
到了一九八○年时个人从事人文摄影,以乡城素描为主题,摄影台湾乡城风貌,也记录古厝的建筑景观,已没有我服役时的完整。此时台湾经济起飞,许多乡村年老失修古厝,也因建筑业蓬勃发展而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公寓式建筑,拥有历史年代意义的家祠、花园、三合院、四合院等,规模较完整才保存下来。
人文存念
生命岁月、时空更迭,人间事物不免有些离别,但最终寄情的是一份感念。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有著许多独特之处,屋檐上的「水车堵」,屋檐下的「鸟踏」,墙上「出砖入石」,屋脊上的翘脊曲线优美,十分清秀,给人一种腾飞的感觉,和北方民居建筑上屋脊那种庄严、平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传统闽南建筑文化是工艺文化,木雕、彩绘、石刻、透雕、泥塑、剪贴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看是一堵雕刻著山水花鸟图案的木窗棂,但认真一看其中却隐藏著一副精美对联,诗情话意尽在其中。
走进闽南建筑,彷佛踏入民俗工艺的殿堂,在寄情和感念中,有悠悠历史文化价值。古厝对人生活居住空间的合理安排,尽显祖先的优雅与智慧,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维护保存。需知台湾的闽南建筑,可以扩大我们的生活情境,或为现代人的文化阅读空间,吸引起世界各地建筑迷探访,为人类留下弥足珍贵的建筑文化资产。
天井窑院
与闽南建筑相较,大陆黄土高原的天井窑院别有一种风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
窑洞建筑依地势而异,有平顶、靠崖和天井三种。平顶式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垒砌而成;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的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成形。而天井式窑洞︱俗称天井窑院,则是在平地挖深七至八米,宽三.二至三.五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在坑的四壁凿挖八至十二孔窑洞居住。去年五月个人初探天井窑院已是一种奇遇,今年二月春节期间再度造访,又是另一番景象。白雪纷飞,窑洞景观不同寻常,霭霭银白世界,让人亲身体验到天井窑院夏季、冬天,截然不同的风情。
在河南西部的陕县、三门峡市湖滨区和渑池县的部分乡村,随处可见天井窑院。以陕县的西张村镇庙上村为例,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住在这种宅院里。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摄氏十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二十度左右,「天然空调,恒温住宅」。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无怪乎,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