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大三通 往来真便利 文/杨崇正《交流杂志100年6月号第117期(历史资料)》

一、理顺两岸关系上层建筑,重启两会制度化协商

  时光匆匆,自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马总统就职迄今,已届三周年。马政府上任三周年来在两岸政策方面最大的成就之一,即为两岸终于实现全面大三通,不仅强化产业竞争力,也深化民间来往便利性。

(一)马政府就任与两会重启协商

  两岸全面大三通之实现,得来不易。二○○八年三二二总统大选,台湾第二度「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于上一阶段紧张冲突之氛围中,出现和平发展的转机。所谓「上一阶段」系指陈水扁政府执政之八年期间,尤其是第二个任期中所提出的「一边一国论」的重大影响。

  其后,二○○八年四月中旬,在大陆海南省举办「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副总统当选人萧万长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了「萧胡会」。二○○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北京与胡锦涛举行了第四次「连胡会」。这些高层会谈传达友好交流信息,建构了新一阶段的和平发展氛围。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马英九就任总统,政府团队成军。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之氛围下,海基会、海协会协商机制重新启动。

(二)江陈一二三会与迈向海空运直航

  二○○八年六月中旬,「江陈一会」之北京会谈,促成「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及「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两会签署之《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使两岸空运交通由「节日包机直航」(一年四次)进展到「周末包机直航」(一年五十二次),并于二○○八年七月初开通。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至七日,在台湾内部反对党纷纷扰扰之环境下,「江陈二会」台北会谈签订了包括两岸海空运直航在内的四项协议。与海运直航有关者,即为《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与空运直航有关者,即为《海峡两岸空运协议》。

  在海运方面,依约定自双方签署后之四十日内(即二○○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生效,双方政府之主管机关分别于二○○八年十二月上旬公布了相对应的行政管理法规。两岸海运直接通航之货运(物流),终于在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首航。两岸海运包括货运、客运方面,均正式迈入直接通航阶段。

  空运方面,也在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起,展开「两岸平日包机直航」(两岸常态包机直航),此时虽尚未进入「定期班机直航」阶段,但也算是初步迈入直接通航阶段。其后,到了二○○九年四月「江陈三会」在南京又签订《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于是「两岸定期班机直航」终于在二○○九年九月初开通,真正迈入两岸空运直接通航阶段。

(三)理顺上层建筑氛围,带动经济基础发展

  马政府上台之第一年,由二○○八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之大约半年期间,何以能快速促成两岸迈向全面大三通之海空运直航?其重点即在于,首先由理顺两岸关系之「上层建筑」著手,而其基本即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次而带动两岸两会(海基会、海协会)恢复制度化协商,开通了两岸大三通之海空运直接通航,进而带动「经济基础」产业面、民间交往面之深化交流与合作,为未来「黄金十年」两岸之「和平与繁荣」迈开第一大步。

二、两岸大三通海空运直航对我国产业经济之意义

  对两岸「大三通」中最具关键性功能的海空运直航而言,若由一九四九年因国共内战而形成两岸分治时起算,已达六十年之久。若由一九七九年元旦,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希望推动两岸「三通四流」起算,亦历三十年。若由一九八七年底,蒋经国总统开放「对大陆返乡探亲政策」,进而带动的三通直航之实质需求产生起算,也有二十年。

(一)确保产业竞争力,避免「边缘化」危机

  两岸海空运直航对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而言,其实是将过去长时间被迫「断链」的供应链重新接回,其重要性就如同一九七八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达成了中国大陆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再度接轨。

  换言之,两岸海空运直航,对台湾当前之意义有二。其一,弥补了过去长时间未直接通航下的供应链缺口,并确保未来的产业经济竞争力(包括台商制造业、贸易业、流通业与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关一、二、三级产业)。其二,两岸海空运直航,使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之大潮流中(如:东协+1、东协+3、东协+6),避免了被「边缘化」的危机。

(二)对一般产业、人民往来、海空产业之主要作用

  海运直航之作用,包括⑴物流、贸易方面,使两岸间贸易(商流、金流)之物流成本降低,便捷、省时、安全。⑵客流方面,以邮轮、客轮为运具,可以促成邮轮观光休闲市场之发达及台湾发展国际邮轮港(例如:基隆港)。

  空运直航之作用,包括⑴物流、贸易方面,主要是促成台商高科技产业在全球市场之竞争力,其次是台湾农产品、水产品在拓销大陆市场之竞争力。⑵客流方面,促成两岸间人民往来之便利度、成本降低、时间节省等;对商务客而言,增加业务竞争力;对观光休闲客而言,直航更是必要之配套。

  另一作用则在海空运产业、海港空港产业、相关物流周边产业之发展契机。

(三)主要效益归纳

  1.直接降低两岸间贸易(台湾出口至大陆、大陆出口至台湾)物流之运输时间及运费成本。对台湾的贸易业、流通业及各行之制造业均如此。

  2.增加大陆台商企业生产之「中间产品」(半成品)或零组件运回台湾执行「后段加工」(深加工)再外销全球市场之诱因,有助于提高产品报价,并改善贸易条件。惟运回台湾之「后段加工」,我方政府应有相关的政策、法规配套,例如利用现有「自由贸易港区」、「加工出口区」,成立专为台商回流(鲑鱼返乡)服务的「经贸营运特区」方案,区内有外劳引进、租税减免等实质优惠。

  3.有助于高附加价值产业之核心竞争优势「根留台湾」,并强化以台湾作为连结全球市场的加值服务及制造研发基地。

  4.海空运直航后,台湾成为台商全球总部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台湾成为跨国企业(MNE)区域性营运总部(例如:亚太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的可能性也提高。二者均能促进台湾中、高阶管理/技术人才之就业机会与生涯发展空间。

  5.促进两岸产业合作与「策略联盟」之组成。两岸相关产业界可合作推动自订「标准」,以摆脱过去只是标准、规格「追随者」之产业链中较低价地位,共同努力登向「微笑曲线」之左上角,同时亦有利于台商利用大陆市场,自创品牌行销,努力登向「微笑曲线」右上角。(编按:「微笑曲线」系指一条说明产业附加价值的曲线,横轴由左至右代表产业的上中下游,左边是专利与技术,中间是组装与制造,右边是品牌与服务;纵轴则代表附加价值的高低。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附加价值低,左右两段位置附加价值高,因此整个曲线像是一个微笑符号)

  6.有利于台商以我方港口及其附近相关「园区」为基地,以大陆市场为腹地,发展台湾海港、空港,成为亚太区域内之国际物流枢纽港。

  7.直接为高雄港、桃园国际机场在内的所有两岸直航口岸及其所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商机。新商机之创造,系以人流、物流、金流、商流、信息流等之直接往来为基础。

  8.借由两岸海空运直航之「搭桥功能」,台湾一、二、三级产业中之各行业、各企业均有可能与陆商、港商、外商开展更多新商机与新「商业模式」。

  9.加强两岸初阶、中阶、高阶之业务/管理/技术/研发人才之交流机会,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更大的生涯发展空间。

  10.在大陆方面,二○一一年「十二五规划」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调整结构」为其三大政策,两岸海运空运直航已运作成熟之各种服务,有助于台商、台湾精品拓销大陆一二三级各级城市市场。

(四)两岸「一日生活圈」凭藉空运直航已然成形

  如以台湾与大陆长江三角洲间为例,台北/上海空运直航约一‧五小时,在台北松山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直航后,节省之时间更为明显。就资讯通讯科技(ICT)产业为例,其两端分别连结软体与硬体基地,共同增强双方竞争力。松山机场与日、韩开通了东京、首尔之城内机场直航,形成「东北亚黄金双航圈」,桃园机场在机场捷运未来完工后,台北/台湾连结亚太、世界几乎无远弗届!两岸「一日生活圈」已然成形。

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

  总结马政府执政三周年来之重大成就,主要在于稳妥处理两岸关系之「上层建筑」,使之走向两岸共同和平繁荣格局。两岸关系之和平发展在国际上,也促成了东亚地区战略安全之相对稳定格局。台湾不再是过去陈水扁政府执政八年期间「麻烦制造者」角色,而是「和平促进者」与「负责的利害关系者」角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两岸「经济基础」之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其中又以二○○八年十二月中旬开通的两岸大三通海空运直接通航为关键。在「两岸大三通,往来真便利」之形势下,二○一○年六月两岸又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为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与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又推进了一步,也为台商参与大陆「十二五规划」之「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转型契机。

  自二○一一年到二○二○年,对两岸而言,均有各自之「黄金十年」大规划。马总统自二○○八年就任以来,即提出「黄金十年」规划。大陆方面,今年(二○一一年)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二○二○年为其成为「中度发达国家」之年。马政府执政三年以来,两岸关系之「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发展走向,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两岸共同「黄金十年」之美好愿景,仍有待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以期促成。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