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以扩大两岸交流为基础促成台湾布局亚太及全球—马政府两岸政策成果三周年评析 文/蔡练生《交流杂志100年6月号第117期(历史资料)》

全新的两岸关系创造两岸和平红利

  二○○八年以来,马政府以「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定调出两岸政策的基本立场,扩大对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恢复双边经贸关系自由化与正常化,两岸关系可说开启全新扉页。

  具体来说,自二○○八年六月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后,双方以正式协商管道,作为双方互信与良性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两岸总共签订了包括等十五项协议及达成一项共识,包括海空运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共同打击犯罪、关税减让、智慧财产权保护等,涉及的层面包括经济、贸易、投资、金融、教育、文化、观光及社会等各方面,逐渐促成两岸更多层面的交流,创造两岸的和平红利。

  在两岸建构的多项协议及交流平台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两岸自此建构出一套经济协商及对话的制度化机制,再加上开放陆资企业来台投资,两岸经贸逐渐朝向正常化发展,促使两岸产业将因互补及合作建构有效的分工体系;换言之,两岸关系的改善及发展,不但强化了台湾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战略地位,并构筑出台湾经济发展的新利基。

两岸关系稳定下台湾总体进出口显著增长

  今年是马政府两岸政策落实的第三年,也是ECFA启动的开始,由台湾进出口的数据来看,这几年台湾的确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据统计,二○一○年全球出口总额达一五‧二四兆美元,年增二二%,其中台湾较前(二○○九)年成长三五%,名列全球第十六位,排名前进一名。出口国以大陆为主,出口金额达一一四七亿美元,年增三七%;另对东协六国的出口则达四一三‧六亿美元,年增三七‧二%。

  进口部分,台湾进口金额总计二五一二亿美元,年增四四%,全球排名第十七名;主要进口国前三名依序为日本五一九‧二亿美元、大陆三七五‧七亿美元及美国二五三‧八亿美元,年增率各为四三‧三%、四七‧一%及三九‧八%;对东协六国进口金额二八七‧八亿美元,年增四五‧六%。

  从上述统计得知,台湾不只外销至大陆的贸易量持续成长,对美、日的贸易量也有显著增加,特别对东协的贸易量更是大幅提升。ECFA启动关税进一步降低后,台湾与大陆及亚太各国将有更多的经贸往来,也将带动台湾更多的出口,为台湾创造更多的利益。

  进一步来说,在两岸经贸正常化的基础上,台湾在国际上逐渐开创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包括透过多边或双边经贸会议,与其他国家争取洽签FTA;除此之外,这三年以来,国际上给予我国国民免签或落地签待遇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二○○八年初的五十三个达到一百一十三个,成长了近一倍。显而易见的,稳定的两岸关系,除了加速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也为台湾连结亚太、布局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岸产业界创造新机遇

  马政府的两岸政策促成了两岸关系的稳定,同时,也为两岸产业界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台湾企业借此找到新的成长动能

  大陆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也是顺差来源地区。随著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如何参与大陆内需市场,已成为全球企业亟待思考的课题。对台湾来说,过去三十年来台商投资大陆,不但为大陆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心力,更扮演两岸经贸的交流的先锋。在大陆内需市场成为全球企业兵家必争之地的此刻,具有语言、文化及地利之便的台湾企业,在过去三十年来的基础上,将更有机会借由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局势,再创成长的另一波动能。在ECFA已经启动的今日,再加上东协市场的整合,台商更可朝区域化的分工布局,让资源能更有效的整合与配置,以大陆市场为基础,跨足亚太地区,布局全球,让台湾的经济实力能透过企业的全球发展不断向外延伸,建构台湾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贸枢纽的地位。

(二)台湾企业可利用两岸局势进行产业分工

  二○○八年以来,随著大陆经贸政策的转变,高劳力密集度、高污染、高耗能源产业逐渐不再是大陆招商引资的重点,因此,许多台商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并透过政府鼓励回台投资的政策,进行两岸产业布局及分工。根据统计,从二○○八年五月到二○一一年二月为止,台商回台投资累计超过三百一十六件,金额达三十三亿美元以上(新台币一○六三亿元)。同时,对大陆开放投资后,陆续多家在大陆经营有成的台商,考量台湾资本市场相对健全稳定,选择回台上市。光是在二○一○年,台商回台投资金额就高达新台币四百多亿。今年因ECFA早收清单已正式生效,对于台商回台投资具有推波助澜的效益,台商可借此设立营运总部,让台湾成为全球布局的基地。

(三)陆资来台投资可创造两岸共赢

  自二○○九年七月一日以来,陆资企业已可正式来台投资,累计去(二○一○)年开放项目已达两百四十七项,政府以正面表列的方式,循序渐进推动陆资企业来台投资兴业。

  分析现阶段已来台投资的陆企结构,新台币一亿元以上的投资案超过半数都与台商有关,说明两岸企业正适时地运用投资环境的改善,寻找两地的商机,共同开创可行的合作模式。例如:京东方买下大同集团旗下的美齐公司,以及冠捷与英业达合资成立英冠达,显示台湾企业是陆资企业重要的咨询对象及合作伙伴。举例来说,去年年底北京控股旗下的京泰集团与台湾耐斯集团合作,计划分别在两岸成立子公司,除推动爱之味进军大陆冷饮市场,京泰也将燕京啤酒、红星二锅头引进台湾。从这些例子来看,可以了解到陆资来台投资,不但可以促成台湾企业更大幅度的参与大陆市场,更可以让陆资企业学习到台湾优质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借此提升其企业水准,共创两岸企业合作双赢,对两岸的良性发展,更具重大意义。

(四)两岸ECFA生效后台湾经济战略地位提升

  最后,两岸ECFA生效后,日本同样面对今年起韩─美、韩─欧盟FTA生效所造成影响,开始考虑以台湾作为进行产业链分工布局的据点。近来由于日圆攀升及日本强震等因素,日本企业重新流行「异地分散投资」概念,加速不少在台投资案落实。今年年初,全球最大太阳能薄膜商东丽,考量ECFA已经把光学级保护膜纳入早期收获免税清单项目,已来台生产光学级保护膜,预估超过新台币二十一亿元;其他包括古河电工、JSR、东海制纸等日厂,也表示将来台投资。日商来台设厂汇入资金,也会带来相关的技术,有助于台湾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借此,台湾更有机会连结亚太,作为经贸枢纽及创新中心。

两岸经贸正常化最终有利于台湾民众

  两岸经贸交流的效益不仅表现在官方的统计数字,也逐渐让一般民众逐渐「有感」民生经济上的实惠。

  以观光为例,自政府于二○○八年七月开放大陆人民直接来台观光,到今年一月底止,累计已有一百八十八万余人次大陆民众来台观光,估计带来超过新台币九百二十亿元的观光收益及商机,有效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让金融海啸后的台湾不但没有如欧美国家一样陷入停滞的经济成长,反而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成长能量。举例来说,ECFA签订之前,台湾凤梨酥原先平均每年约卖二十亿元新台币,去年达到新台币二百五十亿元,若陆客自由行启动之后,其为台湾观光、旅游产业带来的助益,及其连动带来的经济加乘效应,相信将为台湾经济乃至各方面的整体提升,创造一个新的契机。

  综上所述,两岸维持良好的互动与经贸合作,不但有利于台湾跃身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济枢纽及台商营运总部的战略位置带来良好的契机,更实质地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创造了活泼的动能。

以软实力创造后ECFA时代台湾新荣景

  ECFA可以说是马政府两岸政策的重点,在ECFA所建构的经济全球化情势下,台湾虽会增加新的发展契机,但势必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如何善用ECFA契机、布局全球,将是台湾产业必须思考的课题。

  我们相信,后ECFA时代台湾的出口,将是台湾人的脑力结晶、创意、文化和服务。也就是说,台湾应透过软实力的掌握创造品牌,并利用品牌行销将台湾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到大陆乃至于全世界,极大化自由贸易的效益,以掌握品牌善用大陆广大的市场和生产量能,而这才是台湾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更进一步来说,以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教育及开放思想为基底所建构的台湾,其人民的素质及产业的活力、创新能力,都具有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台湾应当善用ECFA契机,透过两岸产业的分工合作,发挥台湾的人才、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势,让台湾成为台商、外商的研发中心,开发高技术、关键技术与零组件,并利用早收清单的关税调降让台湾从事高附加价值制造,借此促使产业升级。与此同时,政府应思考如何创造台湾产品更高的价值,创造及提升台湾品牌在全球的竞争力,为台湾经济再创荣景。我们相信,两岸惟有透过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朝向经贸正常化发展,促进彼此间产业的优势互补,让两岸能够创造「1+1大于2」效益,为台湾创造最大的利益。相信,这才是人民之福,也才是马政府开放两岸政策的真正目的!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