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陆客趴趴走 看见美丽台湾—两岸人民正式展开双向观光旅游有感 文/沈冠亚《交流杂志100年6月号第117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台湾地处太平洋岛链中心位置,无论是海空交通的枢纽地位,或是民主运动的前导地位,甚或是自然界物种及生态环境多元演变、世界最大族群中华民族的衍生及历史文化传承等,都使得台湾在世界发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台湾发展观光的最佳利器。


两度公开呼吁开放陆客来台 

  由于大陆与台湾同文同种、一脉相连,彼此人民间存在若即若离的关怀与好奇心,因此想进一步接触及探索是很自然的事情。加上自一九八七年开放大陆探亲、联姻、旅游及同意台商登陆以来,台湾人民来往大陆已超过四千五百万人次,年龄层也逐渐下降。单方面、单向的交流,一则无法对台湾观光旅游、地方经济、交通事业创造利益,再则也易造成大陆人民根据片面之道听涂说而对台湾有所误解,甚至无法对台湾的历史演变过程、文化成长经历、族群民俗特色、居民未来愿景、台湾发展策略,以及两岸如何携手迎战国际竞争等等,有清清楚楚的认识。

  二○○六、二○○七年两次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本人均有幸在大会中被安排发言,也趁机大声疾呼争取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我根据三十年来从事台湾观光事业的经验,提出种种看法与建议,如:成立跨部会之专责机构与对岸进行磋商交流与推动;互设办事处以掌握快速有效之资讯、加强行政效能;公布首批开放赴台的大陆游客申办流程;公布首批开放之港口及航班安排办法;公布承办旅行社之条件及规范;赴台旅游业务接受报名之游客条件与程序;公布周末包机实施草案;公布定点定时专案包机及因应现实发展所需之平时包机之可行性等。

  笔者更建议开放投资台湾观光旅游产业,以共同做好两岸人民的旅游工作,并让全世界观光客将台湾作为进入大陆旅游之跳板。尤其当时正逢二○○八年奥运举办在即,台湾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接待大陆游客,甚至欢迎参加奥运之国际观光客过境,并兼顾日益兴盛的台湾本地旅游市场,该如何增添观光设施?如何更新观光设施?如何加大观光产业投资及人员培育养成?如何使国人都能体会观光对振兴国力的重要性?凡此种种,在整体世界经济成长偏重亚洲,更倚赖中国大陆的情势下,唯有两岸携手共同合作,才有机会面对国际挑战,共创互利双赢。


开放陆客来台届满三年成效渐显


  本人于两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所言种种,在二○○八年七月正式开放陆客来台后一一印证与落实,也带动了国人及其他国际人士对台湾旅游的重视,更产生群聚效应,促使台湾成为丰富精采的观光之岛。在游客足迹遍及全台湾的情况下,快乐度假及享受美食、购物的风潮对各行各业均普施甘霖。更有甚者,国际知名品牌之产品,也已打造台湾成为销售推广之最佳平台。我们看到国际商务及旅游人士来台数量日渐增加,在任何商业集中区或享有盛名的名胜景点、商场、餐馆、游乐场等,让人感受到一片欢乐与荣景。

  转眼间,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将满三年!想当年,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为鼓吹早日开放大陆一般人民来台观光,我提出的数据显示,台湾地区的观光产业在二○○六年总共接待了三百五十多万的境外游客,安排了一亿九百多万的国内游客,创造出观光产业总值为三七二五亿元新台币,比二○○五年成长四‧六%,约占GNP的四‧一五%,从业人员超过三十万人。不论从就业人数或所产生的经济产值来看,均已超越传统初级产业,但是相较于全球性观光产业的发展规模,我们仍还有至少两倍以上的发展空间。二○一○年的数据,显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展:二○一○年国人出国人数达九四一万人次,来台国际人士达五五六万人次,来台人士中以单纯观光来台的就成长了五八‧三一%,达到三二四万人次,而其中大陆游客就有一二二万人次。

  其实,这三年来大陆游客争相来台的人数快速上升,若不是受制于交通承载量的不足与考虑旅游品质的总量管制,相信还会加倍成长。深究其因,除了过去所提到的渊源及好奇,更多的是来过的人回去后的宣传。相较于近年的国际社会的动乱,台湾的社会有序、政局安定、物价平稳、商场诚信、产品检验制度完整、消费者保护制度成熟与人们的多礼热情……各处都产生出强烈的催化作用。这三年来,大陆来台人次以及全台总体观光收入详表一、表二。


表一、大陆人士来台人次表

大陆来台人次
2008197,987 人次
2009972,123人次
20101,630,735人次


表二、全台观光总收入表

观光总收入数
20083,713亿元国民旅游1,842亿元
外人来台游1,871亿元
20094,081亿元国民旅游1,828亿元
外人来台游2,253亿元
2010 (预估)5,100亿元国民旅游2,400亿元
外人来台游2,700亿元

 在开放前三年,笔者前往各地推广赴台旅游时,媒体不断提出同一个问题:「台湾到底准备好了没有?」现在从数据上可以明白看出:我们对开放大陆一般人士来台一事,虽然是在二○○八年四月起展开工作,七月中正式登台开始,才边做接待、边加大力度来增添相关设施、训练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增建更新及改造观光级饭店、改善旅游环境及设计适合大陆游客的接待机制,甚至包括餐厅配合各省口味的菜色等,但仍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尤其自表三,更可知观光旅游对台湾经济及国际互动的助益:

表三、观光客来台旅游概况表

观光客来台旅游的整体满意度                90%

                平均停留天数                        7.17夜

                平均每人每日消费额       227.27美元

                平均每人每次消费数         1,551美元

                观光外汇收入(2009年)   68.16亿美元



来台人士对台印象多为正面


  从知名的中国搜狐网(travel.sohu.com)及法国益普索集团(Ipsos)在二○一○年对中国商务旅行做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对台湾肯定与正面的统计:「多数去台湾出差的商务人士会顺便在台湾游玩,他们对台湾出差和来台游玩的满意度较高,六○%以上都表示满意。」其中游玩方面的满意度在评分上高达八七%。首选景点当然是已富盛名的一○一大楼、故宫博物院、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阳明山、日月潭、九族文化村、阿里山、士林官邸、中横太鲁阁等,但是深入接触后,也喜欢上了台湾热闹又充满地方风味的夜市、传统食物和小吃。其次,他们对台湾的民情风俗、在地文化、风光景色、人民友善也都留下深刻印象。台湾各方面受欢迎的程度显示如下:(摘自sohu.com)

项目受欢迎程度
食物/小吃88%
民俗风情和文化63%
 风光景色63%
人民友善54%
历史文物38%
商品价格33%
夜间活动29%
治安良好29%
气候宜人29%
民主政治21%

经由这些资讯的分析,不难看出,游客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表面上是吃、喝、玩、乐,其实他们心中都有一把尺,也都在与其他曾去过的地方和自己的家乡做比较,甚至会四处宣传与模仿,好则习之,不好则改之。值得效法者将形成良性循环,不值得接受者则将之忽略或边缘化。如此效应下,自然会在国内业者及民间产生出凝聚力,而在国际上也有了共同价值观下的认同感。


陆客来台 启动消费  带动投资


  将近三年的磨合,陆客来台旅游即将进入新阶段。除了人数节节上升,创汇盈盈获利外,又将在开放自由行后带来旅游路线的普及化、在地消费的务实化以及选择食、宿、行、游、购、娱的多元化与自主化,也将更贴近台湾的民间社会。根据香港在二○○三年开放大陆人士个人游的经验来看,也是因为开放初期以消费力强且有丰富旅游经验的人士为主,确实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也看到台湾各界都摩拳擦掌、殷切期盼早日实现。

  这一波波的商机下,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变化,也都对台湾跨步向前有很大的助益,对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有极大影响。旅游消费者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只是想换个环境,体会不同生活经验与享受有价值的服务。所以除旅馆、交通、景点、购物、美食之外,服务的标准化与效率也是被拿来检验的。

  对台湾要扩大来台人数的作法上,最积极响应的可以算是饭店业,许多财团或建商都转向投资饭店兴建与经营。据估计,二○一一年住房率可达八○‧七%,平均房价可提高至三○九三元。饭店的兴建也替地方繁荣引发群聚效应,对商圈形成、土地增值、就业提升、税收增加都有明显效应。

  其次,是台湾的零售业,世界上百年知名品牌都陆续登台,如香奈儿(Channel)在一○一大楼开出全球首创的化妆精品店,迪奥(Dior)将在台开设美妆旗舰店也是全球最大的概念店。本地的百货业也急起直追,不但在各地扩店,还增加专柜及品牌商品,就是希望让游客就地消费。

  同时,豪华游览车的引进、司机的素质提升与培养也都积极加强的进行,租用自驾车行业也兴起,使得交通设备的质量在国际上深获好评;航空、铁路业也争取增班及与旅游业者合作;连金融业也乐于配合共享其利,台湾最大信用卡收单的联合信用卡中心表示,截至去年十月底止,已有超过两万多家商店接受银联卡,在台刷卡费金额累计达新台币一百一十五亿元。联合信用卡中心估计,若开放自由行,再加上扩大来台人数等,将使总刷卡量在二○一一年突破新台币一兆元。从刷卡的商家来分析,有饭店、航空、船运、零售、餐食及金融,甚至还扩及健检医疗美容及房地产等。

  短短不到三年,已使陆客来台由警觉疑虑到热切交往,由邀请保证到团进团出,由试点城市省份到全面开放,由周末包机到平日包机,由每日三千人到每日四千人,由最长停留十天到十五天,由报备后才可离队到离队已可长达行期的三分之一,由台湾本岛旅游延伸到外岛旅游,由来者须提供保人及保证金到只需提供个人足够的财务保证等,都可以体验到两岸间宾主关系越来越正常化,处理事务越来越有默契与理性的判断,商业行为与操作机制越来越有规范,各行各业看待旅游发展越来越有共鸣。也就是说,旅游已经公认是替经贸搭桥、启动消费机制、连结彼此友谊的最佳利器。


陆客观察面向有别于台湾本地人


  面对两岸间自由行时代的来临,相对也是开放个人可以优游自在、随性畅游各地的开始。已经有许多坊间的旅游专家提供台湾旅游宝贵资讯给亟思来台者参考,其中更可一探近年来台湾在陆客心目中的地位。这些资料中有交通资讯、气象报告、实用资讯,例如:如何打电话紧急求救、出租车收费及应守规则、悠游卡使用与大众交通上的规矩、随身应带物品及个人适用药物、餐食住宿及消费应注意事项、如何理性购物、景点营业时间及公休规定、行进间应守之交通规则、台湾斤两尺寸等习惯用法等,真的是巨细靡遗、琳瑯满目。这些对外来人来说,就是宝贵的初体验。

  这些资料也让我了解到,大陆观光客所发现台湾值得一游的地方也有别于台湾本地人,例如他们所编的顺口溜「登上一○一,一览众山小」、「不到阿里山,不算到台湾」、「不到夜市,等于没来台湾」、「温州大馄饨是正宗台湾产物」、「面膜、凤梨酥是回乡餽赠必买品」。当他们深入全台各地大街小巷后,发现台湾多元风情、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手艺及小吃,感受到台湾风光之美、人情之浓、物产丰饶,处处呈现的精致与专业用心,往往让大陆游客赞不绝口,留下难忘回忆。


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当然,在我们享受丰硕收成之余,更要精益求精。在旅游群众铺天盖地、四处游走下,更要全岛全面性的加强建立完善安全的旅游环境与贴切的接待,不能再拿过去保守及偏安的想法来看事情,一定要把吸引国际游客、行销台湾之美、创造观光收益当成全民运动。也唯有如此,才是为自己及企业打开康庄大道,替国家争得生存空间与竞争实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