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郑州LV开幕谈大陆二三线城市的兴起 文/袁明仁《交流杂志100年6月号第117期(历史资料)》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郑州LV(路易威登)专卖店在郑州正式开业,这是路易威登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三十九家专卖店,也是二○一一年LV在大陆开出的第一家专卖店,LV在二○一一年还将新设四到五家新店,包括更多二线城市。
  奢侈品品牌不再将一线城市视为唯一,而是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欧米茄在全球只有二十家旗舰店,但有十四家在中国大陆,除了香港、北京、上海,大多开在鞍山、温州、昆明、大连等二三线城市;LV在长沙、西安、青岛、厦门、无锡、温州、南宁等二三线城市全面开店;GUCCI于二○一○年在大陆开设的十多家新店,大都开在二线城市。
  为何奢侈品品牌会积极进入二三线城市呢?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有多大呢?奢侈品品牌积极进入二三线城市,给台商开拓大陆内需市场的启示为何呢?

知名品牌LV加速进入二三线城市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二○一○─二○一一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大陆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名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而非「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都是二三线城市!趋势如此,二○一○年,奢侈品牌挺进内陆,疯狂「下乡」。
  高盛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内,中国大陆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四千万上升到一‧六亿,主要支撑就是二三线城市。大陆二三线城市奢侈品市场发展潜力逐渐显露,未来奢侈品发展最快的地方不再是北京、上海,而是成都、哈尔滨、大连、重庆、西安、无锡、温州、宁波等二三线城市。
  此外,由于日本爆发大地震、海啸以及核辐射,日本的奢侈品消费一蹶不振,更加凸显出中国市场对于奢侈品未来布局的重要性。因此,有些奢侈品当前已做好用中国大陆替代日本在亚洲的布局,未来几年将加速抢滩大陆的二三线城市布局。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成本高,也是奢侈品牌转战二三线城市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奢侈品牌开始加大力度挺进内陆和二三线城市。
  自一九九二年始,LV便在大陆拓展新店,涵盖二十九个中心城市逾三十七间专卖店。LV未来将会延伸至三、四线市场,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将不亚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未来的五年间,LV将会把中国大陆专卖店拓展至五十间,就是看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

得三线城市者得天下

  大陆内需市场按消费地区划分可分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四级城市及农村市场等五个区域市场。得三线者得天下。在重庆,一家叫乡村基的中式快餐连锁把麦当劳和肯德基打得几无还手之力;在一线城市呼风唤雨的国美、苏宁试图到华东市场,发现汇银电器早已站稳地盘;在宁波,出了两个中国零售连锁百强:三江购物和加贝物流;新疆的广汇汽车,在中西部,四年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销售商。目前中国乘用车消费结构中,一线城市占比约一五%,二三线城市占比六成以上。这些品牌,都是从二三线城市兴起的。
  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因为煤炭、石油、房地产开发而富起来的人们不在少数,而某些行业的员工收入也是堪比一线城市,他们共同支撑奢侈品牌扩张的基础。二线城市对奢侈品价格接受程度和一线城市已相差无几。可以肯定的是,二○一一年,奢侈品牌对二三级市场的覆盖还将加速,甚至会进入四级市场。
  贝恩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二○○八年和二○○九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成长中超过六○%来自珠海、绍兴和无锡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郑州、成都等地奢侈品的销售业绩,无疑更彰显了二三线城市的雄厚消费力和商机。

知名品牌加快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布局

  在二三线城市市场上最活跃的,是一批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商。与此同时,奢侈品和国际时尚品牌商也加速布局二三线城市市场。
  在二三线市场上活跃得最为积极的一股零售力量,是一批大陆本土服装品牌。包括:七匹狼、劲霸、利郎、柒牌、安踏、361度、匹克、特步、美特斯邦威、以纯、森马等,这些在中国市场上历练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男装、运动装以及休闲类品牌,能够迅速强大起来,最为核心的战略就是抢占广大的二三线市场。
  安踏门店二○一○年突破七千家。此外,利郎、特步、匹克、贵人鸟这些品牌,都宣称二○一○年门店突破七千家。
  国际知名品牌不只是LV,二○一○年,PRADA在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开新店;GUCCI在中国所开的店铺,主要分布在郑州、济南、贵阳和太原等二三线城市。
  ZARA、H&M、UNIQLO(优衣库)等国际时尚品牌,目前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也明显加快。H&M品牌的新店计划,分别为武汉、重庆、昆明、杭州、西安、成都、长沙等城市,这些都是二线城市。
  日本零售品牌UNIQLO目前在大陆约有六十五家门店,这些店铺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且全部为直营店。接下来,依据UNIQLO的发展规划,其店铺将向二线城市渗透。未来十年内将中国的门店数量扩大至一千家,要覆盖大陆的一二线城市。
  沃尔玛、家乐福、TESCO、大润发、麦德龙、乐天、易买得等知名外资零售企业,实行多业态深入,二三线市场就是其主要争夺阵地。
  沃尔玛、家乐福,它们的新增门店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而以经营百货为主的八佰伴、百盛、洋华堂和伊势丹等,目前在大中城市开店后,也将目光放在了一些消费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
  欧莱雅,二○○九年其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有三分之二来自包括三线城市在内的城市,而六一%的个人护理产品销售额来自三线、四线和农村市场。

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分析及优势比较

  过去三十年中,「中国制造」打通了中国大陆经济的「任脉」。而未来三十年,基于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城镇化浪潮所产生的「中国市场」力量,将打通中国大陆经济的「督脉」。
  与一线大城市相较,二三线城市具有以下三项优势。
  一是开店成本相对低,可以实现较低成本的扩张,中小城市商业卖场的租售价格也相对较低,人工成本也不高,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小,城市居民往往习惯在固定场所购物,这对于培养忠诚顾客群有帮助。
  企业租金成本明显提高,有限的利润被租金吞噬。二○一○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三○%。企业人工成本平均上涨一五%。综合来看,二三线城市的租金和人工等综合成本总体,比一线大城市成本低。
  二是市场上升空间较大。中小城市的整体商圈都是自然形成,缺乏统筹考虑,缺少相对大规模、一站式的购物中心,商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也都有待提升,这有利于将传统商业网点向现代百货提升。
  三是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中小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主要是私营业主和政府公务员,对价格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容易被百货业态的现代化、品牌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深深吸引,从而成为百货店的主力消费客群。
  根据资料显示,大陆一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已出现饱和及萎缩情形,反倒是二、三线城市继之而起,开出亮丽的销售成绩单,成为大陆汽车业的「救世主」。大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成长率为八‧一%,而二级、三级、四级市场的销量成长率分别为二七‧六%、三三‧七%、三六‧○%,远远高于一级市场。二、三线市场是东风日产最大的功臣,五年前,二、三线市场对东风日产销量的贡献度只有三○%。光是二○一○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达到五五%。
  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潜力,尤其是以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地区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更是爆发出惊人的消费潜力。

台商进入二三线城市典范分析

  台商成功开拓二三线城市,在百货业以丹尼斯为代表,在物流业以联强为代表,在大型卖场以大润发为代表。丹尼斯百货一开始即深耕河南郑州,联强一开始先在上海立足,后转战内蒙古终于成功。
  丹尼斯以「百货店为基础,大卖场为重点,便利店为补充,物流为中心,发挥多业态集团经营优势」,做深做透河南省市场。二○一一年,丹尼斯在河南的店将达到十四家。
  在高档型商品品牌经营战略中,郑州是丹尼斯利润争夺战的主战场。抓住了这个战略制高点,再辅以二三线城市市场的稳扎稳打,就把握住了商品百货零售业的未来。
  联强在一~三级城市的布局已经相当完整,渗透率达百分之百,联强开始推向第三、第四级城镇,以手机为主要品项。二○○九年则以四五级城镇为主要发展重心。联强经营中国大陆已经深入四级城市,目前一、二级城市拓点率已达百分之百,三、四级城市约七成,将朝百分之百迈进,接下来联强将进一步推进四级以下的城市,打进一般国际企业与台商较少切入的市场。联强利用大陆的家电下乡政策,把通路愈挖愈深愈细,接下来就是要挑战最底层的乡镇。
  一直将发展重点放在二三线城市的大润发,在地级市和县级市更是不断扩张。二○一○年它在抢占二三线市场中赢得优势,当年第四季其市场占有率达六‧二%。二○一一年一月,大润发新开的十家门店有七家布局在二三线城市。
  大陆当局积极推动扩大内需政策,并制定汽车、家电下乡等措施来刺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此外两岸ECFA的实施,台商积极抢攻内需市场,开展对大陆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企业跨足到大陆市场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二三线城市将是深耕大陆市场的致胜关键,值得台商好好经营。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