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陆「723动车事件」及其影响 文/张弘远(致理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副教授)《交流杂志100年10月号第119期(历史资料)》

由于经济发展所衍生的需求,近年来北京当局积极推动铁路建设,每年大概以近七千亿元(人民币)的金额投入,使得城际列车、高速铁路等项目不断地在各地破土动工。一方面对整个中国大陆的交通运筹及空间连结产生了正面影响,另外一方面,伴随著铁路建设所投入的建设资金也产生了刺激成长的外溢效果,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让铁路基础建设成为带动大陆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铁路建设的成就背后,是否拥有相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这也让大陆民众有所担忧,主要因为铁道部长期以来的纪录不良。例如二○一○年沪昆铁路列车脱轨事件、二○○八年胶济铁路对撞事件等等,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伴随著民众的高度不安,而这也正是理解本文的重要背景。

本文主要探讨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浙江省温州市所发生的一起高铁追撞意外(后以「723动车事件」称之),何以会引发大陆社会与政治的不安,进而成为一个政治危机。

事故发生原因民众多所质疑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晚间,开通不到一个月的中国高铁甬温线,四时三十六分由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于八时二十七分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撞,造成D301次列车三节车厢坠落桥下,另一节车厢则悬挂半空,整起事件造成旅客三十五人死亡,伤者则高达一百九十二人。

对于本起事件,多数民众觉得不解,新兴的中国大陆高铁事业,理当拥有最先进之管理技术与水平,但为何会导致此一事件的发生并酿成严重死伤?整理相关资讯后,对此的解释大致如下:

首先,天气不佳导致机械装置故障造成本次意外。事发当晚,温州一直处于雷雨交加的天气,但「雷击造成设备故障」这样的解释,似乎无法使民众接受并停止对事故原因的讨论。因为,铁路运输从一般电力机车到高级动车,都装有可测定列车速度、位置定位与紧急回避的安全系统。这些安全机制,理当针对异常气候所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加以考虑并防范,倘若一个雷击就会导致仪器故障,那么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则令人担忧。

其次,人为疏失。列车管理除了依赖仪器之外,同时也有人为操作的部分,那么,在列车行进中应发出行驶指令、避免危险发生的调度中心,在事故发生前,难道没能即时察觉异状并作出判断?根据媒体的调查,前车次动车的确收到管制中心的通知而降低进站车速,但后车次动车在收到通知后却未减速。管理中心也缺乏「防呆机制」的设计,没有进一步管制作为,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这个事实,足以证明人为疏失的存在。

最后,人谋不臧。无论是机械故障或是人为疏失,都显示出大陆铁路部门,在制度设计、机械采购或人员训练上存有明显瑕疵。过去民众对于铁路部门的表现便多有质疑,如今「723动车事件」,更显示铁道部管理能力的确出现问题。

危机处理失当

从目前大陆媒体的报导来看,管理人员的意外疏失已被认定为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相关的官员也纷纷遭受惩处。不过,「723动车事件」之所以从一起意外事故而成为政治风暴,除了上述原因令民众不满外,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后续处理的失当。

在这次事件中,大陆铁道部的表现足以当作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处理的反面教材。首先,在灾难现场的救灾作为上调度失当,在尚未确定乘客安危状况下,竟贸然将车体移动;其次,在第一时间,铁道部试图大事化小,例如在八月十二日,其把责任归咎于设备设计有缺陷,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信号系统遭雷击后而发生故障。但在八月十六日,铁道部在网站发表报告却又改口承认,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上层管理有漏洞,对高速铁路建设的管理不合格,部分单位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作业制度没有认真的执行。

铁道部没有在事故发生初期,便有效进行救灾并提供外界足以信服的解释,再加上对于罹难者的抚恤作为不当,使得民怨爆发。大陆国务院必须一方面透过温家宝总理进行安抚,另一方面在铁道部的调查之外,另外组成独立的事故调查小组来进行调查。

公关与管理能力不足

综观大陆媒体所作的观察,本次意外主要源自于雷击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转由人工调度。但由于两辆列车所得到的资讯不同,故导致后车追撞的事故发生。然而这个部分只是意外的起因,整个「723动车事件」还另外衍生一个问题:铁道部公关处理的能力。

为何单一交通意外引发大众哗然,主要原因是大陆铁道部公关处理的能力不足。首先,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不当发言;其次,铁道部对于外界疑问避重就轻,引发民众对于事实真相的探查与不满;最后,近年来大陆铁路意外事件频传,铁道部管理能力受到外界质疑。

铁道部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态度早就为外界诟病,在计划经济时期,铁道运输的状况关系著整体经济计划能否顺利运行,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铁道运输仍肩负著大众交通的重责,如:每年春运便关系著亿万人潮能否顺利返乡。也因为铁道部角色重要,进而使其权力越来越大,而趋近于封闭的组织生态更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组织运作与经营策略几近黑箱作业。

此外,更令人不安的是,北京当局似乎对于铁道部「投鼠忌器」。例如:二○○四年铁道部武汉分局副局长刘志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之弟)因受贿与刑事案件受审,由于此一案件之特殊性,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中共中央将会对铁道部展开整顿,然而当时铁道部却逆势操作,展开政治运作与游说工作,使得此一事件被低调处理。直到二○一一年二月,刘志军部长才因为另外一起贪渎案而被免职。仅此,便足以显示铁道部的权力及影响力。

铁道部为中央级的政府机构,拥有丰厚的经济资源且政治影响力强,再加上组织生态保守及决策封闭,这样的组织特征使其在这次危机处理时呈现过于主观的回应,严重违反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

例如事件发生后,铁道部的新闻记者招待会本应当是进行说明事件、安抚家属、提出后续作为,以此来化解民众的不安与不满。然而发言人王勇平在面对媒体的提问时,却表现出傲慢的态度与挑衅的发言,此举透过网路与媒体,让全大陆民众为之哗然。此外,在事件处理上,当事故现场尚未进行完整勘验且救灾仍在持续时,断然采取清理现场作业程序,却赫然发现尚有两岁女孩幸存。此一「奇迹」,更显示铁道部救灾与事故处理程序之草率。

铁路建设高速扩张背后的隐忧

傲慢与草率的公家机关,手中却掌管大陆最大的运输事业;贪渎的主管与封闭的组织文化,却左右著民众交通的安全。种种的矛盾都将民众带领到一个问题:铁道部所主导的大陆铁路建设究竟实际的发展如何?

一般估计,铁道部总负债高达两兆人民币,大陆铁路事业似乎已陷入财务的泥沼,一方面是经营层面出现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大肆举债建设的结果。显然,导致巨额负债的原因,与大陆整体国家财政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换言之,大陆国家总体政策给予铁道部推动高速建设的机会,铁道部自然也乐于把握此一契机。这种快速的扩张虽使得大陆铁路运输能力成长,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铁道部整体的管理能力是否亦能同步发展?民众关切此一议题的同时,「723动车事件」的发生,印证这个梦靥的存在。

从社会案件演变成政治事件

「723动车事件」的政治影响有三:第一、大陆铁道部的官僚作风与颟顸的处理方式引发了民众的不快;第二、政府对于铁道部管理效能不彰并纵容其专断,引发民众不满;最后,高速铁路所遭遇的问题直接影射了大陆快速发展可能遭遇的潜在危机,而危机出现后却发现政府应对无方,此时便引发了民众的不安。

社会对「723动车事件」的不满直接冲击到政府,不稳定的情绪让民众开始抨击政府的举措。为了避免事态激化,温家宝承诺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人员责任之外,中宣部还对相关新闻报导做出直接的指示与管制。

从「723动车事件」的观察可发现,当前大陆政治运作的问题之所在。在党管一切的国家体制下,大陆政府必须要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负起完全的责任,然而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无论是从大政方针或是停车用水,政府要管的事物越来越多,但是能否管得面面俱到?管得大家心悦诚服?这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更重要的是,一但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反弹最终都会作用到政府身上。今天,中国大陆所面临的正是这种现代化的危机,但其国家体制的设计却不利于回应此一发展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一起交通意外事故,最后却差点成为严重的政治风暴。倘若政治改革的进程延宕,类似的情节或许未来仍会持续上演。 █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