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总统第二任期两岸经济展望■文/林祖嘉(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特聘教授)、谭瑾瑜(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科技经济组副研究员)《交流杂志101年6月号第12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马英九总统于今(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接续第二任总统任期,以四年的时间实践对于台湾民众的承诺。马总统期许自己在第一任「拨乱反正」之后,可以在第二任「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台湾的体质「脱胎换骨」。就过去四年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及拓展两岸经济合作的成果,马总统第二任期在两岸经济上的魄力值得期待。
两岸经济合作成果
回顾四年来两岸经济合作成果,在两岸关系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下,两岸经贸政策迅速从「有效管理」转为以「开放」为主轴,而两岸两会复谈,更是开启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契机。总计七次江陈会谈,共完成十六项协议,在两岸旅游、空运、海运、食品安全、邮政、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渔船船员劳务合作、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医药卫生合作、陆资来台等议题上完成共识,两岸两会对于两岸经贸交流的贡献值得肯定。
其中,在二○一○年的第五次江陈会谈中,成功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是两岸经贸深化合作的里程碑。ECFA已进行至早收清单第二阶段的开放,依据贸易局资料,ECFA已为台商节省二.二五亿美元的关税。今年以来,已有高达九四.五%的早收清单产品关税降为零。
在ECFA服务贸易早收清单效益方面,台湾有一百三十一家台湾企业获准独资或合资经营业务,核准金额为六.○四亿美元;另已核准陆资来台投资案件中,属于ECFA服务贸易早收清单项目者有四十三件,投资金额约一.○八亿美元。由上述数据看来,货品贸易早收清单及服务贸易早收清单对于台湾经济,都有具体且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两岸产业合作方面,经济部亦积极推动「搭桥专案」,在「一年交流,二年洽商,三年合作」的策略下,搭桥专案自二○○八年十二月启动至二○一一年底,已经办理十七项产业、三十六场次的交流会议,并有约一.六万人次参与,促成一四六三家企业洽商,签订近两百八十项合作意向书,已逐步使两岸产业由交流转为实质合作。
运用大陆资源与市场
展望未来,马总统擘划构建台湾的黄金十年,而持续经济成长是则是达到黄金十年目标的基础。台湾是小型开放经济体,运用开放布局拓展国际经贸有助于台湾永续成长。其中,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地区,也是台商投资的重要基地,两岸经贸健全发展是台湾达成黄金十年目标与否的关键。
在当前国际经济情势不佳的情况下,运用中国大陆的资源与市场,把握并参与中国大陆产业升级改造以及扩大内需市场的机会,运用大陆成为台湾的生产基地及消费市场,促进台湾出口持续成长,将是发展台湾黄金十年的重要方向。
加速ECFA后续协商
在全球积极进驻中国大陆市场之际,两岸先行签署ECFA,已具备合作先机。然而ECFA只是一个架构协议,加上目前仅开放第二阶段的早收清单,其中货品贸易早收清单,大陆对台湾开放五三九项,台湾对大陆开放二六七项货品,只是八千多项货品中的一小部分,而服务贸易早收清单部分,台湾与大陆也只分别开放九项及十七项,两岸服务业还有许多合作的空间。在中韩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进行协商之际,政府不应以ECFA的早收清单成效自满,而应加快其后续协商脚步,延续早收清单提振台湾经济的成效,强化台湾的总体竞争力。
首先,ECFA应尽速在两年内完成货品贸易协议及服务贸易协议。在货品贸易协议方面,在ECFA早收清单的基础上,对于两岸敏感项目应有共识。第三次经合会,双方已对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障碍、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检疫措施、贸易救济、协商范围、降税模式等议题交换意见。为了时效性,我们建议敏感项目可以采用延长降税时程,或是分阶段降税方式处理,降低协商的困难度,让这些弱势产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转型。
至于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协商上,第三次经合会提及已安排数十个服务业别之主管机关对口讨论,并积极针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内容进行协商。然而,有鉴于服务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台湾服务业抢搭大陆内需市场商机的时效性,在一次完成签署可能有其困难性之下,或许可以参照中港CEPA模式,采取补篇方式,每年检讨增修补充协议,改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施行之后所遇到的非贸易障碍,缩短谈判所耗费的时间。
尽速完成投资保障协议
原先预期会在前几次江陈会谈中完成签署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经过几次协商的充分沟通,第三次经合会中已提及在第八次江陈会谈完成的可能性很高,而协议文本内容亦已初具规模。可以预期,两岸投资保障协议签署后,对于台商保障及两岸双向投资将有所助益。
然而除了两岸投资协议之外,政府应该考虑进一步扩大陆资来台投资。扩大陆资来台投资除了可以平衡两岸投资之外,亦可衍生出外资及台商回台投资的诱因,进而促进经济成长。
台湾已于今(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开放第三阶段扩大陆资来台投资,值得称许。然而现行开放幅度与外资来台投资相关规定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有鉴于外资来台投资历程亦是采取逐步开放,可以理解目前扩大陆资来台投资较瞻前顾后。然而,未来仍应逐步开放至以负面表列方式表列陆资来台投资项目,扩大陆资可以来台投资的范围。我们相信,增加陆资投资诱因之后,借由陆资进驻,台湾产业将更活络。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
在经济合作方面,两岸搭桥计划已经为两岸产业合作做好第一步媒合的工作。今(二○一二)年,亦将进一步针对LED、电动车与通讯等产业,透过扩大试点城市的方式,直接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两岸采取试点城市、以点先试的策略,具体落实到以政府力量协助个别厂商及产业进驻大陆各大城市及区域,帮助台商赴大陆进行产业合作。
展望未来,两岸应当持续促进产业合作,共同发展新兴产业及服务业,带动商机。举凡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智慧型产业及十大重点服务业,事实上与中国大陆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产业有许多共通点,可以加以合作,带动两岸产业深化合作的商机,运用制造业台商在中国大陆已有的基础与规模,使台湾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得以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并扩大台湾服务业的市场规模。
台商服务业在大陆的机会
在大陆的十二五规划主要战略目标「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中,预计要把大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四二%提升到四六%。因此,我们预期未来五年之内大陆服务业每年的成长率将会超过一○%以上,其市场发展潜力将会非常可观。
台湾经济发展领先大陆许多,目前台湾服务业占GDP超过六八%,与西方先进国家相近,也就是说,台湾在服务业发展方面比大陆成熟许多,因此台商对于进军大陆服务业也具有高度的兴趣。另一方面,发展服务业需要有许多人与人的接触,语言与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台商在这两方面都比其他国家的外商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在未来两岸ECFA后续协商中,关于服务业的开放及协商也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坚持开放政策 创造黄金十年
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有利,是台湾走出去的基础,而两岸关系及两岸经贸的稳定,将是政府实践黄金十年政见的基石。马总统在第一任的任期内,两岸经贸政策已有许多建树,在上任半年内,便完成众所期盼的两岸海、空运直航,并以开放布局的思维代替守旧的积极管理,成功与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地区—大陆洽签ECFA。
第二任若能接续其积极开放方向,透过加快处理ECFA后续货品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保障协议等谈判,透过搭桥专案进一步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进一步引入陆资投资台湾希望发展的产业,台湾将可以发挥小型开放经济体的特性,运用两岸市场及资源提升台湾产业竞争优势,拓展商机。唯有持续创造亮丽的经济成长,台湾产业才能永续经营,台湾的「黄金十年」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