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启动FTA协商及其对两岸台商之影响■文/吴福成(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事务处副处长)《交流杂志101年6月号第12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最近中日韩领袖在北京召开高峰会,发表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宣言,并支持在年内启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由于中日韩领袖还认可签署投资协定,此一旨在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性安排,已替未来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重要基础。将来中日韩FTA一旦实现,经济规模约占全球二○%,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我国迄今尚无机会参与其中,恐将蒙受不可测的市场竞争风险。
由于中国大陆是我国最大出口和顺差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贸易逆差国,韩国是我国出口主要竞争对手,预期在中日韩FTA登场后,透过日本的资金和技术、韩国的创造力和营销能力、中国大陆的资源和市场等优势整合,必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幅降低贸易成本,进而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相对必将压缩台湾在区域内贸易活动空间。因此,如何面对中日韩FTA,以及针对其可能给两岸台商带来挑战未雨绸缪,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日韩FTA的理想与现实
根据已公布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联合研究报告」,中日韩三方内部贸易仅占其总贸易量不到二○%,远低于欧盟的六三‧二%。同时三方间相互投资也明显偏低,只占其对外投资总额六%,所以推动中日韩FTA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将全面促进三者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大幅增加消费者福利,继而实现共同繁荣。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不断发酵,美国尚未从经济危机中恢复,推动中日韩FTA,应可发挥经济持续成长的引擎动力。
中日韩FTA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其他议题如: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障碍、智慧财产权、透明度、竞争政策、争端调解、产业合作、消费者安全、电子商务、能源与矿产资源、渔业、食品、政府采购和环境等。未来的谈判原则也设定,将是一个涵盖面广的高水准协定,也会与世贸组织(WTO)规则保持一致,并对各方敏感领域给予充分关注。
客观来看,中日韩FTA有理想,也有其现实问题。目前三者的关税税率是不对称的,日本出口商品到中韩,都被课征较高关税;而中韩出口商品到日本,却只课征较低关税。所以在未来货物贸易自由化谈判上,日本和中韩将有一番苦战。尤其,三者本身也都同样要面对敏感产业的开放压力,例如大陆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将对日韩市场造成冲击,日韩具竞争力的钢铁、石化、汽车等技术密集制造业也将对中国大陆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影响。
最重要的是,韩国虽原则上同意在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却对日本工业产品将大军压境存有戒心,认为会恶化对日贸易逆差。因此,抢先与中国大陆启动双边谈判,希望在两年内签订FTA,并暗示「中日韩FTA难以与中韩FTA同时进行谈判」,言外之意,即中韩FTA谈判优先于中日韩FTA。尽管大陆农产品也会对韩国农业造成伤害,但因双方已同意安排过渡期保护缓和冲击,加上中国大陆庞大内需市场更具诱因,使得韩国宁「亲中」而「远日」。
对两岸台商的影响利弊互见
面对中日韩即将启动谈判,国内上下都相当紧张,认为将全面冲击台湾产业发展,并质疑:台湾的下一步何在?萧万长前副总统忧心忡忡,中日韩FTA一旦谈成,恐将抵销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的优势。马英九总统更指示行政院必须加速我国与各国的经贸谈判,以积极行动争取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同时ECFA后续协商也希望尽速完成,否则签署ECFA对韩国的相对优势可能很快被抵销。
根据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一项研究,中日韩FTA将带给台湾国内生产总值(GDP)负成长一‧一八%,在亚太区域内二十一经济体受冲击程度是仅次于泰国的负成长一‧一九%,可见中日韩FTA对台湾经济影响甚巨。台湾经济研究院相关研究也指出,我国与韩日两国在出口结构相似度高,台韩间的相似度高达八○%,台日间的相似度也有六七%,意味著将来在中日韩FTA签订之后,因三方彼此撤除关税,更将对我国产品出口中日韩市场造成替代威胁。
尤其在中国大陆有过半的进口产品,我国与日韩都是相互竞争的贸易对手国。将来中日韩FTA实现,我国面对的将是关税不公平待遇,基于贸易移转效应,必将导致我方产品如车辆零组件、电机设备及其零组件、机械及零组件、光学产品及其零附件、塑胶及其制品、调制食品、纺织品等出口大陆受到挤压或被替代。不过,大陆台商则拜中日韩FTA之赐,其制品可以「made in China」名义享受免关税而扩大对日韩市场出口。当然,将来日韩产品出口大陆也可免关税,压缩大陆台商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投资领域我国也会受到冲击。由于中日韩已签订投资协定,将使我方原本计划利用ECFA争取日资来台,或台日合作前进大陆市场的目标被打折扣。因为,日韩企业直接到中国大陆投资后,其制品即可以「made in China」名义,搭两岸ECFA便车,转销台湾市场。根据全国工业总会的「二○一二年进口威胁调查报告」,中日韩进口产品已严重冲击本土厂商,将来中日韩FTA登场后,此一问题恐将更为严重。
中日韩还有荆棘之路要走
中日韩FTA要进一步实现,还有一段荆棘之路要走。由于大陆总理温家宝将在今年秋中共十八大后交棒,日本总理野田佳彦的民意支持度低,恐怕不久也会下台,韩国总统李明博则已任满五年,依法不能再竞选连任,今年十二月即将卸任。因此,赶在今年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中韩建交二十周年之际,拍板定案在年内启动中日韩FTA谈判,颇有「赶业绩」、「写历史」的味道。未来,三方新领导人能否无缝接轨,延续前人所安排的中日韩FTA谈判方向,仍有待观察。
另外,中日韩之间迄今仍存在地缘政治严重矛盾,极可能是未来启动FTA谈判的潜在地雷,包括中日钓鱼台、日韩独岛、中韩苏岩岛等主权争议。所以在地缘政治问题未解决之前,短期内要深化三国经济整合,恐非易事。何况,中日韩的历史问题,如二战慰安妇、靖国神社等,均引发中韩人民不满。近来日本右派势力敌视中国大陆,支持新疆维吾尔族和西藏人权,也都是未来洽签中日韩FTA的干扰因素。
最后是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强势主导具有「围堵」中国大陆色彩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也可能成为中日韩FTA谈判障碍。目前美韩已签署FTA,还催促日本加入TPP,自不希望日韩两国向中国大陆过度倾斜。尤其,在应对北韩核武问题上,中日韩的立场分歧,日韩两国力主应迫使北韩放弃核武试验,北京则希望采取温和措辞,最后北韩核武问题并没有写入北京领袖高峰会的联合声明里。
ECFA后续谈判化解中日韩FTA冲击
总结上述,中日韩FTA将在年内启动谈判,不啻敲响了台湾经贸发展的警钟,但应不至于是丧钟。因为从主客观条件来研析,中日韩FTA谈判进程恐需漫长岁月,只要我国能能快马加鞭推动两岸ECFA后续谈判,签出品质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协定,两岸台商即可利用此一优势,站稳开拓大陆内需市场脚步,并以ECFA作为延伸发展东亚区域产业链合作平台。如此一来,不但可化解中日韩FTA可能带来冲击,也能与其他经贸伙伴国或区域接轨,进而为对外洽签FTA奠定有利基础。
针对中日韩FTA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理应有长远战略思维。东亚区域已存在中国—东协、日本—东协、韩国—东协等三个「10+1」自由贸易区,一旦中日韩FTA成形,再与东协签订FTA,所谓「10+3」东亚自由贸易区即不难实现,这也是未来迈向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路径图之一。两岸须尽快深化ECFA内容,并与出口主要市场日韩、东协发展实质经贸投资关系,只要能实质参与东亚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台湾即便一时无法被纳入「10+3」,也会因区域产业链合作紧密,而确保本身的经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