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世代交替的两岸新局面《交流杂志102年6月号第129期(历史资料)》

四月二十九日的海基会,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一进海基会一楼天灯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的辜汪布幕。布幕中,辜董事长与汪会长笑脸盈盈地相互握手,而布幕底下,则是当年会谈的参与人员及采访的媒体记者,热烈地寒暄问候。布幕里与布幕外,二十年的时空差距,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它短,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谈见证者都俱在,谈起当年的往事历历在目;说它长,是由于二十年来两岸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两岸新的世代,正在兴起。

一如海基会纪念辜汪会谈二十周年的主题「缅怀先哲 再创新局」,受邀参加纪念茶会的辜汪两老家属,辜董事长夫人辜严倬云女士与汪会长公子汪致重先生,分别代表了「缅怀」与「创新」两个面向。在两人的感性致词中,辜夫人的缅怀先人,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旧的世代为两岸关系所做的贡献,而汪先生的展望未来,则告诉我们需要新的世代带来新的思维,为两岸开拓新局。

世代交替,思维也有所转变。从十八大后中共领导人的换届,到两会后大陆政府部门的改组,两岸与外交人事的互通,代表中共外交政策与对台政策通盘考量的时代来临。

本期焦点「习李新政下的两岸关系展望」,除了邀请专家学者撰文外,亦访问到大陆「改革四君子」之一的朱嘉明教授。作为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智囊之一,朱教授参与了大陆的改革开放。正所谓旁观者清,长期在国外发展的朱教授,以他的经济学专业,与读者分享他对大陆政经改革的看法。

诚如朱教授所忧心的,大陆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民众的生存权。从华北地区的严重霾害,到华东地区的江中死猪,长期忽视环境保护的结果,却是以人民的健康为代价。在朱教授眼中,「环境问题压倒一切」。一如他六四后选择远走他乡,对生命的尊重,始终是他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相对于朱教授的关切大陆内部改革问题,同为长期在国外发展的大陆问题专家黄靖教授,则关注亚太情势下的两岸关系。黄教授认为,二○○八年以后美中实力消长,而两岸局势反而趋于稳定,美国对台海控制力减弱的结果,使两岸关系的主控权已「划时代地转移到两岸政府手中」。

本期的另一篇精彩专访,则是在两岸领域历练极为丰富的海基会高孔廉副董事长,就两岸未来经济合作提出解决方案。高副董事长过去二十余年长期观察全球经贸趋势,认为唯有走向自由贸易,台湾的经济才有出路。高副董事长于受访时强调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正好呼应朱教授点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两岸可能走向的恶性竞争,提供一个双赢的解决良方。

两岸合作开创「新蓝海」,号称「小台北」的昆山,或许是一个合适的试验点。昆山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因为纳入台商的参与,逐渐发展出一套创新的治理模式。昆山的弹性及与时俱进,使它得以雀屏中选,成为两岸产业合作制度创新的重镇。

随著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到大陆工作的台湾人,从早期的高阶管理阶层、后来的中阶管理干部,到近几年,年轻白领员工有增多的趋势。这大大增加了两岸年轻人互动的机会。这群成长于资讯时代的年轻人,在朱嘉明教授看来,将是让大陆产生变化的一群人。他们思维开放,没有上一代的意识形态包袱,且在网路的推波助澜下,价值观正逐渐趋于一致。

两岸年轻人的未来,就是两岸的未来。当这群新世代成为社会的主体,两岸新的局面,才正要开始。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