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新元素 新力量 新愿景《交流杂志103年8月号第136期(历史资料)》

一场学运,将两岸关系推入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只活跃于网路世界的年轻世代,因著三一八学运,开始转向实体空间,积极站上抬面为自己发声,争取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认同。两岸自开放交流以来,陆续有台商、台生、陆配、陆生等各种元素加入,而学运后,年轻世代正式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一股新力量。

 另一方面,外界一度认为可能因为学运受阻的两岸事务主管机关首长互访,在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六月下旬回访台湾后,正式走向常态化。两岸官方建立的沟通联系机制,已成为继年轻世代后,另一个加入两岸关系的新元素。

 一个代表民间社会,另一个代表官方机制,这两个新元素的加入,将使两岸关系交织出什么样的面貌?将对两岸关系激荡出什么样的火花?

 官方与民间并非对立,而是相互帮补与提升。学运不应是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绊脚石,它应是帮助两岸关系健全发展的机会窗。三一八学运使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访台焦点转向「三中一青」,与基层民众面对面接触,倾听台湾多元声音;学运也使政府正视民间对于两岸协商透明化及协议监督法制化的诉求,提出条例草案,强化与国会事前的沟通、提升公民的参与、落实国会事后的监督,并建构严谨的国安审查机制,使两岸关系发展更加全面、有序、可持续。本期台湾竞争力论坛彭锦鹏理事长特别指出,学运后的一项民调证明了学运并不能影响两岸交流的态势,两岸持续开放交流才是大多数的民意所趋。

 年轻世代所影响的不仅只有政治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的影响也日益突出。生长在网路时代的两岸年轻人,善于利用行动装置上网购物,于是带动对行动支付的需求,行动支付因此蕴藏著惊人的庞大商机。大陆的行动支付成长率冠居全球,反观台湾,诚如本期台大经济系林建甫教授所说,「台湾这方面的法规不足,业务受限,延滞了整个产业发展的速度。」为了急起直追,政府已制定专法,就等法案通过,为两岸的跨境交易补上关键的一块。

 自由便利的环境,是活络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的基本要件。有鉴于部分国人对自由经济示范区的误解,本期邀请到淡江财金系李沃墙教授为读者释疑。台湾作为小型的开放型经济体,「走出去」与「迎进来」同样重要,正确认识自由经济示范区,就是正确理解台湾的处境。

 随著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人才在两岸间的移动本是市场机制选择下的结果。然而,如果涉及有策略的大规模挖角,将可能加剧两岸产业的竞争,不利两岸关系的发展。本期有幸邀请到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为两岸的人才竞逐现况把脉,其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解方,都值得企业及政府深思。

 两岸关系虽然因为新元素的加入而有了新的发展,但旧的元素却持续在默默地发挥影响力。本期交流副刊不论是一间店(明星咖啡馆)还是一栋房(雅舍),不论是传奇诗人(周梦蝶)还是文学大家(梁实秋),都见证了两岸在分治的时代大背景下,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岸文化上的连结,是两岸交流互动的根本。承继传统,与时俱进,构筑了当今两岸关系的真实面貌,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带来新的愿景。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