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会议后美日中三边关系的变与不变◆文/蔡增家(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APEC后的亚太新局势
在去(二○一四)年APEC北京会议上,大陆一改十三年前(二○○一年)在APEC上海会议上韬光养晦的保守作风,充分展现大陆实现「大国梦」的强势作为。在区域经济整合的框架中,宣布在APEC的架构下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与美国所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互别苗头;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上,大陆提出「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AIIB),与日本的「自由与繁荣之弧」相互争霸;在全球经济的战略计划上,大陆将推动「一带一路」的构想,以结合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这两条战略轨道,与美国的「新帝国主义」相互抗衡。
无疑的,在历经这次APEC会议的洗礼之后,大陆的触角已经从亚太地区拓展到世界各地,也让大陆从一个区域霸权转变为全球性的霸权。从权力政治的角度来看,一个尝试在亚太区域掌握政经主导权的大陆,不但会与美国亚洲再平衡政策相互扞格,也会加深日本对于大陆崛起的疑虑;而一个逐渐从亚太地区走向第三世界的大陆,也会与美国在拉丁美洲与非洲地区的政经利益相互碰撞,美国势必会以合纵连横的方式,来加大对大陆的政治牵制。
若我们把美日中三边关系划分成美中关系、美日关系与中日关系三条轴线,那么美中关系便是主轴线,而美日关系与中日关系则是两条次轴线,换句话说,美中关系的质变将会牵动著美日关系、中日关系的转变。本文将从美中关系、美日关系与中日关系三个层次,来解构二○一四年北京APEC会议之后,美日中三边关系的变化。
美中关系的政治角力
首先在美中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今两国的格局,是一个强势的习近平对抗一个弱势的欧巴马,大陆的习近平正挟著扫贪、反腐来清除他的政敌,并快速累积他在国内的政治威信,以国内的民意基础来扩大他在国际政治上的版图,以实现大陆的大国梦,我们可以看到当欧巴马以经济援助来强化与缅甸的关系,积极进入大陆的后院之后,紧接著习近平便以到拉丁美洲访问来巩固与美国后院的关系,同时大陆企业也宣布在尼加拉瓜兴建第二条跨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运河,与美国所主导的巴拿马运河互别苗头。
另一方面,欧巴马在去(二○一四)年底期中选举遭逢挫败,在面临后两年的跛脚命运下,欧巴马在国内事务上将很难有所作为,他只能在国际事务上大展身手,做一件「大事」,以挽救他在国内岌岌可危的政治威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最近与古巴恢复正常化关系,并终止长达五十年的经济制裁,而这套把国际问题做大的模式会不会复制到亚洲地区来,进而强化美国「亚洲再平衡」政策的力道,则是值得我们后续关注。
问题是美国若想要在欧巴马剩余任期内,把「亚洲再平衡」政策做大,来抵制大陆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到底还有哪些牌可以打?
其一便是「日本牌」,其做法是强化美日军事合作关系,并在亚洲地区扶植一个强大的日本,以牵制大陆在亚太地区的崛起,而美国塑造出强大的日本的概念,也与安倍晋三念兹在兹「恢复往日大国的荣光」的理念不谋而合,配合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来修改美日军事同盟防卫指针,似乎是美国「亚洲再平衡」政策上的当务之急。
其二便是「北韩牌」,北韩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上台这两年以来,迟迟未到大陆访问,中朝关系似乎尚未解冻;而在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之后,美朝关系将是当前美国在对外关系正常化的最后一块拼图。金正恩在今(二○一五)年元旦谈话,提到希望恢复南北韩领袖对话,尝试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关系,今后美国会不会以美朝关系正常化,并解除对北韩经济制裁的方式,来积极拉拢北韩以对抗大陆,这也是未来美中关系的ㄧ大变数。
美日关系的新阻力
其次在美日关系方面,自民党于上个月的国会改选获得大胜之后,安倍不论在进行集体自卫权立法,亦或是进一步放宽自卫队前往国外进行救援等政策,配合著美国在亚洲实施的再平衡政策,都能轻易在国会中取得过半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自民党却也在这次参议院大选当中于冲绳选区遭逢前所未有的挫败,因为其所提名的四位候选人皆全军覆没,由此可见,冲绳选民对于安倍在美军基地迁移问题上的极度不满。
日前所举行的冲绳知事选举,安倍支持的候选人仲井真弘多却宣告落败,而由主张美军基地必须完全迁移出冲绳县的翁长雄志当选,这项选举结果将会让美军普天基地迁移至边野古的美日两国决议出现变数。由此可见,美军基地迁移问题势将成为两国间的主要争议问题,这也将影响今后美日两国关系的走向。 另一方面,安倍所带领的自公联盟(自民党、公明党)虽然在这次的众议院改选当中获得三分之二的绝对优势,但是自民党本身的席次并未增加,反而减少了三席,反而是盟友公明党增加了四席,而在野的民主党增加了十一席,共产党增加了八席,同时在参议院当中,自民党席次并未超过二分之一,必须结合公明党才能够取得过半席次。未来四年的国会当中,公明党对自民党扮演相当重要的牵制作用,然而公明党不论在解禁集体自卫权,或美日同盟防卫新指针的政策上,都与自民党的主张大不相同,未来安倍将如何调和执政联盟间的歧见,让日本在防卫政策上以及对外关系上,能更加符合美国的期待,则是今后美日关系的最大考验。
陷入胶著的中日关系
二○一一年九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台国有化之后,中日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两国之间的高层往来及对话几乎中断,在这三年当中,中日关系愈发紧张,然而双方在经济上的互为依赖关系,长时间的冲突实不利两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安倍政府主张的「安倍经济学」,因此,从去年以来,日本便积极释出善意,希望在APEC北京会议上,达成习安会的政治目标。
因此,在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奔走下,中日两国在APEC会议之前,达成了承认领土争议、正视历史、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建立对话机制四项政治共识。从这四项共识的内容来看,中日双方充满了妥协与让步,再从这项四项共识的氛围来看,中日两国也弥漫著歧见与猜忌,但双方仍尽量从歧见当中,寻求彼此的最大公约数;从妥协当中,寻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弭平歧见及追求利益,无疑成为日后举行「习安会」的重要基础。
然而,安倍之后在面临国会改选的压力下,单方面否定了这四项共识,这让中日关系从回温逐渐转为失温,而中日两国对于四项共识的认知差距,充分突显出双方政治信任基础的薄弱。
就在中日关系又重新回到原点之后,大陆的军机又开始频繁的进入宫古海峡,而日本航空自卫队也紧急升空应对,中日两国在钓鱼台上空的紧张关系似乎并未减退;再加上习近平借由南京大屠杀七十七周年之际,首次举行国家级公祭,可以清楚看出,未来安倍如何在推动国家正常化政策,以及在稳定中日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点,将考验安倍的政治智慧。而今(二○一五)年又正逢对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陆势必会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活动,这些因素都将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回复。
结论
在去年APEC北京会议上,大陆对国际事务从过去的「韬光养晦」态度,转变为积极实现「大国梦想」的强势作为,然而在实现大国梦的过程中,仍有许多的区域冲突及大国角力参杂其中。
在欧巴马作大外交的政策指导下,美国将会积极拉拢日本、强化亚洲再平衡政策,同时拉拢菲律宾与越南等大陆周边国家来建构自由与繁荣之弧,以牵制大陆突破西太平洋的岛链;另一方面,美国也将结合英法等欧盟国家,全力防堵大陆在拉丁美洲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经渗透。今后美国是否会将亚洲再平衡政策扩大为全球再平衡政策,值得我们后续关注。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当强势的习近平遇上跛脚的欧巴马,快速崛起的中国大陆碰上逐渐衰微的美国帝国主义,欧巴马剩余的两年任期中,美日中三边关系将会是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