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商子女学校教育成果丰硕◆文/谢瑷竹《交流杂志104年8月号第142期(历史资料)》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树人大计,但台湾教育近年却面临学用落差加大、大学过剩等种种危机。不过,由台商兴办的台商子女学校尽管处在两岸体制夹缝中,反倒表现优异,不但升学成绩高人一等,校园更难得地少有霸凌、甚至毒品等当前台湾校园常见的问题。惟值得忧虑的是,台商子女选择在大陆升学的愈来愈多,政府应该加强对台商学校的协助来扭转这种趋势。

上海台商子女学习表现优异

以上海台商子女学校为例,该校今年学测成绩优异,有十四名学生达到顶标,可申请两岸最顶尖的学校,不但在三所台商子女学校中居首,也是该校历年最优表现。除十四名学测达到顶标,另有二十一名学生介于顶标与前标之间,总计在均标以上的学生有七十名。其中,蔡沅庭、张嘉升、洪宇利等七名学生申请台湾的大学就读。

其中,今年学测榜首蔡沅庭的总级分达七十二级分,优异的表现早已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奖学金,但蔡沅庭和父母看好上海未来将成为亚洲金融中心,鼓励蔡沅庭就读大陆的大学,更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财金科系为第一志愿。

蔡沅庭的选择也反映出两岸教育地位的反转。扁政府时代,台商子女学校曾经历过「两岸不是人」的艰辛阶段;不仅台商,连尚未成年的台商子女回台后都遭到歧视,但当时台商学校学生的心中仍以台湾学校为第一志愿。不过,政府对台商的照顾未如人意,加上大陆崛起,让学生与家长改变想法,学校教育方向也随之改变。

蔡妈妈就表示,蔡沅庭从小学开始一直在上海本地学校就读,高中原本读的是静安区的市重点学校,高二上学期快结束才转到上海台商子女学校,主要是考量台生参加大陆高考门太窄,才转学到台商子女学校。

蔡沅庭的父亲出生于香港,在上海外商公司担任高阶主管,蔡妈妈则是台湾人;两个人都认为,上海未来将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很有可能取代香港的地位。

家庭式照顾 凝聚学生向心力

事实上,台商子女愈来愈多愿意留在大陆发展,台商学校的教育也加重这方面的培育。据珠三角「名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董事长叶宏灯表示,由于学生很多是台商二代,学校特别著重接班教育,因此,不只是学识,更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例如,高中毕业旅行学生会搭二十一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大陆国台办宴请,目的是让他们体会大陆的广大,为未来的全球竞争做准备。接下来,学校还规划大草原、新疆、西藏、黄土高原与东北等多条旅行路线,以丰富学生心智格局。

上海台商子女学校董事长杨奕兰也提到,今年有一班学生全部都达到均标,这是因为导师鼓励学生,要一起去北大、清华参访,并到钓鱼台宾馆晚宴,令她特别感动。

杨奕兰以先进国家国际学校标准自我期许,尽力使学生不只受到良好的智识教育,在体育等非智识类教育上同样不遗余力。杨奕兰更定期邀请成功人士演讲或座谈,让学生在校期间多了解社会脉动,以利毕业后立定志向。

不过,这些成绩大多是台商群策群力达成,政府没有给予太多协助。台商子女学校来自教育部的补助,甚至比国内学校还少,不管在经费或师资的资源上,经常面临紧缺。台商学校在资源上不足的部份,完全由该校老师与家长的全心付出来弥补。

上海台商子女学校校长陈成恭说,该校在软硬体上,资金多半仰赖捐助,不可能与大陆本地学校竞争,但学生仍表现优异,不亚于上海市重点学校或台湾明星学校,这要归功于老师的付出。

学校入学不做筛选,这是考虑台商子女居住地时常变更,而该校成立宗旨就是要让孩子有衔接的教育,以配合其「打带跑」的性质。但也因为这样,学生入学时程度颇为参差不齐。

不过,尽管入学时程度差异大,但入学后在老师悉心照顾下,使学生对学校向心力特别强。因此,在台湾学校常见的霸凌、甚至吸毒等问题,在台商子女学校几乎没听过。

据该校榜首蔡沅庭的父母表示,导师对学生的照顾非常细心体贴,对孩子就像大姊姊一样,老师的热诚又带动了家长。例如,家长自发地轮流提供餐饮,学生一天可以吃五餐,点心水果都不缺。

该校师资都是从台湾远道礼聘。董事长杨奕兰表示,该校有一百一十多名老师,其中有七十多名来自台湾;同时,全体老师一律住校,等于二十四小时都在照顾学生。

加强台商子女教育 提升台湾竞争力

海外台湾学校属于国民教育,理应由政府兴办,但受到两岸特殊政治关系影响,台商子女学校使用的台湾教材送抵学校前,都需经过大陆地方教育部门审查,对大陆有影响部分会被删减,像「中华民国」会改成「台湾政府部门」、「行政院」改成「台湾行政部门」、「民国」会改成「西元」、「我国」会改为台湾省,所有科目中,历史、公民删减最多。因此,教育部与陆委会规定,台商子女学校学生暑期要回台接受公民与军训教育。固然是考虑周到,但政府对台商的照顾还有极大的加强空间。

一九八○年代末至一九九○年代初,在美国贸易法三○一条款压力下,台币三年内大升近百分之四十,从一美元兑四十元新台币升至一美元兑二十六元新台币,导致我出口价格竞争力尽失,从事出口业的台商被迫将生产基地外移大陆。当时有学者建议,由政府出面协商,在大陆建立台商村,以免台商面临高风险大陆市场而被各个击破。但这个被新加坡、南韩等国广泛采用的策略却没有获得政府采纳,反而采取「戒急用忍」政策。

回顾历史,政府实应加大对台商照顾,不可重蹈覆辙!子女教育是安定家庭的重要力量,国民品格的养成更要把握黄金时期;如此,将来台商子女必成为我国重要的海外栋梁。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