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从今年的北戴河会议谈当前大陆经贸情势◆文/高长(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兼主任)《交流杂志104年10月号第14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每年夏季,中共一直有个惯例,会在邻近北京的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举行重要会议,或高层共聚就党内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官方称为「中央暑期办公制度」,一般则称之为「北戴河会议」。该项会议始自毛泽东时代,虽然不是正式的中央工作会议,但依历次会议的文献,由于与会人员级别高,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领导班子,以及退休的中央领导人、主要省部级领导等,且多涉及重大政策决定、高层人事安排等,会议不拘形式但议决的事项影响深远,因而受到外界瞩目。

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何时举行?会议内容为何?与往年一样,大陆官方并没有正式公布,官方媒体甚至否认举行该项会议,各界纷纷揣测,真相则扑朔迷离。不过,由于近来大陆经济成长持续下滑,股市动荡不止、天津爆炸案等重大事件频传,第十三个五年经济发展规划草案又亟待最后定夺,各界推测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不可能中断,甚至有境外媒体推测今年的议程比往年提早一些,因为有许多紧急大事要处理,刻不容缓。

北戴河会议聚焦在经济议题


今年的北戴河会议,究竟聚焦在哪些议题,由于大陆官方三缄其口,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显得有点神秘。从过去经验观察,人事安排或是其中重要议题之一。根据媒体报导,稍早习近平曾透过中组部提出一份省部级高官拟异动名单,不过,由于牵涉各方利益,特别是可能牵扯到中共「十九大」的人事布局与卡位,引发不少争议,最后是否在
北戴河会议上讨论,并形成共识,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棘手的郭伯雄案、令计划案,以及河北省委书记、贵州省委书记等地方人事的调整,早在七月底、北戴河会议召开前底定,颇不寻常,因为通常在非换届的年份,领导班子之变动,主要集中在八月及随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相关的人事议题不提到北戴河会议上讨论,有论者解读,此举反映习近平在党内人事上的主导力。

人事议题不谈,今年会议的重心可能在经济议题,制订「十三五」( 二○一六至二○二○ ) 规划内容架构,以及如何应对不断下滑的经济压力,似是重中之重。中共政治局年中会议在北戴河会议之前召开,政治局会议中讨论的议题,对北戴河会议具有指标性意义。

今年在北戴河会议前最后一个月内先后召开两次政治局会议,倒是相当罕见。第一次政治局会议的重点,主要在决定将「十三五规划」列入今年十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议程,北戴河会议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高层再次沟通的机会。第二次政治局会议,主要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预作准备。

优先研讨「十三五规划」草案


「十三五规划」备受外界关注,主要原因是,二○二○年大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未来五年如何发展非常重要。尤其,「十三五规划」是习李执政后主导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体现习李体制对未来发展的具体政策谋略。习近平曾先后赴浙江、贵州两地,分别召开部分省区市书记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可见非常重视。

「十三五」时期的焦点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和创新驱动,且将较以往更重视经济平衡发展,包括内外部、速度和品质、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种平衡关系。习近平在今年五月曾公开指出,「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首先是保持经济成长,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六是加速体制机制改革,七是推动协调发展,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九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十是推进扶贫开发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合体的简称,系近期大陆提出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的理念在于统合大陆与沿线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扩大基础建设投资,推动自由贸易,整合金融,甚至建立新的区域安全体系。该项计划背后有诸多战略考量,例如可为大陆过剩产能开发新市场,掌握油气、矿产等资源供应来源,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加强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提升大陆在该区域内的经济话语权和影响力等。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一般预料可能聚焦在智能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二○二五》提出,到二○二○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准要显著提升,具体的指标为:试点示范项目营运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产品生产周期缩短百分之三十、不良品率降低百分之三十。此外,根据大陆国务院公布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二○二○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或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到,二○二○年要全面达成小康社会目标,届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将较二○一○年增加一倍。习李执政要完成该项任务,今年的经济成长如果能实现百分之七,「十三五」期间的年均经济成长率必须达到百分之六.五六,足见保持经济稳定成长已成为「十三五」期间施政的核心。由于目前大陆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十三五」期间「稳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如何维持。

大陆经济自二○一四年以来逐渐呈现疲态,二○一四年全年平均成长百分之七.四,较预定目标逊色,更创下二十多年来最差纪录。为了「稳增长」,大陆央行曾自二○一四年初春开始,陆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定向宽松到全面宽松,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五度调降利息、六度降低银行存款准备率,同时也采取结构性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

然而,从过去一年的经济数据看来,包括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工业生产等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等领先指标,都乏善可陈,显示稍早的这些宽松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稳增长」是「十三五」期间施政的核心


更令大陆当局困扰的是,今年入春以来,股票市场背离经济基本面,不断飙涨,在大陆主管当局出手整顿后,却意外引发股市崩跌;股市大幅下挫已严重影响投资人信心,恐慌情绪逐渐从股市向债市、汇市、房市蔓延,对已一蹶不振的经济造成更大伤害。

为了稳定股市,大陆央行和证监会曾不顾国家形象,密集采取行政手段,重磅出手救市,惟迄今仍然跌宕起伏。股市剧烈震荡与早已存在的投资、房地产和信用等泡沫并发,且发生在生产价格通缩、银行存款低成长、外汇流出,以及房价下跌的背景下,使得问题更趋复杂,经济环境更加恶化。

据报导,这波「股灾」已造成至少五十至六十万户中产阶级从股市中消失,近百分之八十股民遭受亏损;占二亿户股民八、九成的散户惨赔后,势必影响他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拖累企业获利和经济成长动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大陆经济成长率保住百
分之七,证券金融业的贡献不小。股灾爆发后金融服务业看衰,股民投资收益受到重创,进一步冲击房地产市场,最后势必拖累经济成长。据估计,第三季可能减少零.一到零.二个百分点,第四季减幅甚至将高达零.五个百分点。

今年大陆要完成百分之七的经济成长目标,难度不小。大陆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八月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四十九.七,近半年来首次跌破五十的荣枯线,创近三年以来新低。大陆财新媒体最近公布的(PMI)只达四十九.一,不仅连续六个月低于荣估线,更是创下二○○九年三月以来新低。尤其无论官方或财新的数据,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都远低于荣估线,显示,大陆的制造业明显萎缩,经济下滑压力有增无减。

宽货币稳汇率为政策主轴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情势,大陆央行在八月间连续出重手,除让人民币大幅贬值,也大幅调降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率。这一波货币宽松政策能否发挥扩张效果, 遏止经济持续下滑趋势, 仍待观察。不过, 由于大陆经济衰退的程度, 可能比大陆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严重, 扭转经济下滑趋势还需要更积极的宽松政策。市场上普遍预期, 大陆有可能在近期内再降息、降准。至于人民币汇率, 由于资金外流压力不减,实际有效汇率仍然高估, 短期内人民币仍有小幅贬值空间。为了杜绝市场对贬值的预期, 未来大陆央行势必不会放弃干预汇市。为了保成长, 近期内大陆决策层宽货币、稳汇率的政策倾向非常明显。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