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跨界逆袭—大陆数位阅读发展趋势◆文/陈芝宇(联合线上数位出版部经理)《交流杂志105年2月号第14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一位从事电子书行业的大陆朋友告诉我:「我们年轻时候都是看你们台湾琼瑶、席绢的小说,现在变成你们在看我们大陆的小说了。」 他这番话说得并不夸张。走进台湾的租书店看看,许多租借率高的爱情、武侠、穿越小说,仔细一看都是大陆作者所写,内容不乏大陆用语,只要情节引人入胜,台湾读者也会爱不释手;一般书店中即使是非小说类出版品,也有不少是台湾出版社购买大陆版权再繁体化出版。 纸本书市场如此,数位阅读亦然。透过网路「追」大陆小说连载的台湾读者渐多,特别是影视化的小说作品。大陆在影视市场的丰沛能量与资源,结合了原创小说、再延伸到游戏,造就一股「IP」(知识产权)热潮,成为近年大陆数位阅读市场的显学。
从《瑯琊榜》到《花千骨》、《芈月传》…
「一卷风云瑯琊榜,你入坑了吗?」大陆古装历史电视剧「瑯琊榜」口碑甚佳,也掀起台湾观众追剧热潮。这出被喻为「男版后宫甄嬛传」的电视剧,没有太多洒狗血的儿女情长,却充满高潮迭起的复仇情节,最初即是源于大陆作者海宴所创作的《瑯琊榜》网路小说。海宴本人也担任电视剧编剧,为观众打造情节略有不同的影视版本。 不仅「瑯琊榜」,同样有不少台湾剧迷的大陆剧「芈月传」,改编自大陆作家蒋胜男在网路文学平台连载的历史长篇小说《芈月传》;另一出大陆剧「花千骨」,编写自fresh果果的玄幻小说《仙侠奇缘之花千骨》。 早前在台掀起收视热的「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将近百万字的网路小说作品;吴奇隆以「四爷」一角深情形象再创事业高峰的大陆剧「步步惊心」,则改编自被喻为「燃情天后」作家桐华的网路连载小说。 这些脍炙人口的电视剧,都源自于网路原创小说,即小说最初是在网路上发表连载,而非先出版纸本书的作品。 在大陆享有高人气的网路小说《盗墓笔记》也被改编为网路独播剧,虽然与原著的设定差异大、评价不一,但是在爱奇艺网播的点击量近二十亿次,超过二五○万会员付费观看了该剧,缔造相当傲人的成绩。 大陆近年影视拍摄水准质量提升不少,对于拍摄方来说,要吸引巨额的投资、并取得全国性的成功,必然需要一个动人的好故事,然而好剧本又相当有限。网路小说就是取材的好途径,因为这些小说已在网路上发表,好不好看、红不红、网友口碑如何,已先有一番验证。 不过,并不是最红的小说拍成电视剧就会大红。目前几部红遍两岸的大陆IP剧,小说可能是好几年前就连载结束,在出版市场已经过气,结果拍成电视剧红了,又重新带动了小说热卖。 然而令人艳羡的成绩背后,大陆IP剧的成功率实则难料,业界人士形容,经过十分之九的失败率,才会有一部IP剧成功。IP剧失败的才是多数。 无论这股IP热潮能持续多久,不可否认的是,大陆的网路小说能有「跨界」的能力,仰赖这些年原创小说在大陆数位阅读市场奠定质量基础所蕴积的能量。原创小说为阅读产业带来的撼动,也改变了大陆出版市场的风貌。
网路小说 大陆数位阅读的主流内容
大陆的数位出版产业,以网路原创文学占最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最大网路文学业者「盛大文学」,二○一五年初被腾讯收购,与腾讯文学共同成立「阅文集团」,整合的网路文学品牌包括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 早年这些网站是由一些小说爱好者基于志趣相投所创建,作者只想有个创作发表的园地,小说任人免费看,网站没营利,作者连稿费都没有,网站经营者几乎是烧钱苦撑。在盛大文学收购各站、结合各业者的商业化经营后,网路文学愈来愈流行,玄幻、穿越、言情、武侠等各种小说,吸引了大批网民数位阅读。 当时行业内流行的说法,大陆原创小说会红,受惠于「三保」人群:保全、保姆、保洁人员的青睐。原创小说的作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素人,写的内容非常通俗好懂,三保人员在工作之余可以看小说打发时间,而且故事的主角不是高富帅、白富美,就是霸气总裁,不然就是哪个时代的深情皇帝,这种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正好给生活苦闷的三保人群带来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据说在大陆农村也有很多农民为网路小说著迷;还有一些种田文小说就直接以农村为舞台,穿越、架空、金手指,主角个个神奇,充满幻想空间。 原创小说的兴盛,也与智慧型手机普及、行动阅读的流行相关。以北京的上班族为例,上班通勤动辄一、两个小时,手机阅读小说,弹指之间轻松消遣,不用动脑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且原创小说作者不是大牌作家,是素人作者,愿意有大篇幅的小说给网友免费看,小说网站先让人看到欲罢不能,到了后面的章节才要扣点数、付款。就像连续剧一样,前面已经看了,后面岂能不追,连载小说也有令人入迷的魅力。大陆电信业者也是网路小说的推手,透过电信业者全国性的影响力,网路小说成为热门、主流的数位阅读内容。
原创小说 颠覆大陆传统出版生态
大陆原创小说一部动辄一百万字,这对于两万字就可以出一本书的台湾市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些素人作者,遍及大陆各省份,有些人平常是小资上班族、大学生,想写小说贴补生活费;有些人白天在工厂当女工,过著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人生,晚上躲在宿舍里写小说,梦想有一天可以脱离贫困,一心怀抱作家梦。 写网路小说不像投稿传统出版社,没有知名度的写作者通常作品石沉大海、不见天日,小说网站连载几乎没有技术门槛,而且很快能找到自己的读者,还能与读者在网路上互动,度过独自写作时的寂寞。写得好看,网民天天求连载、买虚拟礼物「打赏」送给作者,即使不是每个作者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大作家,靠连载稿费为自己赚得车子、房子的作者仍大有人在。 传统出版一本书,内容写完了才送到读者眼前,但原创小说不然,作者今天登了连载,今天就可以知道读者回响,这个情节是让读者一片哀嚎还是大快人心,作者很快就知道;网站编辑也会跟作者沟通、给建议,例如女主角到底该情归何处、怎么写才能让网民皆大欢喜,许多小说几乎可说是由作者、读者、编辑一同互动而完成。连载后回响好的小说有机会被出版社看上,出版成纸本书,喜爱的读者还可购买纸本完整版收藏,没有看过网路小说的人也因为纸本书而成为新的读者。原创小说的出版流程,与传统出版完全不同,网路才是出版的舞台。 不少大陆作家早前对于网路文学嗤之以鼻,认为这些素人写手不具备作家资格,作品难登大雅之堂。但随著网路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成功,部分作家也体认到这是时代所趋,愿意把作品先放到网路小说平台连载,先面向广大的网路读者,读者在哪里,作者就在哪里。
娱乐形式多元 原创小说面临挑战
此刻,大陆的原创小说已来到成熟阶段,面对各种考验。首先是娱乐形式愈来愈多元,特别是游戏、影音的兴盛,分散了读者的目光与时间。原本耐著性子追小说连载的年轻读者,现在还有网播剧、短视频、动漫、手游可以打发时间,搭地铁时看电视剧一点都不难,分散了注意力。 此外,大陆近年几次净网行动,管制网路小说,限制了许多内容走向,除了言情小说要有尺度、不能过多情欲描写,主角的设定也不能涉及政治,例如男主角原本是官二代,被净网后,作者只得改写,男主角摇身一变竟成了警察。像这样的情况,创作者无所适从,读者也觉得困扰。大陆原创小说还能不能再创高峰,值得关注。 每当我们谈到数位出版、数位阅读,总是先关注以美国亚马逊为成功典范的电子书出版,关心出版产业发展数位的产值,担忧台湾市场不知何时才能像美国、日本一样缔造电子书佳绩。然而从大陆的数位出版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方有适合自己的出版生态,有时完全跳脱传统的做法可以带来市场的爆发,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所需,以及读者的生活型态。当有人说现代人不爱看书、不爱阅读时,不妨思考:在网路时代,我们要看的是「书」?还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