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对新政府之期待及对两岸关系前景的评估◆文/林文程(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交流杂志105年6月号第147期(历史资料)》

新政府于五月二十日正式上任,蔡英文总统发表了一篇既感性又理性的就职演说。在蔡总统还未正式就职前,已经有针对她未来施政之问卷调查,例如《财讯》之民调显示,国人对蔡英文担任总统施政看好度是百分之六十六,这些民调数据反映国人对蔡总统能力、形象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告别马英九政府,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欢欣期待。

然而,蔡英文政府上台之时机、所面临之挑战,比起台湾民主化以来之几任政府,应该是最艰巨的。蔡总统如何展现她的领导力,带领政府克服困难,为国家发展写下光辉的历史,以符合人民的殷殷期待,并为自己未来之历史定位留下更璀璨的一页,需要智慧与决心。


新政府所面临之内在挑战

在就职演说中,蔡总统列举出新政府将面临的十多项挑战,包括年金制度需要改革、僵化的教育制度、经济发展面临瓶颈、长照体系的建立、托育制度的改善、环境污染、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已经失去人民信任的司法体系、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愈趋严重、社会安全网不建全、以及如何让年轻一代对未来恢复希望等。这些问题均切中要害,显示蔡总统确实用心去体会民间疾苦,找出阻碍国家进一步发展之症结所在,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智慧,更需要决心,因为这是近似革命的改革工程。改革困难度不见得比革命低,而改革之难易情形,会因各国政治文化、政治体系之权力结构、价值观等差异,以及既有制度之僵化程度,而有所差别。

我国的体制与治理文化已经演变成防弊重于兴利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严重制约政府施政的效能与改革步伐。例如有意来台投资之厂商,所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土地之取得,台湾有相当多的闲置农地,土地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是因为农地转变成工业用地价格会大幅提高,产生官商勾结或图利他人之嫌,导致政府官员裹足不前;再如各大专院校所培养之众多博士,许多是相当优秀的人才,但是因为少子化现象导致高校萎缩而求职无门,这本可由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每个单位聘用几位博士而获得解决,这些人才对各个机构之发展也必然会做出贡献,但是防范任用私人之思维,导致问题解决无门。类似现象可说是充斥整个台湾政治体系。

此外,新政府还面临极化政治(polarized politics)问题。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杭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教授的说法,一个新的民主国家必须经过两次政党轮替,才确定该国的民主政治业已巩固。台湾迄今已经历过三次政党轮替,显示民主政治确实已在台湾生根。然而,台湾依旧是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有些民主政治的缺点在台湾崭露无遗,其中之一就是朝野政党间的恶斗,如果无法化解,一方面会助长社会浮躁不安氛围,另一方面则会成为改革之掣肘因素,导致推动改革亟需之法令无法及时制定,延误落实政策时机,降低台湾的国际竞争力。


新政府所面临之外在挑战

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外在挑战是来自对岸之威胁,包括武力恫吓、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经济制裁(例如减少陆客来台、取消一些惠台的经济措施、阻扰台湾与其它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从内部分化台湾,因此蔡总统在她的就职演说中用不少篇幅来阐述其中国大陆政策,重点包括一九九二年海基会和海协会会谈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之历史事实,加上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过去二十多年来交流互动的结果、和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构成她未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之既有政治基础的四项关键元素。

蔡总统以「维持现状」为核心之中国大陆政策归纳成以下几点:一、不会采取挑衅中国大陆之动作;二、将努力维持现有机制进行两岸间的对话与沟通;三、接受历年来两岸协商所累积成果(包括两岸所签署并经立法院审查通过之所有协议);四、依据中华宪政体制施政,不会追求法理(de jure)台独。

国内外各界对蔡总统所阐述的中国大陆政策绝大多数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她已经展现对北京之最大善意。蔡总统的大陆政策论述,本就是照顾对岸感受、她作为领导人一致性之性格、对美国有关维持台海现状之承诺、及考虑独派可能反弹等因素之妥协产物,必然有模糊的地带,可供不同之诠释。事实上,北京大可正面诠释蔡英文总统已经接受「九二共识」的意涵,因为她特别提到「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本来就是基于「一国两区」概念所制定之法律,加上中华民国宪法,可说已经等同「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之「九二共识」的意涵。很遗憾地,北京仍然表示无法接受,因为蔡英文没有提到「九二共识」四个字,北京甚至傲慢地评定她的论述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虽然对岸不友善回应构成蔡英文政府之最大外在挑战,但是国际体系之动态发展,也并非全然不利台湾。美中、中日近几年来之竞争与抗衡,凸显台湾在第一岛链中心环节的战略重要性,美日两国政府均已表达要与新政府加强合作的意向。台湾固然要避免拉拢美、日对抗中国大陆之一厢情愿思维,但是北京想要透过华府和东京来打压台湾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大为降低。


对两岸关系前景之评估

由于北京对蔡总统大陆政策之论述未给予正面回应,未来两岸关系不容乐观。随之而来之打压当可预期,包括外交上孤立台湾,干扰台湾与其它国家之经贸关系,减少陆客来台,甚至针对台湾进行军事演习。更可预期的是,北京会停止国台办和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以及片面中断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

然而,对台海两岸之交流也不须过于悲观,因为两岸之功能性交流并非台湾片面获利。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超过两千亿美元,对创造就业机会和协助中国大陆发展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就是明显例子,而且北京一向对台采取的类似「围城」策略,将台湾对外联系的所有出路均封死(例如与其他国家签订FTA、加入国际经贸组织等),只留下通往中国大陆一道门,以增加台湾对中国大陆之依赖,因此习近平在今年三月五日的讲话,强调北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由此可知两岸之民间交流或许还是可能受到影响,但是不会完全中断,北京仍会持续推动「三中一青」政策,对台湾年轻世代之争取甚至会进一步强化,因为当北京不再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时,就会转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期待蔡总统带领台湾向上提升

如上所述,新政府所面对的国内外挑战非常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执政者义无反顾的承担」,蔡英文总统对台湾所面临的种种难关以及她要担任的责任,已经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希望蔡总统时时以以下几件事情自我提醒,相信会使她的决策更加周延,施政更加顺畅:


以两岸关系之最坏情况考量决策

蔡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已经展现其大陆政策之底线,北京仍然不满意,因为北京一向认为台湾缺乏与中国大陆抗衡的筹码,必然会持续给予压力。根据中国大陆现行规定,习近平将继续掌权至二○二二年,而蔡总统执政时期之中国大陆对手就是习近平。习近平已经展现他对台湾强势的风格,因此新政府必须以两岸关系之可能最坏情况来思考决策,蔡总统之国家安全团队要为国防、外交、两岸关系的种种可能状况预先做准备。


团结、团结、再团结

台湾面对大陆所进行的是以小搏大的抗衡,绝对没有分裂的本钱。北京深知台湾困境,不断采取各种手段由台湾内部削弱对中国大陆之抗衡力量,例如北京区隔台湾当局与台湾人民、泛蓝与泛绿、民进党的温和派与基本教义派,蔡总统更应力求凝聚内部向心力。蔡总统已经知道团结国家的重要性,希望她未来能以具体措施来团结国人和增进朝野共识。

不管蔡总统未来之执政成败如何,身为华人世界第一位女性总统,她已经创造历史,史册中必然有她重要的地位。相信台湾绝大多数人民均以能参与和见证台湾民主政治的美好一刻感到骄傲,也期待这一刻是台湾向上提升的开始。

未来四年或八年,台湾人民希望蔡总统履行她的承诺,发挥领导力,勇于推动各种改革,带领国家走出困境。但是台湾处境异常艰难。除了期待蔡总统的领导、所有政务官发挥使命感外,台湾人民均有责任扮演好自己角色,共同为台湾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