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建立「以民为本」的价值观《交流杂志105年10月号第149期(历史资料)》

二○○六年尤努斯教授与其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点燃全球社会企业的火苗,以商业力量及企业经营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兼顾公益及获利的社会企业可视为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似乎预告了未来企业发展方向。而两岸社会企业甚至民间公益团体的互动,也尝试由社会面的磨和,建立「以民为本」的价值观,为复杂的政治对话,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社会企业新趋势」为题,从全球、台湾、中国大陆、青创的多元角度,介绍社会企业的发展脉络与政策,以及如何打造重视回馈社会、环境永续、创造经济效益,兼具理想与营利的经营模式。读者可以发现,他们所采取的经营策略或有不同,但不变的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本期的另一篇精彩专访,则是在两岸领域历练极为丰富的「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许信良董事长,试图就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提出解决方案。许董事长过去长期观察两岸政经互动发展,认为目前两岸都有最好的领导人,既具智慧、勇气,也有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意志,有责任齐心克服困境。许董事长于受访时强调的两岸共同承担责任,正好呼应田董事长在第九届董监事第一次临时联席会议致词时强调,只要两岸都能用更宽广的心胸与智慧,对两岸关系保持正面积极的态度,自然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解阻力,为两岸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解决良方。

当台湾正大刀阔斧推动施政改革时,海峡对岸面临的挑战也不遑多让。北戴河会议落幕,预料将陆续完成十九大相关人事布局。中国大陆的政情发展,攸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政经走向,允值关注。

两岸的政治语言或许不同,但追求艺术的坚持,却始终一致。在两岸首度合制音乐剧「微.信」中,看到的是穿梭在厦门与台北两个城市的爱情故事,透过艺术文化的推动,唤起两岸观众的共鸣与感动,写下更多「我们」的故事。期许两岸人民跨越藩篱,在文化的沃土播下璀璨的种子。

废弃的,可以再利用;无价值的,可以转变成无价。传统经济生产体系中,产品最终的命运只能被废弃,而循环经济讲究的是「再生恢复」,借由再利用以减少废弃物,让资源获得更有效率的使用。台湾人民对于这块土地的关爱,从屏东县「养水种电」计划的推动,我们已经得到解答。此外,因著CSR驱动的永续理念,本期新增的「人物札记」报导—「秦宗春与中坜木匠的家关怀协会」秉持「人休习,物修惜」的精神,将关爱友谊的手深入环保教育,希望一同携手走过台湾美好年代的同时,也能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将更多资源回馈社区。

九月十二日,田弘茂先生接下海基会董事长一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有许多期许。可以预期,肩负重任的田董事长,除在两岸互动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田董事长的专业和经验,也将提升海基会从事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质量。深耕两岸关系二十五余年,海基会历久弥新,在时代递嬗中,将继续散发创新与活力,与台湾各界携手一起积极向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