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行动支付 带动钱包革命《交流杂志106年6月号第15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早上到速食店买早餐,用手机「哔」一声付款取餐,搭上捷运在刷卡机上感应付费车资;中午与同事聚餐,与店家说好各付各的,每人只要拿手机刷卡分摊费用,不必再为谁先埋单,事后分钱伤神;下班看到餐厅的商品电子型录,用手机点选餐点,回到家,餐点已送至大楼管理室,即可享用晚餐,这是行动支付开启的新生活。
近年来,随著FinTech金融科技日新月异与行动装置的普及,从实体到虚拟,使用信用卡不再时髦,现在最时尚的消费模式是,出门不带钱,一机搞定。只要「哔」一下,即可完成消费需求,此趋势带来前所未见的钱包革命,庞大商机吸引各国积极布局。
随著行动支付市场愈趋成熟,北欧国家已朝向「无现金社会」迈进,而中国大陆行动支付业务发展较早,直接从现金支付转入行动支付时代,即使是路边小摊贩,消费者也无须掏钱,只需拿出手机轻触萤幕即完成付费;鉴于智慧手机的普及,日本民众对于新型态的付款工具接受度相当高,政府对于行动支付业务也相当重视,结合金融与科技的FinTech服务已在日本掀起热潮。此外,行动支付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自我身分」的展现,能否取代信用卡和现金成为购物结帐的主流付费方式,18岁到35岁的千禧世代将扮演关键角色。 本期《交流》杂志特别以「全球『哔』经济-行动支付时代来临」为主题,试图将所有资讯进行拼图,针对行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做一全面解读。值得深思的是,台湾的行动支付生态链,仍停留于试水温阶段,伴随Apple Pay、Samsung Pay及Andorid Pay陆续在台开通,或许有助于提升行动支付在台的成长力道,后续效应可进一步观察。
「川习会」,世界两大强权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占据全球各大媒体版面,美中双方以政经实力揭开新一轮竞赛的序幕,如何探索一条两强共存共荣的新道路,考验双方的智慧。本期邀请陈一新教授,为读者剖析「川习会」后的美中关系,以及在美中两强竞逐的态势下,台湾如何寻求自身角色的定位,而这样的发展又将如何影响亚太局势。
双方互信的建立,必须先从对话开始。美中借由对话建构一个制度化平台,试图以和平方式化解彼此分歧,美中如此,两岸关系亦然。李明哲案带给两岸的启示是,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尽速恢复两岸两会正常联系机制,不仅是两岸面对新情势应该跨出的第一步,亦为当务之急。 对照著台湾民主制度,刚落幕的香港特首选举,看在香港人眼里,满是欣羡。香港快速发展的背后,港人对于政治现实的无奈,以及中共如何处理日益升高的民意压力,也是台湾应深思的课题。
实体与虚拟的跨界结合,成为全球趋势。两岸故宫经过多年来的蜕变,加入文创的行列,并放入国际化素材,开发许多令游客爱不释手的文创商品,进一步化身成文物的多元延伸,贴近民众的生活。甚至台湾的乡镇特色,也跨越国界的藩篱,默默影响著中国大陆如雨后春笋般的特色小镇,同时亦提供一个两岸合作的新舞台。
任职偏乡的王政忠老师,凭著信心,下定决心,带领偏乡国中成功翻转,掀起全台由下而上的教育草根革命,他预计花10年的时间,圆一个梦,让全国多数教师投入翻转教育的行列。我们确信,唯有信心与决心,才是台湾在诡谲的世界局势中突破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