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发行人语》坚持初心 和衷共济《交流杂志106年8月号第15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香港于1997年移交中国大陆,到今年正好满20周年。邓小平「50年不变」的承诺言犹在耳,这些年来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运作虽然大致正常,但在地人过去自豪的经典特色、传统风味在记忆中逐渐模糊,香港的年轻人开始回头检视自己的身分认同与归属,积极找回、保存消逝中的香港文化,希望为「自己是谁」、「什么是香港」的问题求得解答。

不过,香港的前景并非一片愁云惨雾,它的经济实力仍然具备高度竞争力,连续 23 年获得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在瑞士洛桑学院2017年全球经济竞争力的评比中也名列世界第一,加上中西融合、新旧并存、民俗传统等香港引以为傲的优势,赋予更多元的文化底蕴,也为未来发展走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有些人对于前景仍然寄予厚望,相信香港能够审慎面对自己与周边的差异,思考出未来发展的样貌与蓝图。

香港情势如此,两岸关系亦然。今年是开放两岸探亲30周年,当年台湾基于人道考量所做的政策决定,开启了历史崭新的一页。这30年来,台湾在转型、大陆在进步、世界局势瞬息万变,高度经济成长带来富裕的物质享受,改善了生活条件,也翻转两岸民众看待外在环境与自我认同的视野与角度。总的来说,两岸交流让双方互蒙其利,这并非任何一方能够独力完成,累积的成果也必然为两岸民众所共享。

虽然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充满波折起伏,但也有其不变之处,对海基会而言,两岸民众的权益福祉始终是最核心且坚定不移的关怀。前一阵子我在一些场合与在台的陆配们面对面接触,他们来到台湾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普遍都能感受到处处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体会台湾最美的风景,对于海基会提供两岸婚姻亲子关怀专线的服务,举办关怀两岸婚姻亲子座谈等活动,协助陆配处理在台生活适应、就业、教育、子女教养、保护照顾及急难救助等各种问题,帮助陆配融入台湾社会,都能深切感受到诚挚的关怀。虽然大家背景不同,观念容有冲突,只要秉持平等与尊重的原则,相互理解与包容,再灌注热情与真诚,就能够融合成就璀璨多元、层次丰富的新文化,我们现在所要努力的,正是避免这些美好的事物遭受无谓干扰而变质,相信滤去杂质后的精华势必甘醇且和顺,清新而纯粹。

放眼两岸更和谐美好的未来,我们现在必须秉持前瞻的思维,为下一代创造优质的环境与条件。10年来,海基会固定在每年暑假期间举办大陆台商子女「探索台湾之美」夏令营,带领在大陆就学成长的台商子女深度参访台湾各地,体验这片土地迷人之处,不仅加强对故乡的情感与认同,也提升自己的生活管理能力。今年报名情况依然踊跃,名额迅速秒杀,显见家长们对于这项活动表示高度评价,对于用心筹办活动的工作同仁而言,也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

因此,只要是有利于两岸民众福祉权益的事,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做下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东坡先生面对艰难环境不忧不惧的态度让我备感钦佩,以此自勉,也与大家共勉。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