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数据与大独裁—社会控制的实验室◆文/吴学瑜《交流杂志106年8月号第15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不久的将来,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而人人身上都携带「评价我」(Gate Me)的技术配件时,个人资料将无所遁形……

俄裔美籍作家史坦恩加特(Gary Shteyngart)在其《极度忧伤真实爱情故事》(Super Sad True Love Story)一书中如此描述,「当你走过街角,小型液晶计算机就会扫描你注册的信用等级,并公开显示你的名字、年纪、薪资收入、血压心跳、预计何年死亡、生理疾病等。」

虽然这只是反乌托邦虚构小说的情节,但中国大陆目前规划的「社会信用评分体系」很可能让这些情节逐一实现。英国《金融时报》与《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大陆的社会信用制度不仅评估公民的财务信誉,也用来衡量个人的社会行为,乃至于政治取向。

中国大陆正著手世界上最具野心的「社会数位化控制实验」,从「江苏睢宁」的试点计划可窥见一斑。

江苏睢宁的数位控制实验

2010年伊始,江苏省睢宁县政府针对其100多万县民的各项行为实施信用评分,品行优良者给予加分,行为不检者予以扣分,轻至交通违规,重至非法行贿,积分愈多的公民,其工作升迁较快,也可优先购买公宅。

依评分高低,区分县民为A到D四个等级。A级县民可享受各种优待,D级县民则处处受限;A级县民在入学、就业、低保、社会救助、入党、升迁、参军等方面可享受优惠待遇,并在个人创业、经办企业时享受政策和资金的优先扶持,D级县民则完全被排除在这些优惠机会之外,也将会受到各种限制。

那么个人信用评分怎么计算呢?每个人的基本分为1,000分,随时因不同项目而加减分。例如,扣分项目包括违法乱纪、交通违规、拖欠水电费、不赡养老人,也包括「围堵冲击党政机关、企业、工地、缠访、闹访」扣50分,「利用网路、短信(简讯)诬告他人」扣100分。加分项目包括「受到国家级表彰」加100分、「见义勇为」加10分,以及「招商引资」也可以加分。

后来,江苏睢宁的试点计划迭遭大陆公众和部分陆媒的反对批评。《中国青年报》指出,政治数据(如请愿书)不该涵盖在信用评分制度内,并强调应是人民评价政府官员,而非政府官员为人民打分数。《北京时报》甚至拿该评分计划与日本二战期间占领中国领土时颁发的「良民证」相比。

但中共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2014年还发布了「社会信用评分纲要」,2016年公布更详细的「社会信用评分指南」。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深刻影响到整个大陆社会,目前约有30个地方政府开始搜集居民的数据;据大陆官员表示,2020年将全面实施信用评分制度。

网路「实名制」监控生活作息

2016年12月,英国《经济学人》就以「中国的数位独裁:一个社会控制的实验」作为封面故事。报导说,中国大陆正在快马加鞭地建构一个所谓「社会信用体系」的社会治理机制,利用所搜集的公民个人资料的动态大数据库,逐步实现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版数位极权主义」。

所谓「社会信用体系」,就是中国大陆政府透过无所不在的各种支付与借贷平台,搜集每个人资金往来的纪录,举凡网路购物、搭车购票、看病买药,乃至于水费、电费、房租、信用卡、交通罚单的缴纳,全都无所遁形。再结合「网路实名制」,让政府能够监视每一个人的生活作息,并以此给予「客制化」的对待方式。

比如说,2015年初,阿里巴巴集团便在杭州与广州等试点城市推出「芝麻信用」。依据「行为能力」、「人脉关系」、「信用历史」、「履约能力」及「身分特质」等五个面向,给予用户350至950不等的分数。分数高的人,不仅租车、订房可以免押金,求学或求职时,也有更高的录取机率,就连网路交友,都有较多的选择;此外,包括上医院看病、去图书馆借书,也都有优先权。

然而,「社会信用体系」除了是在缺乏监督与制衡的情况下,让中国大陆政府得以不透明且未去识别化的方式,擅自搜集、处理与利用个人资料,严重侵犯个资保护原则。更糟糕的是,还有将评分范围往公共事务领域延伸的倾向。根据《经济学人》报导,包括「妨害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甚至是与「异议份子」的友好程度,也都被列入扣分项目。

成立网信办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习近平强化社会控制的作为,是提高管制网路舆论,将控制网路视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度安排上,则著重强化网路空间旳领导体制与法律规范。2013年成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作为网路管制主要执行机构。近年来,在大陆网信办主导下,中共一方面发布「互联网用户实名制」、「征信十条」等管制规范,另一方面,也在国内外积极倡议「网路主权」的论述主张,为网路管制工作建立正当性。

目前仍在审议的《网路安全法》草案中,将实施实名制、网路通讯限制和封闭违法讯息等管制措施,对网路讯息监控的程度俨然升级,对相关的网路管制规范提供完整的法律基础。不久前通过的新《国家安全法》,其条文内广泛且模糊的定义,亦让中共对言论的控制得以无限上纲。

根据大陆国务院公告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至2020年)」,这套社会信用体系到2020年可建造完成。届时,中国大陆对外拥有封锁境外网站的「网路防火长城」,对内拥有删除过滤敏感内容的「金盾工程」,再加上7亿多网民每天生产的大量网路数据资料,将使中国大陆政府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当下的中国大陆已投入大众监控资源,比如在2009年即在全大陆设置了270万台监视录影机,数量还在增加中,光是杭州市的监视器数量就超过比它幅员更大的纽约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推进网路诚信建设,培育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理念」的官方口号下,中国大陆已逐步落实「实名制」,要求在网信办领导下,「建立网路信用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并且在这基础上,「建立网路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实施网路欺诈、造谣传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路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

动知轨迹 全程掌控

大陆民间学者莫之许曾撰文〈资讯极权社会的序幕〉中指出,北京当局透过这套在新数位化科技支持下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将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与公民身分证统一代码相捆绑」之后,将可对「所有人」做到「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的极权控制。

来自挪威的英国牛津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斯林根(Stein Ringen)最新出版《完美的独裁─二十一世纪下的中国》一书,认为中国大陆是一个完美的独裁政府,用专制(Autocracy)来形容中国大陆的体制是太过温和,所以创建了一个新词「管控专制」(Controlocracy)。

林根指出,独裁者应该去中国大陆学习,因为没有国家比中国大陆做得更好。他表示,在「管控专制」下,人民自发地自我控制、自我审查,不会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因此让人产生错觉,彷佛中国大陆没那么独裁。但实际上,北京投放大量资源在实质监控部门,例如约有200万人专门监视互联网。

综合来看,中国大陆政府正试图打造以「网路实名制」、「网路长城」、「金盾工程」(管制内部网路言论)与「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主要基础,并透过数据库、数据监管、奖惩制度,作为确保社会稳定的最新利器,打造长期控制社会系统的「数位独裁王国」。

北京为了维稳,刻正砸下重金精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并获得大型网路科技公司如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奥援,如《经济学人》所预言,中国大陆很可能成功打造出世界第一个「数位极权国家」。这虽是独裁政权想让自己高枕无忧的数位化极权美梦,却是所有中国大陆公民的噩梦。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