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交会、交流、交锋:网路时代下的两岸互动新模式◆文/陈君硕《交流杂志106年8月号第15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情生自愿,事过无悔,既然抗不过天命,又何必怨天尤人!」去年风靡两岸的中国大陆电视剧《瑯琊榜》,创下收视佳绩,随著剧情高潮迭起,一句句经典台词,也跟著烙印人心。

陆剧台风行 成共通话题

过去在台湾必须靠电视台买下大陆电视剧版权,才可能在电视上收看的大陆剧,如今拜行动网路普及所赐,透过youtube、大陆的优酷、爱奇艺等影音网站,要观赏到陆剧,变得即时又轻而易举。除了电视剧,《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等大陆歌唱节目,同样扣人心弦,歌唱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台湾歌手,更拉近与台湾观众的距离。

「我和大陆朋友第一次交流,常常就从歌唱节目聊起」,一位去年曾赴北京参访交流的世新大学学生说,尽管两岸关系气氛不佳,可是大陆剧、大陆歌唱节目这些较为文化软性的东西,依然是两岸年轻人的共通语言,「两岸歌手在节目上较劲飙歌,比两岸的政治口水更吸引人!」

文化大学广告系系主任钮则勋分析,网路时代「口碑行销」成了关键,观众不再需要守在电视机前,只要内容够好,分享及回响够多,就会引起关注,阅听者也会透过网路去寻找有口碑又叫好的影音节目;而大陆这几年,无论是戏剧或综艺节目,制作成本高,内容精良扎实,许多节目就达到了口碑行销的效果。

大陆电视剧和歌唱节目成为两岸年轻人共通话题,在一些流行用语上,也自然而然相互影响。

不要不要的 就是酱子

「美得『不要不要的!』」这句近来在台湾颇夯的流行语,其实源自安徽方言,也常出现在大陆的相声台词中,就是「非常美」的意思。有媒体曾以大数据统计出2016年十大流行网路用语,其中前五名就有三个与大陆相关,如大陆泳将傅园慧激动神情说出的「洪荒之力」、大陆影星王宝强在节目上随口提到的「吓死宝宝了」,又或者南宁失恋小哥的「蓝瘦香菇」自录短片,他们都因此成为创造经典名句的两岸网红。

流行语能同时在两岸成为高频用语,除了字面生动,也拜网路快速的传播。同样地,台湾的网路用语也影响到大陆,像是艺人王大陆的「满满的大平台」、「很重要所以说三次」等用法,也时常见诸大陆网站及论坛。

日前还有大陆网友制作九宫格的「台湾腔表情包」,收录了像是「对!就是酱子~」、「你很机车耶」、「就还好啦~」等话,引起大陆网友讨论,许多台湾人看了,也不禁会心一笑。

网路的传播特性,可以更快速地促进彼此了解,但也犹如一柄双面刃,在一些突发事件时,若透过号召集结,群众的情绪也容易被煽动。

帝吧出征 不打不相识

2016年1月,时逢台湾总统大选,两岸政治及民族情绪皆高涨,还发生了「周子瑜事件」,更加激化对立。大选后有大陆网友因不满亲绿媒体长期对大陆现况扭曲报导,以及对主张台独人士的不满,打著「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号,在约定好的时间,号召大陆网民大举前往三立新闻及蔡英文总统的脸书帐号,以大量的表情包洗版,表达反台独立场。过程中,因有些大陆网民不谙翻墙技巧和脸书使用特性,在大陆论坛上还出现「教战守则」。

另一方面,有大陆网友翻墙出来找不到「主战场」,不知道三立新闻旗下还有好几个粉丝页,误闯了「三立娱乐星闻」,但娱乐小编不但没有反击,还「温馨指路」,附上三立新闻的脸书连结,并说「还是要常来玩啊(爱心)」,获得大陆网友赞赏,意外成了整起事件的小插曲。

民进党方面,蔡英文总统脸书的一则「国会议长中立化」贴文,短短几小时内,瞬间被洗版2万多条回复,大多是简体字的「反台独」言论。对于蔡总统脸书遭到大陆网友洗版,民进党当时回应「欢迎光临民主自由的台湾」,并表示「不会删文」。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时刊文称,帝吧出征「不失为一次两岸青年沟通的尝试。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文中还提到,两岸网友由「恶意对掐」到兄弟般地聊陆剧、谈美食,乃至「远征」中找错页面却得到对岸管理员热情指路,还不忘送上「还是要常来玩啊」的邀约,都显示出两岸青年真诚沟通的可能。

文化大学广告系系主任钮则勋指出,这确实开创两岸青年新的沟通模式,或许会有一些针对性,但有沟通就可促进了解,未必要很严肃地当作政治议题看待;大陆网民透过到台湾政治人物脸书观摩参与,对于让大陆人民了解台湾的民主,也会有正面影响。

大陆网民翻墙到脸书,是一种沟通模式,同样地,台湾年轻人加入大陆朋友的微信群,更是没有藩篱的对话。一名在上海的青年台商指出,他加入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微信聊天群组,时常可看到两岸青年针对公共议题的讨论,群组人数动辄上百人,有时台湾新闻连结即便大陆不易看到,但以截图方式分享新闻,还是可以让大陆朋友更全面地知道事情的全貌;加上微信群里大家都是「实名」,不像PTT的匿名,在微信群更可以做出理性讨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冲突很难避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台籍博士生许晋铭说,两岸网友在网上的讨论,很难不出现意见歧异,但心态上都应抱持著伏尔泰的名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才有助于沟通。他认为如果遇到攻击性的词汇,可以用迂回方式或表情包回应,政治分歧不易解决,可以先聊聊中华美食、共同吃喝玩乐的经历。他认为,当拥有了共同的话语和历史记忆,才可以增进两岸在敏感议题上最终取得共识。

对外展自信 对内严把关

善用网路新媒体新科技,已成为趋势,不只台湾人用微信、大陆人翻墙用脸书,两岸媒体在对方普及的平台上驻扎,也成为潮流。如《中时电子报》、《联合新闻网》都设有微信公众号,每日精选几则新闻和评论,让大陆民众不用翻墙就可阅读并参与讨论。

又如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CCTV、海峡卫视等陆媒,也纷纷在脸书设立粉丝专页,CCTV的关注粉丝数高达4,000多万,CCTV中文频道的关注数也达330多万人,包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海峡论坛、香港回归20周年大会等重要活动,陆媒也常直接开直播,让海外观众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新闻动态。

钮则勋分析,无论是脸书或是youtube,都可看出中国大陆希望扩展更多元的媒体平台,也是中国大陆对外宣传新的操作方式,当中更显示面对欧美社会,中国大陆已经变得更有自信,觉得「底气足够」。许晋铭则指出,中国大陆虽然有网路封锁,但是他们也认为网路封锁存在某种争议,这对中国大陆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会造成阻碍,所以媒体也要走出国门、走入世界,做出心态上的调整,让心胸变得更宽。

尽管中国大陆对外展现了自信及「说好中国故事」的企图心,但对内却又显示了自信心不足。今年6月,中国大陆以涉嫌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无预警关闭了数十个颇富影响力的娱乐八卦媒体平台帐号,如「全民星探」、「毒舌电影」、「严肃八卦」等,让外界感到错愕。

中国大陆对时政类新闻的掌控向来严格,但将管制的手伸到娱乐八卦类媒体,尚属罕见。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许纪霖分析,在一个严肃话题被压抑的时代里面,往往像是王宝强离婚、郭德纲师徒反目,这些私人甚至无聊的话题,会成为主流;但在娱乐帐号被封后,有大陆网民感慨,「请问我还能看什么?」

中正大学传播系教授罗世宏则解读,此番关闭帐号动作,应是要维护十九大前的稳定,防止八卦媒体或娱乐新闻扰乱社会秩序。中共时局分析人士陈破空说,许多高官腐败丑闻曝光后,私生活不检点是一共通点,且往往与影视明星或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关,为了担心丑闻被狗仔挖出,后果严重,所以防患未然,提前动手,封锁媒体管道。

网路犹如放大镜,也像个加速器,可以更快了解对方,却也容易放大或加深既有的刻板印象,两岸年轻人在网上的交流,不打不相识,点滴在心头,对于中国大陆对网路的管控,台湾民众也都看在眼里,并对中共政权增加一些好恶的判断。

两岸官方中断,但网上的交流不会断,对许多未到过对岸的两岸民众,就是在网上与对方交会、交流、交融,甚至交手、交锋,这些都将是未来形塑两岸互动氛围的关键指标。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