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网红泡沫何去何从◆文/陈家伦《交流杂志106年10月号第15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各种商业活动,都免不了出现顶著嘟嘟嘴、戴著放大片的网红在一旁拿著手机直播。这些人曾经每天行程满档,一个月赚进人民币几十万、几百万;然而,这样的盛况却因「网红量产」加上其「卖点」同质性高,终于将泡沫吹破,许多人洗尽铅华,又重新找一份正职工作。

「网红」即网路红人,是指在网路上受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网红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有行动网路的技术支持、直播工具手机的便廉,以及当代人的寂寞与茫然。现在,只要轻触手机萤幕两下,点开直播平台,不管何时、何地、何议题,总有一个直播网红为你守在灯火阑珊处。

2016年直播元年 创造中国大陆网红盛世

中国大陆对网红的关注度在2015年12月首次超越明星。根据清博大数据平台搜索,截至2016年4月1日,有关网红的新闻报导达400万篇,微博有5.3亿条,微信文章近10万篇,相关阅读量2.81亿次。这些网红透过直播平台将自己推送到世人面前,也因此2016年被中国大陆封为「直播元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计3.43亿,占网民整体的45.6%。

在直播盛世之前的中国大陆网红史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木子美、痞子蔡等为代表,受关注的是他们所传播的讯息而非本人;第二阶段以芙蓉姐姐为代表,讯息及当事人本身都备受关注;第三阶段是以天仙妹妹、犀利哥等为代表,他们在街头留下了惊鸿一瞥,经网民扩散后,成为第三代网红。

有别于靠实力、靠噱头、靠运气的前三代网红,应网路、直播科技而生的第四代网红,吸引粉丝的主要优势就是「颜值」。也因此,有不少人说,现在的网红说穿了就是个「靠脸吃饭」的行业。一张脸加上「个性化内容生产」与「人格魅力」,在极盛时期,网红轻轻松松就能月入人民币上百万。

网红赚钱有道 将粉丝发展成代理商

细探网红的赚钱模式,一共有五种,包括做广告、粉丝打赏、商业演出、淘宝卖货以及做微商。

在新闻采访时很常见到的,就是穿梭在各种商业活动的网红,他们靠著帮店家打广告维生。举例来说,起源于「永康15」的台湾甜品店Ice Monster今年9月初在上海开幕时,现场就有一名网红主播Hanii一边吃著桌上的芒果冰,一边忙著对手机挤眉弄眼、用娃娃音说话。

Hanii就是店家请来协助推广的网红主播。Hanii出生于1997年,今年21岁。她说,自己当网红主播大概已经一年多,她的直播帐号有50多万名粉丝,她并未透露自己的「出场费」。但根据私下了解,聘请网红到场直播,若粉丝数未破百万的网红,两小时也要人民币2,000元。

至于粉丝打赏,则是透过直播平台的打赏功能收取费用。目前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包括微博、微信、秒拍,以及YY、陌陌、花椒、斗鱼、映客、9158等。这些网红的粉丝可以透过平台建立的功能发送各种虚拟礼物,折算之后再将现金还给网红,早在2008年时已有顶尖直播网红月收入高达人民币10万。

而商业演出则是网红们最喜欢的一门生意,因为网红出席品牌商的活动不仅能获得出场费,还能在现场获取更多的粉丝。粉丝一多意味著身价变高,出席商业演出对网红来说是一举两得。靠颜值出名的网红出席活动的出场费高低不一,人民币三、五万元到十几万元都有。

再者,网红还可以直接销售产品,大多数的人是透过淘宝卖货。目前在新浪微博上拥有10万粉丝的网红大概有5,000多个,他们也被商家盯上成为「代言人」,在微博上发的动态、生活场景均可以置入产品。比如,中国大陆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的绯闻女友雪梨在微博上一年就卖了上亿元。

除了淘宝之外,做微商也是网红的一种主要的变现方式。一些中国大陆直播平台如唱吧、映客等直播间,一些网红就转型做起了微商,进行的方式就是将粉丝发展成代理人,让粉丝帮忙卖货。有陆媒就报导,有网红一、两个月就卖出人民币两百万的货,收入人民币几十万元是很正常的。

看了网红五花八门的赚钱方式,也令外界好奇他们的产值。「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7月正式发布,据该报告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已接近人民币580亿元。这个数字,远超过2015年中国大陆电影人民币440亿元的票房总额。

网红初迎盛世 泡沫立刻吹破

只是,当这头还沉迷在2016年的风光数据时,有关网红泡沫化的讨论自2017年起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尤其是以「颜值」为代表的娱乐化直播,似乎走在透支未来的道路上。

直播大数据研究机构「直播天下」8月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直播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监测270家在线营运直播平台,结果显示,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直播用户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均出现下降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播行业关闭的平台已过百家,其中包括自身经营不善倒闭者和不符合规定被强制关闭者,仅今年上半年就关闭了72家平台。这只是已经死亡的众多平台中的一小部分,名单还在不断拉长。

网红同质性高 直播低俗化露败象

直播网红从盛到衰经历的时间不过短短一年,业内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同质性严重,其中又以「泛娱乐」直播最为明显。原因在于,泛娱乐直播是直播行业准入门槛最低的一类,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和人员。因此,在直播行业最鼎盛的时期,泛娱乐直播的参与平台最多,难以养成粉丝对特定直播网红的「品牌忠诚度」。

其次,盈利困难。在2016年直播行业最鼎盛的时期,有一定用户量的平台几乎都会涌入大量的「天使投资」,因为投资人看重的是流量背后的变现。但是,直播如火如荼的另一面,却存在平台「变现难」的尴尬处境。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不会愿意继续砸钱。

最后,日益趋严的官方监管政策,对野蛮生长的直播行业进行约束,影响了网红产业的发展。由于不少直播内容流于粗俗鄙陋,频繁牴触政策红线,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对直播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举例来说,中国大陆官方在2016年9月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2016年11月4日又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和黑名单制度。这些规定的陆续出台,无疑会对直播行业产生限制。

网红的未来:不是主业而是点缀

有专家分析,网路直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概括为「四化」,一是社交化,从本质来看,直播是领先微信、微博的新一代社交形式,更具社交功能的产品会持续获得关注;二是内容化,直播将演变为一个产业,产业链布局越齐全、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大、平台可承载的内容和「造星」功能越多,则越容易成功。

第三是垂直化,直播正快速向垂直领域延伸,除了传统的游戏直播,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形式将变得越来越多且趋于成熟;四是广告平台化,直播延伸出来的商业价值将得到体现。

过去一年,眼看网红经济由盛转衰,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似乎已经难逃野蛮成长之后又快速淘汰的恶性循环。尽管网红收入不断被炒高,但高收入的永远是少部分人,95%网红一个月收入不到人民币一万元,甚至有人月收低于100元。在迎来市场喜新厌旧的新一轮洗牌之时,「网红新贵」也不复存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