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交流30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活动情形◆文/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交流杂志106年12月号第15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2017年11月,适逢政府开放民众赴中国大陆探亲30年,为回顾两岸交流历程及前瞻未来两岸良性互动,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托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在10月26日上午于国家图书馆3楼国际会议厅举行「两岸交流30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邀请蔡总统莅会致词,及5位与谈人就两岸社会、文教、经贸及整体情势等议题进行对话。本次研讨会共有国内学者专家、民间团体、政府机关及驻台使节代表等各界人士逾250人参加。

张主委致词强调以民为本 寻求两岸合作新契机

陆委会张主任委员开幕致词表示,两岸在政治体制、发展模式选择的制度各自不同,但并没有造成两岸交流的障碍,两岸交流互动是自然的流露情感,穿越台湾海峡,为人民幸福带来梦想。而台湾在经贸、人文、医疗技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软实力、创新与多样化,成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元素,这是两岸当局应该珍惜的正向资产与得之不易的成果。张主委也以英国前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名言「你回首看得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The longer you can look back, the farther you can look forward.),期许两岸双方莫忘初心,抱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变局中共同思考两岸互动新模式,开启下一个30年两岸交流的历史新篇章。

首播「跨越海峡,梦想起飞」影片,传达两岸人民交流往来正面效益与台湾软实力

会场配合播放由陆委会委托「国家地理频道」制拍的「跨越海峡 梦想起飞」影片,叙述两个中国大陆人民怀抱梦想跨越海峡的故事,一位是母亲带著罹患唇颚裂症的儿子到台湾长庚医院治疗,重获新生;另一位则是来台湾挑战武岭公路的业余自行车手,一圆梦想。透过影片画面,具体传达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的正面效益,及台湾在两岸交流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文、医疗、观光等软实力。

蔡总统应邀出席并呼吁两岸的两个执政党放下历史包袱,展开对话

蔡总统致词中特别阐述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并指出1987年11月政府开放返乡探亲,两岸从抚平亲情的伤痛出发,互动往来逐渐展开、加温,并且发展出多面向的民间交流。这以人民为核心的两岸交流,成为30年来两岸关系从敌对走向和平的最佳注解。

蔡总统进一步表示,1992年我方和对岸进行香港会谈,开启两岸制度化协商,以及2008年到2016年,两岸签署23项协议,政府尊重这样的历史事实,也概括承受两岸已经签署并完成立法程序的各项协议。目前两岸关系维持基本稳定,希望有进一步改善;去年520就职所作的承诺,为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虽然两岸关系维持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维持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是最高共识。「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老路,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是政府处理两岸关系,一贯不变的原则。

蔡总统强调,两岸做为全球及区域的重要成员,应该展现新的思维,透过双方各自努力及共同合作,为区域和平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去年520,我呼吁两岸的执政党应该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现在我要再次呼吁两岸领导人应秉持圆融、中道的传统政治智慧,寻求两岸关系的突破,为两岸人民创造长久的福祉,并永远消除敌对及战争的恐惧。

资深专家学者敦促双方珍惜成果、共创未来

研讨会由主持人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副董事长陈忠信一一介绍与谈人,包括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陈明通、政治大学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刘德勋、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及中国时报驻北京资深特派员王铭义,与谈学者畅谈两岸交流历史,并对未来两岸关系提出看法。现场也开放问答。

刘德勋从两岸社会交流历程谈起,认为两岸关系可分为三阶段:开放探亲的初始阶段、赴大陆经商与加入WTO及开放两岸大三通。现今两岸社会交往有合有分;受到全球化网络的影响,两岸四地的社会整合全面且具穿透性,惟政治与价值观上的分歧,仍有待双方生活、信仰文化等社会经验累积共同价值,寻找两岸融合的基础。

王铭义则以1987年9月11日「自立晚报」赴北京采访的事件为引,认为两岸关系现状难以用单一面向的好或坏来评估,回顾过去30年,两岸军事对峙、外交竞合、政治对立等根本性分歧,短期内难以化解,面对新型的两岸关系与亚太区域形势,台湾朝野应用更广阔的心态,共同研究对台湾最有利的选择,寻求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在两岸经贸方面,许胜雄表示,经贸交流是两岸发展的推进力量,在两岸三通及ECFA通过后,两岸经贸交流迈向制度化及大幅度增长。面对「十九大」后两岸经贸机会与挑战并存,双方政府应该应珍惜过去累积成果,扬弃对抗思维,持续「民间主导,政府参与」的经贸互动模式,发挥智慧协助双方企业共同合作进军全世界市场。

针对两岸情势,陈明通指出,过去30年两岸政治本质存在「主权冲突」、「权力不均」,双方缺乏政治互信。蔡总统提出「两岸互动新模式」,跳脱以往「扈从」或「抗衡」的旧思维,寻求建立两岸间的「纳许均衡」(Nash equilibrium)。未来两岸应在「守衡」上寻求双方新互动模式,走向良性发展的未来。

另一位与谈人赵春山则强调,政治因素是开展两岸交流的动力,亦是推动两岸交流的障碍,惟有搁置争议、解决政治分歧才能使双方关系相向而行。并认为「十九大」后,习近平的两岸交流目标明确,我政府应基于台湾民意,对变动中的两岸关系做出预判与处理,双方政府应在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30年来累积的政治基础上,开展两岸制度化协商对话。

陆委会呼吁两岸沟通对话化解分歧,共创新阶段两岸和平关系

陆委会办理此次研讨会,希望增进各界对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之了解,进而共同珍惜过去两岸交流成果及历史意涵。在两岸交流30周年的此时此刻,我们不希望两岸再走回过去对抗的老路;呼吁双方共同发挥智慧,搁置争议、展开沟通对话化解分歧,方有助于推进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期望未来两岸交流能不忘初衷,继往开来,共创新阶段两岸和平稳定关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