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儿童剧走进大陆 人文关怀没有距离◆文/缪宗翰《交流杂志107年12月号第162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周末傍晚,「如果儿童剧团」的演出再过一个小时就要开锣。张罗完后台事务的赵自强,带著爽朗笑声,打著招呼,随意盘坐在长椅上,开始了这次访问。

剧团同事叫他「赵哥」、广播听众叫他「强哥」,但提到赵自强,更多人会想到的是「水果奶奶」,和他创立的「如果儿童剧团」。这个台湾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的「孩子王」,如今也成功掳获中国大陆孩子的目光。

前进中国大陆 让更多孩子看见台湾作品

回想初次前往中国大陆演出舞台剧的过程,赵自强说「我一直很想把『如果』的戏,带到更多地方让更多小朋友看到,中国大陆当然也不例外」。

他表示,2010年,中国大陆剧场界正经历筚路蓝缕的转型期,将公立剧团转换为半民营或全民营,并筹办第一届国际艺术节。在此机缘下,「如果」登上中国大陆舞台,演出2001年的作品-大型偶剧《隐形猫熊在哪里》。

之后「如果」接连在北京演出大型歌舞剧《狗狗 Lucky 历险记》、 经典童话变奏《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儿童推理剧《猪探长秘密档案之统统不许动》等,更受邀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演出。

两岸剧作无隔阂 原因是「普世价值」

赵自强说,两岸语言相同,儿童剧的情感相同,例如对父母的关心,父母对儿女的牺牲、对朋友的忠义、对自己梦想的坚持努力等,「都是普世价值、最基本为人的东西」,所以到中国大陆演出并不会有什么隔阂。

相比两岸儿童看剧的状况,赵自强认为,台湾小朋友过去看剧看得多,因此台湾儿童剧表现方式较多元。8年前北京的儿童剧形式没有那么多,很多剧是老剧复排。

他表示,当时台湾的原剧对北京小朋友来说,节奏、表现较不同,「不一样当然就新奇,所以我们占了这样的方便」。经过8年时间,北京小朋友与媒体接触也越来越多,「看得多当然会比较挑,但对戏的感染力也越来越强,反应跟台北的小朋友越来越像」。

中国大陆观众基数大 成舞台剧新市场

但赵自强也提到,近年来台湾内需市场消费力减弱,剧场界确实受到影响。

「家长的消费改变了,去露营全家人1,200元就能解决,还能玩一天;看戏1,500、1,800元才能看得成,而且只能看几个小时。」他认为,随著观众消费型态改变、父母对于户外活动的喜好、对于家庭生活及亲子生活的重视,看戏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少。

赵自强说,虽然中国大陆看儿童剧的父母跟消费者还是有限,但因母数多、基数大,市场相对较大,而且经济条件好了,「富而好礼」,自然会回馈家人。「但就比例而言,说不定(观众)比例比台湾还少」。

台湾优势 源自社会多元开放

谈起台湾剧作在中国大陆的优势,赵自强认为,中国大陆近年表演形式比较自由、自然,规则较少,台湾舞台剧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大陆观众欢迎。「台湾剧场创作优势就是多元、多方位的尝试、勇气甚至是鲁莽,这些是对岸比较少的。」

他说,台湾曾经过先人、前辈,不论在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努力,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大家以前很穷、土地很小、资源很少,不断的努力,工作2、30个小时,开始『我的未来不是梦』,接著开始说『向前行』。」就是有一份喜爱,存一个理念,「不只是荣誉感、不只是责任心,而是一种狂热、使命感」,当时的精神才奠定各行各业的奋斗气氛。

经过这几年在中国大陆的观察,赵自强说同样的氛围也在中国大陆发酵,「可以看得出一个社会,由下而上的活力已经形成了」。

念新闻的水果奶奶 创作是为大众发声

观赏「如果」的作品不难发现,赵自强对剧中人物的心境刻画细腻,常令在场的大人、小孩热泪盈眶。而这一切,源自于赵自强大学时所受的新闻教育,让他对人性,特别敏感。

喜好文科的赵自强,大一却在长辈期望下,读了一年的文化机械系。当时,他已踏进兰陵剧坊,渐渐觉得每个人应该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不应按照别人的剧本走,决定降转新闻系,最后甚至考上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

这段经历让他更能细细刻画戏剧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让作品能跨越领域,走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观众心中。

「新闻人对『人』本身是有关怀的,一个新闻人接受的基本训练,就是让你关心采访的人。所有的事都是连结到每个人;每个现象也都会影响到每个人。当你能观察到这些,进一步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然就想要为这些事发声。」

谈著戏剧创作,赵自强的语气与眼神中,依然充满著「为大众书写」的热情。他也认为,这些训练培养自己创作的热忱。「你自然想要为社会大众发声,你手上的笔、手上的纸,不只是你一个人拥有,而是要写出别人的苦,写出别人的需要」。

没有水果奶奶 作品依旧能流传

「告诉你一个大秘密,水果冰淇淋喜欢你…」熟悉的片头音乐在剧场响起,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稚嫩的「伴唱」。20年如一日的水果奶奶出现在银幕上,继续吸引著下一代孩子的目光。

相似的场景今年8月也在北京上演。不同的是,在中国大陆的演出没有「水果奶奶」,但孩子们的笑声依旧不变。为什么水果奶奶进不了中国大陆?赵自强笑著说「没办法,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就是不会播呀,这也没办法」。

1998年7月公视开播后,赵自强便以「水果奶奶」的身分主持「水果冰淇淋」,今年正好20年。这个白白胖胖、和蔼可亲的「老奶奶」,陪伴台湾近两代孩子成长。

赵自强说,「文化的东西,20年只是一瞬间而已」,之所以成立剧团,是希望「延续这份力量」,不只是话题、短暂的节目,昙花一现。真的要成为一个世代的经典,20年只是刚领到入场券罢了。

「不是演的久,演的多,演的老,就是演的好呀」他认为,好的作品还是取决于传递的故事、价值,如何应用当代、当时的美学、视觉、听觉艺术呈现,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这才是真正能流传下来的经典」,「至于水果奶奶别人还记不记得已经不重要了」。

对于自己的作品,赵自强一直有个期许,就是对儿童的关怀,「这不需要是水果奶奶,或是某某什么人,才能传达的」。

投入儿童剧二十年 感恩在心头

在访谈的最后,赵自强回顾起自己投入儿童剧领域20年来的点滴,表示「已经非常感恩了」。

他提到,有太多从事艺术、文化领域努力的人,无法在当时、当代得到应有的评价,「这是我们这行的宿命」。在这种游戏规则下,能有个剧团,三、四十个团员一起固定每天打拚,还能得到很多观众支持,「这已经比梵谷好一万倍了(笑)」,「我已经非常感恩了」。

对于自己的成绩,赵自强依旧归因于台湾自由、多元、包容的创作环境。但他提到,随著网路时代来临,艺术创作的客观环境已面临很大的客观冲击,观众渐渐不愿走进实体剧场,「如果还有人为破坏,那就很可惜了」。

因此,他希望台湾能继续保有这一方创作乐土,政府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更多人走进剧场,台湾的价值便能继续绵延蓬勃。

回页首